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课堂为中心落实能力教学之我见

2023-01-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语文学科的建设, 已远不局限于“语言”、“文学”等范畴, 它几乎是以人类文化为背景, 实质是对社会作出的反应。 而整个社会既需要有知识的人, 更需要有能力的人。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因此, 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 教学是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 面向学生, 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 有时, 学生信息的反馈也只是教师调整自己教学思路的辅助。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单性指向学生的过程。

接受理论告诉我们, “读者决定一切”、“读者决定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 也决定了作者的历史地位, 作家与读者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学生始终是主人和主体。 “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 评价教学效果, 主要不在于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等, 而在于学生在引导下, 学到了多少有益的东西。

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教学生自测, 自学, 自评, 取得了优异成绩, 正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学生一旦能主动发挥, 则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 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是能否发展个性与能力的指导原则。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习惯”, 更要有“好习惯”。 如写作中良好的习惯, 是写作的关键, “还没有人能‘教’出一个作家”, 所以有人把良好的写作习惯就称为写作品质。

魏书生十分注重“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 如他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他鼓励学生“要把平凡的事情当作一个世界, 仔细钻研, 就有无穷的乐趣。 ”凡事都要养成多方面、多层次思考的习惯, 如《考试的乐趣》这样似乎难写的题目, 学生竟然能写79 篇。 他的培养学生“每件事情都有100 种做法”的习惯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 魏老师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他教学的效果之一是“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该学什么, 怎么学”, 这就是虽然老师不在课堂却依然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原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求得“有本之木”, “有源之水”。

3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教学目标科学化,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把最精粹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并使之熟练, 举一反三。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 一种学习总会对另一种学习内容产生影响。 因此, 教学应主动地使内容间产生积极影响, 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应该选择明确化的、能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内容加以传授, 对于一些细枝末节, 以及无多大意义或尚有争议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

教学目标科学化, 还要求在教学中抓住主要矛盾。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 抓主要矛盾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要想以教学内容的数量来影响学生掌握内容的数量往往是适得其反。 由于学生身心特点, “要让他们在繁杂的内容中理清头绪也不太容易”。 教学中, 应追求目标明确集中, 不可以面面倶到或用题海战术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所谓“伤其十指, 莫如断其一指也”, 一叶可以知秋, 关键是能使学生掌握重点、要点并熟练运用。

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还应以学生的思考为依据。 在制订教学目标或实施时, 有的不必非常完整或明确, 给学生以思考空间或者称为“教学中的未完成体”, 可以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教与学的系统化

教与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其构成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是矛盾统一体。 从施教而言, 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应节奏鲜明, 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 浑然一体, 切忌随意化。 使每一个环节, 也使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处于系统中, 处于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点。 如被誉为“作文教学奇人”的杨初春老师, 作文教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归纳为“五步四法两课型”。 (五步:基本训练、思维训练、速度训练、技巧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写作周期限时、指导先实后虚、评阅浏览自改, 训练分步强化;两课型:指实践型与理论指导型) 。 这样系统化的教学, 从高起点有序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莫大于知本末终结”, “知其然, 更需知其所以然”等言论可以说明学习中不以片言为据, 而应注意求本溯原。 那么, 如果把这一过程看作一个因果过程, 那么学习无疑是不断怀疑, 不断求索, 不断创造的过程, 即学习应是系统性的。

5调整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教师处于教法和学法的结合点上。 如果把课堂教学作为艺术, 那么教师应是优秀的演员, 学生则是观众。 演员不注意观众, 并非不顾观众, 而是与角色, 与观众融为一体。 教学中也是这样,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投入到教学中去, 是教学中的组织者, 也是积极的参与者, 是严格的师长, 又是亲密的伙伴。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倾向:

其一, 对学生的控制感。 教师不必常以长者的身份去命令或要求学生, 或者试图以人为的漂亮语句, 生动夸张的动作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求加强对学生意识的把握。 这种关系会使教师高踞于学生之上, 根本谈不上师生之间相互协调的“互补关系“, 根本不能促使学生能力健康主动地发展。

其二, 与学生的距离感。 把语文教学简单看成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 这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和谐, 也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完成不理想。 如作文, 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强烈情感, 要想妙笔生花, 是绝对不可能的。

处理好教师的角色位置, 旨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 并以此作为落实能力教学的有力保证。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课堂为中心, 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注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摆正师生关系, 使教与学系统化, 目标科学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中心,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柳芋苓.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三元合一”[J].读与写, 2008 (2) .

[2] 傅西春.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高中生学习, 2014 (9) .

上一篇:探究企业规避财会风险的有效手段下一篇:观察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子代儿童期超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