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2023-02-09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 我国的对外贸易类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职业能力, 而作为培养高素质外贸类人才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培养学生比相关职业院校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理论修养, 掌握国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另外, 要为准备升学的学生建立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需要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 建立从宏观到微观都合理的课程体系。因此, 高校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不仅要针对单门课程进行建设, 而且要利用课程群的建设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 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率。

1 相关课程间内容的重叠亟需课程群统一建设

1.1 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程群

这类课程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经营与管理以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地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等课程, 有的学校也开设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以及WTO概论等, 在这些课程中, 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但是仍然有许多重复的知识点, 使得一个知识点在多门课中被多名教师讲解过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 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部分, 因此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这两门课的知识点基本重合;国际贸易课程中包括跨国公司相关内容;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中都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内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地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都包括国别经济概况及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国际结算、经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海关通关实务等。国际贸易实务是实务类课程的基础性课程, 在大多数教材中内容比较全面, 有些内容与一些专门课程的内容重复。例如,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与国际货款的支付与国际或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这两门课的主体内容存在重复。

1.3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群与实务课程群之间

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之间有些内容也存在一定重复, 例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有对关税种类、征收方法、税制等内容的详细论述, 这与海关通关实务的主体内容相重复。

课程之间内容的相互重复不仅会浪费稀缺的教学资源, 而且在这些知识点中, 由于各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以及教材的差异, 使得每次的讲解又有一定的差异, 到最后学生反而更弄不明白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例如,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 关税同盟理论曾经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以及世界经济中都有讲过, 但每位老师的讲解差异较大, 使得学生反而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以及到底从哪个角度理解比较好。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老师们有时会认为有重复的知识点会在其他课程中讲解, 因此在本门课程中略过或仅是简要讲解, 在相互之间没有沟通的情况下, 可能会造成知识点的遗漏。这些情况一方面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知识点的空缺和遗漏, 不利于学生对理论体系掌握的完整性。为解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建立课程群, 将相关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去建设, 统一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协调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的构建策略

为实现课程群的整体建设, 可以遵照以下思路:

2.1 理顺各课程间的逻辑关系, 重新界定各门课程的内容体系, 重新调整培养方案

2.1.1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课程方面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世界经济概论等, 其中国际经济学是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用更为严谨的数理模型以及几何方法进行阐述, 对数学和经济学的基础要求较高, 因此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 但是往往分析的也更为深入和透彻。在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课程比较主流的教材更偏重于用文字来叙述相关模型, 同时比国际经济学增加了具体贸易类别的运行部分;国际金融课程中外汇市场、汇率理论、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理论等部分与国际经济学重合, 但更加注重外汇市场实际运行和操作等方面的内容, 而国际经济学更加注重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部分。而世界经济概论主要涉及世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国别经济特征及比较等内容, 其中也涉及到一部分国际分工、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金融等相关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基于以上分析, 可将相关课程做以下整合:国际经济学主要讲授自由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而国际宏观经济学中的外汇市场、汇率理论、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理论等部分可用非讲授法, 国际经济学可适当增加学时, 建议由原来的48学时增加为64学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继续开设国际贸易课程, 为保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可简要回顾自由贸易理论, 加强保护贸易理论的内容, 同时仍将国际贸易相关概念和国际贸易的运行作为重点内容, 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取消该课程, 只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课程中可重点讲授外汇市场、汇率理论、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理论等部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不单独开设国际金融课程, 增加的国际经济学课时可以补充该部分内容。世界经济学概论中涉及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理论方面的内容可不讲, 应重点将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 带领学生用相关知识解释当下的时事热点问题。国际贸易课程中所涉及到的跨国公司和关税种类、税制、征收方法等内容也可以在大纲中删除, 而放到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以及海关通关实务等课程中。

2.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国际结算、经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海关通关实务等。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 可减少运输保险、货款支付和单证的相关内容, 分别放在相应课程中详细讲授, 例如,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应突出货物运输与保险及相应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结算课程应突出货款支付中的与单据有关的内容及相关法律;外贸单证实务应重点讲授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制单方法;海关通关实务应重点讲授关税基础知识、相关法规和通关程序等内容。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除了整合各课程群中相关课程的内容以外,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课程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 该门课程建议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之后的一学期开设, 这样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中的自由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理论议在国际经济学中详细且深入地讲解过,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可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开放参与式教学, 即以学生为主导, 对这一部分的理论进行简要的复习。可以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贸易理论, 为大家介绍理论的核心思想, 产生的背景, 经济学家的生平以及理论对中国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指导意义等。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准备及讲解可以更好的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理论来解释和思考现实中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自行查找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 并用相关理论加以分析, 然后做PPT展示,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中要加大实训操作的课时和内容, 涉及的五门课程可以统一安排综合实训, 在增加实训的课时, 使学生更加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整体流程, 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在工作之后能够尽快掌握相关业务操作。

教学方法改变之后也要随之改变课程的考核方法。首先, 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之后, 学生在课堂要完成较多的任务, 因此要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例如可占到50%。其次, 在期末考试方面, 可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 增加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 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进行开放参与式的改革。同时要加强网络平台的应用, 加强与学生在论坛上的互动。

2.3 建立课程群小组

要进行课程群的建设就需要相关任课老师不仅要成立课程小组而且要成立课程群小组, 在课程群小组中的老师应当定期召开讨论会, 以课程群小组为单位修订教学大纲, 划清课程群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重点。课程群小组要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选择与其匹配的教材, 在教案的编写上也要相互协调, 有条件时可编写课程群教材, 以更好的适应课程群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课程体系的要求。

结束语

课程群建设较为完善后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放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中, 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课程群教学的“一体性”特征, 避免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相关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我国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但是另一方面, 由于现阶段的金融热现象和自身的定位不准确使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招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方向重新进行规划, 对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改革。其中课程群建设是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济南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 针对相关课程群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实务,课程群

参考文献

[1] 杨卫红, 赵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教育论坛, 2015 (4) :53-55.

[2] 张环.国际贸易参与式开放教学研究.[M].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3:303-306.

上一篇: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口金融服务优化问题研究下一篇:油田生产与分布式发电的融合探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