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

2022-09-11

2002年我国出台并试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已于2007年4月在全国高校全面实施。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 提出用3年时间使全体学生要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 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 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 对普通高校体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2007年5月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要求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制度, 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为贯彻这一精神, 继2007年首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之后, 于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又开展了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一时间全国各高校都掀起了阳光体育运动高潮。但是热潮过后, 有些学校却是雷声大, 雨点小;有些学校则置之于不顾。面对这种现状,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同时也身感压力重重。因此笔者想借此来进一步呼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在实施《标准》的同时尽快拿出有效措施和办法, 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 提高运动能力, 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同时也为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诠释阳光体育

1.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 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 是与建设和社会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战略规划。它的重点实对象是青少年, 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育运动, 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 吸引广大青少学生走向操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 积极参与体锻炼, 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形成体锻炼习惯, 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 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下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从1985年开始, 中国进行了五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调查显示, 最近20年来, 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表现尤为突出的问题是: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肥胖学生继续增多 (学生肥胖率在过去的5年内迅速增加, 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 以及学生近视率 (初中生近视率为60%, 高中生近视率为76%, 大学生近视率高达83%) 居高不下等等, 这一组组数据, 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无疑是一剂良药, 将在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高校体育现状

目前, 高校体育指导思想已从“增体质”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对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的主潮流。虽然有些高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 改革力度也颇具规模, 但就目前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是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导思想, 过于注重教学的形式、结构、内容、方法、手段、考核和评价等的统一性与标准化。缺乏对现实、对未来社会人才规格的需求, 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身体机能指标和体能素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为更好地适应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让青少年大学生快快乐乐地成长, 健健康康地走向社会,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从认识、观念上升到理论再到到实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这对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 促进我国高校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

3.1 树立符合人才培养的正确健身教育观念, 是高校体育目前改革的的首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人类对健康的标准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 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必须有健全的身心。身体健康, 智力良好虽然十分重要, 但是, 如果心理素质有缺陷, 社会适应不良, 那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指出, 健康不单是指没有疾病, 而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完美。不论你具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 也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及社会条件下, 享受可能达到的健康水准是每一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力。

身心健康, 是时代发展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身体作为生命的物质载体, 没有这个载体, 生命就不复存在。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除了物质载体以外, 还有心理载体, 这却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从根本上说, 人的本质方面就是由心理决定的。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如何通过体育运动而达到身心健康, 这已是现代社会对未来人的要求。

3.2 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关键任务

“增强体质”一直是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过于概念过于模糊和笼统而导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以及考核办法等等的争议, 高校体育教育, 往往游离于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此, 有必要建立规范的、切实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之处。

综合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体育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学校体育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观念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目前我们的主导性任务, 笔者以为“健康教育”, 是妥当而务实的, 越是趋向于现代化的社会, 其价值标准越是促使体育运动超越世俗的偏见, 进入到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社会关系之中, 成为重要的文化构成。今天, 我们进入21世纪,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达, 人们对体育运动促进健康, 对体育培养身心完善的现代化的精神追求, 也就自然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意识。这样, 一方面, 学校体育就能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把握并利用这个态势, 来为现代教育的总目标服务;另一方面, 它也就被赋予了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培养现代人才的神圣责任和使命。

4 结语

青少年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 学校体育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以新思想、新观念认真反思以往存在的弊端, 重新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新体系, 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 阐述了阳光体运动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并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便捷的分析,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有关问题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充分融入“以人本”的现代教育观, 把增强学生体能素质, 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作高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体艺, [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北京:教育部办公厅, 2006.

[2] 冯唯锐, 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孙俊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 2008, 3.

[4] 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 4.

[5] 毛振明.阳光体育在哪儿[J].热点透视, 2007, 5.

[6] 吴新宇, 付晓春.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8.

上一篇:中国元素在筷子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原创游戏《明日危机》中蒸汽朋克风格角色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