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论文

2022-04-18

当我们思考中国艺术教育改革问题的时候,势必要对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各种艺术教育思想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究。在以往的艺术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对奥尔夫、科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卡巴列夫斯基等人的教育思想,有过较多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也从事过长期而扎实的实验,甚至在实践中还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无疑,这一切都是我国艺术教育改革中的幸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论文 篇1: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当今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使得教育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是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为例,分析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艺术教育改革的几条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 实践

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创新型国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政策选择。而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旺盛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今天几百所各类高等院校均设立的专业,在与经济生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研究与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更具有关联性,也更具有时代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表现在教育、教学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

1.1.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基础课与专业课存在脱节现象。

基础课内容单一,学生以完成作品为学习目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不够紧密,对学生专业概念的认识形成和学习知识结构的构建不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易导致学习目标的迷茫而丧失专业学习的兴趣。

1.1.2市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趋于多样化。

过去的高校教育有两种倾向,偏重技术类教育的院校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创意思维的院校则注重理念想法的灌输,忽略了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是以综合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1.2 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纸上谈兵”—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沿用布置课题——设计创作——完成作业——老师批改——得出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以任务完成为重,是否能够付诸现实,无从印证,变成一种“纸上谈兵”。学生对于知识,被动接收、缺乏直观体验,艺术设计专业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兼具艺术性和经济性,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反过来,艺术设计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我们国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艺术设计教育优化和完善,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理论教学

我国设计教育在理论上吸收和学习西方先进的艺术理论的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时间短等原因,理论体系没有统一的建构,难以形成鲜明的观点和创新的亮点。而且着重设计实践,轻设计理论研究。建议高校通过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合理教学环节,穿插安排,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讲座,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校内、校外的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理论知识的补充机会。

2.2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由于经费,场地、材料的限制,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在传统艺术教育的惯性思维中,更加注重成果的产出,而非实践的过程。针对这种状况可以采用:(1)设立工作室,让学生以团队组合的形式参与实际项目。(2)加强工地实践,为学生获取了解“社会”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检验教学内容的互动平台,缩短理论教学、校内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3)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实际制作模型和实例产品,检验学习成果,并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加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4)市场营销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设计产品的使用者,掌握现实的设计反馈信息,使作品的创作更贴近实际需求。

2.3 交融互动

交融互动,学院间的各专业应打破专业壁垒,让学生自由跨学科选课,灵活教学机制。企业和设计单位与学校交融互动,学校与学校所在地的一些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企合办的产学基地。

2.4 与地区发展的结合

高校培育人才的职能发展应注重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结合。创立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地方民族风格的设计教育体系是我国艺术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地方经济发展为着眼点,市场为契机,艺术设计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创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优越的条件又可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有序发展。

2.5国际化视野

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与境外的高校、设计单位的交流,各种资源的共享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國外的经验,改革的方法也为我们提供借鉴。日本和芬兰设立专管部门安排设计战略,美国和德国的艺术教育注重交流与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识世界为依托,校园“音乐节”、“艺术节”很好的渲染了校园的艺术氛围,扩大了艺术设计的影响力。

结语

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要求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有情况理性分析,在理论、实践教学上大胆创新;在高校与地方经济的交融互动中深入探讨、互助合作,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铮,高秦嫣.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教学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2]苏丹. 环艺教与学[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陈国民.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20

[4]王利群. 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索[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8

[5]周维妍. 论当代美国的艺术教育改革[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5

[6]于讴. 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策略[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0

作者简介:

董立惠(1981.9-),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讲师,主研方向: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董立惠

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论文 篇2:

加德纳艺术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当我们思考中国艺术教育改革问题的时候,势必要对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各种艺术教育思想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究。在以往的艺术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对奥尔夫、科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卡巴列夫斯基等人的教育思想,有过较多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也从事过长期而扎实的实验,甚至在实践中还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无疑,这一切都是我国艺术教育改革中的幸事。令人惋惜的是,我们对当今世界上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颇具影响力的加德纳的艺术教育思想却知之甚少。显然,这又是我国艺术教育改革及艺术教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欠缺。

加德纳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三十多年来他领导的《零点项目》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持续时间最长、研究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力也最深的科学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的领域,也深深地涉及到艺术教育的领域。有关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名著《多元智能》一书中。书中“艺术推进”简介一章,对该项目在艺术教育的科学实验做了较充分的概括性阐述,其艺术教育思想在这里有着比较集中的表现。

加德纳的艺术教育思想,基于他的多元智能理论。所谓多元智能,其主旨内容是指: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而绝非传统智能观所推崇的那种单纯地局限在语言的、数学逻辑的一种思维方式之中。综观人类的思维认知方式,基本上可说有七种。据此,加德纳将人的智能也归纳为七种。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这七种智能同等重要,无所谓谁先谁后,孰重孰轻。因为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这七种智能都发挥着同样重要的巨大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智能发起了猛烈的挑战,它突破了传统智能观的认识局限,使人们对创造性和认识的理解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也使人们对教育的内涵和未来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其中,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提高到“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是人类了解自己和他们的世界的一个基本途径;它们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模式”的高度,是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艺术教育不再被视为教育中的“副科”、“小三门”,而应该与语言、数学等科目一样,堂而皇之地具有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的重要地位。

那么,结合我国艺术教育改革的实际,加德纳的艺术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呢?就当前而言,以下两点内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点,关于学习艺术学科的多寡问题。

加德纳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学习所有的艺术形式,仅是一种理想,这种意见很难实现。实际上有太多的学科(依我的说法是有太多的智能)正在争相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但学校的一个学习日,已经被超负荷地分割了。按照我的观点,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拥有优先权。为此我情愿冒着得罪视觉艺术教育家的追随者(还有许多别的人)的风险,坚决主张所有的学生都应深入地接触一种艺术形式,却不一定非得是视觉艺术。的确,我宁愿学生精通音乐、舞蹈或戏剧等形式中的任何一种,也不主张他们一知半解地学习多种艺术形式。前一种学生起码知道一种艺术‘思维’的方式,具有今后对其他艺术形式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后一种学生若不退出艺术领域的学习而从头开始,就永远是‘半瓶醋’。”

加德纳的这种艺术教育思想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界所认同,例如:美国、德国、法国、瑞典、芬兰、印度、日本等。其中,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明文规定:“在每一年级阶段中,《标准》按照艺术学科的门类予以组织: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全体学生至少在一门艺术学科上达到‘熟练’水平的成就。”可见,美是分学科组织规划并安排学习的。应该说,这种举措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首先,加德纳认为:“有明显的理由说,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有适宜于音乐思维的教育形式;视觉艺术有适宜于视觉或空间方式思维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有适宜于肢体运动方式思维的教育形式……总之,还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形式可以适应所有艺术门类的教育和教学。

其次,加德纳还认为:“除非学生对于相关的艺术媒介拥有直接的、丰富的经验,否则无法评估他们的能力,甚至也无法评估他们的潜能。”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对某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要素拥有直接的、丰富的经验,才有可能表现出他们的某种艺术能力或艺术潜能,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这种艺术能力。否则,学生对某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要素只做一般性的接触、浅尝辄止,那也就很难表现出他们在某种艺术形式上的能力或潜能,发展这种艺术能力的可能也就失去了机会。同样道理,学生只有对某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要素拥有直接的、丰富的经验,其他人(教师、家长、同学等)才有机会发现、评估他们的某种艺术能力或艺术潜能。否则,别人发现他们某种艺术能力或潜能的机会也就失去了。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艺术教育改革中,有必要倡导学生精通某一种艺术形式,而无需要求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做“面面俱到”而实质上面面俱不到的一般性接触或浅尝辄止。

第二点,关于教师问题。

加德纳认为:“艺术课程的教学,需要由精通运用艺术思维的教师或其他人士担任。音乐教师必须能够运用‘音乐思维’,不能仅仅依靠语言和逻辑的表达来诠释音乐。同样的原因,视觉艺术的教育必须交给那些善于用‘视觉或空间’方式的人,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进行。”加德纳的这种教育思想同样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教育界的认同。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就曾多次建议:“学校音乐教育必须由学有专长、懂得音乐教育的职业音乐教育者担任。”很明显,师资问题是艺术教育改革的关键。应该说,作为艺术教师必须达到从业底线,否则只能危害艺术教育事业,贻误众多可爱的、有前途的学生。

第一,艺术教师必须精通一门艺术专业能力,而不能在该艺术门类中滥竽充数。也就是说,音乐教师要在音乐艺术上学有专长;美术教师要在视觉艺术上学有专长;戏剧教师要在戏剧艺术上学有专长……因为这是艺术教师从事艺术教育的专业基础。失去或缺少这种专业基础,必定会在该艺术教育中浑浑噩噩,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第二,艺术教师必须精通运用艺术思维,而不能单纯地凭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来“讲”艺术。仅就音乐艺术教育而言,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要素的艺术特征,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和艺术风格,创造音乐的鲜明艺术形象,理解音乐的内容及其相关的文化内涵,评价音乐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这一切,都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的艺术思维方式为本,而不是以非音乐的或音乐的外围内容为本。显然,用语言的、逻辑思维的方式“讲音乐”,或和偏离音乐本身、舍本求末地沉缅于音乐艺术的外围、沉缅于教学形式的花团锦簇,都是难以真正实施音乐艺术教育的,也是难以实现音乐艺术的根本目标的。依此类推,其他艺术教育学科也是一样。

总之,加德纳的艺术教育思维有着高屋建瓴的理论基础,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的艺术教育改革工作有着很实际的借鉴价值。因此,期盼他的艺术教育思想能对我国的艺术教育改革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章连启

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论文 篇3:

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本科院校绘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摘 要] 随着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环境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对高校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美术绘画专业的教育也在迅速普及,美术绘画专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校要正确把握绘画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特点,加强开展绘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做好美术绘画类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就业;本科院校;绘画专业

思想教育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背景下,坚持以大学生就业发展为导向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和决策方向。在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就业中,高校坚持开展健康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就业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文化修养以及道德品质都要全方位地满足新形势下的就业发展要求,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因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美术绘画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严格做好美术绘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绘画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并分析当前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最后探究加强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艺术类绘画专业毕业生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

自从进入改革开放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十分迅速,艺术类考生每年递增,根据实际调查一些相关艺术院校的情况显示,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开设办学单位数量较多,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综合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开设相关的艺术专业,就连医学院、石油类院校也纷纷效仿,开办艺术学院。虽然这些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导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应届毕业生也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对艺术类专业就业的学生来讲,传统的音乐、美术类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量过于饱和,企业、学校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求不多,因此,该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压力自然不小。自2013年至今,艺术类招生火热的趋势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人才需求量饱和的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已经从单纯的思想教育中脱离出来,并成为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中的主要部分。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顺利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保证艺术类毕业生可以顺利地融入工作岗位,因此,高等本科院校要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文化日益蓬勃发展的局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文化知识较为浅薄,大学生的思想还比较单纯,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也欠缺规范性,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和行为观念均充分地体现着较强的可塑性。目前,为了更好地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一些创新观念、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平等竞争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还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影响着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人义务感淡漠,甚至有些大学生还盲目地跟从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本科艺术绘画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能力。

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就业观念依然滞后,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害怕在求职过程中参与竞争;有些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但自身却时常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到头来也落得两头皆空,白白错失了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挖掘学生的创业、创新潜能,就业指导思想方面也相对狭隘,过分强调就业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加强开展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

在帮助艺术绘画类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思想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要结合新的就业发展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详细的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就业,正确地对待就业,充分做好培育艺术类毕业生未来就业工作的教学基本要求,达到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引导绘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面对高等本科院校就业新形势和新问题,高等院校要改善传统的绘画就业培训观念,不能用以往的就业观念处理未来的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当下和未来的绘画就业形势,及时地创新绘画就业教学观念,即组织学生深入到基层、到企业以及到乡村中自主创业,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就业观念,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以完美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顺利就业,其中,正确的就业理念应包含以下几点:

1.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都充满着风险和竞争,因此,绘画专业学生个人的就业工作也就充满了风险和竞争。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铁饭碗”是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只有拥有“铁饭碗”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得到了保障,这种观念已经与正确的就业观念相背离,引导学生和家长摒弃以往职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充分挖掘绘画专业学生的就业潜能,开阔学生的就业眼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风险观。

2.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自主竞爭的就业观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模糊自身的定位,失去自我独立发展的目标。在新时代发展就业的背景下,艺术类毕业生应摒弃传统依赖、被动的就业观念,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由竞争、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岗位的竞争实践中,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获得自身的劳动权利,为自己未来的自主创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3.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

针对我国高校艺术类毕业生而言,学生的顺利就业就是学生自身能够生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坚决抛弃所有制和身份等级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人生的财富,通过自己的汗水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只要是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就业范围内,无论学生进行何种工作都是无上光荣的。

4.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终身教育培训的观念

对绘画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接受知识教育,提高自身绘画技能锻炼的培训观念。使学生认知到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据主导的支配地位。

5.引导绘画专业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

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证实和维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的发展前景,挖掘学生在就业工作中能够发挥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珍惜自己的就业机会,使学生在每一个就业岗位中做到干一行,专一行和爱一行。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等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培养绘画专业学生养成高尚的求职道德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在学生的成才和求职发展阶段,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整个阶段将近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因此,职业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生活方式。职业道德作为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个人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求职道德则是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求职道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能够为以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校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求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义务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在努力钻研业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求职道德的规范制度,做事认真、办事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今后顺利地融入更高的求职择业环境。

(三)强化学生的绘画专业实践能力

高校在指导学生进行就业思想培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所学习的绘画专业课程。因为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学生的专业素养是自身能否就业的根本所在,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为了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做好相应的准备。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想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还能够夯实学生未来就业的根基,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多多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有助于分散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产生的压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将学生培养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高校要强化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培训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竞争、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完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风险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和素质,为现代化经济的繁荣发展培育出更杰出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磊,石磊,王亚伟.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17(12):34.

[2]李莹.浅谈如何开展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3).

[3]刘庆利.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45-46.

[4]苏长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24-25.

编辑 冯永霞

作者:顾家伟

上一篇: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制药企业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