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功利思想,渗透人文关怀——浅谈后进生转化案例研究

2023-02-26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人文关怀”一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不知从何时起, 人们开始不再称呼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为“差生”而改为“后进生”, 取“后来居上”之意。这不仅是称呼的改变, 更体现了教育者对他们的人文关怀。然而, 现实的残酷又让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感到对后进生的人文关怀举步维艰。学校追求升学率, 班级追求名列前茅, 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前, 后进生们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们的存在, 班级可能评不上优秀, 学校可能降低升学率, 从而引起招生的困难。于是, 我们时常在媒体上看到某些后进生因老师的一句话而轻生, 因家长的一句话而放弃求学之念。在感到痛心疾首之余, 我们也在扪心自问:对于我班里的这些孩子, 特别是后进生, 我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我们冷静下来深入思考时,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是否把这些后进生们当成我们个人事业成功的垫脚石?他们是一个生命, 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在学习上寸步难行时, 他们在无聊地熬过一节又一节课时, 我们是否会对这些生命感到自责?他们在学习上的后进就注定将来无法成才吗?当我们思考明白这些问题时, 或许, 我们可以怀着另一种心态看待他们。

1 尊重———不以成绩论英雄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汎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孔子的意思非常明确, 一个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品行, 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德育应该放在首位。孔子的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也是明确提出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当我们以这个目标来评价学生时, 我们或许可以不再急功近利。

我班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不以成绩论英雄的策略。只要你是一个品行端正, 具有良好公民素养, 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学生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笔者一直奉行“三不主义”: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 不依照学习成绩分座位, 不以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主要标准。笔者非常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观察学生, 在观察中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一点在小俊身上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小俊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糟糕的学生, 由于小学时候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身记忆力也不是很好, 因此, 对于学习, 他完全没有兴趣。但是有一次, 我们班在开第一次家长会的时候, 笔者发现他会对每一位到来的家长说一声:“叔叔 (阿姨) 好!”然后把他们迎进班里他们自己孩子的座位上。这使笔者感慨不已。因为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家长的到来不知所措, 甚至连基本的问好都没有。后来, 在班会总结时, 笔者重点表扬了小俊。后来笔者发现他慢慢地变得有自信了, 因为他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虽然他的成绩依然没有进步, 但是他开始融入这个集体, 开始为集体目标而努力。

2 平等———不以偏好论英雄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平等是教育的最高理想之一。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平等的理念, 要将学生当作大写的“人”看待。在一项学生调查中笔者看到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老师。然而老师也是人, 不是客观的评价系统, 因此想要真正做到公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很容易对学习优秀、自律意识强的学生有所偏爱, 这是人之常情, 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克服自己的偏好非常必要,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生命个体, 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是有其神圣性的, 我们不可因为自己的好恶而随意践踏。

因此, 当我们面对那些从小在学习上就比较费力的后进生时, 我们的理解、关爱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他们本没有自信, 在长期的压抑中他们变得脆弱而敏感。同学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笑话或许都会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但是关爱不等于特殊照顾, 我们有时看到有些老师出于好心, 对于一些后进生给予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 特意安排某项活动, 放学后补习等“关爱行动”, 而实际上这些效果并不甚好。因为这些举动让他们更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感到自己像残疾人一样得到的是别人的同情与怜悯。他们只需要老师像对待一般学生一样对待他们就可以了, 那样他们会生活得更舒心, 更愉快, 更自由。因此, 我们在面对公平这个问题的时候切不可矫枉过正。

小正是我班一个很特别的大男生, 因为他浑身有着结实的肌肉, 柔道在市级比赛中屡次获奖, 因此孩子们都叫他“小和尚”。但是他的文化课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 真有点“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的意思。开学后不久的一天, 他找到笔者说想当体育委员, 笔者告诉他我们班的班委是大家民主选举产生的, 如果你想要成为班委就必须自己去争取。第二天, 他给笔者送来了他的竞选演说稿, 笔者拿来一看, 大吃一惊, 所有的字全都歪歪扭扭不说, 还有一大堆错别字和病句, 本想损他两句, 但看到他真诚的眼神又有些不忍。于是笔者花了一个下午帮他修改稿件, 然后让他自己练习朗读。在后来的竞选中他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成为我班第一位体育委员。当上体委后, 我发现他很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比如体育课前他会叫同学们赶快下楼, 下课后得赶紧回班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在运动会时他叫来他的爸爸来训练我班的二十人二十一足。笔者很庆幸当时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而拒绝给他提供帮助。笔者也逐渐发现, 一个人的责任感真的与成绩没有关系, 他的责任意识在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那里是找不到的, 因为他们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信任———不以结果论英雄

当下的中国似乎越来越多的“比”:比房子, 比车子、比票子等。学校里也在比:比成绩, 比活动, 比穿戴, 不一而足。诚然, 比可以激励成员积极进取, 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比的负面效应就是只论结果不论手段和过程。这种唯目的论导致竞争走向畸型, 人的价值观开始偏离正确的航向。作为几十个青少年的“指路人”的笔者, 一直强调的是不重结果重过程。不论学习、活动, 笔者关注的是同学们在过程中的表现, 如果大家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沿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正大光明地与人竞争, 那么即使你失败了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初一时我班要推选三名选手参加年级的科技节知识竞赛。基于公平的教育观念, 笔者没有直接派选手参赛, 也没有派主动报名的学生参赛, 而是让全班同学回家复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然后在班会课的时候请科学课老师进入班内预选。结果三名同学成绩最好, 大家都同意让他们三人参赛。可是笔者却有些犹豫, 因为这三人中有两位同学科学成绩并不理想, 他们只是热爱科学而已。但是既然这是同学们公平选举的结果, 笔者也只能“遵命”了。后来的比赛中, 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连三等奖都没有拿到。回到班后, 一名同学颇为沮丧地问:“老师,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笔者想了想, 告诉他们笔者看到的一切:为了这次比赛, 三名同学几个中午没有休息地在班里复习相关知识, 课间还请一些同学考考他们。今天的比赛诚然他们失利了, 但这就能说明他们没有尽力吗?能说明他们没有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心吗?说到这里, 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几个他们一向瞧不起的“差生”, 似乎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后来, 笔者还专门开了一个班会探讨“过程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的话题。从此, 孩子们不再那么功利地看待结果, 他们对于各种活动不再那么看重名次, 而是一次次地相互鼓励, 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努力就好!”笔者为笔者的学生而骄傲, 笔者觉得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 一群善良的人, 一群有精神境界的人。

4 激励———不以个体论英雄

后进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被孤立, 被排斥。甚至有些家长就告诉孩子:不要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玩。家长的出发点是基于自己的孩子的成长的, 但是如果我们老师也持这样的观念的话, 那么一双双冷漠的眼光就会永远成为我们内心的痛。因为我们要教育的是一个青少年群体, 他们个体生命发展与否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因此, 不论在教育还是教学方面, 笔者一直实行小组合作制, 并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个人的基础。这样, 小组内所有的孩子就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会为了加分而努力学习, 会为了获得奖励而团结一致。在班级性的活动中也是如此。而这其中很大的一批受益者就是后进生。其实, 虽然他们在学业上没有其他同学好,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特长, 没有优点。甚至小组里许多活动中他们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小涵是后转入我班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由于父母离异, 自己学习成绩又不够好, 她变得很尖刻, 像一只刺猬, 对人处处提防, 经常处于攻击状态。因此, 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与家长的沟通, 笔者发现她对唱歌、跳舞等文艺方面很有兴趣。那时正值学校的戏剧表演大赛。于是笔者说服我班参赛的同学把她也加进去。然后找到一个班里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女生, 告诉她大家觉得你这方面很棒, 想邀请你参加。她非常热情地答应了。后来, 他们一起策划, 一起排练。慢慢地, 她放下了思想包袱, 开始与同学友好地相处起来, 最终, 他们的演出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她与同学的关系也大加改观。同学们也开始对她另眼相看。毕业时, 她很舍不得班里的这群同学。在她的提议下, 同学们在毕业典礼上一起表演了最后一首歌, 深情款款, 令人感动。

综上所述,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 如何对待后进生是个很值得研究的德育课题。教育, 不应该以牺牲某些学生的发展机会为前提, 它应该面对每一名学生, 面对每一个活跃的生命, 因为这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文关怀。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秘密。尊重、平等、关注、激励, 这一切都为了孩子的明天。精诚所至, 顽石可开, 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积极想办法, 做工作, 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 以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 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彩。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 要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每一名学生。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广大的后进生们或多或少被我们所忽视。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我们需要尊重、信任和激励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尊重,平等,信任,激励

上一篇:十八烷胺在330MW供热机组停炉保养中的应用下一篇: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