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20

[摘要]当今高等教育进入自动化时代,大学生对科技的了解与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文关怀的解读能力不断下降,突出表现为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学生群体孤独感凸显、学生之间矛盾加剧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论文 篇1: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摘要】本文阐述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针对当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深刻剖析了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重点探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缺失;实现途径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对如何促进官兵成长成才和部队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新时期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途径是当前部队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一、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一)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涵义

“人文”一词我国最旱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1]人文关怀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它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就是部队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因素。(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首先,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即坚持教育人、感化人、鞭策人,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次,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是官兵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官兵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强烈,渴望能学习成才和建功立业。关注官兵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有效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转化作用,能激发官兵参与活动的热情。最后,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是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发展的基石。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官兵,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倡导人文关怀既是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价值追求,如果离开对人的关怀,无论内容如何丰富、方法如何灵活,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深刻剖析(一)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部分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重形式轻实效。在调研和访谈中,有的官兵谈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人文关怀过程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搞“花架子”多,官兵受益少,对“形式”想得多,对官兵具体需要考虑少。(2)在人文关怀过程中未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人文关怀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在存在开展工作搞“一刀切”现象,用单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思想层次的受教育者,忽视了官兵的个性发展,往往过多的强调“统一”。(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网络载体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单位网络载体的功能仅仅是发布通知、学习提醒、资源提供等,没有让官兵从网上获得亲和力和感染力。(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部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大意义,忽视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既缺乏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入思考,更少有研究和探索。(2)部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关怀的观念没有转变,方法没有更新。“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但部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关怀的观念并没有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转变,过分强调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有个性差异的官兵,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落后,没能充分激发官兵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3)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制度不完善。从目前来看,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信息搜集和效果反馈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就很难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挥持久性和实效性。(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网络载体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形式多样,是教育者有效实施人文关怀的“舞台”和“道具”。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单向地将这些网络载体作用于官兵,既不能引起官兵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也没有很好地与官兵产生沟通互动。三、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有效途径(一)提高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认识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是促进官兵关系的和谐融洽的有效举措,是顺利完成我军新时期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首先,准确把握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象的实际需求。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官兵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树立尊重官兵个性特点、成长规律的意识。还应根据官兵不同职责、不同任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等特点,探索分层分级分类的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指导体系,为官兵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次,正确认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于成绩,各单位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研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制度措施。对于问题和不足,比如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载体建设、制度完善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应深刻剖析原因,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全面建设。

(二)更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的观念和提高人文素养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观念和人文素养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起主导性作用。

更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的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充当“信息发布员”、“网络维护员”、“资料收集员”等观念,转变强调群体、轻视个体,强调共性、轻视个性的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法选择等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官兵平等的思想。

提高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一要培养人文意识。要积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主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二要拓宽知识面。主动涉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系统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善于用多学科交叉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三要提升理论水平。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做到“真学、真信、真懂”,并善于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三)建立健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效果评估和信息搜集反馈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针对当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原因,应该建立健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效果评估和信息搜集反馈制度,保障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章、有序、高效地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强化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效果评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效果评估涉及到实施人文关怀的内容、方式、方法、效果等方面,可定期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案例研究等形式开展。评估情况可以作为考核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施人文关怀效果的原材料,有助于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服务于受教育者。

尽快健全和完善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信息搜集反馈制度。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搜集和效果反馈,才能准确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和现实需求,也才能为制定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举措提供有力保证。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反馈制度,要坚持深入官兵生活,广泛了解官兵的真实需求;要加强调查研究,收集官兵对实施人文关怀的共性要求。

(四)加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建设

充分运用官兵喜闻乐见的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载体建设。一是推广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运用。“飞秋”、“腾讯通”等即时通讯工具深受官兵喜爱,有利于教育者实时地掌握官兵思想动态。教育者可以用“网友”身份,主动与官兵沟通交流,将“面对面”的谈心延伸到“键对键”思想交锋和“点对点”的心灵碰撞。二是搭建平等互动平台。开设“小兵说事”、“官兵论坛”等平等交流平台,并抓住官兵入党、学技术、考军校、改选士官等敏感时期,深入网络开展“兵说兵事、兵论兵理”等活动,营造问题大家谈,是非大家辨、答案大家找的民主氛围。三是开设心理聊天室。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在网上开办“心理咨询室”、“网上悄悄话”等网页,让官兵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让官兵在畅所欲言中倾吐内心真实的想法,用聊天室为官兵的心理疗伤,使其成为官兵心灵的港湾。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J].湘潮,2011(09).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雷勤宝 王越松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论文 篇2:

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问题分析

[摘 要]当今高等教育进入自动化时代,大学生对科技的了解与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文关怀的解读能力不断下降,突出表现为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学生群体孤独感凸显、学生之间矛盾加剧等。针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落实好人文关怀行动的对策,以有效应对独立院校中出现的人文关怀危机。

[关键词]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辅导员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并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完善自我,延伸自我能力。因此,人们认为科学技术能够解决道德、人文问题,如当今我们面临的抚幼养老的问题。但“孩子和老人并非社会问题,直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我们似乎很想把生命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宣布为‘问题’,并且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它”[1]。科学技术真的能够解决人文道德中的陪伴问题吗?这预示着我们将陪伴的含义,已经简化到了“与什么东西互动”的底线上。我们用科技简化了陪伴关系,并将这种简化视为常态,从而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被弱化,人的“异己性”缺失,缺少同理性,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开始从新审视社会、集体、个人。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开始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引进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许多人想把自己的社会建设成为与原来不同,同时能够与西方社会相匹配的社会。”[2]自此之后,中国的自然人文观被科学社会观所取代,对世界的认识从“天人合一”转变为人定胜天,从奉献主义转变为利己主义。中国的教育也随之出现了巨大的变革,诸如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考核方式等。至此,人文精神在高校全面衰退。

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之后,中国的教育体系全面模仿西方,西方大学的教育模式全面取代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教学模式。在西方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3]。教育内容也摒弃了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研读,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科学与实用科学教育的引进;“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在校园遭到无法逆转的错误解读。学生通过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从而忽略了对自身道德的培养。这也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家庭矛盾日益突出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元凶,父母离异、过分溺爱都给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因此,21世纪大学生的标志性形象,就是将自己捆绑在设备上,对真实的社交活动持有戒心,将人与人的情感和真实生活寄托于科技设备以及各种奇妙的装置之中,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人文困境。娱乐化的微消费模式冲击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微时代下,微话题、微内容的娱乐化使青年大学生陷入娱乐狂热的同时,更陷入惊人的、现实的冷漠之中。这些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矛盾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方式,以手机为媒介的间接交流模式逐渐取代有效的、直接的面对面交流。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大学生孤独感增强,即便是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依然感到孤单。

现实社会环境、高校教学模式、学生的生活状态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高校辅导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这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二、人文关怀的概念及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到: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何为人文关怀?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但究其本质,人文关怀是对个体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存在方式的关怀;是对人的本性、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发展、人的自由等各个方面的唤醒、保护和推崇;是对人的理智与情感、意志与需要,理性与非理性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理解和尊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前,人文关怀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其有助于解决社会上出现的道德问题,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补充。第二,其有助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餐化”的时代,人们习惯了以物质的满足作为衡量人发展的基本标准,因而才会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土豪”等代名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发展片面化的结果。第三,这有助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的大学生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和外在满足;在学业上相信高分造就人才,忽视道德方面的提高;精神上拜金主义、攀比之风盛行,责任意识差,价值观产生严重偏差。第四,这有助于培养人们树立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庄严崇高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鲜明的个人意识与集体主义风格、健康开放的文化心态与精神面貌等。因此,高校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场所,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的现状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充分肯定了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最早出现于《易·贲》中,载:“文明之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主要是相对于天文而言的,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不断充实发展,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涵盖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的文化概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怀主要体现在培养合格的、有道德的人的基础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道德培养、教育人成为合格的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服务人的基础需要,从而促进人的进一步完善。

就当前而言,高校在人文关怀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第一,坚持“以德树人”,关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合理规划课堂设置,培养“有德之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育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第三,全方位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满足学生第二课堂的精神需要;第四,坚持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外在需求;第五,提高学校各基础部门的服务意识,使整个“服务意识”下沉。

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独立学院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诸如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稳定、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等。尽管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地贯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思想和理念,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人文关怀的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对经济效益的过分关注使得部分独立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谈不上人文关怀了。这主要表现为,领导层对人文关怀的不重视,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思政工作效果的标准;独立学院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配备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由于独立学院重效果、轻过程,重实践、轻人文,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独立学院所占的比重不断弱化。从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情况调查中可知,独立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指导。

(二)人文关怀的实践不力

这一方面表现为人文关怀内容的片面性。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很多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规章制度管理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上。以辅导员工作为例,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等。在诸多工作中,辅导员很难将重点放在人文关怀上,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对学生成绩、生活、心理状态的关心上,无法上升到人文关怀的层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人文关怀的途径比较单一。目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只是局限于效果不太明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活动以及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课堂往往成为学生的“自习室”,人文关怀效果也不太明显;而校园活动的开展大多时候也是流于形式,学生在学生社团和活动中很难获得人际关系上的满足。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评价是较为消极的。

十几岁的少年告诉我们,他们和手机一起睡觉,即便他们没有携带手机的时候,比如当手机存放在学校储物柜的时候,他们似乎还是能知道自己的手机在震动。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培育友谊,同时又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朋友。他们整天联系,但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在真正的交流。

此外,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往往以手机作为沟通媒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乃至人文关怀仅仅只停留在设备上,人文关怀被进一步“稀释化”、“虚拟化”。

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识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要加强独立院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尤其是党政领导队伍对人文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要恢复知识分子的“正气”。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正气要比一般的做好人好事还要更进一步,这是为人在宇宙中的定义,属于最广义的定位,属于最广义的道德境界”。教师队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关怀“掷地有声”。要在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纠正以往片面、错误的认识,教师队伍也应将人文关怀纳入教学理念中,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其次,要加强行政、后勤队伍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要有较强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要明确一切以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大力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其次,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过程中,平等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者不能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这样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应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注重精神上的沟通,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想学生所想,盼学生所盼,不以分数高低、关系远近取人。再次,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提升自身道德情操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最后,要提高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人文关怀在高校中的体现就是:“以学生为本”,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德观念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而高校教育者做的就是育人的工作,因此我们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三)落实好人文关怀的行动

首先是内容方面。人文关怀在内容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恋爱、就业、家庭、经济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关怀。其次是途径方面,注重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陷入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警惕手机“幻肢痛”症状的出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的面对面交流,从而提高人文关怀的现实效果。再次是监督评估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不仅需要依托校内管理体制的监督和评估,更要走出去,接受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例如关注社会实践基地、校友会、家长群等对学生和学生所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此外,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管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校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的自我评估,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獨立学院在将来中国的教育界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平衡科技应用和人文需求也应纳入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范围。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理应是独立学院立足之本;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人文素养是独立学院继续前进的动力;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独立学院不断发展的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M].周逵,刘菁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19.

[2] 费孝通.中国文化的重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42.

[3]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70.

[责任编辑 陈 明]

作者:邢佳佳 夏仲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论文 篇3: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价值坐标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更为今后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大力弘扬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1.人文关怀

汉语中“人文”一词的原始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周易·贲辞》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人文关怀应该体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承认学生既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特殊文化的存在。第二,承认学生在实现自我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第三,承认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追求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第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第五,关心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需要,并创造条件去满足这些需要。第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工作理论的创新还是工作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学生内在需求、努力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而空谈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1.人文关怀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学说,通过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来转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自觉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人文关怀就是把人看作社会的主体与根本,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观特征,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这正是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所在,它极大地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2.人文关怀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把人的因素当作教育中的本质因素,人的需要、人的属性、人的素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重心。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凸显了它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经济价值和个体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掘,相应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功能单一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发展、生产经营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原则和应有的效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传统片面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着眼于人的情绪商数、人性品格、智力潜能的发展,注重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体现出现代的、最本质的人性关怀与人伦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使现代人有了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与目标,避免在激烈竞争中丧失主体性,同时也从根本上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切实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教育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

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人的自我价值不断升值或增值的过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赋予受教育者的精神素养、心理素养和创造能力,即通过提高人自身的素质而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去促进人的发展。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工具来培养,即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社会化人格作为归宿。以培养社会化人格来定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才不会被学生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会视为一种解放的力量、一种创造的力量。

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贴近生活,就要使教育内容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还要与学生的发展及成才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为此,思想教育在内容上应该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用符合时代精神的科学理论、高尚精神、先进文化去教育引导学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教育要有新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各种新鲜事物此起彼伏,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没有根本解决……思想教育就要对这些新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寻找应对办法,更新搞活教育内容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回归整个教育体系、回归教学生活。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主题,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智慧成长的过程,也是德行成长的过程。通过教学使教育的文化功能与灵魂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是教育人性化的重要表现。

再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人性化。突出人文关怀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对话而实现的活动。这种交往和对话不是教育者单向的灌输,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的交流,尤其在思想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能总以权威者的姿态对学生居高临下地强制灌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者要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宽容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学会欣赏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热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评价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进行思想教育,营造互动的、积极的教育氛围和心理环境影响学生。

最后是校园氛围的人性化。校园氛围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儒家正是依据这一认识,提倡教育者应该主动创造优越、良好的外部的环境,使受教育者从中受益。如荀子认为“捧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认为好的环境,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塑造良好品格。

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教育力量,是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外部诱因。清净、整洁、典雅的校园环境会于潜移默化中熏陶人;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是时代精神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折射,是思想教育工作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反应,它体现着思想教育理论和思路的根本转型,思想教育唯有以此为指导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府学路7号政教室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士官系

作者:章晖丽 赵可欣

上一篇:寿险公司财务控制论文下一篇: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