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对幼教事业越来越关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使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对“普及学前教育”做出明确的战略要求。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 要] 现如今,高校越来越重视课程建设、改革问题,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如何更好地进行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此,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理论、实践课并重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学前教育基本特征进行了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学前教育思想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高校要采用有效措施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学课程包含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置规划、课程内容、编制要求等内容,其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引导。该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必修的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原则,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并且学会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基于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做好课程改革,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很多高校并未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只是对课本内容加以讲述,忽视了对内容的拓展分析。这就削弱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下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课程思想陈旧

现如今,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陈旧,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未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知识,甚至还对课程学习有抵触情绪。加之,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思想陈旧,不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并未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拓展,更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面临教学困境。

(二)课程目标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有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将重点放到基础知识、相关法规制度、学前教育方式、规则等内容的讲述上,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实现,缺少对学生能力素养目标的培养。此外,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缺少对学生教育观、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只是局限在理论知识层面。

(三)课程内容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前教育学课程虽然内容已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是依然滞后于学前教育教学的要求。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实践内容很少。且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少,实用性不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也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此外,在课程教学时,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听或是简单记录。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考核评价受限

现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从讲述到考核结果的评价都是由任课教师来完成的,评价主体很单一,评价结果主观性很强。即使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对考核结果做出反馈,可大多数还是限制在对卷面的主观评价层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情况,考核评价过于主观,不够真实和全面。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要保证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就要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践,具体如下。

(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建立价值认同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揭示学前教育现象本质的一门课程,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必须让学生掌握关于如何有效对幼儿实施教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爱幼儿、爱学前教育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利用好各种幼儿园教学的案例,用具体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学习有全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意识到学前教育学课对他们日后工作的有效性,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总结经验、教训,融入各種典型案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优化、完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要选择对学生课程学习或日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经过科学分析、整合,实现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理论知识更高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不断巩固已学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通过整合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理清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育、学前教师职业素养等。各板块都要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板块,可设置学前教育理论的起源、发展、学前教育观等一系列内容;早期教育,可以设置早教意义、目的、具体任务等;学前教师职业素养板块,可以设置教师实施教学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所要掌握的技能水平等相关内容。

(三)更新课程教学思想、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新时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观念,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正确学习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要重视科学教学方式的选取,将有效教学作为标准,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果的教学经验和手段,并综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时,要依据学前教育学课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依据各班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有效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参与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具体如下:(1)参与教学法。参与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双向互动学习中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进度、要求等进行调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2)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双向互动的关键,让学生经过讨论、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可以拉近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所选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及实用性,要保证所选案例的质量。对于案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进入案例中,与案例的人和事出现共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試着解决在日后岗位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3)情境教学法。在应用该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教师在设计情境活动时,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可以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主题,并按照“情境设定—对象选择—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总结反馈”的顺序进行模拟训练。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综合利用,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命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

(四)设置课程考核机制,以评价促进教学导向

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必然需要完善的考核机制来保障,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兴趣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来促进。所以,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先要设置课程考核机制,这是很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更新传统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考评方式,在考评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问题。考评的方式要多样化,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多种方法。在当前高校教育人才质量考核机制体制创新背景下,学前教育学应该积极创新课程考核机制,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课本知识的理论考核,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社会实习能力的综合考核,尤其要注重与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加强联系,建立由教师、用人单位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综合考核机制,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为此,为加快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即具备理论教学素养和实践教学素养的教师。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一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素养。要深化课程改革,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参加各种培训教育,以丰富理论知识,反思教学行为,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二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办学情况,熟悉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还要多进行实践锻炼,积极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需求。

(六)高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深入幼儿园实践的机会。可要求幼儿园优质教师到校进行知识讲述,开展幼儿园活动方面的专题讲座,传授自身的教学经验、体会,以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高校也可拓展教育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实践,让学生担任幼儿园教师的助理教师,通过实践让学生提前熟悉幼儿教育岗位工作,为日后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可以转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建立价值认同;更新课程教学思想、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置课程考核机制,以评价促进教学导向,以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才智,2018(2):12-13,15.

[2]柯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8):61-64.

[3]马晶晶.“国考”背景下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62-64.

[4]刘秀芳,裴秀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3):49-51.

[5]武玮.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对学前教育教学的影响:评《学前教育课程论》[J].新闻与写作,2016(10):130-131.

[6]黄胜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教师,2020(5):110-111.

[7]徐莉莉.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以农村幼儿教师培养为视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7,37(1):69-73.

[8]王薇.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践培养模式探究: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7):137.

[9]赖晓倩.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6.

[10]张园园,阳学文,黄明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2):32-38.

◎编辑 司 楠

作者:刘满荣 张苗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对幼教事业越来越关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使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对“普及学前教育”做出明确的战略要求。2012 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对幼儿园教师的师资要求、业务水平、专业结构、配置标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服务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为此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六法(教育活动指导)”的核心课程,它涵盖了幼儿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五大领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学科,对学前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以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教育实践问题,进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本文拟从《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成因分析和教学改革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对象现状

鉴于目前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快速,除了需要建设一批幼儿园之外,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教师资队伍。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文化基础欠扎实,对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课程较为感兴趣,较难适应普通高中高强度学习的学生。同时,这些孩子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缺乏进取的动力和方向。

(二)教学资源现状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中职学校对有形的设备设施的投入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果,建成了不少专业实训中心,硬实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当然这得益于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的大量投入。然而这些地区的中职学校对无形的软件和课程教学资源的投入还没有得到重视,相比珠三角地区课程教学资源短缺情况更严重,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等课程,往往就只有一本教材,其他则需要教师自备的一两本教学参考书或者从互联网上找一些相关参考资源进行备课讲授。课程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训的需要,由于教学条件受限,学生缺乏实践练习,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三)教师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文化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老师基本从中小学校或从师范院校进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研究相对较少,授课基本沿用中小学的教学套路,很多理论课和文化课老师在教学上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笔(稍好点的就将黑板和粉笔换成计算机制作教学PPT和投影仪播放课件)、一张嘴、一本书的经典状态。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往往致使“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的现象日复一日,以致学生学习态度慢慢的冷漠,听课学习变成只图应付考试,甚至开始出现抵触情绪,在课堂“玩手机”“打瞌睡”等……学前教育专业中像《学前教育学》这样的理论基础课程,教师的来源也有很大局限,往往非专业的教师或者没有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教师担任着这些课程,老师教学感到困境重重,学生学来也吃力,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开始厌学……最终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缺乏。

(四)教学内容现状

就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教学体现过度实践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课程计划的安排上,片面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例,无形中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如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各占50%,甚至实践学时超过理论学时等);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等。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价值认识不够,学习投入不足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信心,缺乏进取的动力和方向,平时不做自我反思,在学习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学前教育学》课程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未来学前教育改革的形势和方向,仅满足于会弹、会唱、会跳、会画、会说,认為《学前教育学》课程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影响不大。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存在“《学前教育学》就是讲一些原则、规律,用处不大,学不学,将来照样能从教”的思想,认为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从而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学校对课程建设重视不够,资源投入不足

学校对《学前教育学》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现行《学前教育学》教材中,主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版本,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均具一定的可参考性,但其内容大都着眼于标准化、城镇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很难适用于乡村、社区幼儿园的实际。同时,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教科研经费受到筹措途径和开支制度等的制约,使得中职学校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用于为教学服务的数字化资源及教学资料投入资金资源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教师开展正常教科研活动和日常教学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学科教学效果。

(三)学校专业发展不平衡,教师数量不足

由于学校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之间的教师难以确定和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其中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较快,教育类师资就存在严重的缺口,导致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并需要临时聘任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学前教育学》课程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表面上看,只要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都能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其实不然。由于教师教学任务偏重或由非专业教师兼课,这样教师难以全心投入学科教学与研究之中,教学只能是保量难保质。

(四)教师对课程研究不够,教学投入重复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由于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的错误理解、定位,过度解读“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等,导致教学内容设置过度实践化,这样不利于《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学前教育学》课程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学科,不可能也不应该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它的研究范畴广,除基础概念和原理外,涵盖了幼儿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五大领域,还包括幼儿园的游戏、教学、环境等。“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我们会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解决,若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过度关注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则会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不足、深度不够,同时还会造成课程内容重复,教育资源浪费等。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价值认同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我们结合《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所担负的任务,科学确定《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学前教育学》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因此,《学前教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等教育理念,培养他们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等积极的教育情感。

教师还要通过大量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案例植入,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学生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切实改变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学》课程对他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从深层次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让他们明白课程中有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可以效仿的原型和理念,这样对他们就能产生学习需要,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進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更新,将从幼儿园教育实践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有价值的案例等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为了验证他们所学的知识,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对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依托方法促进高效课堂

鉴于前述《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教学要素特别是教学主体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所导致。面对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学前教育人才时应切实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落实《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三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向“新三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转变,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落实分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升,进而筑实课程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前教育学》课程能引领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理解、思考和实践,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并为他们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作知识储备,从而让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产生职业认同感,并夯实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把“有效”作为选择教学法的唯一标准,积极吸收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前教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综合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并通过微课、微视频等,进行有效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融入情境、进入角色,掌握课程内容,很好地参与在《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简要列举参与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一些用法。

(1)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趣引题,设疑点拨,明理强化”等方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促进他们自主探究、钻研分析、灵活创新,在课堂学习中获益。同时,学生在《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的提升,也促使教师及时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参与式教学法还能够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很好地落实“双主体”的教学价值,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最佳教学法。因此,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比起传统讲授法等教学法,教学过程会更加灵活主动,也更能促进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吸收。

(2)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课堂互动中的润滑剂,它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同时,能夠让学生通过谈论、分析、思考、表述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提升实践能力。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必须做好案例精选、案例分析和案例运用等工作。其中案例的选择和质量是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优势,选择的案例应具备真实性、典型性、时效性和问题性四个特点。案例中问题的探讨过程,并不在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为了使他们融入到角色中,与案例中的幼儿教师产生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分析思考,学着去解决未来工作岗位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幼儿园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通常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定主题,以“情景设置——确定对象——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总结提升”的顺序来开展模拟训练。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起来,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个具体的、全面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的锻炼与提高。

(三)建立课程考核机制,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导向

教学导向的指挥棒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没有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学导向。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效果呈现等审视其效果,前面已对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两个环节专门阐述。在此重点谈谈教学效果之考核评价。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考核、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向性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引导和控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全面、客观、公正、真实的教学考核和评价在学校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评价方法,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考虑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阶段性和总结性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等,考核、评价的方式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如采用观察、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总结、单元(章节)测试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采用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结果性考核评价,把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践证明,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成因分析,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转变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彭明辉

第三篇:日本学前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摘 要:众所周知,日本的学前教育水平一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许多先进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日本学前教育特点以及特色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总结出日本学前教育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些启示,并且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启示

引言: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不断复苏,并且政府与社会极为注重教育事业的重新起步与发展,进而进行了多次学前教育的相关改革与创新工作,这种举措与推动之下让日本的学前教育逐渐达到了全世界顶尖水平[1]。新时期教育大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以及民众对于学前教育的各项希望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与汲取日本学前教育的一些成功之处,并且科学化的进行借鉴与应用,力争全面提升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解读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日本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管理特色

平心而论,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全面规范幼儿园的相关建设与管理工作,堪称为当前日本学前教育一种极为鲜明的管理特色。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早在1889年,日本就已经较为系统化的制定了一些幼儿园规则,并且对幼儿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与规定。经过多年革新与发展,日本又相继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进行不断提高与完善[2]。具体来讲,日本幼儿园所实行的是非常先进的“双轨制”,其中一轨是幼稚园,由日本的文部省进行管辖,招收幼儿的年龄主要在3—5岁范畴之内,堪称为日本对学龄前儿童全面实施正规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另外一轨是保育园,是日本的由厚生省进行管辖,主要招收幼儿的年龄段为0—5岁,基本职能和教育理念就是针对家人照看存在各种困难的儿童实施保育并且实施学前教育的一种社会福利设施。客观而言,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在管理体制各个方面能够彰显出诸多优势与优点,日本教育部门所主张的做法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互结合,不但能全面加强统一化的管理,而且还可以让地方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毫无疑问,此种灵活且合理的策略对整个日本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二)日本学前教育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针对当前日本学前教育的课程观进行分析不但发现,日本堪称是一个极为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国长处的国家,非常喜欢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強的兼容性与开放度。实事求是的讲,其实在学前教育方面日本最初也是对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与经验进行照搬,并且博采各家之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不断改良与升级,才创建出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规范极为严谨。和他国相比,日本极为重视儿童日常生活教育,比如,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会结合日本气候变化而针对儿童们进行忍耐力专门训练以及教育。在较为寒冷的冬天,也会鼓励儿童们穿短裤或者短裙,打着赤脚锻炼抵抗能力与御寒能力2.极为热爱与尊重儿童,日本政府在1951就制订了《儿童宪章》,宪章中明确规定:“儿童应作为人受到尊重,儿童应作为社会之一员受到尊重。”这一宪章中的各项条例以及规定无疑能够确保日本儿童能够在一个既安全又优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3.学前教育注重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开发儿童智力。日本的幼儿园极为重视各项游戏活动,并且由教会组织和引导,全面开展各类室内外生动有趣的游戏实践。比如说,在进行“商店游戏”这一活动时,教师会积极的与儿童们一起来制作一些商品以及货币,并且在游戏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按照儿童们自身意愿去进行各种情节的设定,让游戏环节更为真实、符合情理,让教师与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二、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三大启示

(一)我国学前教育应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平心而论,我国的学前教育在法制建设方面需要完善与升级。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才陆续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法律及相关条例。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渐发生变革,幼儿园的整体办园体制与相应投入机制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但与之配套的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仍旧存在一定滞后性。当前阶段,我国也仍未出台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因此,我国应当借鉴日本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制建设进行全面完善与创新。

(二)应提升幼儿教师待遇扩建幼师团队

虽然当前阶段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资格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一定明确,但结合落实情况来看,其中的许多内容无法与现实情况、现实需要相匹配。针对当前幼儿园改制引发的种种问题不难看出,我国的幼师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各地区教师资源分配不够均匀、农村幼师待遇较差且缺乏社会关注等多方面。鉴于此,我国应当全面通过法律法规和工资指导等有效方式来全面提高幼师待遇,并且积极扩建幼师团队,提升整个幼师师资力量的建设水平。

(三)为学前教育营造优质稳定政策环境

优质且稳定的政策环境无疑是当前阶段我国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与水平的一大重要外部条件。我国学前教育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良性化的发展趋势,但随着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以及加大投入力度,各类的政策干预以及检查督导日益频繁,评估工作以及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和繁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为学前教育创造一个优质、宽松的政策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本的学前教育与我国相比的确存在许多优势,并且许多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值得我国学前教育学习与参考。我国学前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与缺陷,认真反思、认真总结、认真学习,力争通过不断努力与借鉴,让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得到一个质的提升,让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楠楠.当代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重要启示[J].才智,2016(25):7 9-80.

[2] 牟丹妮.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英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对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5 6-158.

作者:农淑雪

上一篇:职业技能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化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