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求发展

2022-09-11

课标的出台, 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于是, 如何组织教学, 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 而且“会做数学”,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故事激趣, 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 更要十分重视学生“想不想”学习, “乐不乐”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故事激趣, 正能达到这一目的。上《平均分》这一内容时, 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猴山上住着猴妈妈和两只小猴子。一天, 猴妈妈采了10个大小一样的桃子, 猴妈妈把桃子分给猴哥哥2个, 猴弟弟8个。猴哥哥看了看, 委屈地说:“妈妈分得不公平”。猴妈妈把所有的桃子重新再分一次, 分给猴哥哥4个, 分给猴弟弟6个。猴哥哥又说:“妈妈分得不公平”。猴妈妈把所有的桃子又再重新分一次, 这一次, 猴妈妈分给猴哥哥5个, 猴弟弟5个。猴哥哥高兴地说:“妈妈这一次分公平了。”我问学生:“为什么猴哥哥说妈妈最后一次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有的学生回答说:“因为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并告诉学生说:“学了平均分后, 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的动力。

二、自主探索, 让学生敢于“做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也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请看“11-6=?”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你是怎样计算出11-6=?你能给猫弟弟讲一讲吗? (本课是从“小猫钓鱼”引出的)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 先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我们来比一比, 谁帮猫弟弟想的办法多, 谁想的办法猫弟弟学得快? (有的学生在思考, 有的学生在摆小棒, 有的学生在数手指)

(两分钟后, 学生小声讨论算法, 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生1:我想, 以前我们学过5+6=11, 那么11-6=5。

生2:我想用摆小棒的方法, 从11根里先拿走1根, 剩10根再拿走5根, 最后剩下5根, 所以11-6=5。

生3:我也用摆小棒的方法, 我先摆1捆 (即10根) 和1根棒, 先拿走1捆, 只要拿6根, 多拿了4根, 再放回4根加原来的1根就是5根。

生4: (有点不好意思) 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数出来的, 11-6=5 。

生5:不摆小棒也行, 用11根里面的10减6得4。再用1加4得5。

生6:11分成10和1, 要从1根里拿6根不够拿, 还要从10根里拿再拿5根出来, 就是10-5=5。

……

这一片段将知识与情景融为一体,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 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 而且能体验成功,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也能体现“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适当的放手,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勇于“做数学”。

三、操作实践, 让学生善于“做数学”

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 他说“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 加强操作实践活动, 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筋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 动口说一说, 动手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如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4个长方形 (其一:长4厘米, 宽2厘米;其二:长5厘米, 宽3厘米;其三:长8厘米, 宽4厘米;其四:长15厘米, 宽10厘米) 和8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己操作讨论, 获得对长方形面积的感性认识。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当用面积单位摆长方形二时, 发现用面积单位不够摆满整个长方形, 学生就用5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摆长方形的长, 用3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摆长方形的宽;在测量长方形3时, 只有8个面积单位可用, 学生就想到用8个面积单位先测量出它的长, 记在脑子里, 再用其中的4个面积单位测量它的宽;在第4个长方形时, 发现8个面积单位既不够摆满它的长, 也不够摆满宽。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进而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讨论、交流、争论、探究, 学生能用面积单位摆满到间接摆满到不能摆满, 从而使用直尺测量推导, 使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后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 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总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 我们只有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玩”中学数学, 在“悟”中明方法, 在“操作”中知事理, 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 才能用丰富的内容, 创造多彩的课堂,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摘要:“做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学生以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故事激趣,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做”数学

上一篇:试论化工工艺设计安装的重要性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