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财务决算制对策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文章就项目财务决算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了自己的认识。关键词:财务决算问题对策一、财务决算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目前,公司仍然存在三级管理,即公司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项目财务决算制对策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目财务决算制对策分析论文 篇1:

浅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财务管理

【摘要】财务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贯穿整个项目的实施,做好财务管理对管理好土地整理项目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做好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能实现降本增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更好的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财务管理  探析

一、财务管理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手段之一,财务管理在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建议一套较为科学、完善、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完成,让财政资金很好的发挥社会效益。从项目的预算编制、合同的签订、资金的申请、资金的拨付、竣工结算、决算审计,到项目移交,财务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的实施。财务人员应当按照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成本,提升项目社会效益,以达到节约增效的目的。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合同签订前财务管理介入不够。土地整理项目的合同涉及土地清查、项目可研、项目勘测、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招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复核、耕地质量等别评定、项目决算编制(部分单位用全过程控制替代)、整理后的标志设定等。由于在合同签订之前,财务管理介入不够,导致除工程施工外,其他费用实施单位通常是业务部门单独通过系统中抽取、直接指定等方式产生,在确保较好完成工作的同时不能很好的降低费用,存在费用较高的可能。

(二)項目实施过程中核算不规范。核算准确是达到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核算中主要存在问题有:一是项目与项目之间费用分摊不准确,业主管理费上级项目与本级项目之间分摊不准确,为达到尽量使用完上级项目的经费,节约本级资金的目的,可能会将本级项目费用分摊到上级项目中;二是未按照项目单独核算,就会导致很多投资支出分不清究竟属于哪个项目,造成账目混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决算报表填制工作的正常进行,给项目决算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三)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工程款进度款支付不规范,很多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或者合同约定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可能出现超比例支付,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没有严格执行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民工工资保障不到位,可能出现信访;二是没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履约担保,根据招标文件约定,中标企业应在收到中标通知书数日内提供合同履约担保,未提供履约担保的,不退还投标保证金,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部分施工企业没能在固定时间内提供履约担保,业主单位仍然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三是合同违约责任执行不到位,合同违约只要求包含工期、质量、人员的配备等方面,涉及面较多,在实际执行合同过程中执行不到位。

(四)项目决算编制不严格。一是决算编制不及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者试运行合格后,应当在3个月内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实际工作中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间较长,由于资料收集不完善,甚至有的超过1年;二是竣工财务决算表报不完整,主要体现在编报的资料不完整和费用没有全部纳入决算编制,一般情况是财务人员在履行财务决算编制,编制过程中疏于和项目管理人员沟通,可能出现项目决算审批后,实际支出无经费来源。

(五)项目完工移交后期管护不到位。经调查发现,现行的移交管理模式为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将项目移交给辖区政府负责管理,辖区政府委托当地群众管理,由于群众对项目管理的专业性较低,且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导致项目管理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财务管理对策

(一)财务管理提前介入。在项目确定土地清查、项目可研、项目勘测、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招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复核、耕地质量等别评定、项目决算编制(部分单位用全过程控制替代)、整理后的标志设定等单位时,提前介入参与确定中介机构,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项目成本,同时参与合同的定制,中介机构费用支付的时间节点和财政部门的规定保持高度一致,以达到节约增效的目的,很好的规避了在财务决算审计时超支的情况出现。

(二)规范财务核算。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实现,对项目核算的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下,应加强财务人员素养的建设,规范财务核算,以确保核算的准确,为财务管理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财务人员应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运行情况,参与工程进度和工程验收工作,对于项目变更的,要结合原工程设计要求,与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向财政部门追加预算。

(三)加强资金监管。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属于财政预算内资金,应从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概算、计划、拨付到最后的决算等各个环节和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应当控制在财政下达的预算范围内使用,不得超出预算限额;其次,项目资金应当与其他资金分开核算,有条件的建议专户储存;第三,支付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比例支付,不得提前预付;第四,对民工工资核算有特殊要求的严格开设专用账户,保障民工的合法利益;第五,设立履约合同担保制度,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担保凭据或缴纳履约保证金,对履约担保凭证已经过期的应重新提供担保。

(四)严格决算编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组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对提升项目决算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支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凡是参与竣工项目的业务活动发生的费用全部纳入项目决算编制,包含已出成果资料未支付部分的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同时实施多个项目的严格分辨费用的归属问题,不得将与项目部相关的费用纳入项目决算。注重项目决算编制范围的同时,还用注重项目决算编制的实效性。

(五)管护资金渠道。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渠道不仅要依托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资金,还应拓展其他资金渠道,通过资金的手段调动辖区群众参与后期的管护,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从技术层面给予支持,组织培训,让辖区群众真真成为项目后期管护专业人员,更好的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举、王文刚、覃文涛、高世昌等,2016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实务,[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6.441.

(2)戴慧岚. 论如何做好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审计[J].财会学习,2020,22:148-149.

(3)屠玲利.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103-104.

(4)谢友. 土地整理项目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学习,2020.11,93-94.

作者简介:

姜琴 ,女,重庆垫江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的教学与研究

作者:姜琴

项目财务决算制对策分析论文 篇2:

针对财务决算存在问题的探讨

摘要:文章就项目财务决算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财务 决算 问题 对策

一、财务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目前,公司仍然存在三级管理,即公司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机构之间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人治色彩浓厚,没有相关的制度保障。首先是公司与公司总部的许多职能诸如开发、后勤保障、社会统筹、机械设备管理等工作发生重叠。其次是分(子)公司与项目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比如:资金使用权,物资采购权、劳动力用工权、租赁机械设备权等相应权利没有明确划分归属,项目经营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头,表现在实际工作上有:不管项目是否盈利,只要有项目就干,很少有人考虑经济效益。

2.项目经营的理念存在误区。项目部是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工而临时组建的一支施工队伍,不是长期稳定的经济组织,待工程竣工以后立即解散。所以在经营管理上必然出现短期经营行为,没有全局观念,没有足够的成本效益观念,仍然在吃“大锅饭”,有“等、靠、要”的不良习气。表现为:组建项目部时,投入很大,都求“大而全”,“小而全”,只图使用方便,不管费用支出,存在盲目攀比现象,认为别的项目部有的我应该有,别的项目部没有的我也应该有,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品购置没有计划和限额,随意性大。在施工过程中,只图眼前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不考虑成本因素,把全面预算的控制和分析置于脑后,使其流于形式。

3.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是,会计人员作为项目部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行为直接受经营者的影响,其工资、待遇、奖罚和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事实上,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检查、约束机构。实行项目部财务决算制以后,公司总部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是核算型和控制型不分,会计和财务不分,项目财务由原来的月报销变为现在的季决算,分(子)公司随之变为汇总决算报表的单位,都不能随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动态管理。加之目前尚不能全方位进行网络管理的局限性,很显然公司总部得不到及时、准确的项目部管理信息。尤其是公司总部财务停留在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核算型上,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体系,会计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没有时间也不可能把会计监督和检查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没有对项目部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和统一,也就无法约束其行为。

5.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考核标准。推行项目财务决算制,本意是通过模拟独立法人核算的形式,真实、完整地反映每个项目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现金流量,从而为项目部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分析全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奠定基础。但是,在刚开始推行项目财务决算制时,公司上下普遍存在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对项目部尽量少干涉的想法,只要项目部按时足额上缴定率,能够完成承包责任状规定的各项指标,无论怎样经营那是项目部自己的事情。现在看来,这种想法过于简单,首先是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合理,能否涵盖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值得商榷。举个例子,现代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一个企业完成的产值、利润,必须有现金的支持,能够及时体现为现金的流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金净流量的重要性甚至大于企业的利润指标,可是我们对项目部的考核指标中,恰恰缺少这一项,结果是,项目部与分公司的资金管理随意性较大,并且大家都在互相埋怨,分公司管理层认为项目部乱花钱,项目部认为分公司随意调配资金,挪用工程资金影响工程进度。项目部积极清欠的意识不强,个人挂支高居不下,而公司管理层在资金控制上缺乏计划,常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局面。在财务记录上,应上缴的承包降低率与现金净流入严重脱节,造成公司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

6.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目前,财务人员只局限于记账,算账,报出报表就算完成任务,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事后算帐的从属地位,没有跳出记账、算账、报帐的狭窄圈子,特别是缺乏应有的内部监督意识,不能对项目部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预测与监督,不去主动参与项目管理,没有对影响效益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甚至为了迎合领导的意愿,用虚假信息蒙蔽上级管理部门,致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计划和决策的制定。长此以往,项目部管理必将处于失控状态。

二、解决当前财务决算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1.创新管理体制,为实行项目财务决算制创造良好环境。财务核算模式的改变离不了公司管理体制的创新,有了好的管理体制,财务核算创新工作才有保证。公司总部应当按照既定战略规划加快实行两级管理的步伐,精简管理机构,彻底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发挥项目部的管理职能,以保证发挥项目部财务决算的作用。认真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科学测定项目责任成本预算,合理制定以目标利润指标为主的项目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将所有工程项目签定经济承包责任书,使权利和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尽量避免从事“政治工程”、“面子工程”和一些效益欠佳、发展无望的工程项目,逐渐增强项目经营风险意识,增强资金的效益意识,增强合同法律意识,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从而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

2.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施工。使项目真正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核算、自我控制的能力,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经营的创效实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施工。

3.完善财会人员的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在目前不能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实行会计委派制,是搞好项目决算行之有效的办法。

4.重视人才的培养、利用和保护,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5.建立健全项目经营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实际的项目经营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按照与企业整体效益的相关性,分配不同的权重,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为目的,摒弃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考核指标,增加更相关的指标如应上缴现金保证率,应收帐款收现保证率,备用金周转率,偿还债务能力等指标,对项目经营情况定期考核,按照规定实施奖罚兑现,促进项目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6.加大公司总部财务监督检查和工程项目专项审计的力度。⑴完善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规范项目部银行账户的开设。⑵推行全面预算,实施有效财务控制。⑶加强税费交纳的管理,维护企业信誉。⑷成立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⑸扩充审计队伍,加大项目审计力度,提高项目审计质量。

7.以网络财务为平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网络财务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形式,它是运用网络财务软件,基于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它使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空的界限,逐步形成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管理模式,体现出系统管理快捷、方便、高效的特点,所以,为了适应项目财务管理方式的改变,建立以网络财务为平台的监督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冯文琼 芦桂珍

项目财务决算制对策分析论文 篇3:

浅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 要]文章选择就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固定资产理论定义,增加对固定资产内涵以及分类等的了解,为后文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投资的手段,了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再次,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模式,深入分析二元效益的关系,明确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目的,完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流程,利于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后,探索未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力求为企业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意见,为实现企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做保障。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9.009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術的进步,带动了我国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建设期间,基本建设是主要任务,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基本建设规模增加,也相应增加其投资规模,尤其是在一些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活动中,经济支出较大。为了做好基本建设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理经济支出,需要注重投资项目的管理,分析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风险分析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利于把风险控制到最低,通过合理经济支出,获取最大的效益,带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述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是在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期间所涉及的各类经济活动相关项目,也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各类项目。固定资产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在发展期间,每年均需要开展投资活动,利用一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经济,获取最大利益。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

依据建设性质分类:房地产开发、卫生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商业与服务、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能源等项目。

依据建设项目市场性能分类:公益类建设项目、基础类建设项目、竞争类建设项目。

依据政府可行使的权利分类:审批制、核准制以及备案制项目。

2 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的建设

2.1 深入分析效益的关系

伴随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更加注重投资管理,为了在日益频繁的投资管理活动中,优化政府的资源配置,应深化对效益关系的研究,提高认知。此外,也要善于从反馈信息中分析和判断经济效益的内涵,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制定合理举措,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2.2 明确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目的

对于政府机构所要开展的各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部分项目属于城镇居民的安居工程,而另一部分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联系。如对于能源建设工程来说,应利用定量投资模式,通过策划、设计、制订施工材料采购及设备购置计划、分析后续验收施工中的经济支出等方式,明确项目整体需求。此外,为了确保固定资产在投资后发挥最大的作用,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

3 上海A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文章选择A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对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下概述A有限公司整体情况。

(1)公司简介。A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注册资本10000万元,专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熔渣气化技术、物料处理技术(包括低阶煤提质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和生物质提质技术)、低温干馏技术,包括物料的破碎、筛分、混合、干燥、成型、输送等。

(2)A公司项目投资主要生产成本构成。包括:①设备费;②材料费;③测试化验加工费;④燃料动力费;⑤差旅费;⑥会议相关费用;⑦国际合作与交流费;⑧出版/文献/知识产权事务费;⑨劳务费;B10产学研合作(以合作协议为准)生活垃圾清洁高效气化技术合作开发协议;B11其他费用。间接费用研发费用占比20%左右,年平均销售收入19.06亿元,年净利润1.04亿元,项目回收期为含建设期3年,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20.92%,总投资收益率12.75%,资本金净利润率29.26%左右。

4 健全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流程

厘清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最初目的,基本就可以判断出该项目相关社会效益问题,在此条件下要想实现目标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可利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利用问卷调查模式以及走访模式进行调查,了解政府投资方以及企业受益方实际情况,利于科学评价和决策。

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关阐述

城镇化建设期间,要想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各地方政府必须立足实际,判断和分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民生问题,探索有效落实此项任务的举措。首先,应注重培育与满足大众需求、适合群众居住的良好社会环境,发挥政府的公权职能,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如健身器材的管理和配置工作。

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把财政预算拨款也就是资金作为支撑。也正是因为如此,需要在固定资产的投资环节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的影响力和作用。

对多元目标函数条件下政府公权力的实施边界进行分析,给出政府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时,把民生问题的解决放在首要位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由此可见,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把社会效益的提升作为前提,利用社会效益来带动经济效益。结合以往研究经验得出,固定资产投资之前的论证工作以及招标、投标工作,影响着两者关系的实现[1],需给予足够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态化社会,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目标,应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善于应用各类新工艺处理废水以及废气,利于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6 未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当下,各个单位均是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统一进行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工作,依据各个部门和层级,有序进行派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制度建设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固定资产管理期间,应明确单位此项工作管理负责方为国资部门,确定固定资产由其进行代管理。其次,明确每个层级管理者的监管职责,直接对上级负责,利于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固定资产合理应用。最后,在薪酬资产分配体系的设置方面,需要向上级各个部门以及层级的管理工作人员倾斜,增加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與交流。[2]

6.2 转变思路和创新管理模式

首先,应转变思路与观念,强化引导并树立低碳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企业要想开展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其提供经济支撑,并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探索全新管理模式,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利于有效控制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合理应用目标。

其次,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倡导低碳生活,创新管理模式,应用动态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现有单位的固定资产可保值且增值地良性运作。此外,动态化管理模式可以结合各个单位性质,针对单位实际需求、工作特点,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实施方式。

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力应用垃圾气化技术以及设备,把气化处理、以废治废以及因地制宜、全面统筹作为方针,发展和进一步推广气化技术,利于更加高效和生态化地落实企业各项工作。气化处理技术具有较好应用性,可对普通生物物质以及生产生活垃圾、废弃物等有效处理,实现无害化处理目标,通过对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垃圾进行焚烧,将其转变成可燃烧物质,再由可燃烧物质转变成能源,利于节省资源,对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利用,这样,不仅利于节省经济支出,也利于实现生态化生产,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未来各单位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需考虑到固定资产应用专业性,若是必要时,可尝试利用整合或者租赁社会资源的模式,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6.3 注重防范和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考虑到基础建设能力,结合企业的发展能力、核心业务发展、科研水平以及市场发展方向等,制定投资方向,把切实可行的工作及时启动。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被启动后,可尝试在申报环节,在有限时间内,搜集数据信息,把报告编制工作尽快落实。此外,项目负责人员需要针对投资现状以及数据信息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偏差问题,若是出现偏差问题,将对后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及时防范,结合数据信息,判断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利用科学举措和方法有效解决[3]。

此外,在建设期间,对于建设内容调整工作来说,必须优先确保前期论证工作的质量,确保工作完成质量和完整性,保证选购设备和装置质量,及时和业务部取得联系获取市场情况,做好小事预算的编制工作和采购部对接分析外购价格是否合理等。与此同时,项目实施需要依据预先规划时间进行,确保进度,如果建设期间项目没有依据预先规定进度实施,将导致整体进度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建设项目延期。因此,也要做好建设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在每个生产环节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工作顺利开展[4]。

7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对二元效益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目的,并完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流程,做好固定资产投资评价工作。此外,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应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注重权利和义务。明确不同层级一把手的监管职责,尝试应用动态化等新型管理模式。通过科学举措和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确保管理效率,为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冯严,潘岩.完整性视角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20(8):77-78.

[2]范晓宸.丹东市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常健,史建中,蒋洁,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问题对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启示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3):40-41.

[4]黄永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13):54-55.

作者:张圣允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基于消费文化的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