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基于“实训平台建设”角度

2022-09-10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 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借鉴其他成功模式的基础上, 如何能构建适合自身的实践平台体系, 这是我们课题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媒介融合概念及挑战

(一) 何为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首先在业界有了实践的案例, 然后迅速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学术界对媒介融合的定义、内涵以及发展趋势等展开研究。传媒业界则从融合形式、融合成本以及融合之后的效果等展开了实践性尝试。

针对媒介融合, 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总体而言, 媒介融合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 这些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以及新媒体中逐渐得以广泛应用, 由此打破了以往这些媒体之间的藩篱, 最后呈现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特点。

媒介融合对目前的传媒从业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新媒体知识和新媒体技能;但另一方面, 也给传媒提供了更多的岗位, 这些岗位在传统媒体时代闻所未闻。譬如, 视频编辑、新媒体记者、微信公共号运营等。因此, 如何应对传媒业界的变化, 并在学界层面进行理论上的整理探索及升华, 同时将理论用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这些都是新课题, 新挑战。

在蔡雯教授眼中, 融合背景下业界急需的传媒人才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即全面掌握多种媒介的特性与技能, 并能够承担文字、影像、图片、音频新闻信息的报道与编辑制作等。 (1)

尽管全能型记者是不太容易实现的目标, 但对于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从业者而言, 掌握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技能却是非常必要的。

(二) 新闻传媒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随着融合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 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全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常态, 但国内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未能及时顺应这一现实, 网络与新媒体的相关教育相当滞后。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厚基础、宽口径”的技能型新闻传播人才在目前是最为缺乏的。

媒介融合背景下, 传媒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两方面同时进行, 一方面是知识层面的建构, 另外一方面则是各种技能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毕业生进入媒体之后能迅速上手, 并有成长的空间。

要扭转这个局面, 除了教学体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配备之外, 实训平台严重匮乏也极大地制约了传媒人才的培养。

首先, 国内新闻传播强调的党性、政治原则, 使业界领导承担着巨大的政治责任, 不敢冒险让新闻传播专业的在校生在关键部门、环节实训。因此, 学生没有机会获得全方位锻炼的机会, 造成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实操能力低下, 进而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 新闻传播院校的校内实训平台的搭建、实施、管理等都存在诸多问题, 以至于难以为继。

二、密苏里教育方式中的实践平台

执全世界新闻教育之牛耳的“密苏里教育方式”的理念就是通过实践学新闻, 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奠定基石的就是“美国新闻教育界规模最大的师资队伍、以真正的新闻媒体营造出来的教学实验条件, 以及国际化的教学项目和与美国新闻媒介的广泛联系和合作”, 其中, 教学实践条件, 就是各种类型的媒体所构建的实训平台, 事实现实, 这种方式被证明是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做好准备的最佳方法。”。 (蔡雯, 2006) 具体而言, 在融合背景下, 密苏里新闻学院打造了跨媒体的实践平台, 包括报纸、电视台、期刊以及数字新闻网站等。

1.密苏里哥伦比亚报:这份报纸主要由政治、司法、社会、教育等板块构成, 学生在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带领下采集新闻和编辑, 除此之外, 学生还能进行版面设计, 图形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每期报纸均能在哥伦比亚及周边地区进行发行。

2.《Vox》:美国的杂志产业在全世界都是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注重杂志平台的打造。《Vox》为一份正式出版的城市周刊, 逢周四出版。发行量为15000份, 每周四出版。这份杂志因为其专业性, 曾经获得过新闻与大众传媒协会授予的奖项。

3.KOMU电视台:相较其他平台, KOMU电视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原因就是因为KOMU是美国四大商业广播电视之一的NBC (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 的下属地方电视台。完全市场化的运营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媒体报道机会, 包括前期采编, 也包括后期制作。这样的锻炼价值是其他校园媒体难以比拟的。

4.Newsy.com:是多渠道来源的网上视频新闻服务网站, 提供本地和全球的新闻观察、分析信息, 涉及政治、财经、娱乐、科技、环境等领域。

5.Missouri Digital News:密苏里数字新闻, 简称MDN, 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第一家多媒体融合传媒机构, 这个平台为密苏里新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整合传播的机会。在这个平台上, 传统媒体方向如报纸广播等的学生, 和新媒体方向的学生会一起工作。如此除了发布自个媒体的信息之外, 还能藉此机会了解其他媒体的运作。

很显然, 学生在各个平台上的实践操作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专业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收获职业自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实训平台与实操能力的培养

对比国内的新闻教育, 蔡雯教授在考察密苏里新闻学院之后, 明确提出“‘密苏里方法’中最难以为人‘复制’的部分是实践体系和支撑体系”。我国高校的新闻传媒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也在对密苏里方式进行模仿, 其中重点就是探索平台的构建, 但大多数平台都不可能实现市场化运作, 更多的类似闭门造车。

对本课题组而言, 尽管类似密苏里新闻学院那样的全社会性质的的实践支撑体系不可能实现, 但可以仿制, 模拟社会化媒体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等, 由此尽量仿真。由此, 课题组主要是采取“校内搭建实训平台”和“校外拓展实习基地”同时发力的方式来打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培养通道。

为了让学生对各类媒体都有所涉猎, 所以课题组针对媒介融合的现状, 在实训平台的设计和搭建的时候, 涵盖了各类媒体类型, 既包括传统媒体, 也包括新媒体。

1.报纸类:包括《锦城深瞳报》、《青年观察报》和《艺林天地》等三份报纸;其中《锦城深瞳报》主要是采编校园新闻, 包括校方和各学院各部门的新闻, 锻炼学生的新闻敏感和新闻采写能力;《青年观察报》则着重培养学生的选题策划、整合资讯以及深度报道的写作能力, 内容主要以热点事件的解读和社会现象的探讨为主。

2.电视台:主要是指文传网络电视台, 主要制作校园新闻、微电影等。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参与选题, 撰写采访提纲, 联系采访对象, 实施采访, 然后后期制作如字幕、背景、音效等等。

3.网络类实训平台:网络类实训平台包括《夸父网》、《新媒体概论精品课网站》、《民俗精品课网站》、《应用写作精品课网站》、《新空网》和《有才网》。在这些实训平台, 学生可以参与网站的搭建, 栏目的设置、内容的维护和更新, 其中内容包括原创的, 也包括重新编辑的其他资讯。

4.社会实习基地:目前已经与四川省内的数十家传媒集团签订了实习协议, 尽量尽量涵盖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 以此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的课程体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进入对方单位进行实习以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就目前的培养效果来看, 无论是校内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搭建的实训平台, 还是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在里面的技能实践, 譬如采访与写作, 电视摄像和后期编辑, 网站设计和内容维护, 等等, 都尽量贴近社会上各种媒体的要求, 让学生能提前适应媒体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从而在毕业之后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摘要: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重大挑战, 促使传媒教育必须进行革新, 在这个过程中, 实训平台的搭建、维护以及使用就成了培养路径的重要探索目标, 本课题组重点考察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实践平台, 并由此探讨在现实环境下, 如何打造切实可行的实训平台,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媒人,实践平台

注释

1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媒体》, 2009 (1) .

上一篇:浅谈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分析与提升下一篇:试议高等学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