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识别及对策分析

2022-09-11

随着我国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 庞大的基础设施投入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 政府开始大力引入社会资本缓解建设成本压力, 于是提出了引入BOT建设模式。由于采用BOT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往往金额较大, 投资建设运营周期较长, 项目涉及参建方较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因此, 本文展开对该种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对策探究。

一、BOT模式介绍

(一) 定义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 意为“建设-经营-转让”, 是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 一般称其为“特许经营权”, 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企业签订特许权协议, 授予签约方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 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 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 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 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二) 参与方

BOT模式下项目参与方较多, 主要包括项目发起人 (往往是政府) , 项目投资人, 项目公司, 工程总承包单位, 银行, 保险, 监理单位, 运营商等等。目前常见的参与方关系图如下:

二、财务风险识别

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基于项目投资人及项目公司角度。结合上图地与其他各参建方的关系, 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融资风险, 成本上涨风险, 运营收益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

(一) 融资风险

BOT项目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且建设与运营的时间比较长, 再加上在实施过程中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从而在融资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风险。BOT模式通常采用“资本金+贷款”方式解决项目所需建设资金, 相应的融资风险包括内部融资风险和外部融资风险两方面。

1、内部融资。

部分企业在投标阶段, 往往是为了获取工程施工而进行投资人投标, 忽略了自身企业的规模及财务承受能力是否与本项目投资规模匹配;近年来, 政府也对资本金等自有资金出资做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 比如对保险资金的穿透性检查等, 往往会导致项目建设中资本金无法及时、足额到位, 又进一步会影响银行贷款等债务资金的匹配, 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

2、外部融资。

部分项目由于工可经济效益指标以及股东信用情况, 项目公司无法获得外部债务融资或者金融机构提供额授信方案资金成本过高导致项目收益情况下降 (多出现于民营企业) ;近几年流行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业务等出表表外业务也受到各部分严加监管, 纷纷出台了限制规范政策, 也导致外部融资的难度加大;此外, 国家周期性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的调整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可以说, 融资风险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全周期。

(二) 成本上涨风险

由于BOT模式下工程概算与建设工期一般是固定的, 如果在项目实施期间原材料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或者出现工程设计变更, 工程人员频繁变岗导致工期延误, 工程成本增加, 使得总承包方承担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 反过来向项目公司或项目投资人进行补偿或者索赔。且在施工期间, 如果缺乏全面的成本统计, 未将部分费用纳入成本统计范围内, 容易产生成本超支风险, 加大了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 运营收益风险

运营收益风险指的是在项目通车运营、资金回收阶段, 实际的车流量与工可预计车流量差异较大, 导致实际运营收入降低甚至无法弥补投资成本的风险。这些因素都会增大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 使企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 如果政府期望改善和提升已有公路的通行能力, 在已经建好的高速公路的收费范围内再另外修建一条公路, 就会造成同一路段交通流量被分流的情况;另外, 受市场环境变化因素和政府调控因素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收费价格会降低, 政府为惠及民生, 出台一些惠民利民的政策, 如节假日高速公路收费站免收过路费等, 也会导致项目经营收入减少。

(四) 其他类别风险

其他类别风险主要指相关外部风险。BOT+EPC模式开始阶段是政府颁布特许进行建设经营活动, 最终也必须将设施移交给政府, 因此该项目也容易受到政府的决策影响, 产生较大的风险隐患。其次, 其他外部风险如银行利率、国家税率等提升, 通货膨胀以及人员变动、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三、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 融资风险防范

在整个项目融资过程中, 项目公司应坚持稳健的财务战略, 注意长短期融资方案的结合。首先, 在项目投标阶段投资主体应对自身投资能力进行分析, 投资决策需与自身主业、财务状况、自身规模匹配。应当与金融机构进行初步沟通, 最好能够由金融机构出具贷款意向书等, 结合当时市场情况预估授信方案资金成本, 并以此计算该项目的收益;中标后实施阶段, 要坚持“融资不落实不得实质性开工建设”的原则, 否则项目出现中断,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 要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 做好长期与短期工具的结合, 适当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支付手段, 条件允许的还可以采用发型债券等多种渠道, 避免项目融资收到信贷政策影响。

(二) 成本上涨风险防范

必须制定严格的成本控制方案, 加强对项目人员的培训监督, 定期对相关成本费用进行核实和审查, 防止成本失控;要做到明确划分职能机构以及职工的任务和责任, 必要时配合合理的绩效考核, 把职工的个人利益和项目的收益联系在一起;管理层需要在明确成本控制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严谨的工作流程。此外,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做好资金计划, 确保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合理支取资金, 也可一定程度上控制项目总体成本。

(三) 运营收益风险防范

必须监控项目运营收入与预期情况的差异, 做好对经营收入的监控和分析, 利用科技手段掌握车流量的实时动态, 第一时间发现经营中存在的纰漏, 及时做好改进措施, 不断提高收入的稳定性, 提高经营效益, 确保项目收入达到预期水平。在特许经营协议中, 应与政府约定在通车运行后的若干期限内, 不允许规划实施重复性、竞争性的平行路线, 避免分流。此外, 如果运营收入确实无法达到预期水平, 可要求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或其他收入渠道。

(四) 其他风险防范

项目公司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变动、新政策出台等, 比如利率调整、税收政策变化、公路收费政策改革, 及时做出响应、提出应对策略, 最大程度上降低可能遭受的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BOT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仍存在诸多财务风险, 因此, 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举措防范风险的产生, 制定风险防范策略, 从可能产生的风险与风险成因出发, 设置风险的关键控制点, 在各个控制点上加强管理, 形成一套“预警—控制-反馈-提升”的内部控制体系, 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同时, 完善各项监督审查机制,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确保项目的稳定开展, 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

摘要:BOT是近几年常用的一种基础建设投资经营模式, 指通过政府对企业的建设经营特许, 实现工程项目资源的优化整合, 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降低项目开展成本, 优化项目信息集成、保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效益有重要意义。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 其中对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 事关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本文通过对BOT模式下项目的财务风险识别及成因分析, 旨在更好地帮助项目管理者防控项目财务风险, 提升项目效益, 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关键词:BOT模式,财务,风险识别,对策

参考文献

[1] 涂万堂, 卢耀军. BOT+EPC公路投资新模式——以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投资评估为例[J].中国公路, 2012 (1) :100-104.

[2] 胡庆.EPC+BOT项目的投资风险控制——以某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为例[J].时代金融, 2012 (15) :263-263.

[3] 刘飞, 杨洋.B O T+E P C模式的思考及投资风险管理——以建设重庆酉阳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为例[J].中国市场, 2014 (38) :115-117.

[4] 李明娟, 田梦.高速公路BOT项目财务风险管理[J].今日财富, 2018 (3) :131-132.

上一篇:论楼面裂缝的成因和重点防治措施下一篇:煤矿大型固定设备的维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