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与司法平衡——基于“媒介审判”角度

2022-09-10

“媒介审判”有众多的定义, 西方的学者认为,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照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 (1) 。我国对这个概念也有诸多争议, 其中学者魏永征在他的《传播学教程》当中所做出的解释, 最为大家接受, 他首先指明了“媒介审判”这个词来自西方, 他认为, “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了司法的职责和法律的规定, 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 侵犯人权的现象,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其他学者的定义也大多是将“媒介审判”作为一种媒介有失公正的报道行为, 多含贬义。

而说到“媒介审判”这个词的褒贬, 就要讨论媒介审判是否有碍司法公正。正对这个问题, 学者们持两种看法。

(1) “媒介审判”未必有碍司法公正。周泽在他的《“媒介审判”、“舆论审判”检讨》中说道:“司法是否公正理应受到民众的评判——‘媒介审判’、‘舆论审判’”并指出“媒介审判”、“舆论审判”误导司法之说无从谈起, 控制“媒介审判”、“舆论审判”的想法是危险的, 实践是徒劳的。“媒介审判”与“有罪推定”无关 (2) 。他将司法有失公正的原因更多的归咎在“不合格的法庭”上, 认为媒体报道追求的客观、公正与司法裁判的要求是一致的, 即使媒体评价不准确, 甚至不符合事实, 也不至于影响司法公正, 因为司法公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法庭或者说是法官, 而不是媒体。司法公正是否受到“媒介审判”的影响最重要的在于“审判案件的法官应该是合格的、称职的”。而在媒介审判的压力下做出不合理的判决表明了我国的司法权力在配置和运行方面还存在问题, 达不到公正司法的标准, 而非媒体报道与舆论的妨碍。

(2) “媒介审判”妨碍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慕明春在《“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中认为“媒介审判”是媒体角色错位和舆论监督的异化, 他明确指出, “媒介审判”具有以下诸多负面效应:

第一, 造成并加剧了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

第二, 误导受众, 使公众对司法机关不信任。

第三, 扭曲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第四, 异化了新闻媒体的角色定位, 使媒体陷入讼累之中。媒介审判使得媒介超越了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干涉司法, 越俎代庖将媒体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 表面上看, 二者似乎相互矛盾, 不可调和, 但是我认为, 两种观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如何能达到司法审判的公正, 只是角度不同。

那些认为媒介审判完全不会影响司法公正, 并且还会为司法审判提供正面参考的学者, 是没有分清“舆论监督”和“媒体审判”的概念, 媒体对于司法的监督得当时, 可以促进法庭做出公正有效率的审判, 这是“舆论监督”的结果, 一旦“舆论监督”有失公正性, 过于情绪化, 违背了法律程序就会滑向“媒介审判”的极端。但是媒介审判的威力和负面效应究竟有多大, 影响审判公正的责任是否全在媒体身上则有待讨论。

说到“媒介审判”就不得不说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 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的社会小世界构成, 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 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 (3) 场域指的就是这些社会小世界, 比如新闻有自己的场域, 叫做“新闻场”, 司法有自己的场域叫做“司法场”, 以此类推, 每个领域都在自己的“场”内影响着其他因素, 就像磁场中的磁力和磁感线一样, 不同的场域相交就会互相影响改变彼此的场域。在这个意义上“司法场”会受到“政治场”的影响, “新闻场”会影响“政治场”, 因此“新闻场”对“司法场”的影响要相对容易一些。

由于各个场域有自身的逻辑, 相互间的有相容性也有斗争性, “司法场”也好, “新闻场”也好都有自身运作的原则和逻辑, 同时又因为它所处的整个世界位置的限制, 而受到其他的小世界的牵制和推动, 由此可见, 传媒与司法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司法活动与传媒有相互排斥性, 因为司法审判工作注重程序性和保密性等特点, 而传媒则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 因此司法与传媒本身就存在矛盾, “媒介审判”只是传媒与司法矛盾的集中体现, 也是二者发生冲突的典型形式。

摘要:“媒介审判”由来已久, 新闻界和法学界的学者对此有诸多论述和阐明, 如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机理, 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媒介审判现象等。本文在比对关于媒介审判和司法公正的各种研究成果上, 试图通过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探讨媒介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及媒介审判和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 为减轻或减少“媒介审判”现象做出贡献。

关键词:媒介审判,舆论监督,司法公正,“场域理论”

参考文献

[1] 魏永征.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 .

[2] 慕明春.“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J].现代传播, 2005 (1) .

[3] 周泽.“媒介审判”“舆论审判”检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 (3) .

上一篇:新时期医院财务审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策略下一篇:智能语音传输系统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