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前教育学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考试学前教育学范文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他也因此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世界上第一所教育机构具有慈善性质。

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应当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同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第二节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经济与学前教育1教育先行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素质

3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与学前教育 政府职责是影响和决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

质量的首要因素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一)柏拉图著作《理想国》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的观点

(三)昆体良更加重视教育与人的天性的关系,侧重从个人角度认识教育现象,关注课程和教法等具体问题,

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

*

(一)夸美纽斯

《大教育论》被视为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

《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概述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

(二)约翰·洛克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白板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

(三)卢梭《爱弥儿》集中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念

(四)福禄培尔

主要思想 :1.教育与儿童发展:(1)统一的原则

(2)教育顺应自然,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3)创造性活动

(4)重视社会参与

2.儿童教育原则:(1)自我活动原则

(2)实物教学的原则

(3)游戏教学的原则

3.特色教育-----恩物的开发与应用

三.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一)蒙台梭利原则1.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原则

2.直观教学原则

3.环境教育原则

4个别化教学原则

5.系统发展原则

(二)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基本观点:1.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

2.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

3.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认知发展学派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

不断重建的过程

2.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导幼儿发展

第二节 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人物陶行知提出生活课程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课程 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

二.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变化

1.学前教育观念质变与新型的个性教育观正在形成

2.课程目标: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重物”转向“重人”,从“重教师”转向“重儿童”

3.课程组织由“分科教学”走向“活动教学”

4.课程评价取向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五节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904年请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学校教育制度。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一节 幼儿

一.幼儿的特性

(一) 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

(二) 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三) 幼儿是自主建构的学习个体

(四) 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即对儿童是什么的回答,是一种认知认识,具有应然性和价值判断性。

(一)从观念的主体角度考察,儿童观的形态大致可归结为:社会法规形态的儿

童观、思想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二)从时间跨度上看,儿童观可分为古代儿童观、近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主要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颁布

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和儿童应达到标准的合理期望。

(三)实施《指南》应遵循的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

第二节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角色主要是指幼儿教师所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

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一.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

1、幼儿教师是幼儿生命的关怀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与引导者

4、幼儿教师是家长工作的合作者和协作者

5、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幼儿教师工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3、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4、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重要他人”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1、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3、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4、广泛的实践知识。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1、观察与理解幼儿的能力

2、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5、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实施能力

(四)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秀

第三节 师幼关系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一.师幼互动的特征:

1、教育性

2、平等性

3、情感性

4、全面性与差异性。

二.构建积极

适宜的

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

师幼互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2、师幼双方要善于关注对方、促进双向交流

3、适宜引导可以促进师幼双方有效的参与

4、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第一节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1.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

美诸方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全面发展:指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都应得到发展,不能偏废其中任

何一方面 和谐发展:通常指以幼儿的先天素质为基础,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内容

1. 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1)为幼儿创建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2)合理安排幼儿的膳食

(3)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4)家长与幼儿教师应注意幼儿衣着的适宜性

2.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与安全教育

4.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第三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特点:1.直观形象性

2.生活性与问题性相结合

3.活动性和游戏性相结合

二.幼儿智育的实施途径: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3.专门的智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第四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原则:1.正面引导与渗透相结合

2.方向性与多元化相结合

3.一致性与连续性相结合

4.自我构建性原则

第五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保教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木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1、目地性与计划性

2、活动性与多样性。

*幼儿保教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健康领域P296

语言领域P297

社会领域P298

科学领域P298

艺术领域P299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样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地、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及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基础性和生活性

2、游戏性和情景性

3、多样性和整合性。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创设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情境

2、设置开放性问题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自主

探索、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鼓励幼儿主动亲近自然与社会。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教学档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录像、文字记录、教育笔记

第四节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重复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3、整体性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合理组织日常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

2、重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3、将各领域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中

4、重视家园合作

*第五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保教并重原则P3

32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P33

4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P336

4、三位一体原则

5、环境育人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第一节 家园衔接与合作

一.家园衔接的策略:

1、家庭为幼儿做好入院准备工作

2、幼儿园应为幼儿做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二.家园合作的策略:(常用的合作方式)1.网络家园交流平台

2.家园多向互动沟通会

3.家长学校

4.母亲会所

三.幼小衔接的具体策略:P3721.家庭的作用

2.幼儿园的作用

3.小学的作用

4.社区

第二篇:学前教育教育学考试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

学前教育专业11级《普通教育学》试题(B卷)

(2011——2012学上学期)

试卷类别: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

恰当的答案,并将其题号填在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

A.《学记》B.《论语》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 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________。

A.主导因素质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3.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______

A.学科课程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

C.活动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4.备课时,教师一般要按顺序写出_______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7.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_____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

()8.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________。

A.孔子B.许慎C.孟子D.朱熹

()9.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昌导者是 __________。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 C.党务工作 D.后勤工作

()1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

()1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脑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14.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_________。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5.教学原则反映了___________

教学规律C.教学现象D.师生关系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对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_、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和对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__。

2.教师的职业形象至少包括教师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文化形象。

3.教育要素一般认为有___________、学习者和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5.教育国际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教育”这一概念的。

2、说一说教育个体功能。

3、说一说理想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

四、小论文(共30分)

以“教师与教学”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论证。

第三篇:电大学前教育学考试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课程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即注重教师评价的改进和形成功能、扩展教师评价的范围、强调教师评价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重视对教师评价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即在重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促进和谐人格的发展,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拓宽评价渠道,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多主体的评价参与机制,重激励,重改进,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要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素养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

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互使用。

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有以下几种:(1)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讲究适应性。(2) 对话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中,以对话为原则,师生双方与文本、课程、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与过去、未来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不断地体会、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引发兴趣,打开对话教学之门;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3)体验教学。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它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4)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投身于实践中去,循序渐进地升华理论,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发现问题,使学生学有收获。(5)反思性教学。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6)生成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是其价值追求;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其本质特点。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多维互动是拓展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7)生命化教学。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关注生活的体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有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要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其一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即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三个问题:(1)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进行品德评价应注意:要注意体现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品德评价有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进行评价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教师的职业角色如何定位?教师的职业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比喻?你对这些隐喻持有什么看法?

教师职业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中的一类——教育者,即教师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他们未来成为组织社会中的成员做好准备。教育者依赖的是对儿童社会化有帮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传播知识。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即教师的业内角色。每一个教师在学校都同时在扮演着双重角色:相对于学生来讲是教育者,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则是同事。教师每天在学校进行双重角色间的频繁变换。 教师职业形象的本质特性是学高身正。教师的职业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1)教师的传统职业形象是“教书的”、“教书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被认为是具有专业技能的。(2)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临床医生”。即教师要像园丁一样把“德行与虔信灌输到他的身上”。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教师对儿童进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方面具有直接作用的意义上说的,并且对人的改造要依照国家的意志去设计。“临床医生”则是社会期待教师具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障碍并使学生健康成长能力的专业能力。(3)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是“蜡烛”和“春蚕”。教师不计酬劳和辛苦,为了教育学生而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因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自己被视为美德而为社会所赞颂。(4)教师具有信息时代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学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文化知识本身,教师又要有教人学习的知识、教学论的知识。(5)近年新出现的职业形象是“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 “伴奏者”、“协助者”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促进者”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领导者”是未来教师在学习型社会里应该具有的职业形象。它要求教师具有同家长协作的能力,必须能成为社区的学习组织者、管理者。学习型社会,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教师必须成为其中的领导者。

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班主任必须通过建设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班级组织,并通过发挥其功能来管理班级。(1)构建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组织结构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行政组织即班委会,可以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初一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通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分工,可以把班里常规工作分配得非常得体、明确,使班委会和团支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依靠班组织机构把班级组织成一个有序的集体。(2)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可以参考魏书生的做法,使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境界,而且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通过制定班规班法,并使班规班法成为班级日常运行的指南,“以法治班”。①要发挥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组织功能的发挥,需要这个组织具有严密运行的制度保障。班级组织功能依托班级日常事务释放。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让学生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日常冲突,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做人的胸怀。②要发挥班级组织的个性化功能。班主任要系统地教会学生学习处理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集体的激励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选拔功能和保护功能。 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 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目前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反映的是同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明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处理好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1)童年期学生的教育: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2)少年期学生的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3)青年初期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走好人生之路;引导他们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教学督导做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做不好会得到教师群体的反感和抵触,失去督导的最初目的。在如何做好教学督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校教学督导评估主要指学习内部教务机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指导评估。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学督导评估往往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考查教学效果。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新的任务不断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等,也应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而不断变革和创新。教学督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正确处理“督”与“导”的关系,由重“督”转为重“导”,督导内容既重督教,又重督学和督管,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站在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包括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进行督导,否则就会误导甚至阻碍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督导的具体方式上,除日常听课、评课和教学秩序的监控等常规督导外,可以重点进行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常规督导与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相结合、全体师生进行民主督导等。教学督导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作用,实行民主督导,突出指导、服务、咨询功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把教学督导工作置于师生监督之下,经常听取师生对督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督导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益。

案例分析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眼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问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解决?

上述老师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还没树立起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独角戏”,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反言之,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辛苦,也不管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要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学生不注意听课,导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我真不知道爸爸妈妈怎么那么好奇,我发现他们经常偷翻我的书包和抽屉,我抗议了很多次,可他们就是改不了,而且有时不抓住他们的手腕,他们甚至都不承认。” “老师总是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问题都出在我们的身上,他们怎么不想一想自己的错。他们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农民,庄稼出问题的时候,农民可是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的,他们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小苗发火。” 问题: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以上两个案例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有何不妥之处,并谈谈应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第一个案例中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中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具体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拆开、查阅。家长随意翻看孩子的书包和抽屉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一些基本权利与成人的期待和要求相矛盾时,家长很容易牺牲掉孩子的权利而去行使成人的权利,这种行为是不妥的。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是迅速发展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教师的教育重在引导,而非抱怨。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要注意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引导、鼓励和肯定。即便他们的身心发展中出现某些不足和思想行为上的缺点错误,也是成长的代价。

听课风波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和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深思。问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

理论要点参考: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

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 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考试内容

第一章

1、教育就是人类为了培养自己的新生一代,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广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对象不限于年轻一代。狭义的教育则专指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

2、学前教育指的是对从出生到6岁左右,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3、我国法定入学年龄为6岁。美国3~5岁为学前儿童,进幼儿学校,5岁(甚至4岁)进设在小学的幼儿园,6岁入学。

4、学前教育的价值a、基础性 b、先导性c、公益性

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6、福禄培尔设计了一套玩具材料(他称为恩物,意即神恩赐儿童的玩具)。1840年,首次命名为幼儿园(正式成立第一个幼儿园)。

7、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第二章

1、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建立了“性格形成新学园”,期中包括收托2~5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2、张之洞于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第三章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格赛尔也认为成熟是由遗传决定的。环境决定论代表人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

2、叶澜提出的二层次三因素论(理论)

个体自身条件(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可能性因素环境条件

现实性因素 个体实践活动

3、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设计儿童的特点、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教育儿童的发展之间关系等问题。树立什么样的儿童观。

4、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一)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变换中,儿童身心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学龄期(6~16岁)。

(二)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儿童身心发展大致是按由大到小、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顺序来发展的。

第四章

1、教育目的或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级

A.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决策规定,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包括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技校和专科教育、大学教育等。

C.各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是指不同年龄段的培养目标,如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教育目标。

D.学科教育目标。指每一个学习领域或科目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目标。

2、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是体格发育正常、体态无缺陷,各项体能达到年龄标准,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精神饱满、愉快,有一定的控制力。它包括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大方面。学前儿童体育是保护和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3、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体格 b.体能 c.适应能力d.心理因素

4、学前儿童体育目标

(一)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

(二)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三)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

(四)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五)进行安全教育

5、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

6、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

(一)认识周围环境的事物、现象,并拓展视野,丰富启蒙知识,学习一些科学技能

(二)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智能如感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发展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培养儿童阅读图书的兴趣

(四)培养学习的兴趣、自主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7、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起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

8、教育方法a.故事法和讨论法 b.移情训练法 c.角色扮演法 d.行为练习法 e.发泄法

9、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在于培养年轻一代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日常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培养他们爱美、审美的情趣,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10、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要领

(一)使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认识周围生活中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获得直接经验和初步的概念。

(二)鼓励儿童主动学习。

(三)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操作和多种活动中学习。

(四)鼓励儿童运用语言、绘画、肢体动作及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五)提供丰富和有层次的玩具和材料给儿童摆弄和操作,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六)以积极的态度和巧妙的方式回应儿童的问题。

第五章

1、婴儿的日常生活指每日进行的饮食、睡眠、排便、盥洗等生活活动。

2、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看书)a.头尾规律 b.远近规律 c.泛化集中规律 d.正反规律

3、先天论者,乔姆斯基认为婴儿语言发展如此迅速,是由于婴儿具有获得语言的天生机制(LAD先天语言获得机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先天赋予的。认知结构论者,皮亚杰认为语言来源于智力中的表象的发展。

4、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早期儿童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5、家庭教育的特点a.亲密性b.基础性c.个体性

第六章

1、早期的游戏理论 a.精力过剩论,代表人席勒、斯宾塞b.松弛论或娱乐论,代表人拉扎鲁斯、派屈克c.练习论,代表人格罗斯d.复演论,代表人霍尔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泛性论

2、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一)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a.感觉机能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

(二)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

(三)依据儿童行为表现分类a.语言游戏b.动作技能游戏c.想象游戏d.交往游戏e.表演游戏

(四)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a.自发游戏b.教学游戏

4、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拓展)

(一)游戏与儿童体能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四)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五)游戏与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5、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6、角色游戏大约从2岁开始,直至入小学,其高峰期在3~5岁。

7、角色游戏的指导原则a.主体性原则b.开放性原则c.整合性原则

8、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a.丰富和扩大儿童的生活经验b.及时深化游戏主题、生成新的游戏主题c.营造游戏的环境、提供游戏所需的玩具、设备和材料,促进儿童角色游戏的发展d.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儿童组织和开展游戏

9、表演游戏被称为戏剧性游戏,它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10、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结构玩具和建筑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一种游戏。幼儿园常用的结构游戏材料有积木、积塑、沙、土以及泡沫塑料、橡胶等做成的结构材料。

11、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a.丰富和加深儿童对建筑物的印象b.让儿童学习进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c.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指导结构游戏的方法应有所不同d.利用各种结构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的主题,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e.利用游戏的成果发展儿童的评价能力,并丰富环境的布置

12、幼儿园的规则性游戏是成人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为儿童编制的游戏。

13、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和自愿的活动

(二)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

(三)儿童游戏具有假想成分,它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

(四)游戏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

第七章

1、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编制者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实施教育和教学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师指导(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下的儿童学习、游戏、日常生活等各种正规和非正规活动的内容、方法、环境等,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有序的教育计划或教学蓝图。

2、在幼儿园,教学被称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儿童的学习活动。我国在幼教界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接受了大教学、小课程的思想,

重视各科教学。

3、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编制开始于清朝末期。1904年由张之洞等人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时,专为学前教育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这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癸卯学制)

4、《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1932年由教育部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5、教育部颁布了由苏联专家戈林娜等人指导的试行草案。

6、教育部2001年9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7、1816年,英国学者欧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性格形成新学园,这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招收6岁以下的儿童。

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鹰架理论)

9、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建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的“中心课程”(单元教学),倡导“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和做中学,他重视儿童活动,五指活动即五活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

10、海恩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模式a.主动学习 b.环境的布置 c.每日时间表 “制定计划—行动—回忆”,“行动时间”在日常活动中时间最长。

11、“发展—互动”课程模式或银行街课程模式——由美国教育家米歇尔提出。a.课程的理论基础b.儿童发展的一般原则c.课程目标d.课程的组织实施(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社会研究为依据对课程进行整合)。

12、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特点

(一)保教并重

(二)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前运算发展期,难以进行抽象的思维和书面的学习,必须通过亲身的观看、倾听、摆弄、操作来感知和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

(三)儿童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初期,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儿童与同伴及成人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使儿童通过游戏、观察、交流、模仿来学习语言、道德行为习惯和技能;通过相互启发、帮助、激励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四)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不仅可以直接感知事物,而且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讲解来提升自己经验,也能通过语言讲解认识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按照语言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五)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因新奇刺激引起探究的兴趣,但是兴趣容易转移。

(六)儿童的知识经验比较缺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不稳定,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游戏、操作以及直观的教具、图片和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布置强制性的家庭作业、不考试、不计分、不留级。

第八章

1、幼儿园每日必定安排儿童的饮食起居,其活动包括:晨检接待、盥洗、如厕、饮水、进餐、睡眠、离园等。

2、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保障儿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二)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最佳环境

(三)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

(四)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爱心

(五)培养关心、维护环境的好品质

(六)培养关心他人,与人交往的社会性行为

(七)积累生活知识和经验

(八)弥补独生子女的缺憾

第九章

1、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拓展)

(一)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

(二)把幼小衔接看作是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三)小学教师偏重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研究

(四)家庭和学校的相互理解配合不够

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

A.有计划地加强与附近小学的联系制度

B.积极开展对大班家长的宣传教育

a.心理准备b.能力准备c.学习准备

C.认真做好大班的入学前教育

D.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表现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小学的幼小衔接工作

A.适当调整低年级的课程设置和课时

B.改革教材教法,讲究教学实效

C.减轻作业负担,开辟多种渠道,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D.要倡导对儿童的宽容、理解和接受

(三)国外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一些尝试

A.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

B.改革教育体制

C.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规范和评估体系

D.改进师资培训工作

E.改进普及义务教育的体制

F.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第十章

1、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拓展)

(一)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义务感与无私奉献的亲子之爱相结合

(二)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三)要把关爱、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四)要把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起来

2、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原则

(一)尊重家长的原则

(二)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要求适度的原则

(四)双向反馈的原则

第十一章

1、学前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二)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四)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五)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第五篇:《幼儿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经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发展衡量,择优录取。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参加专升本《学前教育学》课程考试的各专业学生。

第一章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教育、幼儿及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3、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

4、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5、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衔接

6、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4、明确幼小衔接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分析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幼教思想。

2、中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相关幼教思想。

3、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内容及表现。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5、了解中国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6、掌握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7、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幼儿的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发展的含义。

2、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关系。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

3、幼儿的生理发展。

4、幼儿的心理发展。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2、明确幼儿发展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

3、掌握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4、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情况(幼儿身高体重的生长、幼儿肌肉的生长、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儿感觉器官的发育、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5、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健康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与意义。

2、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与教育。

3、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4、幼儿的心理卫生概念。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

2、理解幼儿营养教育的目的,掌握幼儿营养教育的内容。

3、了解幼儿基本生活习惯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4、能分析幼儿造成不安全情况的原因,并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5、掌握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要求。

6、了解幼儿园“三浴”锻炼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7、掌握幼儿心理健康的衡量指标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及方法。

第五章幼儿德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德育。

2、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3、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4、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德育的基本概念,并了解相关的概念(道德、品德)。

2、掌握幼儿道德的发展的基本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3、明确我国幼儿德育的目标及内容。

4、在掌握有关的幼儿德育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分析、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说谎行为、嫉妒行为以及恐惧)

5、掌握幼儿德育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

第六章幼儿智力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智力的概念。

2、发展幼儿感知能力的意义及培养。

3、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其评价。

4、幼儿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5、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内容。

6、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及如何培养。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智力与幼儿智力教育的含义,明确幼儿智力教育的特点。

2、了解幼儿感知觉的培养的意义,熟知感知能力培养的内容既方法,掌握幼儿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

3、明确语言能力的及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掌握培养的基本方法。

4、掌握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含义及其与智力因素的关系。熟知幼儿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方法。

第七章 幼儿美感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美感教育的含义、意义及内容。

2、幼儿美感教育的途径。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美感教育的概念、美感教育的特点、作用。

2、明确幼儿美感教育的意义及任务。

3、掌握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4、了解培养幼儿感受大自然、大社会的美的教育。

5、掌握幼儿的艺术教育的内容,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

第八章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考核知识点:

1、游戏的特点及幼儿活动特点。

2、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及不同的教育意义。

3、幼儿游戏的组织及指导原则。

4、幼儿玩具的选配。

5、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评价。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游戏的含义及游戏的教育意义、了解国外有关游戏内涵的研究、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2、掌握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含义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掌握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3、掌握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含义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掌握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4、了解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含义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掌握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5、掌握幼儿园有规则游戏的含义及意义、掌握对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

6、了解玩具的分类,掌握为幼儿选择玩具的标准。

7、掌握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了解有关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第九章幼儿的劳动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的劳动的特点及作用。

2、幼儿园劳动的种类及不同的教育意义。

3、幼儿劳动的组织及指导原则。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劳动的特点。幼儿劳动具有游戏性、独立性、坚持性差、劳动成果不完善、承受力较弱。劳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

2、明确幼儿劳动活动的教育作用的表现。

3、掌握幼儿劳动的内容、组织形式。

4、理解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

第十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

2、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及指导原则。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幼儿教学活动的特点。

2、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3、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种类。

第十一章幼儿园的课程及活动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2、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设计。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课程的一般含义,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2、 了解张雪门、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熟悉我国目前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设计。

第十二章幼儿园的环境与设备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2、幼儿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建设的内容。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2、了解幼儿园园舍环境的要求与设置原则。

4、掌握幼儿园金色环境的创设。

第十三章幼儿教师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及作用。

2、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和职业品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在幼儿保教中的作用。

2、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责及应备的职业品质。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份,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内容比例:第一章~第三章约占40﹪,第四章~第七章约占30﹪,第八章~第十三章约占30﹪。

3、试卷题型比例:名词解释20﹪、选择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20﹪、论述题30﹪。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30﹪、50﹪、20﹪。

Ⅴ、参考书目

1、郑慧英主编:《幼儿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

2、梁志燊编著:《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Tags: 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

上一篇:课堂我要这样做范文下一篇:科技和人与自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