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差距研究

2022-09-11

安徽省是中国有名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近年来, 安徽省发展势头良好, 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城乡发展失衡加重,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仍然存在, 且对安徽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社会的安定、健康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 研究和分析安徽省城乡差距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 并对其提出政策建议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了。

一、安徽省城乡差距的现状

城乡发展的失衡严重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 解决好城乡差距问题, 可以对安徽省经济的增长起到间接地推动作用。笔者从安徽省统计年鉴上选取2014—2017年的城镇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以及人均教育投入水平等数据, 分别从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对安徽省城乡差距状况进行分析。

(一) 居民收入差距

2013年城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14.22元, 而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9.23元, 相差12794.99元, 2013年的城镇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2.23:1, 2014年1.99:1, 2015年为1.96:1, 2016年为1.88:1。虽然安徽省的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呈下降趋势, 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约为1.5:1, 与其相比, 安徽省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还是很严峻。

(二) 居民消费水平差距

2013年的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16285.17元, 而农村的人均消费支出仅为5724.54元, 城镇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的2.84倍, 2014年为1.99倍, 2015年为1.96倍, 2016年为1.88倍。可见, 安徽省城镇的人均消费支出一直都大于农村的人均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三) 居民教育水平差距

目前, 我国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绝大部分是取决于政府的投资。安徽省教育投资体制一般以城市为主, 重点学校为主。相比于城镇来说, 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条件较为有限,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就相对比较低。因此, 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由此而拉大。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有关, 由此而形成城乡居民差距的恶性循环。

(四) 政府公共投入差距

近年来, 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中一些基本生活设施的建立, 都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2016年城市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20%, 燃气普及率达到98.05%, 人均公园绿地14.02平方米, 交通条件也日趋完善。相比而言, 农村的基础设施就显得比较落后了。比如:农村的用水基本上来源于自备。除此之外, 在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一些社会保障福利方面, 城镇与农村居民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安徽省城乡差距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 城市差距过大, 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 而安徽省的收入差距的扩大, 制约了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而且, 城镇居民消费的产品中, 奢侈品居多, 而农村消费的产品大多数为生活必需品, 这就导致了安徽省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 消费严重失衡, 有效需求不足, 这些都束缚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二) 城市差距的扩大, 影响社会的稳定

安徽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差距的扩大, 使得大量的农村居民向城市搬迁, 这就加重了城市就业市场的压力。

三、安徽省城乡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安徽省城乡差距的原因有很多, 很多学者也对此都有总结,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城乡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一) 资源配置扭曲

资源配置包括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生产率, 农产品的价格是产生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安徽省是农业大省, 农村居民依靠第一产业进行生存, 而城镇居民依靠第二、三产业。近几年,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对二、三产业的投入不断增长, 其生产率也不断增长, 对一产的投入比较少, 其生产率有所增长, 但很慢。这样一快一慢的生产率带来了城乡的差距。农产品价格低廉, 二、三产业的产品价格较高, 这种剪刀差式的价格差造成了城乡的差距。其次, 就是人力资本市场, 即劳动力质量问题。因为农村教育水平, 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价值链底端的生产, 而城市教育水平高, 城镇劳动力可以从事价值链高端的工作, 收入也很高, 由此带来了城乡差距问题。

(二) 政策机制的偏向性

安徽省城市的偏向型经济和社会政策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对比农村, 安徽省在财政政策上对城市具有倾向性, 安徽省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资到城市中, 进行居民的公共事业的建设。在教育、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上为城市居民一定程度的承担了后顾之忧。除此之外, 城乡不同的利益分配制度也造成了城乡的差距。农民的劳动成果与收入直接挂钩, 自负盈亏。而城市居民收入完全取决于自己, 没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有些学者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跳跃的阶段。安徽省的户籍制度将居民严格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两类, 这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从而影响了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使得农民只能从事第一产业, 城市居民从事二、三产业。其次, 安徽省对城市和农村的财税金融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也有所差异, 其更倾向于城市居民, 从而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扩大。

四、缩小安徽省城乡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 实行人力资本政策, 积极培养人才

人力资本是产生城市差距的重要原因, 是城市居民与农民的重要区分。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铸成部门, 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为了缩小安徽省城乡差距, 需要加大对安徽省农村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教育部门在兼顾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时, 尤其关注小学教育, 即关注义务教育的执行效果, 避免农村儿童辍学的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 安徽省也应该着眼于农村的社会保健体系的构建, 加大对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的投资力度, 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创造方便性, 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 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推进城市化进程

要想提高安徽省城市化的进程,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缩小城乡差距, 就必须改变户籍制度。这一改变应是彻底、全面、深刻的。一方面要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将其合理的安排在城市的空缺岗位上, 或者建立工程项目为其提供工作岗位, 再或者, 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养力度, 鼓励农民进城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获取劳动报酬, 以确保劳动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 加快土地有序流转速度, 进一步开放土地市场。其次, 就是加大对农村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农产品研发团队, 为发展现代农业做准备。同时, 应该结合安徽省农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积极培育出具有安徽品牌的农业龙头企业, 并试着建立农产品产业园、发展一系列与农产品加工有关的农工业, 努力将安徽农产品行业挤入产业链, 实现农业朝着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 利用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经济

安徽省位于中部平原地区, 沿江通海, 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安徽省财政部应多加大投资力度, 促进农业转型和创新型发展。同时, 安徽省也应该利用与江苏、山东、上海等地区临近的优势, 加大省与省之间的的合作, 实现市场共享, 从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安徽省的南部, 也应该继续发展二、三产业, 保持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鼓励先富者带动后富者, 努力实现安徽省整体进步与发展, 从而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 实现均衡增长。

摘要:近年来, 安徽省经济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 其城乡差距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决, 城乡差距的问题依然很严峻。为此, 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城乡差距的状况, 挖掘出导致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 并最终就安徽省缩小城乡差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城乡差距,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斌开, 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4) :81-102+206.

[2] 王猛.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2) :375-376+381.

[3] 吴武英.城乡差距研究综述[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2) :66-69.

[4] 屈小娥.城乡差距及其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5 (05) :94-95.

上一篇:胚胎停育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下一篇:浅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