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互动性

2022-09-11

随着时代与信息技术的进步, 各国在教育领域中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在教育教学之中也引进许多新的理念与思路, 对于现代教育我们不能再以过去教育的古板性, 滞后性, 束缚性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 而要去引进一种新概念的教学理念去发展教育, 因此一种互动性教育方法在各国教育界中粉墨登场, 下面谈一谈对于互动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互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同于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教学要求老师必须在平时积累大量的案例资料或者制作生动的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最早关注教育中互动的是Baath。在20世纪70年代, Baath把双重通信的概念用到了函授教育中, 提出函授教育应具有双向通信的功能, 双向通信是远程教育过程的中心 (Baath, 1979) 。1978年Daniel和Marquis将交互与独立学习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其中交互式学生与教师或教育机构成员之间的交流。教育家梁斌也曾提出:“交互作用可以简单的定义为是一种双向交流, 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 学习者与学习资源,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学交往观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 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 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 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认识与把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多数教师认为, 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实际上, 教学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教材、预定的教学设计为主。要注重教学的情意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从表面意义上看“互动”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互动“交往”当然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 而是人类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 是主体间相互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的打造。这种“状态”与“打造”是在无内外压力与制约情况下的真诚敞开、交互共生, 在强调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 这一点显得成为重要。相对于这一认识的观念和行为分别是:教育活动交往的本体论意义与有效辩解往的理据。前者, 是说教育实践的本质是交往活动, 是师与生及师生与材料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以及应答讨论, 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从这一理念出发, 教师绝不能再独霸课堂, “消化”学生, 应当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时空共有, 内容共创, 意义共生, 成功共享。对于有效交往的理据, 有的学者提出了三个“有效宣称”, 即尊重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正当性以及“捧得一颗心来”的真诚性。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当然也必须服从于这一规律, 师生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元的, 是多情境、多维度、多内容、多形式的互动体。比如情境, 不只是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 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 发人深思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 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 生命意义的领悟, 道德规范的认同, 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动的角色也不只是师生间, 还有学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 师生与教材间的沟通、对话与意义创生。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这种人际关系在教学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则:其一是互动基本因素的把握, 即个体明确的自我意识, 对对方的知觉与期待以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其二是良好互动方式的运作, 即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以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前提, 师与生的角色是可变的, 师与生的作用是互补的。相对于现实的班级集体授课制而言,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学互动的首选。互动性学习活动, 正是这种能力锻炼的主要获得途径。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者, 而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是创新者和创造者。在互动性学习主宰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加强了人际间的合作, 加深了对社会活动规则的理解, 加强了对活动规则的掌握能力以及在活动中对自己创新成就的娱悦, 从而为将来在社会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体现自己的价值, 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强调互动, 但那主要是形式, 可称为互动式学习。老师教, 学生学。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其内涵完全不是科学意义上的互动性学习。因为我们所说的互动性教学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互动式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主要表现如下。

(1) 互动性学习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 而不是以书本知识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设计教学内容。

(2) 互动性学习应当既有集体组织形式的练习, 又有分组, 多层次的组织教学;既有自发群体的练习组合, 又有个人练习和自由活动空间;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区别对待的布置。而不是强调集体组织的统一安排, 没有个人活动的自由, 没有区别对待。

(3) 互动性学习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引导其自觉锻炼和主动参与意识。这些有赖于合理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反之, 会使学生对学习乐趣, 参与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受挫。

(4) 传统的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看好学生纪律良好, 课堂有序, 而较少在学生心理的、竞争的、合作的、社会适应的以及创新精神上作评价。而互动性学习是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应该是多样的, 灵活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欢乐的、活跃的。教学内容是多元的, 有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则重地看:课堂目标的达成与达成目标过程中, 师生的创造性活动;应看“健康第一”思想在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和教师关于学法的指导;应看教师对不同层次, 不同组别学生的要求和辅导。

(5) 互动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不单是组织者, 主导者,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的助学者。“助学者”概念的提出, 是互动性教学活动与传统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地位的主要区别。

当前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情况: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使师生互动效果更好?围绕什么样的内容互动?关系到师生互动的深度, 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用心的问题。在由注重“教”到注重“学”的转化过程中, 还存在着过于强调互动内容的预设, 不善于围绕随机生成的问题展开师生互动;互动内容多属于“事实”层面, 属于“高层次认知”的互动内容偏少等问题。当前课堂上师生互动活动, 多属于教师直接教学风格的行为, 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 并通过指令、要求等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互动中表现比较消极被动, 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 改变整个互动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久而久之, 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驳斥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意识和能力必然越来越弱。

对于做到巩固与加强师生互动性, 提高课堂效益, 首先, 我认为弄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学生期待着与教师交流教师却未把握好时机?为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互动学生反映冷漠?为什么未做任何准备的师生即兴对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反思教学效果时经常想到的问题;其次, 思考不同学生对互动活动的需求, 将关注全体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落到实处, 逐步改掉不良教学习惯, 避免“不经意”的错误, 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据此, 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互动内容 (张弛适度) ;再次,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积极进取的互动环境。探究师生互动规律,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我们只有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 切实转变思想教育, 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 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新理念适应当前时代教育的主题, 才能将挑战转变成机遇从而驾驭新时代教育的骏马!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同于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教学要求老师必须在平时积累大量的案例资料或者制作生动的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教材、预定的教学设计为主。要注重教学的情意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双向通信,互动基本因素的把握,互动方式的运作

上一篇:浅谈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下一篇:关注及改善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