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结合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狠抓实验基本功训练、优化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提升实验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效果良好。

第一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弊端,根据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就有机化学教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谭昌会(1977- ),女,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福建 漳州 363000)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化学、化工、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及海洋等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有机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它一方面是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学会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指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兴趣、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第一,内容设置不够合理。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内容主要由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和制备实验组成,相互分割,且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多,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学生提高有机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目前的实验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基本操作训练;二是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三是基础有机合成实验。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除基本操作外,都是以检验生成某种化合物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合成实验也是以单个化合物的制备为主,并且强调的是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不利于学生综合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课上教师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安装、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往往疏于思维,只会依据教学参考书中的步骤“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本技能较扎实,但综合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意识,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在实验中只是一味地模仿,实验前浅尝辄止地进行预习,在实验中边看书边操作,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发现、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对失败实验不能积极、正确地分析,敷衍实验报告;少数学生做完所有有机实验后,竟不能准确、快速地装配一套实验装置。

第三,开设的合成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这样的实验训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达不到有机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第四,实验条件相对落后,通风设备不理想,实验有时多人同组,影响了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策

(一)教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1.适当调整验证性的有机物实验内容。经过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类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之前就能准确无误地预测实验的结果。实践证明这类实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因此,对验证性的实验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适当压缩。首先,将性质实验与制备实验结合起来,学生自己制备化合物,然后进行性质实验验证产物,再与图谱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对制备实验既重视又认真,同时渴望做性质实验,验证自己的产品。其次,将一部分的性质实验改为设计性鉴别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根据不同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理鉴别相似有机物,区别各类化合物的共性与个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性质实验的兴趣,同时在实验过程当中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2.精心选择有机物合成实验。在有机物制备实验中,应本着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巩固基本操作训练的原则,选择一些产率较高的比较经典的有机合成实验,尽量保证每个合成实验都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学习反应条件的控制方法,以及不同类型产物的提纯与检验方法,保证在完成每个实验之后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实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教育引导学生不放过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探索实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求学生操作快速、规范,台面整洁有序,装置美观、稳固,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力求达到较高的产率,得到纯净的产品。由于选择的反应属于经典反应,实验条件易于控制,只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一般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学生做此类实验时很有成就感,调动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预习实验,操作过程有条不紊,认真总结实验报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增加多步骤合成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训练,学生能够做好相对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此后就可以适时增加难度,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多步骤的合成实验,综合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将前一实验合成的产品作为下一实验的反应原料,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每一步骤的合成都需要格外谨慎,需要精确控制每一步骤的反应条件,得到的产品不但产量要高,纯度也要符合要求,才能保证后续的实验顺利进行,最终得到满意的产品。

例如将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与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安息香的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制备与二苯乙醇酸的制备实验作为比较典型的系列实验。前一实验的产品作为后一实验的反应原料。由于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再加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操作技能,多数学生能从容面对,认真操作,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少数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分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若时间来得及重新再做,来不及的话则为其提供相应阶段的产品,使学生能完成余下阶段的实验。

4.开设设计性实验。增开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例如,设计性实验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教材中仍用传统的硫酸催化反应,但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副反应多,废酸液排放污染环境。可研究设计用新的催化剂(比如一些常见的Lewis酸)代替硫酸催化反应,从而完成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改进。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1)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查阅文献,自己寻找新的催化剂,设计初步实验方案。(2)讨论:讨论课上,学生小组代表分别讲述自己设计的初步实验方案,回答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完善实验方案:讨论课后,学生按要求完善实验方案,列出所需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4)实验准备:学生进入实验室,领取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自行准备所用催化剂以及所有相关溶液,完成实验准备工作。(5)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完整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提交合格样品和相关数据。(6)实验总结报告: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总结,再分组讨论。最后学生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论文写作要求层次清晰、文字流畅、图表规范、数据合理、分析正确。

5.开设综合设计实验。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在高年级的时候可以开设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了解所要合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现有的合成方法等,从而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由相关教师归纳总结,找出一个最佳实验路线,最后再由学生实际操作。综合设计实验的开设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以后从事化学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生学”变成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1.做好实验前准备。在前一次实验结束时,教师把下次实验内容及各种注意事项简单给予介绍,布置查找资料等,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预习报告。学生在预习时积极性很高,不仅认真查阅资料,而且还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细心分析,有的还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不仅知道每一步实验做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2.搞好课堂讲授与讨论。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从实质上讲,实验教学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实验现象中印证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概念,是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中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因此,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教师在讲授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把反应的理论理解透彻,根据理论来指导不同的实验操作。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方式来达到预期的结果;利用回答问题和探讨问题相结合,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提出各自见解,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讲授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讲解中听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师生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这样,通过实验,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巩固了课堂上讲过的理论知识,而且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做实验并总结实验。在实验讲解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要将巡视指导和重点辅导相结合,重点辅导动手能力不强、基础差的学生,随时观察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特别要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而且要亲自动手示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强调实验中严格遵守操作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使用水、电以及易燃、易爆和有毒药品等的安全规则,一旦出现危险情况要会处理,化险为夷。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由于有机化学反应过程慢而费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均需很长的时间,在最初阶段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教师要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充分利用回流、蒸馏、冷却、干燥的时间空档,做科学安排,准备下一步的设备和试剂等工作。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好实验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导致不足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过程,鼓励学生提出实验方法中的缺陷,并将改进意见写入实验报告,教师在报告上签字,检验并回收产品后才可离开实验室。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实验中基本操作从严把关,在细节上要求严格,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孔祥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3).

[2]李香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3).

[3]尹彦冰,苏国强.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7(1).

作者:谭昌会

第二篇: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摘 要 结合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狠抓实验基本功训练、优化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提升实验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Think about Organic Chemistry Lab Teaching//YANG Hua

Key words organic chemistry; lab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将基本操作与物质的性质、实验技术融为一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课程。其核心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分析鉴定,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验室工作习惯,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既具有化学实验的特点,又具有特殊性。有机化学实验的特殊性体现在试剂种类多,药品用量大,大部分是有毒、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物质,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多,制备合成温度高,反应条件苛刻,实验时间长等方面。如果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很难上好这门课。

笔者结合三年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经验,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建筑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提高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推进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1 强化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

基本操作训练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的基本操作是创新的基础,在实验的初始阶段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切实掌握了几种常用的重要的基本操作,才能在后续的综合实验中娴熟运用[2]。基础阶段安排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内容,如回流、重结晶、熔沸点的测定、萃取、洗涤、干燥、蒸馏等[3]。在实验内容上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重复内容,前后相互衔接密切,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对常用基本操作熟练地掌握与运用,为后期制备合成和创新实验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优化实验内容

本着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基础阶段安排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内容,如回流、重结晶、熔沸点的测定、萃取、洗涤、干燥、蒸馏等;第二阶段安排综合实验,包括有机物制备、合成和物质的鉴定,要求学员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巩固,了解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及其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4];第三阶段安排创新性实验,选做从蔬菜中提取色素的实验,学生自己制作搅拌,选择适合的溶剂提取不同种类的色素。实验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实际效果较好,增强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用“填鸭式”讲课方式,即先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及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大约30分钟,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状态,多数学生不认真听或根本听不懂,有的学生干脆就是看手机。同时实验的时间和进度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将实验操作制作成微课视频,和PPT一起放在相关课程网站上,选课的学生有权限进入实验课程网站并下载视频和PPT,就可以自主学习和反复观看。学生在实验前对于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已了然在胸,教师只需重点介绍实验注意事项,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实际效果非常好。

4 完善评价体系

实验考核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检测手段,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考评体系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考核,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为了增强预习效果,学生的预习报告不能只抄书,要用化学语言表达所要做的实验。实验结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即便是结果不理想,但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探讨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也可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涂改数据和伪造实验教师签字等现象,一经发现给予警告,实验成绩为零分。

5 提升实验教师素质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验教师自身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自我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师应该及时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总结、整理和后期归档,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寻根溯源,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避免以后同类型的问题重复出现。同时整理后以问题库的形式作为教学档案保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减少学生实验出错。实验教师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准备好每一次实验课,对学生实验操作给予指导,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细致而繁琐,需要实验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投入和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把化学实验教学做好。■

参考文献

[1]张艳君,成泽艳,刘建军,等.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1):54-55.

[2]卢江红.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几点探讨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4):98-101.

[3]王素青,于晓梅,刘玉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会[J].昌潍师专学报,2000,19(2):96.

[4]徐勇军,杨晓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93-96.

作者:杨华

第三篇:关于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摘 要】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及其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文章结合长期实验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合理优化实验内容;严格要求,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端正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其他任何化学实验不可替代的[1-2]。有机化学实验不但能够有效地配合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反应机理的理解;同时它还自成体系,内容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等内容。有机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实验内容相对固定、单一,许多实验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验的想法,对待实验不够重视,实验过程中“照方抓药”,应付了事,遇到问题很少思考,更不能发现与解决问题[3]。针对当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 解决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探索

2.1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力求将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面面俱到。然而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老师很难将各实验要点融会贯通,因此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精心编排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授课的效率;利用全程模拟软件,虚拟仿真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软件中选择仪器与药品进行模拟实验,教师针对该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教师可以录制自己操作该实验的视频,并在实验课前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验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从教材中抽象的实验步骤中解脱出来。其次,颠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由“主演”转变为“导演”。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与讲述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把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努力地创造问题情境,由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4]。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各组之间互相打分,并说明打分依据,教师则充当评委的角色,最终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当然,由于学生还不具备流畅的讲解能力,对实验的把握能力也不可能十分的准确,因此示范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要发挥其“导演”的作用,及时纠正错误,指导不足,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2 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是当今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长时间的观察发现,90%以上的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时都具有濃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显著,一学期过后还能保持较高兴趣的学生比例不足25%。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逐渐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机化学实验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大,让学生感觉难以忍受;实验耗时很长,学生处于长时间等待阶段;合成实验很辛苦,费力不讨好,产率低甚至没有产物,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有机化学家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黄鸣龙教授通过对异常实验现象坚持不懈的探索,最终改进了Kischner-Wolff反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为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具有激励作用的例子。例如,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牛胰岛素结晶,该项重大成果的横空出世震惊中外,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时,尽量多用鼓励性的言语,即使学生实验失败,也要引导他们去分析、思考失败的原因,让他们认识到实验失败也有所得。总之,从第一堂实验课起,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合理优化实验内容,推动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据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陈旧[5],部分危险性大、内容枯燥的“经典”实验依然在沿用。例如,b型管测定物质熔点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浓硫酸作为导热介质,且需要反复加热至上百摄氏度,危险系数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此外,该实验存在较大误差,需进行多次平行实验,学生实验全程基本处于等待升温和降温中,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对实验失去兴趣与热情。而使用先进的熔点仪来测定化合物的熔点,方便快捷、误差小,更贴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因此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再比如,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由于溴乙烷极容易挥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因吸入大量的溴乙烷而引起不适。而考虑制备沸点更高的正溴丁烷来代替溴乙烷的制备,教学效果基本没有差别,但学生在实验时吸入的正溴丁烷的量却大大减少。此外,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应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例如,开设阿司匹林、苯佐卡因等常见药物的制备。这些实验难度不大,涉及的操作较多,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自己合成这些常见的药物的分子,能够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容易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及实验的强烈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尽量选择“绿色化”的实验内容,在训练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应尽量选择无毒或低毒、后处理容易、对环境污染小的实验。随着我国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人数的增加,实验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废旧有机溶剂、试剂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加快推进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革”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遵循“5R”原则:不用危化品(Reject)、减量(Reduce)、循环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Reuse)、再生(Regeneration)。例如,在基本操作训练时,可让学生蒸馏工业乙醇,制备乙醇产品。制备的乙醇产品可以用来进行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该实验结束后回收的乙醇,又可以作为工业乙醇供下一届学生进行蒸馏等基本操作训练,如此循环,提高溶剂的利用率。再如,重结晶时用水或者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进行,用肉桂酸的合成实验来代替喹啉的合成,从而避免硝基苯、苯胺等有毒、强致癌物质的使用。经典实验苯乙酮的制备,我们可以换成对甲基苯乙酮,从而避免使用苯为起始原料,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4 严格要求,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

有机化学实验一般是从属于有机化学理论课,且一般都为考查课。这种教学体系的设计,容易导致学生重理论而轻实验,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常常丢三落四,频频出错,实验报告抄袭、伪造、敷衍之风盛行,最终导致实验教学的目的流于形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严格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学习的习惯起着重要的督促作用。应当有必要规定不预习或不写预习报告者,禁止进行实验;同时,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可建立统一的实验数据记录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束要交实验教师签字。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将所用仪器清洗干净,放回原处,经实验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此外,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有机化学实验课考核,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客观、真实。实验总成绩按100分计,其中平时成绩占50%,包括实验考勤、课堂纪律、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期末理论考核占20%,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实验操作考试占30%,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指定的实验,主要考查學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否规范、准确。笔者认为,该考核方式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他们在平常的实验中更加注重对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教学环境造成的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得以解决,需要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改进。可以从丰富实验内容、改进基本操作实验,改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内容和将有机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成果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等方面下苦功夫[6]。目前,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思考与改进也只是处于初步的探索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力争培养出具有高科学素养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江玉亮,顾维瑾,王炳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J].化学教与学,2015(6):47-48.

[2]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郑满春,韩喻,谢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教育学报,2011,34(1):98-

100.

[4]庞锦英,莫羡忠,李建鸣,等.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91-93.

[5]张来新,陈强.师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1):149-150.

[6]韩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16):24-26.

[责任编辑:陈泽琦]

作者:谌文强

上一篇: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下一篇: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