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上的应用

2022-09-10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忽视工作过程的表现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 学科系统化课程至今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里, 专业课程内容是从大学“对应”的专业知识挑选出来, 经过简化得到的基础性科学知识。不仅如此, 有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与同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几乎相同, 或成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的“压缩”, 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活中发生的较为复杂的问题。然而事实上, 大多数毕业后的学生认为这些通常通过考试来确定的、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的“习得知识”。对他们的未来的职业活动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因此, 打破职业教育中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己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此外,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掌握和运用无限增长的、孤立的知识, 人类的认识只能以整体化的形式进行。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如精益生产) 下, 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化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 也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

2 工作过程系统化及在汽车电器教学应用

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帮助人们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结构化工具。所谓工作过程, 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多数实践性职业来说, 工作过程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 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外部对工作过程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从职业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 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 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能够满足个人、社会和企业的特别要求。工作过程的描述, 就是对该职业的这些特点进行的综合考虑。

汽车电器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主干专课, 它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识, 又会检修, 能熟练处理常见的汽车电器故障, 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处理汽车电器疑难故障应用性人才。汽车电器课程的特点:理论抽象、线路繁杂众多,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一般只能了解各个系统的基本原理, 而对各系统的总体感性认识和理论转化为技能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由此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各电器系统、整车电路, 并且经过反复实践操作, 才能感悟其中某些原理和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相对于其它课程而言, 汽车电器的教学中应特别体现以应用为主。由此看来, 高职汽车电器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可能是对生产企业的关键需求了解不够,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传授与情景相关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知识”的忽略。而工作过程知识则是职业性技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高职汽车电器教学设计

3.1 课程设置要灵活、稳定

首先, 课程设置要稳定, 又要有一定弹性。没有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则高职院校无法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足够的主客观条件。课程的管理者要根据来自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社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依据一定规范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 使课程设置处于一种动态的结构之中。作为该课程的教师应该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先进的汽车电器知识, 并补充到课堂中来,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始终都能够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走在技术的前沿, 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就业后发挥他们的教育优势。汽车电器课程应该把让学生读懂电路图作为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知道电路图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利用电路图了解其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 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电路图对汽车电器和电子技术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 并且能够建立最有效和简单的诊断流程。在内容的设计上, 应该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 导出关键能力的培养, 而不仅仅是一些常见任务的堆砌。比如, 汽车维护是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 在设计该任务时, 应该以汽车维护为载体, 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掌握操作规范, 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 查阅维修资料, 深入领会5S理念等。在专业课教学安排上, 应该遵循从外围到核心的原则,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熟悉企业和工作的基本情况, 再按照规律, 在活动中学习系统化的任务。

3.2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课程设置应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 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整个课程体系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设置。在此, 能力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岗位工作能力或业务能力, 还包括综合职业能力, 如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车上的电器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担负着发动机的点火、启动和照明、仪表及其它附属设备的工作所需的电能和控制。随着汽车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对节能环保等要求的提高, 汽车电子电器迅速发展, 设备日新月异, 系统日趋复杂, 对于保证汽车性能越来越显示出其作为汽车“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 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专业训练的连续性,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实施不同的实践内容, 实现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和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等各环节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3.3 加强汽车电器课程的实践教学

首先, 在教学设施方面应该具备汽车电器的实习室, 配备典型车辆 (可以为报废车或事故车) 以及零部件和总成、现代化的检测和诊断仪器设备 (如汽车专用万用表、试灯、汽车专用示波器和解码器) 等。实习设备要充足,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对于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把学生分组分配到不同的电器修理班组, 由相应的修理技师和教师共同指导, 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具体情况给出成绩。作为高职学生, 考取汽车修理工等级证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而汽车电器内容也是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加强汽车电器课程实践教育是势在必行。

3.4 师资的配备

高职汽车电器教学, 可采用理论教师与实操教师相互搭配的方式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该模式下, 理论教师、实操教师都在同一个教学场所组织教学, 所有的教学文件是他们共同商讨制定的, 他们根据各自的特长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担任不同的教学角色, 而不是理论课教师作为主讲老师制定所有教学文件, 实操课教师只承担实验课辅助教学。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 现代企业和社会管理进入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时代,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 人们也更加关注劳动者在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电器

参考文献

[1] 沈筱玉, 吴玖玖.对高职高专实训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2) .

[2] 陈高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工作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悬念下思考,创新性感悟——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下一篇:轻质砂加气混泥土砌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