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2024-04-26

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精选8篇)

篇1: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论文 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语文组 刘荣辉

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我们已经进走了一年,但时至今日大家该怎么上还是怎么上,一片“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即使各种公开课偶有涉及,也是绣腿花拳,大多中看不中用。总之,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究其原因无非有二:外因和内因使然。

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单凭一厢情愿还不行,周围的环境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然,就会导致流于形式,甚至流产。现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外部环境还未完全形成。评价体系系统还不能与时俱进。评价的形式还是十分单一,成绩论英雄的现象还占半壁江山,初考、中考、高考有哪次考试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作衡量。只要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要集中精力对付应试教育,只有学生考得高分,学生和学生家长高兴,教师释然,领导更是颔首赞许。榜样的效应的巨大的!此其一。

其二,教育是要三分启发,七分等待。可是,当下的教学改革往往大有一蹴而就之势,大有一天就要建成一个偌大的罗马。偃苗助长,适得其反,已有古训。而我们偏偏没办法心平气和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梦想着一两天就要提高我县的语文素养,摆脱在三明市历次中高考的落后面貌。可这能行吗?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外部环境还未真正形成,而且语文教师自身做法也存在缺陷。大家都知道:高效课堂就是要去掉多余的环节。就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多而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繁杂而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常常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这样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 1 打折扣,哪来语文课堂的高效?但是,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不防可以这样尝试:

第一、充分备课,走进文本。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打无准备的战。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把文本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师用书走马观花一番,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大家都知道蔡林森老师主持下的课堂教学,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让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读透了文本,编写出来的教学案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为高效语文课堂保驾护航。

第二、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我们头脑的应该输入这些理念: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

崔峦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我在教朱自清《春》的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三个问题:

1、春天你看到了什么?

2、春天你听到了什么?

3、春天你嗅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新美力。课堂结构简单,条理清晰,但效果颇佳。我无非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第三、方法巧妙,提高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能算有效的课堂,高效课堂。因此,课堂上方法巧妙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余文森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把知识融入到情境、融入到生活当中仅进行,我们知道,盐是每个人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不能就盐吃盐,那是很难下咽的,知识也是一样的,是每个人健康、和谐发展所必需的一种精神食品,但是你不能就知识来理解、消化知识,你要把它,你要把它融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

如教学《论语八则》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当时正好有这样一则广告:“看到家人团聚不亦乐乎,看到爷爷不亦乐乎。”我就利用这则广告创设情境:这则广告大家都熟悉的,谁能说说广告当中“不亦乐乎”这个词的意思?有学生就能够联系当时广告的情景想到应该是“高兴”的意思。我趁机再抛出,那么大家说说“不亦乐乎”出自于哪里?学生们开始疑惑了,我顺势引到《论语八则》这一课。这节课就这样导入。学生一下子就跟我就进入了这堂课情境,然后打开课本,很顺利,很自然的朗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成为教师的最爱。小组学习中的讨论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矛盾型问题,也可以设计假设型问题,还可以设计发散型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操作: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讨论,然后再把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一定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来的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每节课临结束,设计课堂检测环节,它不仅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还能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应用知识的能力。但设计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显得尤其重要。好的练习3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真正提高我县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书目:

1、《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2、《高效课堂教学与管理策略学习资料》翻印本2009.10;

3、《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赖配根2010.4。

篇2: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第一中学

张大伟

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随着我县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痕迹,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毕业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种声音,单一思维,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省略,教师心力交瘁,学生收效甚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现就自身的语文教学谈一下课堂改革的新问题。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实施快乐教育、愉悦教学,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最佳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呢?

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水平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质量和 水平。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教师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在教育教学中,我没有片面要求学生尊师,却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没有粗暴地动用“教师权威”来维持课堂秩序,确带来了真正的秩序。

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必须首先作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正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将个人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关怀是一种联系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经常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一再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咬住“目标”不放。

首先,目标确定。语文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可有所偏废。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 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否则要点不显,失于平庸。

其次,层次鲜明。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要搞“一刀切”,要分出层次来方好。总的来说,要让好的能吃得饱,差的能吃得下,中等的够吃。

其三,落实有力。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纸上谈兵”不行,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句话,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要依赖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热口的散文。文章如诗,诗意文章。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就想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品评语言,通过反反复复的有感情朗读去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感受先生语言的灵动。为此这节课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贯穿了始终。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变换人称去读、教师范读、引读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目的,品评积累语言。感悟时光匆匆。这节课目标明确,又一以贯之,效果十分理想。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并乐于去探究,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创设情境应力求体现时效性,从 4 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把握“文眼”,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

如何把握文眼找准教的突破点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下面几方面去把握

1、从标题中去找文眼。如秦牧的《土地》,其题目就是文眼。作者说古论今,贯通中外,“思接千载,不能状其远;视通万里,何能喻其大”。但所有的材料,都由“土地”这一文眼贯穿起来,生发开去,显得井井有条,形散神聚,真是“群言虽多,而无倒置之乖;众理虽繁,而无焚丝之乱。”

2、从主旨中去找文眼。如朱自清的《绿》,“惊诧”二字即为文眼。文章起于“惊诧”,终于“惊诧”,主体部分前注后顾,映衬对比,层层拓开,说明为什么“绿”之美能使人“惊诧”,出色地完成了意境的创 造,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从结构中去找文眼。有些文章的文眼深藏在文章的结构中,含而不露,不细心领会与反复琢磨,往往 把握不住,捉摸不定。如方纪的《三峡之秋》,全文就是以日光、灯光、月光“三光”来布局谋篇,独运匠心 的。文章写了早晨、中午、下午的日光,写了晚上的灯光和月光。这不同时间的光又与不同景物相辉映,构成 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三峡风景图,避开了他人注重奇峰险滩、浓雾高猿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明快、热烈、幽静的 境界,一扫“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凉气氛,代之以清新、热烈、向上、自豪的情感,独辟蹊径地写出了颇具 个性的三峡风光,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三)融入真情,扣动学生心灵。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首先要把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和谐的、畅达的感情通道,使三种情感融于一体,形成共振,产生共鸣。

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进行认知与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好突破口,点燃他们情感的火焰,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使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忧作者之所忧,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材的感染熏陶,最后达到树立美好理想,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从而使目标的三个维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篇3: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一、目标明确, 巧设导语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钻研教材, 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 把握教材特点, 明确教学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实行目标教学, 变无序为有序。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 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导语设计得如何, 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 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 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 使教学过程, 巧妙切入。扣人心弦, 生机盎然, 充盈着美的气息, 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 是一块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 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拨动其思维之弦, 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都是成功的导语, 也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二、学一通百, 博学高效

语文课程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 中学生活泼好动, 想像力奇特, 更需要老师的情感指引与号召。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 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 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 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 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当前也有不少教师过度追求课堂的视觉刺激, 唱唱跳跳, 课堂生动, 热闹不息.在谈到这一现象时, 窦桂梅老师曾说:“教师自己首先要静心, 要钻进去, 深下去, 积蓄内力, 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课文, 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 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 就不要进课堂。”的确如此, 在我们进课堂之前必须备好课, 积蓄内功。想想我以前的语文课堂, 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如何制作课件, 如何让学生唱起来跳起来, 讨论起来。很多时候, 我只是通过各种间接的途径认识到这篇课文应该是很动人的, 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并没有丝毫地产生那种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瞬间阅读冲动。“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只有这样的课堂, 才是教师真正的课堂, 才是真正的有效、高效课堂。

三、合作进取, 集中高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 在充满自信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 效率最高, 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 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从课前预习开始, 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 要关注学习差异, 也关注个性特质, 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 我们适当的激励, 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 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四、结晶方法, 提升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 惠其一时, 授之以渔, 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发现问题, 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 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 变“学会”为“会学”, 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 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它要由学生经历不知到知的过程, 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说, 尽情地读, 自由地思, 快乐地写。在课堂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分析、解决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 在探究性的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 并使得他们在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和体验, 有所提高和发展。让学生自由地思, 引领学生攀越知识的高山, 能力的高山, 让他们在文本中思, 在生活中思。让孩子快乐地写。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 良好语感的形成, 活跃思维的发展, 更有助于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形成,

篇4: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一、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教师需要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的语段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荷塘的恬静迷人、诗情画意,可采用多媒体设计出曲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荷花,凝碧的波痕,悠扬柔美的背景音乐,及深情地朗诵,有画面,有音乐,有朗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之中,脸上洋溢着欢快,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跟读的声音越来越大。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使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可见,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情境。课堂上,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博爱之心。有时学生一个小小的错误,教师不是严厉批评,而是善意提醒,可能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地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的错误就成为活跃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民主交流。真正的理想课堂,应该是这样和谐、其乐融融的课堂。

课堂气氛的调节,需要教师特意创设情境,同时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如,用形象通俗的熟语、声情并茂的朗读、风趣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当然,熟练的教学机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等,也极为重要。

二、合作探究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前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同时养成团结互助、合作竞争等优良品质。合作探究过程中,那些激情争论和有创意的亮点,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欢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雷雨》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周朴园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性格特点,可以放手让学生依据文本反复体会文本语言、动作、神态及内心独白,让学生结合文本形成个人观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表演。学生讨论热烈,兴头十足,课堂学习环境极佳。

三、精彩留给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有“教”的设计,也要有“学”的设计。“教”只是为学生“学”提供一个平台,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是用预设教案去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环节,而是灵活地处理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的环节充分展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一句时,学生对如何理解“惊心动魄的伟大”的陈述对象的问题,意见出现分歧。对历来众说纷纭的这句话,在很多教学设计中,设想把这句话的几种不同理解依次给学生说一说,让他们课后分析探讨。但此时学生积极踊跃,好些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如果让他们课后去分析探讨,必然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放弃下一环节的内容教学,把时间让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精彩表现常常出人意料,他们争相讨论,学生状态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最后,经过一番分析商讨,达成一致,保留了这两种观点:

(1)这一句中的“惊心动魄的伟大” 是赞颂刘和珍等的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惊心动魄”指她们的行为、精神震撼人心。

(2)“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指骇人听闻的罪行,借以讽刺军阀政府的残暴和血腥。

教学中,学生争相发表看法,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课堂上洋溢着激情盎然的热烈气氛。这堂课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精彩得以展现,这是值得的。

四、适时表扬与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对学生及时表扬、鼓励,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而言,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学习的斗志就会立马提高。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要常常以温馨的微笑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你说的太精彩了”,“你的看法真有见地”,“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等。以此达到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目的,这些发自内心的评价,必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勇气和斗志,从而让精彩在语文课堂中竞相迸发。

篇5: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人类文化”和“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强调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它是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离不开的。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传留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2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考状态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面临挑战,高效的课堂教学正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即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起到一种动力、牵引和导向作用。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等,都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下面是我对高效课堂实践的几点经验:

2.1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外很多,比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前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对教师在广闻博记学识的信服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崇拜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2.2解放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老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其次,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提升组织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篇6: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刘永贵

-----赴成都金苹果公学学习心得体会

罗平县振兴小学

刘永贵

“只有走出去,我们才能不断收获与成长。”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两校领导的沟通联系下,通过“中国好老师”这个平台,我们一行8人在李副校长的带领下成为赴成都金苹果公学交流学习的第二批教师。通过本次外出学习,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是一种低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得精彩──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如此等等。试图以“旁门左道”来掩饰自己的肤浅和浮躁,以花架子哗众取宠。殊不知,“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语言大家张志公语);殊不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崔峦语)。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知识怎能得到内化?技能怎能得到提高?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关于写字教学,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来教学:

1、通过“读——写——展示——生评——再写”的方式进行,学生读和写的时间要充裕,而且通过“展示”和“生评”环节,学生也可以知道如何把字写好。在展示环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2、注重习惯培养。在整个写字过程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3、以课外阅读来带动学生识字。实践证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对于学生的表达、作文和思维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误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这样的教法是不可取的。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就一堂课而言,不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

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把课上好,必须努力修炼自身,此外,还必须爱学生,并想办法让学生爱我们,正如胡新懿主任在“文翁大讲堂”讲座中提到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都不爱我们,又怎么能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呢?

篇7: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论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仍旧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方式,根本无法很好地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基于这一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成了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下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教学效率,首先就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应对自如。但是,现如今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多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上的教案阅读,根本就没有针对所讲述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并且,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生怕遗漏了什么.致使备课较为仔细,教课过程中比较困难。

针对所存在的这类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首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教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中由简到难,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其次,语文教学要有一定的明确性,明确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上的学习,进而充分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参与探讨,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过程

相关研究学者证明,对兴趣进行相应的激发,可以促使积极性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1.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如今已进入了课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功能,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作文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提{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素雅、朦胧、静美的荷塘月色图,通过这一幅幅幽美的图片,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创设了一个静谧幽美的气氛,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文章所表现出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感受到朱自清文章散发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2.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最为常用的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中针对所讲述内容进行提问,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问的问题、时机必须具备相应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进入到“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法,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

(1)本文所选择的题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本文最令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3)生活中一些细微的事情常常最能打动人心,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受很深的小事?

通过这三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不以为意的事情,在课堂中叙述出来,就不再是平凡无奇的事情,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触动。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素质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对技能进行提升外,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来征服学生,同时,学校还应该适当地对教师进行技能上的培训,以便让自身教育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其次,课程改革的深入,着重要求改变教学方法,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再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借鉴别人的教学方式,从而利用这一教学来促使自身教学。总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我们要针对该课程所具有的独有特点,探索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中创设课堂氛围,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当然,在对新方法进行探索并应用时,还是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将这一方法合理应用,从而发挥出自己最为重要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篇8:享受语文——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一、交流在生命化的课堂

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亦乐乎。正是在这样的交流对话中,学生得到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认识的提升,体味到了语文的独特魅力。在《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的时候,你该怎样回答。(生思考)

师:你是谁?

生: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

生:我是小猫咪,给主人捉老鼠最快乐。

生:我是太阳。

师:(惊奇地)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生:我是太阳,照亮大地,温暖人间,我感到快乐。(学生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师:你有一颗博爱的心,你有一颗伟大的心!

生:我是花朵,我装扮了美好的世界,我感到最快乐。

生:我是一棵树,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我很快乐。

生:我是萤火虫,在黑夜里为人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我最快乐。

师:太阳、花草树木……都有生命,都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别人做事……

学生潜心会文,徜徉、浸润其间,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得到心灵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牵绊,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这是一种突破传统、追求“合作、互动、交往、生成”的课堂;这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化的课堂,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了温馨的怀抱,通过对话、倾听、诉说、交流,感受语言,体验人生,领略无限风光,在母语家园里吮吸雨露甘醇。这样的语文课堂,拨动着生命情感的心弦,演绎着生命撞击的火花,绽放着生命对话的灵光。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这样的课堂是接纳、分享,这样的课堂是生成、积累,这样的课堂是创造、超越。

二、徜徉在绿色的课堂

一个下着春雨的早晨,学生在教室里安静地练字。忽然,窗外传来悦耳的鸟鸣。我抬起头,发现雨停了,天空蓝得炫目,树木绿得诱人。于是,我打断他们道:“同学们,可以放下手中的笔吗?让我们去寻找春天。”

在学生的欢呼雀跃声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雨后的田野,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奔跑嬉戏,享受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和如画的风景。“老师,你看,那边的树叶绿得发亮呢!”“老师,我看到草地里的小野花了,它们脸上还有水滴呢,好像才洗过澡,真好看。”“老师,我听到小鸟在快乐地唱歌,那声音悦耳动听。”……

这“绿色”的课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场所,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学习平台。学生感受自然,与自然共语;品味自然,让自然生辉。大自然皎洁的皓月,雄伟的山峦,广袤的原野,欢唱的溪流,会激起他们沉静的思考;斗转星移,雨雪风霜,朝晖夕阴,寒来暑往,会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在沉思与遐想中成长、收获、积淀……语文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不可或缺而又赏心悦目的一部分。这样的语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新鲜,体会到了一份惬意,汲取到了一股灵气,感悟到了一种兴奋。这是语文教育最美好的境界,这是高效课堂的真谛。

三、实践在开放的课堂

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课堂,它能够使语文成为一泓清波流淌的活水,引领他们走出封闭的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商场,在广阔自由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如在学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在调查本地区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写小型的调查报告,再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宣传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学生穿梭于校园、工厂、居民区……看,一篇篇调查报告就这样诞生了。《街道的白色污染的现状及解决的办法》《让小河继续欢歌——如何保护身边的河流》《校园环保问题调查》等。

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让学生在源头活水中自由搏击,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得到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点化和润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入张扬个性、神采飞扬、自我发展的最佳境界。唯有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习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才会变得风情万种,才会令人乐此不疲。就让我们如陶行知先生一样去“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到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上一篇:标准化管理制度及罚则下一篇:不作为慢作为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