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2024-05-16

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精选4篇)

篇1: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内容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科学性的环境创设能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用。着眼整体感受多彩的世界,优化主题感悟知识的奥秘,引导参与收获成功与自信,关注人本收藏真情与博爱。通过园内合作、园园交流、家园互助,实现环境育人的最优化。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 科学性原则 和谐化发展 合作机制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幼儿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从每天一入园到离园的时间里,都在感受着、发现着环境的变化,并与环境发生着互动。正如新《纲要》所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园教育相关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我园在环境创设中,以创设适宜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为目标,创造有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把握原则,树立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使我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注重了幼儿园环境构建,能否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用,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教育功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树立创设环境的科学意识,不断优化、不断创新。

1、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全面性的特点,幼儿园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并把它渗透在整个幼儿园保教工作中,使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

2效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

3、主体性的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4、安全卫生性原则:要使幼儿在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中生活。安全、卫生是重要的条件,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服从于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功效: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了解自然与社会环境、体现活动主体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个性品德。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创新,讲究科学,充分挖掘环境创设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力求科学 促进和谐发展

1.着眼整体,拓宽时空,让幼儿感受多彩的世界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表现在园舍、室内的布置,还要重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含的作用,提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

(1)“立体空间”多趣味

将一些幼儿百听不厌的经典故事和幼儿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语言游戏等喷绘成色彩鲜艳的各种形状,如:扇形、五角形、菱形、长方形等,运用悬挂、串挂和张贴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幼儿园楼道和走廊等公共区,让幼儿在饭后散步时教师引导、解读故事,家长接送孩子时亲子阅读等。也有的制作成既有立体感又便于更换内容的小火车、花朵、海洋鱼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火车接故事、词语开花等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四季更替”多变幻

利用每班一块80×120厘米展板和宣传橱窗栏,结合各种节日或季节,展示节日气氛与情景。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参与布置展板,然后一起在幼儿园主通道上展出,幼儿的直接参与布置,使他们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和对环境创设的责任感,这样既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又有多种的教育意义。

(3)“卡通世界”多精彩

为了引导幼儿喜欢阅读,我们考虑到以前用的木制图书架的不安全性,改用经编布为每班缝制了图书袋存放图书,为幼儿创设阅读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取阅,同时幼儿园专门设立了一间阅览室,四周墙面上也都用经编布缝制成图书袋存放了幼儿喜爱的各类幼儿图书,地板上放满了各种卡通的靠垫,环境非常温馨,每周定期向各班开放,有时还让幼儿大带小一起阅读,幼儿非常喜欢到阅览室看书,这样大大拓宽了幼儿的阅读视野。

(4)“外面世界”多辽阔

公园、田野、社区、工厂、商店等场所也是幼儿必须接触的外部环境,每学期组织适当的活动,使幼儿更好感受自然、感受社会。如:秋收季节,带幼儿到田野去感受秋天的景色,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去农民家晒场看看翻晒稻谷等,从中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突出实效,优化主题,让幼儿感悟知识的奥秘

课程实施中环境创设的版块使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的新视点。因为环境是无声的教材,幼儿通过感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美化”,而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能紧紧围绕主题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迁移经验。(以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为例)

(1)创设环境诱主题

利用活动室有限空间,创设主题情景,营造主题氛围。墙面上是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昆虫照片。

(2)利用环境学主题

主题开展中的主题环境创设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处,整个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主题环境创设的组成部分,如:将幼儿绘制的昆虫悬挂在室内、手工制作昆虫摆满了窗台、有关昆虫的故事帖在故事墙上。

自然角中,把孩子们捕捉的小蚂蚁、小蚱蜢、小蜜蜂等昆虫饲养起来,孩子们能经常不断地观察、议论,了解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成长情况。

(3)巧借环境延主题

借助主题情景,让幼儿在不自觉中延伸主题学习的内容。比如,区角环境中也是有关昆虫的探究活动,探索区的有趣的昆虫棋,科学区的帮昆虫找家,提供了便于幼儿交流、互动的机会,孩子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他们一起交流、议论着昆虫的本领、昆虫的色彩和分类等。

(4)完善环境展主题

环境的创设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可让幼儿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以利于幼儿更好地参与、展示。如:悬挂出幼儿的亲手制作的昆虫标本、图画等。

3、体现主体,引导参与,让幼儿收获成功与自信

陈鹤琴先生“活生活”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动脑、动口、动手等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展现才能,收获成功与信心,而教师始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我们利用环境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用幼儿的眼光与智慧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树立自信心。

如:中班主题活动《运动的身体》开展时,大家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于是,有的幼儿从家中收集了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图片,有篮球赛、游泳、足球、赛跑等,大家一起议论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明星,激发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的拓展了主题内容。

(2)用幼儿的成果与作品

每个区摆放些什么、如何摆,墙面布置什么,都要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才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体验成功感,也有助于幼儿对环境的爱惜。

如:小班在开展主题《落叶飘飘》的环境创设时,用幼儿亲手印制的手印画,组成一棵棵五彩的落叶树和一棵棵的青菜,亲手绘制的各种水果组成一棵棵水果树,还将幼儿帮助收集的树叶、棉花、稻穗、菊花、辣椒等实物也利用起来,布置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秋天美景图,既体现了本土化特色,又发挥了本土资源的内涵,孩子们也欣喜地喊着:这个柿子是我画的,这片树叶是我印的……。

4. 关注人本,倡导亲近,让幼儿收藏真情与博爱

我们知道,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体会合作、感受真情。我们应倡导幼儿通过对自然、同伴、家长、老师等方面的接触与亲近中,体验爱、收藏爱。

(1)亲近同伴

在一些活动中,某些材料,幼儿都想争着去玩,但是由于材料准备有限不能一次性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这时,让幼儿学会遵守活动的规则,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同伴间能学会谦让、合作、分享,体验友情。

(2)亲近老师

老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去,多给孩子一些表扬,把对孩子的爱融入到每天细微、烦琐而又平凡的一日生活中,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出发来指导,形成尊重、信任、友爱的和谐氛围,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般的爱。

(3)亲近自然

充分利用园内的动物角、植物角、花草树木、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幼儿走向自然、开宽视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生活的快乐。

如:在秋天里幼儿园的野菊花盛开了,大班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采摘野菊花,然后一起送到食堂里请阿姨将野菊花蒸好,晒干后一起品尝菊花茶,从而了解菊花的多种价值。

(4)亲近社会

幼儿园社会领域强调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即注重做人的教育,因此,适时地带幼儿走出园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良好教育途径,如:中班《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开展中,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农贸市场,了解农贸市场是人们买菜的地方,里面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并让幼儿每人带两元钱,大胆地与人交往,参与买菜的过程。重阳节之季,带领小朋友去敬老院慰问,每位小朋友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种水果、糕点等礼物分给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让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尊老、敬老、爱老体验。

三.健全机制实现分享共赢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因此,它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健全运行机制,吸取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

1、园内合作共享

由于各平行班都在开展同一主题的内容,因此每个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创设环境,各尽其能,同一主题的环境创设呈现出各尽其能的良好氛围。而且,各平行班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不断调整、丰富环境,实现环境创设的多重价值。

平时,每个平行班之间还能共同收集主题材料轮流使用,以求真正的资源共享。我们注重每个主题活动中的资料积累和保存,主题更换时,各教研组将各种材料和资料收集保存好,使资料积累不断丰富。

通过环境创设相互评比,教师们能随时关注幼儿,并结合主题目标,不断创新环境创设,并把环境创设过程当作教育的过程。不仅对每位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充分的发挥了每位教师的潜能。使每班的环境创设也更具特色化。

2、园际交流共赢

我们平时在与姐妹园结对教研活动时,能注重吸取姐妹园在环境创设方面长处和特色,为我园所用,并经常与结对幼儿园进行深入探讨,学习借鉴。特别在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学习中,通过姐妹园的展示和指导,我们改变了以前对投放材料的盲目性,对每个区角的材料投放能结合主题开展,并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针对性强。例:为了更好的发挥静态环境的对话功能,我们各区域每一种投放材料,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利用图示的方法让幼儿去解读,有的图示方法教师绘画有难度,就将操作步骤用照片的形式贴上,也有的将操作材料直接在墙上进行操作,这样有效的让每个墙面会“说话”,并成为幼儿学习互动的平台。在材料投放层次上做到多样性,同一年龄,多层材料、如:小班的喂小动物,可用筷子、勺子、木珠、红豆、绿豆、蚕豆、小纸团、海绵粒等,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同一材料不同用法。如:中班的各类图形,既可以分类,又可以排序、数数、拼图等,发挥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有效地提高我园区角活动的实效性。

3.家园互助共育

在每个主题实施以前,我们将活动计划人手一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从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请家长帮我们收集有关水的书籍、图片、及光盘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习主题,这不仅促进了家园教育的沟通,也使幼儿园的教育更广泛的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5+2>7的功效,从而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我们还通过教师出点子,家长配合收集材料制作的方法,有效地充实和丰富了区域环境和各主题环境的创设。每学期末还进行评选巧手妈妈和好家长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推动了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丰富了幼儿园的整体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我们领悟到,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能激发幼儿思考,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在创设环境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做个有心人。但我们还须注重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地去创设、调整、实施,更要让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让我们的环境创设能伴随着孩子们更加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

《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素质教育》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浅议创设幼儿园环境》 汪美娟

《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 宗丽娟

篇2: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引 言

自然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利用开发的对象,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对幼儿生理、心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徐菲:《对仪化幼儿教育宏观生态环境的分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学习思想,贯穿着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不仅给幼儿园的全面教育设定了总纲,也与我们正在实践的环境教育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自然环境教育为切入点,在《纲要》的指导下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幼儿自然环境教育实践,经历从茫然到了然、从盲目到规范、从过程,现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

第三阶段

深入学习《纲要》,开展行动研究,形成解决策略

第二阶段的尝试曾让我们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我们虽然明确了自然环境对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到底应该怎样科学地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何在实施过程实现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究竟应从哪里入手开展研究„„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再度开展了新《纲要》学习,但这一次我们缩小了关注范围,围绕“环境教育”这一点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以新《纲要》为核心指导思百度文库

想,广泛收集了有关自然环境教育的大量资料。终于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学前教育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而这些领域均可成为有效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载体。

一、明确新课程领域与幼儿环境教育相关性

首先,健康与社会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如果从小就能初步了解整洁、绿地、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学前教育就能为幼儿未来环境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与社会领域涵盖了许许多多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行为习惯都与环境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公共道德并萌发环保意识。

其次,语言与艺术领域:《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并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讲述有关大自然的故事形成环境意识;艺术要求幼儿广泛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放松心情,呈现自由状态,有助于幼儿自主地感受美、发现美,并用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美。

第三,在科学领域,《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这一领域里,显然更多的是倡导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关爱。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百度文库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二、把握《纲要》精神,确立自然环境教育目标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而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我们应“以情感目标为环境教育的核心,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渗透其中”。因此,我们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明确了现阶段的研究总目标,即“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形成欣赏、尊重环境及生命万物的品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的确定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主要是发展幼儿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树立幼儿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环境教育,使幼儿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且能初步识别和抵制那些不自觉甚至侵害他人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三、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实施策略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过程,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环境教育经验。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的交流与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下四种实施策略:

1、根据季节变化特征,制定教育计划

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自然界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而老师在根据季节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之后,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从而避免了环境教育的单一性和盲目性。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我们带领孩子们百度文库

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描绘桃红柳绿的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夏天,乍雨初晴,孩子们在水帘洞中嬉水玩耍,“放小船“、“照镜子”,观赏天边变化的彩虹;秋天,丰收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到花果山采摘收获,体验劳动的快乐;冬天,在按摩足道上活动活动,在攀爬岩上一显身手,既锻炼的身体又磨练了意志„„各生态景区在不同的季节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教育优势,老师们则根据这些变化着的环境,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计划,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环境教育中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收获,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结合自然环境资源,生成园本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只有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才可能真实自由地展现自己,自然地发展他的内部潜能,我们也才可能了解到儿童发展的真实情况。”教育者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我们正是在前两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失败和提炼的过程,才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这些原始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新《纲要》开展了“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英语运用能力”和“绿色生态教育”等行动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例如,我们结合幼儿园各人文景观对小朋友进行英语口语教育,让他们扮演“英语小导游”,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自然习得各景点的英语名称,同时还运用了日常交际口语,活学活用,形成了我园环境教育的一大特色;我们还充分利用花果山种植园的地理优势,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不仅让孩子们进行观察、记录,还让他们亲身参与到蔬果的种植和收获中来,进行劳动教育;此外,我们还通过教研学习、园本培训、赛课活动等形式,百度文库

促使老师们不断开发和提升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最终将经验形成文字,形成了我园园本课程的雏形。

3、开发自然环境功能,优化一日活动

在前两个研究阶段,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性方面,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在意识到这一薄弱点之后,我们尝试将自然环境教育与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结合起来,即“能使用户外自然环境的生活环节,尽量在户外开展”。例如:以往的晨间活动,多是教师在室内组织开展的,象“结构游戏”、“区域活动”等等,现在我们将晨间活动移到了户外,带领孩子们跑跑步、走走按摩足道,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我们进行了“绿色教育”的专题研究,明确了哪些集中教育活动适合在户外进行,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科学活动、体育活动、种植活动等);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更是保证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午餐后带孩子到花果山上散散步,既帮助了睡前消化,又观察了种植的生长情况„„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让孩子对幼儿园流连忘返,还减轻了老师们在活动准备方面的负担,一举多得,受到了教师、孩子、家长三方的肯定!

4、合理运用自然环境,保障幼儿活动机会

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必须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而使之破坏。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才会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财富。但随着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增多,不可避免地会给自然植被带来一定伤害,而且在户外开展活动,百度文库

老师的组织教学难度很大,不能及时地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因人施教。为了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也缓解教育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在本学期,我们又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将分组教学引入环境教育之中,即“两名教师各带领一半的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这样就提供了更多师幼互动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减少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消极等待,对已有的自然环境也予以了保护和优化。

收获与展望

1、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与孩子一起收获了成长的惊喜。 孩子的发展: 自然环境教育有效促进了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收集了全园幼儿的体检结果,发现本(2004.9——2005.6)的体弱儿童较去年减少了40%,幼儿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明显增强,动作发展协调;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和自然智能发展较快;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和意志品质(自信、勇敢、有毅力);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喜欢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并从中获得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教师的发展: 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我们实现了五个突破和五个树立:

百度文库

一是突破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了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生活教育等先进教育观念。

二是突破传统的儿童观,树立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先进儿童观。

三是突破传统的教师观,树立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的教师观。

四是突破传统的发展观,树立了“让儿童适宜、主动、均衡、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五是突破传统的教育过程观,树立了“师幼双主体,互动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过程观。

2、自然环境教育只是我们开展“幼儿园教育资源统整利用策略”行动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探索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幼儿环境教育实践,例如“如何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怎样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教育资源,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等。

幼儿园实施《新纲要》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每一次的小结与回顾都意味着我们向更高起点的迈进。我们将继续投身到新《纲要》引领的教育改革之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谱写出具有园本特色的幼教篇章。我们期待着与同行的交流学习,更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专业化引领。有了你们,我们将走得更加脚踏实地!谢谢!

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篇3: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一、和谐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于育人环境, 马克思曾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 那么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合乎人性的环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和谐的育人环境。从字面上理解, 和谐的育人环境, 主要是指在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里, 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和谐的育人环境, 首先是指完善的办学条件, 其次是指丰富的校园文化, 最后是指自由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的打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团队间的协调运转, 需要干部教师融洽的人际交往。我校定期召开各部门的工作协调会、学科团队主管的信息交流会, 使处室之间、团队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干部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同伴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 要建立起一种“公平”的机制, 树立学校的正气, 创设一种相互信任、尊重的默契氛围。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 所以我们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服务, 为师生个性的展示和弘扬搭建舞台。我校把一篇篇精心挑选的师生佳作融入校园环境建设, 让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 凝聚着每个师生的智慧, 从而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无声的影响和感染, 所以教师自身就应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我们的校园里, 无论哪个学生遇到困难, 教师们都能伸出援助之手, 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 使平凡的日子充溢真切的感动……教师还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用心与学生共同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

二是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需要实行人本化的文化管理。我们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物质和精神鼓励,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我们提倡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之作为、用包容的心对待他人之短处, 建设“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学校努力创设一种“有建议就听、有才能就用、有成绩就夸、有贡献就奖、有困难就助、有错误就纠”的民主、平等、愉快、温馨的工作环境。此外, 我们还倡导“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工作态度, 以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是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 进行合理的搭配、恰当的组合, 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是一种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教学要素总是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之中, 和谐是暂时的、相对的。各种教学要素总是从不和谐到和谐, 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 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 正是这种矛盾运动, 推动着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 使其处于一种动态生成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我校要求各科教师注重把握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环境变化的规律, 让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我们在营造和谐教学的过程中追求五种效果:一是“为学生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道德高尚”;二是“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致知睿智”;三是“确保学生生命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体魄健康”;四是“让学生看到精神高尚、心地善良、情感诚挚的美德———审美立美”;五是“使劳动进入每个学生的生活———热爱劳动”。

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根本

在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过程中, 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光荣、伟大。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光荣、伟大, 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 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教师有了职业自豪感, 实现学校良性运行也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

二是多方面地关心教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不是简单地使用权威制度这种冷冰冰的模式, 而是更多地运用人性化、情感化、以理服人的管理风格去处理校内各项事务, 去凝聚全体教职工,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紧张、有效”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充分地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智, 去建构自己的事业。美国有位校长说得好:“每天都应让教师知道校长在以不同的方式关心着他们。”

三是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和展示专业水平的平台。针对新手教师, 实行以老带新 (传、帮、带) , 开展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分析与对策研究;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 帮助他们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 引领他们承担和开发各级研究课题。

四是注重对教师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 用发展的策略支持教师, 用发展的观念评价教师。

三、创造教育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重要方式

我们在实践中以创造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我校构建的“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创造教育的一种尝试, 有益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以学定教”就是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并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 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或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进行教学。凡是差的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教师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因此,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思维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知识缺欠和学习障碍等, 真正做到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调整教学策略。“以教导学”就是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时 (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 , 教师就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当堂训练”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知识特别是学习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而是学生练出来的。这个“练”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题, 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 (练口、练眼、练耳、练手、练脑、练心等“六练”) , 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四、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内核

育人环境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长期的培育与积淀。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就要夯实学校独特文化的支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文化就是积极的文化、先进的文化, 这种文化具有无声的号召力、无形的精神感染力和不需要依靠制度的自我约束力;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向心力, 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学校办得好不好, 取决于这所学校有没有引领、吸引、感染全校师生的积极、先进的学校文化。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关键是对所有师生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因此, 作为校长, 首先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宁静, 静下心来做文章, 为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文化不懈努力, 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变革的根本要求;其次, 校长要用自己的教育理想、人格魅力、学识、能力、品质、涵养来影响、引领全校师生, 让他们认同、追求同一个文化价值———以学生发展为本;再次, 校长要激发师生积极参与、努力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挖掘提炼, 不断充实和创新;最后, 学校文化的构建需要细化, 要落实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乃至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上。

一是要在延续学校文脉的基础上, 丰富学校和谐高效的育人环境的内涵, 确立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相应的文化体系。更重要的是, 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整体规划设计并形成全体教职工的共识。

二是要建构重组学校的制度文化。学校制度要与时俱进, 要针对校情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 通过制度有效约束师生的言行, 使其符合学校文化的规范, 并使之逐渐成为师生共勉自律的行为。

三是要强化学校文化的导行功能。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 通过教育叙事, 以学校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事件或最为感人的故事作媒介, 使全体师生明确学校崇尚的教育理念与育人要求, 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成员认同并遵循的价值取向。

几经探索, 我校确立了学校核心理念和特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包含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打好知识、技能、习惯、做人的基础;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彰显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和个性;三是实现全体学生在自身和谐发展基础上的最好发展, 为其终身学习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这一核心理念, 我们逐渐完善了学校文化体系中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礼仪习俗、人际关系等精神形态的东西。如学校办学要旨, 学校现代管理工作要旨, 教师工作要旨, “昆一”人十种精神, “昆一”教师职业素养自为导向, “昆一”学生遵循的八项义务、八项权利、八个文明习惯等。实践证明, 学校精神文化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品质、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等, 同时, 它对外又彰显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

我们努力追寻学校发展的轨迹, 挖掘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 寓文化于教育活动之中, 创新开展了“教育故事人人讲”、“教育叙事大家谈”、“教育案例个个说”等活动。让了解学校历史的老教师讲述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让历经学校发展的中年教师讲述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让青年教师讲述成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几年来, 我们将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故事汇编成册, 先后集结成《爱洒童心》、《爱铸师魂》、《成长悟语》等教育故事、教学反思丛书。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故事, 是教师工作的亲身体验, 是教师心灵的真情流露, 是教师专业的自我升华。这些教育故事的价值在于浸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折射着学校精神的润泽与生成之光。

篇4: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关键词:心理环境 幼儿 身心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结合我园的工作实际,在就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能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共享玩具,相互尊重等,对幼儿的品德和行为模式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素质及同事间的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保证

良好心理環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教师们整洁得体的服饰和蔼亲切的面容,大方优雅的仪态给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从而使幼儿乐于亲近;教师恰当的语言、活泼开朗的性格、乐于助人的品质等都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纯梁幼儿园以培养“健康、快乐、聪颖、自信”的幼儿为目标,教职工不断发扬“学习、反思、创新、合作”的团队精神,形成了团结向上、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园风、教风和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感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幼儿通过自觉不自觉的模仿、观察、学习,潜移默化地慢慢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友爱同伴,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二、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尊互重,能使幼儿生活得轻松、愉快。在幼儿园各种人际关系中,师幼关系是最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多让他们自主,是形成融洽、和谐、健康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通过温和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与幼儿交往,如:蹲下来与孩子们交谈,用抚摩他们的头、肩等身体接触表达对他们的鼓励,同时,教师柔和的语调使孩子们感到安全、舒适,幼儿讲话时,教师积极地倾听,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也体现了“支持”的环境。如中三班幼儿豆豆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能力也较差,活动中常常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失去了许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于是,班里的老师有意识地为他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不断鼓励他:“豆豆你能行!”“你真棒!”在这种尊重、鼓励的良好气氛的影响下,他的性格渐渐变得开朗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并且乐于与同伴一起做游戏,还敢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故事、唱歌了。

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要素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与人相处都大有益处,所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尊重幼儿的自我决策和自我选择权

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位幼儿,并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自我决策和自我选择的权利,幼儿有了这种意识,同伴之间的关系就会宽松和谐。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活动的场所,有许许多多的同伴在一起游戏、玩耍,能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合作、友爱、交往地乐趣,让他们懂得只有尊重他人,与他人平等、友好地相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友爱和帮助的道理。

2、让幼儿感受合作互助的乐趣

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教师总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还有意识地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如一起种植、玩建构游戏、娃娃家、合作画画、共搬玩具筐等。在幼儿的活动时,教师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亲切的笑容、翘起的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帮助其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从而更愿意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3、帮助幼儿学会交往

幼儿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教师就教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互换、谦让、妥协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如在下午的活动中,我们让平行班的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散步、看图书等,使幼儿之间相互很快地熟悉起来,交往能力明显增强,自主性、积极性显著提高,性格活泼开朗,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还让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一起交往,和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年幼幼儿的领会能力、学习能力和模仿力都大有进步,而年长幼儿的责任感和榜样的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增加了,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增加了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我园通过实践证明,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两学一做”问卷答题试题下一篇:秦兵马俑导游词的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