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思考

2022-10-01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我校从2004年开始正式对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从几年来认定的情况看, 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请认定的积极性较高,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对于解决就业困难问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勿庸讳言, 非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本身以及认定过程也还存在值得认真反思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意义

1.1 对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更多专业

的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 提高老师队伍整体素质, 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队伍整体上的专业结构如何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是保障学生合理的素质结构的前提。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给他们进入教师队伍的空间, 对于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单一性局面, 丰富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类型, 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组成必将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教师资格制度构筑的教师入职的关隘, 既是严格的, 同时也是开放的, 因为《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 可以……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这就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有利于调动更多专业的毕业生投身于教师教育事业。

1.2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

定, 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体现了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的教育精神

我校自从办学以来一直是以师范专业为主体的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因此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质量相对较高, 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非师范专业大都是近几年新增加的专业, 就业面较窄, 毕业生就业困难。学校为了解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也想了很多路子, 为毕业生开拓了多种渠道, 创造了很多条件。其中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让他们进入教育领域从教也是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一条较为合适的就业渠道。从2004届毕业生开始, 我校与延安市教育局多方协调, 连续为四届非师范毕业生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 总计共有400多名毕业生经教育学、心理学考核,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 延安市教育局对他们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虽然, 目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由于对教师资格认定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申请认定者还比较少。但是,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了解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为有志于从教的非师范毕业生创造更多便利的条件。

1.3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

定, 能拓宽毕业生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获得了就业的新渠道

按照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对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人员, 必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 同时还必须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对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在教学培养方案中不安排修读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 经过毕业时补修这两门课程, 能增加知识积累, 扩大知识面。通过面试、试讲等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能够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提高组织教学、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就业市场逐渐饱和, 允许鼓励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也是学生获得就业的一条新途径。

2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时间短, 情况复杂, 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进行研究。在实施此项工作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制度不健全

我校关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从2004届毕业生开始, 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 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 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实施细则, 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的步调, 使认定工作不能有序地展开。

2.2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条件的标准偏低

世界上意在通过建立教师资格制度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的国家, 大多在教师资格制度中规定了非师范专业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所应研习的课程及其学分。例如, 日本目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日本自1954年以来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 即《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 《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中明确规定了非师范大学师资培养的课程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一般教养、教职专门科目、教科专门科目 (即教育类科目) 三类, 并规定了三类课程应取得的相应的学分。与日本的教师资格制度相比,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中规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条件的认定标准显得偏低。《教师资格条例》和《实施办法》都没有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证所应研修的课程门类, 更未规定考前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类课程的训练。虽然对其思想、文化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素质的综合考核, 但考核注重是结果而非过程, 结果是不能代替过程的, 不能代替教育的经历。这种资格认定降低了教师资格的门槛, 难以保证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轻易获得资格又使教师资格证书贬值, 势必影响法律和政策制度的本意和精神。

2.3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的目标不明确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找工作, 而并不是真正想从事教书工作, 并不是真正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另外, 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很盲目, 大多数学生不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 而是选择社会上就业领域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学科。再加之, 大多数教育系统用人单位的都喜欢用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这样就使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2.4 认定机构与学校的关系协调不畅通

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对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 在教师资格认定之前, 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所辖区域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按照此规定, 我校非师范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 要由延安市教育局受理, 经过学校与延安市教育局协调, 由学校统一受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信息, 并安排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 由延安市教育局和学校共同组织教育学、心理学测试, 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最后由延安市教育局发放教师资格证书。我校从2004届毕业生开始, 已经连续认定了4届毕业生。在整个认定过程中, 作为认定机构的延安市教育局, 和作为被认定机构的学校, 在时间安排、认定进程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协调不一致的地方, 致使认定工作不能正常展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学校和延安市教育局不存在隶属关系, 没有能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教育, 广泛宣传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实施的时间较晚, 制度也不完善, 对认定工作还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体系。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对教师资格认定的条件、申请认定程序、认定办法等内容了解的比较少, 大多数毕业生都在需要认定的时候才主动向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咨询, 因此, 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 导致认定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认定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低, 直接降低了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鉴于以上因素, 在今后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中, 要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等渠道让学生更多了解教师资格认定的相关内容。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 各学院都可以对新生介绍教师资格认定方面的知识, 让新生从开始就了解教师资格认定的具体情况,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 有意识地增加有关方面的知识积累, 毕业时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就能够胸有成竹。

3.2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辅修师范类专业的

课程, 并纳入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是解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中申请教师资格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的细则明确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必须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 每门课程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0计划学时。”根据此规定,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大学四年学习中, 通过选择辅修的方式, 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计划, 并且获得相应学分, 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的学分储量, 又可以作为毕业时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学校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并纳入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计划完全和日常教学计划有机结合。

3.3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应纳入常规实践教学环节

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的细则明确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必须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 使用普通话以及板书、讲解的技巧。目前,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主要是通过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试讲的形式完成。测试只注重结果没有考察的整个过程。学校应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纳入常规性实践教学环节, 使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真正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3.4 精简认定程序, 改变过去由教育行政部

门认定的单一化格局, 交由高校全权认定, 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协调顺畅

《实施办法》规定:“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教育行政部门, 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我国这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惟一认定的体制, 导致认定教师资格的程序复杂, 效率不高。同时作为自居的教育内行, 他们的视角单一, 容易排斥某些申请者, 无法真正实现资格制度优化教师素质、调整教师队伍的功能。学校作为学生的培养单位,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把握较为准确, 因此, 由学校来认定教师资格既能够减少认定的程序, 又能够提高教师资格认定的可信度。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协调顺畅。

3.5 实行多层次非师范类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非师范教育专业学生, 可以采用4+1或4+2教师培养模式, 既先接受4年大学教育, 然后进入本校的教育院系或其他师范院校进行1年或2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毕业后品德鉴定合格颁发教师资格;也可以毕业后直接参加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后获得实习教师资格, 一年或2年的教育理论学习或教学实习完成后再接受第二次国家考试, 才取得正式教师资格。

摘要:简述了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意义, 以及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目前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教师资格认定,非师范教育

上一篇:培养学生怎样积累语言下一篇:浅议资产管理量化投资业务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