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两岸大学生权益保障研究

2022-09-10

在高等院校与大学生、学生与教师等诸多法律关系之间, 大学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往往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 如何在法治化的视野下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显然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焦点问题。于艳茹案再次将高等院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问题之思考引向深入。

大陆和台湾同脉同宗, 台湾的大学生权益保护方面在文化方面较接近大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 本文将被比较的对象定位为台湾地区的大学生权益保护与大陆地区大学生权益保护, 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切合大陆的实际情况, 也有利于大陆和台湾在维护大学生权益方面的相互借鉴。

一、大学生权益保护概述

大学生权益内涵丰富, 由于选择侧重点或角度不同, 其内涵所包涵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内涵的范围大小, 其都包含了大学生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且, 大学生权益基于大学生身份产生。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群体, 应该享有受教育过程中的各项权利。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这一特殊身份, 从而对大学生权益进行论述。大学生权益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和由此而产生的利益总和。伴随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与丰富,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规章制度, 大学生权益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享有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核心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

大学生享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使用权。使用权是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接受良好教育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明确规定, 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大学生享有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9条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着所必不可少的权利之一。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 同时也是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事项的基础上, 才能在受教育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 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 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 准予毕业, 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第三十三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享有公正评价权是大学生受教育价值的体现, 也是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着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权利之一, 因此应当充分予以保护。

大学生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起诉权。有损害必然有救济, 无救济权利的保障犹如空中楼阁, 随时都有可能崩塌。陈述权、申辩权和起诉权, 是指大学生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时用来辩护从而维护自己权益的救济措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条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 明确规定了学生对处分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

除了以上几个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利以外, 大学生还享有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权利。1) 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2) 组织、参加学生社团权;3) 就业权;4) 申诉、起诉权。此外, 大学生作为公民同时还享有财产权、选举权、人格权等公民基本权利[2]。

二、我国大陆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 我国大陆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表现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 我国高等院校的依法治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等院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尤其是侵害大学生权利现象频频发生, 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第一, 受教育平等的权益受侵害。根据我国《教育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包括听课权、活动权、建议权、考试权、学位权、学历权、择业权和获得公正评价权等。第二, 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侵害。人身权和财产权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然而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群体其人身权和财产权往往受到忽视。第三, 隐私权和名誉权受侵害。其中隐私主要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主要包括私人活动、个人领域和个人信息。对大学生而言, 隐私权指的是个人信息与生活情报的控制保密权, 有权禁止他人公布其个人信息与私人秘密。第四, 教学质量方面受侵害。主要表现在专业的教师数量不够、师资力量较匮乏以及基本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 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教风不正等问题。

(二) 我国大陆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我国大学生权益受侵害原因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高校管理者依法治校的意识薄弱, 往往会忽略了学生权益。学生本身法律意识薄弱, 即使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第二, 法律制度欠缺。近几年来, 尽管随着《学位条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 依法治校取得显著成效。而教育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可操作性、太过于原则性仍然不可避免。第三, 政府部门缺乏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和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往往会产生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第四, 高校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在高校校规校纪侵犯大学生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学校内部管理机构混乱, 缺乏程序性。

三、我国台湾地区大学生权利保障现状

台湾法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所形成和发展起来、效力仅限于台澎金马地区的法律制度。我国台湾地区高校的学生权利, 在台湾宪法和大学法等相关法律的制约和引导下, 随着大学自治的发展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台湾高校大学生权利保障取得了较大成就[4]。

(一) 地区大学自治和大学生权利保障

大学校园的学术自由是学术氛围的核心, 脱离学术自由的学术氛围则失去应有的活力。大学生缺乏学术自由, 高等院校的学术氛围也难以形成。通常学术自由不仅指的是教师的学术自由, 而且还包括学生的学术自由。并且学生的学术创新是教师创新的源泉, 没有学术创新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创新。因此, 保护大学生的权益即自主创新学习, 是大学生自由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大学生学术氛围的必要条件。

关于大学自治的规定, 主要体现在台湾大学法的条文中。在2002年台湾当局《大学法》第一条中规定“大学以研究学术, 培育人才, 提升文化, 服务社会, 促进国家发展为宗旨。大学应受学术自由之保障, 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 享有自治权。”在台湾地区“宪法”中第11条规定人民具有讲学的自由, 还得同时保障具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大学自治的制度的施行和台湾宪法的实施, 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还有利于使学术自由得到保证[5,6]。台湾高校大学自治作为一种制度性保障, 对高校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也更有利于高校为学术自由服务。大学自治制度的实施与学术自由的保障有着紧密联系, 在学术自由的支撑下, 高校学术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而使大学生学习和科研自由得到保证。

大学生权益的实现与学校培养目标、师资和管理者的培养、师生关系的重建以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从学生权利和大学自治的关系来看, 台湾地区的大学自治是为保障学术自由制定的一项制度, 其主要意义在于保护大学生学术不受国家或其他因素的干涉。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 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主导大学自治的主要力量。因此, 作为大学主体的大学生学术自由也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自由[7]。在我国台湾《教育基本法》第8条规定“学生之学习权及受教育权, ‘国家’应该给予保障”。综合来看, 我国台湾地区大学自治对学生权利的保障, 主要是对学生权利中相关学术自由的保障措施。

(二) 高校大学生权利保障现状

台湾高校大学生权利评鉴小组在2010年和2011年对学生权利进行评鉴, 结合台湾的现实背景进行统计, 得出台湾大学生权利的实际现状。近年来, 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针对《台湾大学生权利评鉴报告》对台湾大学生权利现状做回溯性研究。

朱平、易鹏等 (2013) , 采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对学生自治、宿舍规范、学生权益、劳动权益、教育私有化、性别平等以及信息公开等七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出台湾高校学生权利得到了较好保障;从宿舍规范和劳动权益的分析中, 得出学生与校外环境发生的维权纠纷是学生权利维护的盲区, 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信息公开方面, 台湾高校的作为和收效存在明显差别, 在资讯公开中有很多学生存在不满意现象引起了台湾高校的重视和反思。从学生层面来看, 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 在保障其自身权利不受侵害的过程中, 应该对其自身易受侵害的权利项目有所清醒认识, 应该及时了解和关注学校所公布的自身权益相关的政策或制度。[8,9]

学校方面对大学生权利保护问题, 需对自身所制定的制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审视。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关于学生权利保障政策的执行, 应当在不妨碍大学自治前提下进行, 主要对高校进行适当指导和监督评估, 出台了关于大学生权利保障的相关政策。

四、总结与建议

目前, 有各种各样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的权益。而在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这类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很容易被忽视, 保护大学生这类特殊群体的权益问题迫在眉睫。

从大陆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来看, 主要表现在受教育平等权、人身权和财产权受、隐私权和名誉权、教学质量方面受到侵害。台湾地区对学生自治、宿舍规范、学生权益、劳动权益、教育私有化、性别平等以及信息公开等七方面的调查中发现, 在大学生的宿舍规范、劳动权益和信息公开方面存在问题, 还有待于完善。大陆与台湾地区共同存在的问题, 主要在对大学生人身权和财产权保障方面, 其余方面都较为完善。大学生作为社会各种新兴事物的潮流导向, 总处在知识、信息、科技的最前沿, 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导向十分敏感。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避免一刀切, 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基础上, 尽可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 努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兴人才。要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并且要避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安排相同的课程, 形成相同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培养同样的能力。因材施教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同样也体现出人的科学发展途径。

通过对比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对大学生权益和权利的分析, 明显看出大陆高校大学生虽然权益受到了保护, 但是在大学生权利现状还不完善。由于法律制度欠缺, 导致了大陆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有相关法律的规定, 但是在教育法律法规具有滞后性、可操作性、太过于原则性。因此, 大陆在高校管理方面应当借鉴台湾地区大学自治的相关规定, 在保障大学生权益的同时, 还应当注重学术和科研自由, 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摘要:大学生权益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和由此而产生的利益总和。随着教育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学生权益保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具体表现出发,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大学生权益保障现状, 从而提出大陆地区大学生权益保障的新思路, 强调在保障大学生一般性权益的同时, 还应当注重学术和科研自由, 从根本上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台湾高校,学生权益保障,大学生权利

参考文献

[1] 黄崴, 胡劲松.教育法学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周海强.大学生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 董立山.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J].湖南社会科学, 2003.05.

[4] 陈慧青, 彭拥军.从法律视角看大学官僚化——基于台湾与大陆高校的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 (3) :6-9.

[5] 董宏志, 施彦廷, 林柏仪等.2010年大学生学生权利调查评鉴报告[R].台北:大学生权利调查评鉴小组, 2010.

[6] 林飞帆, 董宏志, 林柏仪.2011年大学生学生权利调查评鉴报告[R].台北:大学生权利调查评鉴小组, 2011.

[7] 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M].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 1989.

[8] 易鹏, 朱平, 程诗婷.台湾高校学生权利保障现状探析[J].教育探索, 2013 (10) :144-147.

[9] 易鹏.台湾高校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研究——大学自治视角[D].广西大学, 2014.

[10] 房海静.大学生权益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6.

上一篇:34例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体会下一篇: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