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

2022-09-11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 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 历史是生动的。然而, 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比较低。除了升学考试分数比例的原因, 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

一、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

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 如临其境, 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图片、关注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生动, 让教师感受到学生思维活跃生动、好奇心生动。

1. 思维活跃生动。

思维是美丽的花朵。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思维这一美丽的花朵, 即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设问, 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历史教学生动起来。如《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概念新、知识多、教学难度大, 教学中可采用将教材内容倒叙的方式, 从标题讲起, 先突破“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难点, 然后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进行层层递进的设问:

(1)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什么?何时何地最早出现?怎样能判断机房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2) 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江南一些地方?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3) 商品经济发展和什么有关?明朝时农业和手工业的情况又是如何?

(4) 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时, 教师再将思维顺序倒过来。

2. 好奇性生动。

中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特别强, 他们对新鲜的历史知识总希望探个究竟, 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心态, 在平铺的历史叙述中, 给学生一点意外的刺激, 从而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起学生好奇的常用方法有:

(1) 留下悬念。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余音不绝, 耐人寻味。

(2) 联系热点。运用热点造成的兴奋点, 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如利用学生迫切需要了解中东问题的心理, 从新闻中的巴以冲突或伊拉克战争引入历史上以色列建国及巴以冲突、中东战争等历史。

二、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的素质, 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 而且需要具有娴熟的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 将已逝的历史“活”起来, 进而燃烧起学习历史的激情呢?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从手段或方法的角度看, 历史课的生动有描述性生动和直观性生动。

1. 描述性生动。

指教师运用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 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教师的描述要生动传神, 要有细节刻画, 恰当的材料补充。

2. 直观性生动。

历史教师要善于通过文物、模型、地图、图片以及电影、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历史教学。如对秦皇陵兵马俑, 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兵马俑的严整宏伟、栩栩如生上, 而应引导他们将兵马俑的阵容与商鞅变法的内容联系起来, 看到其反映和涵盖了秦国富国强兵、兼并六国的内在历史真实;还可以引导他们将兵马俑拱卫秦皇陵墓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联系起来, 看到秦朝皇权至尊在陵墓仪制方面的反映。只有这样, 才能从感性形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历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和民风习俗等

历史教学的生动性意味着历史教师要将上述 (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内容让学生生动地感知, 形成历史表象, 并获得丰富的历史体验。以下从政治史、经济史加以说明。

1. 政治史。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政治史内容很多, 如何让政治史生动起来?下面略作论述:

(1) 政治角逐。政治斗争一般都有曲折的情节, 教师可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展现其生动性, 也可以通过剪切影像资料, 再现历史过程。前者如玄武门之变, 教师可就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玄武门设伏兵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过程作生动的描述;后者如辛酉政变, 在清文宗咸丰六年, 公元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 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皇后钮祜禄氏 (后来的慈安太后) 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 (后来的慈禧太后) 以及一班亲信, 逃亡到热河去, 由恭亲王奕䜣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奕䜣费尽周折, 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因此得到侵略者的欢心。当时清政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奕䜣手里, 而是掌握在跟随咸丰逃往热河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一班人手里, 这些人将奕䜣视为自己的政敌, 千方百计地排挤他, 不让他随驾到热河。1861年8月22日, 咸丰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就病死了, 他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定为“祺祥”。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 驸马景寿, 还有原来的五个军机大臣中的四个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 辅佐年幼的载淳。咸丰临终前, 又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 分别赐给了皇后和懿贵妃, 并颁诏说, 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 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载淳继位后, 尊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 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为慈禧太后。载淳的母亲懿贵妃叶赫那拉氏, 是个阴险、贪权、又野心勃勃的女人, 她刚刚坐上圣母皇太后的宝座, 就迫不及待地揽权。慈禧先让人建议, 因为皇帝年幼, 无法处理朝政, 所以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实际上是要掌握实权。咸丰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极欲利用圣母皇太后的身份谋夺最高统治权。她授意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擅权的计划遭到八大臣载垣等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的理由加以反对。虽然两宫太后掌握着咸丰所赐的两枚印章, 在政治上与八大臣势均力敌, 但由于当时的热河行宫全部都是辅政八大臣的势力, 慈禧费尽心思也未能得逞, 只好虚与委蛇, 暂时向八大臣妥协, 但她始终也没放弃垂帘听政的想法。正好慈安太后对肃顺等人的所做所为也是极不赞成, 慈禧于是串通了慈安, 并且使用苦肉计, 将自己的心腹发回北京, 与恭亲王奕䜣串通。奕䜣是咸丰的亲弟弟, 为人机智、练达, 很有才干, 相比之下, 身为皇帝的咸丰却显得平庸无能, 这就招来了咸丰帝的猜忌, 因此, 咸丰在政治上疏远奕䜣, 重用肃顺等人。奕䜣虽贵为亲王, 但却没有什么实权, 处处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咸丰逃亡热河, 命令奕䜣留在北京与侵略者议和, 一同留下的还有军机大臣文祥。文祥因为与奕䜣关系较好, 也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 不准他随同前往热河。后来的八个辅政大臣中, 有四个是军机大臣, 只有文祥除外。所以, 奕䜣和文祥对肃顺等人恨之入骨, 不除不快。正是基于这些, 在接到两宫太后的求援信号后, 奕䜣和文祥决定要帮助两宫太后除掉辅政八大臣。教师可将关于慈禧的影视资料作适当编辑, 配以说明性的画外音,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军事斗争。战争史的教学一般采用描述性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宜。如有教师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时,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画面上是活动地图, 面面的小框中放映相应的战争场面, 并配以说明性的画外音, 声影并茂。有时军事史教学也可采用直观性与思维性结合的教学方法。如二战中德军进攻法国, 教师可让学生看德军进攻西线图, 然后层层设问:德法边境是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 法国北部则是强大的英法军队, 德军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德国古德里安三个坦克师从阿登山脉地区进入法国时, 马其诺防线是否还有用?当德军直插英吉利海峡时德军是否有后顾之忧?法国北部的英法军队受到德军进攻时, 被迫向海边撤退, 这时, 希特勒两次命令其坦克部队停止前进, 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号称强大的法国为什么一个多月就溃败了?这种教学既生动又调动学生的思维, 其效果不比多媒体教学差。

(3) 外交风云。外交史风云变幻, 充满着轶闻和传奇, 如李鸿章在马关遇刺、古巴导弹事件、柏林墙的修筑等。外交史的教学通常用理性的分析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插曲, 吸引学生。如中美关系正常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美双方的需求, 然后, 讲述乒乓外交的推动、基辛格秘密访华等。当然, 也可运用参与性和直观性等方法, 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如有教师在1919年巴黎和会教学中, 创设历史情境, 让三位学生扮演“三巨头”;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可运用影像资料, 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

2. 经济史。

经济史由于缺少情节性, 一般比较枯燥。如何变枯燥为生动, 这是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克服经济史的枯燥感,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作以下尝试:

(1) 原因问题化。经济兴衰的原因是较难讲生动的, 教师可运用探究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美国经济为何迅速发展?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索, 并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环境、政策调整、市场、资本、劳动力、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加以思考。因此, 经济原因的教学较多的是采用思维性生动。

(2) 现象直观化。经济现象较多存在于经济史教学中, 如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危机时的表现等等。如果说经济原因要借助于思维性生动, 那么, 经济现象则更多的是运用直观性教学更为生动。如一战后德国支付第一期赔款后经济混乱、马克贬值时, 让学生看“孩子玩马克”的图, 不用教师解释, 学生就明白了一切。讲道威斯计划, 可让学生看“漫画”《一战后德、英、法和美国的经济关系》。经济危机的表现也可让学生看有关图片或影视资料。这些能对学生产生强力的视觉冲击, 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生动,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由于受教学时间制约, 不可能事事都求生动, 教学中应选择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经营、独运匠心。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 也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上一篇:浅析法律的性别下一篇:二甲双胍治疗肥胖伴高胰岛素血症非糖尿病儿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