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2-09-10

一、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面向所有专业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 同时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该课程我们应该采取何种考核方式?这是每一位教师在课程结束以后面临的实际问题。新课程评价提出在教学中使用过程性评价, 为我们的评价方式指明了方向, 但如何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将过程性评价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 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并为其他课程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现状分析

(一) 重知识, 轻能力;重结果, 轻过程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软硬件组成、计算机原理、信息与编码、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安全信息管理等,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实践部分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文件管理、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基本应用和网络安全等, 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但是, 由于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 以及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的落后,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课程评价, 也就是说以终极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考试内容单一, 以理论知识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重视考试分数, 而忽略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教学效果, 而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不利于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二) 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高等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 不仅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而且会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的积极性。本文研宄中除了采用教师评价, 还引入了学生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进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未搭建有效的反馈和交流平台

就我们学校而言, 学生只有通过期未在教务处网站查询成绩, 才能知道自己具体某门课程的成绩, 对于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 都没有得到任何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 比如:优秀作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 都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和交流平台。评价结果并没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它原本应该具有的激励和促进功能。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评价的目的并非给学生下一个定论, 而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生现状, 总结优势和不足, 从而提出改进的方法。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评价指标构建

根据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过程性评价应该是一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设计如下表所示。

(二) 确定评价主体和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 还可以是学生或者同学等参与者, 让更多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可以使评价更具体、更完善。在教学中,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对于每一个章节的学习评价, 在评价的内容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 而不是知识本身, 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考勤与纪律、课堂表现、知识技能、课堂作业、考试成绩。其中, 知识技能和期未考试所占的比例最高。

(三) 选择评价方式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不再采用单一的评价试, 而是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融入课程教学, 评价方式更注重过程性和参与性。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有效,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 学生自评

自评是过程性评价的核心, 因为只有通过自我评价, 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促进其反思并且找出问题然后改正, 通过反思得到自我提高。首先, 按照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教师提前制定好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法, 学生在自评过程中, 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其次, 在学生进行自评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以恰当的引导, 以免评价出现错误或者偏差。

2. 小组互评

自我评价相对来说容易片面、不完整, 而且许多学生容易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估自己, 因此,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在互评过程中, 为了保证评价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加强指导和教育。以小组为评价主体的互评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有利于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为后续教师评价提供依据。

3. 教师评价

除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教师的评价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在过程性评价中, 教师应适当转换角色, 不再是评价的主体, 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教师不再是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进行评价, 而是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进行评价, 指出问题所在,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 评价资料的收集和结果的汇总

过程性评价过程中, 评价资料的收集和结果的汇总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评价资料主要包括:学习过程中的量规、评价表或者评价项目清单、电子档案袋、访谈记录、问卷调查表、课堂观察、学习日志等。还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原始数据材料, 如:学生自评的表格、教师评语等。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时, 教师需要对有效的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 以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五) 反馈交流平台的搭建

将整理好的评价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处理完成之后形成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反馈交流的平台, 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有助于学生通过评价的结果清楚地认识到在该课程学习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弥补和改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到教学和评价的问题, 改进课堂教学, 完善教学和评价过程。

四、总结和反思

通过选择实验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证实过程性评价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过程性评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 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有限, 对于评价方案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评价标准的制定不够合理、研究周期不够长、研究对象不具有普遍性等等。对于过程性评价, 今后将改进不足, 继续深入研究, 以更加完善评价机制。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很多高职院校面向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过程性评价内涵, 构建了初步的过程性评价方案, 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证明, 方案的实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丽颖.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于完善[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8.

[2] 卢安.过程性评价方式探析[J].科教导刊, 2012 (9) :3-4.

[3] 熊明福.基于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电子档案袋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 段德全, 王川, 王晓东.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6) :56.

[5] 廖一星, 金勤, 毛卫英.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形成性评价[J].福建电脑, 2011 (5) :77.

上一篇:城市快速路枢纽立交总体设计探析——以合肥市繁华大道与集贤路互通立交为例下一篇:试论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