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理品质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4

目前,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体现。我在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了解到,不少小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长期望过高等,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心理品质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心理品质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念好“三字诀” 培养好品格

【概述】乐观向上的性格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由于当前学校过分偏重文化课教育及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屡见不鲜,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笔者从教师思想观念转换、创优环境积极引导、家校社会“三联动”等多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旨在让教师明确使命,用爱心引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出新时代小学生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  积极心理学  教育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断加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增多,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的小学生,但是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自身成长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紧张、烦恼、暴躁、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不同程度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有时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交往以及生活学习。我们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原则,发挥好自身主导作用,多研究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坚持在“转”上下功夫,用心呵护积极乐观的情绪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作为小学生的直接教育管理者,其执教理念、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说,我们要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一是教师要改变教学态度。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媒体、公众号等各种学习载体,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认真学习研究《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用最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充分学习培养塑造孩子品格的途径方法。要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倡导欣赏教育,不断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学生品质培养工作。二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老师虽然也是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但是为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我们就要学会控制约束自己,改变老师刻板严肃,甚至过分苛求的教学管理方法,坚决杜绝斥责辱骂学生,避免负面情绪扩散,让学生处在紧张恐惧、精神紧绷的状态,不利于小学生乐观、开朗、大胆的品质形成。三是教师要转变评价导向。要努力做到爱生如子,时时处处设身处地用为学生着想,坚决克服应试教育思维,避免片面追求成绩,急躁情绪,拿出爱心耐心,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关注其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学生有消极情绪或者对抗情绪,孤独自闭,同学交流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转变教师只关注成绩,忽视学生心智情感成长情况,要勇于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健康全面成长进步。

二、坚持在“引”上做文章,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当好成长的“引路人”和品格的“雕塑师”。一是要注重导引。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课堂上践行积极心理学理念,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环节,要积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对积极回答、理解领受正确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荣誉感;对于一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他们,教师要自己带头践行心理学,要拥有开朗阳光的心态,善于控制情绪,杜绝嘲笑和讽刺挖苦,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二是巧用教材内容。在所有课堂中教师在确定德育目标时,就要统筹考虑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各种优秀品质,特别是在文史类和社会科学类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文、政治、历史、思想品德等课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与道德力量,感受其中教化人的正能量,让学生品质不断得到提升,更加自信、阳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我们在讲解《桂林山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通过课文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然风光之美,从而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主义体验与情感。我们通过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故事,让同学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认识到,要想收获,必须有付出,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他课文《春天来了》等课文,激发同学们对春天景物的观察思考,进而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对世界的热爱和乐观心态。然后通过学习邱少云、王二小、岳飞等历史人物,感受到英雄主义内涵,感受到坚强英勇、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崇高品格,激发同学们的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这种美好情感。三是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善于通过科学评价机制来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要改变评价模式,改变以往单纯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综合成长水平的模式,充分呵护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通过abcd分类,或者其他对学习成绩。现在有困难的同学或学习还没完全掌握的同学,要总要尊重他的人格和上进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打分,直接书写评语,“老师相信你能够进步”等等方式,千方百计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期待。所以说,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要对学生一生健康成长负责,站在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这种高度,统筹谋划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坚持在“塑”上见成效,多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多方面的力量。首先,我们要倡导家校互动。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父母亲的性格、生活习惯、人生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與学校教育要保持经常联络,形成一致和默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要以身作则,在立身处世上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与孩子经常交流沟通,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和行为举动,及时消除消极的情绪,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家校互动,通过让老师和家长们携手合作,经常沟通信息,进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一种合力,在家庭气氛营造上,家长要倡导营造和谐民主、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的中华好家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中传承弘扬的正能量,能够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积极主动寻求协调解决的办法。二是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学校组织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比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社会自这样两个情境,我们可以举个例子。A:“某同学看到试卷上出现了不及格的成绩,然后,马上低下头来嚎啕大哭,然后愤怒地站起身,把卷子撕得粉碎,然后走出了教室。下次考试的时候,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进步。”B:“某同学看到试卷不及格的时候,埋下头流泪了,但是很快又抬起头来,拿起纸和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把错题改好,接下来的考试中就有了明显进步”。通过两个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哪些是积极心理品质,哪些是消极心理品质。从而让学生通过活动对比,进而感受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在日常班级学习管理当中,树立鲜明导向,充分体现出小学生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三是要注重引导学。参加社会活动,参加社会活动的时候,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作为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特殊教育角色,要担负好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鼓励引导。比如说在假期和周末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给家长做一些好事,并反馈给老师。比如,为长辈做一件孝敬的事,为家庭做一件勤快做家务的事,让学生在生活作业中,感受到积极向上心理品质。还可通过组织野外春游踏青,爬山等集体活动,来培养同学们哪儿也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充分现场牵手感言,感悟积极品质的对自己一生的影响,然后通过写日记、写作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喜欢与热爱,不断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为将来成才成人奠定坚实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呵护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老师、家长、社会的齐心合力,协力的帮助,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完美的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起步、早日成才成人,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05)

【2】崔景贵.  积极型心理教育的信念、目标与建构[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13)

【3】莫娟.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  才智. 2016(07)

【4】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顾明远.  基础教育参考. 2008(08)

作者:宋华 王世林

语文心理品质教学管理论文 篇2:

现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前,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体现。我在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了解到,不少小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长期望过高等,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那么,学校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增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目前,小学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亲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但娇生惯养也难免使他们任性、懒散,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革中,各种不良思潮和社会矛盾也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们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很容易产生心理行为偏差。这样,学生遇到一点点挫折、委屈时就受不了,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很难适应学校、社会的生活。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1.传授一些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2.注重愉快教育、挫折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人际交往,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二、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来看,各学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素材。例如,语文、思想品德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课可以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各学科间互相渗透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更是所有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强的科目。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可以结合事例恰当评价。教师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所面对的人物,加入“评一评”的环节,带领学生挖掘出晏子勇敢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三、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想内容也更丰富、深刻,这就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优等生想一鸣惊人,学困生则顾虑重重,这种个性的差异不仅使学困生形成了闭锁的心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这种势态更明显,一些学生认为“与其说不好,不如不说的好”。大凡有闭锁心理的学生,往往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关。这是因为学习习惯不良、方法欠佳,易造成大脑神经系统“短路”,影响信息的传递。自我教育是学生给自己提出任务,主动采取行动,自觉培养自身心理品质的过程。一些学生之所以自主、自理能力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不够。因此,应把这种教育手段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措施密切配合,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学会了优化学习,心理上再紧、再难的“锁”,也一定能自动开启的。

四、教师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做好记录和指导

1.当学生心理出现“症结”,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有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对症下药,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心理素质。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團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与手段。让我们从珍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地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责编侯艳星)

作者:梁勇

语文心理品质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初中生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 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及教育对策

摘要:初中生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两两相关;学习投入在学业坚毅和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学习投入在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这些关系启示我们要注重塑造学生坚毅人格,注入积极心理因子;提升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性,增强自我效能感;营造教师支持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育人素养。

关键词: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学业成绩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探究了农村初中生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的概念

(一)学业坚毅

“坚毅”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斯提出,她将“坚毅”定义为“朝着长远的目标,保持着激情的状态,即使遭遇失败和挫折,仍然可以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品质。简而言之,就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和持久耐力”。这包含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 Kelly等人于2019年提出了“学业坚毅”这一具体到学业领域内的特殊坚毅概念,用于评估学业成就等指标。学业坚毅是指个人的性格特征或技能,包括在学术领域内追求具有挑战性的长期目标的决心、抗逆力和专注力。它是一般坚毅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化,专门用于评估个体在学术领域的坚毅程度。相关研究发现,坚毅性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二)学习投入

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学习投入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对学业成就、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有重要影响。其中,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学习投入程度越高,学生学业成就越高。

(三)教师支持

教师支持指教师为促进学生取得成就而提供各种类型的资源(人际、认知、情感、行为、工具等)。对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生来说,来自教师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仅发挥着“传道、授业”的作用,更承担着“解惑”的重任。

当前的研究多数停留在两个或三个因素对学业的影响,尚欠缺研究探讨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初中生学业成绩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依据。

二、问卷调查的工具及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测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某农村薄弱初中的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43份,回收有效问卷406份,问卷有效率为91.6%。

(二)研究工具

一是“学业坚毅中文版问卷(试用)”。Kelly等人基于对学业坚毅的定义,按照项目反应理论开发出学业坚毅量表(AGS),AGS是包含10个项目的一维量表。本研究翻译Kelly等人的学业坚毅量表,形成学业坚毅中文版问卷(试用)。问卷采用5点评分,范围从“1”(完全不符合我)到“5”(完全符合我),以各项目总分作为问卷分数。

二是“学习投入量表(UWES)”。该问卷为 Schaufeli等人于2002年编制,该问卷共包含17个项目。包括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活力维度为6个项目,如“学习时,我感到精力充沛”等;奉献维度为5个项目,如“我发现学习富有挑战性”等;专注维度为6个项目,如“我难以放下手中的学习”等。采用 7 点计分,从“从来没有”到“总是”分别记 1~7 分。由初一至初三学生报告,平均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

三是“教师学业支持量表中文版”。本研究翻译了Chen等人的教师学业支持量表(PTASS),形成学业支持量表的中文版,量表采用5分制,范围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平均得分越高,表明青少年对支持的感知水平越高。

学业成绩以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进行年级内标准化后的结果作为指标,以便于比较。

(三)研究结果

1.各量表整体情况

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相关关系

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初中生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两两相关。

3.中介关系

学习投入与学业坚毅和学业成绩都有显著的相关,为研究初中生学业坚毅与学习投入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使用SPSS软件中的Process的模型4进行分析。将学业坚毅作为自变量,学习投入为中介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设置Bootstrap抽样次数为5000,结果表明(见表3):控制了中介变量学习投入后,学业坚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学习投入在学业坚毅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将教师支持作为自变量,学习投入为控制变量,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检验学习投入在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学习投

入(M)的中介效应分析效果如表4所示。由于一次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学习投入的中介效應显著。由于第三个t检验也是显著,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6.7%。

三、学业坚毅、学习投入、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一)学业坚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业坚毅水平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结果高度一致。学业坚毅是学生坚毅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具有这部分特质的初中生对自己的目标始终保持持久的信念,从而实现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奋斗,且总能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努力学习获得认可,能够极大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学业上的成功好比是一场马拉松,在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以乐观自信的态度积极应对,因此学业坚毅水平高的个体更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二)学业坚毅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坚毅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学习投入,坚毅水平越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越专注和投入。即坚毅学生具有更高的与学习相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投入程度。

学业坚毅和学习投入具有共性,即对目标的执着,都强调目标的重要性,为目标达成不断努力且饱含激情。坚毅水平高的学生对长远目标坚持,往往更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个性,其在学业上的投入与坚持有助于克服学业困难,获得一种学业成就感,从而得到更多的积极反馈与肯定,满足心理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将激发学生个体内在动机的能量和自我目标层次及水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类似地,学习坚毅水平高的个体更具意义倾向,其学习投入程度更高。因此,培养初中生坚定的学习坚毅需要从身体、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多管齐下。

(三)学习投入在学业坚毅和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学习投入在学业坚毅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学习投入不仅直接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同时也通过学业坚毅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业成绩。究其原因,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良好的学习投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学业坚毅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投入水平也越高。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对于长远目标保持不懈努力和持久热情的学生,可以通过维持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学业表现。学习投入在坚毅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作用一致。即学生的坚毅水平越高,其学习投入越高,學业成绩也越高,其中学业坚毅间接通过专注、奉献、活力影响学业成绩。同时,学校的环境类似于一个生态循环体系,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就个体的坚毅人格、投入的时间精力而言是一种内部动机,而内因又是发展的关键动力所在。

四、提升学业成绩的教育对策

根据以往研究和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业坚毅是坚毅性在学业领域的具体表现,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个体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快速发展,且不平衡、不相适应性也同时存在,因此需要来自学生坚毅品质的培养、学习投入的加大、教师支持的及时,三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实现学业成绩的改善与提高,达到最终的育人目标。

(一)注重塑造学生的坚毅人格,注入积极心理因子

坚毅品质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积极正向影响,还对个体的一生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薄弱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用其成长经历塑造其坚毅的人格,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拥有坚毅人格的个体往往关注的是长期目标,并且持续为之努力并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越挫越勇,屡败屡战,长期做到坚持不懈,直至目标顺利达成。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它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当下,一些农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农村薄弱初中通常对其关注度不够。在核心素养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果能够将积极心理学的因子注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关注这些农村孩子,发现他们身上吃苦耐劳、坚毅、淳朴等积极品质,可为学生坚毅品质的培养“添砖加瓦”。

(二)提升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来自学生自身学习投入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新时期,心理教师需要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关注学生的积极因子、优势资源,梳理其积极情绪,增强其积极体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从而带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研究表明,初中生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即学生学习投入越多,他们的学业成就也就越高。学习投入实际上需要内外部的双向力量助力,一方面从外部改善环境,打造良好氛围。作为家长应明白学习成绩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既要正确认识孩子,做到平等沟通、及时帮助、注重言传身教;又要保持家校合作,关心孩子成长,规范言行。学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学生要积极交往、敢于交往、乐于交往、参与班级活动,提高交往技能。另一方面从内部畅通小环境,盘活“心”动力。

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时候,在经过不断地尝试、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后,便会体验到成就感与满足感,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学习世界;而不断获得的成功又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律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营造教师支持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的育人素养

教师支持是学生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还是教师的榜样激励、言传身教,对于初中生来说都很重要。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快速觉醒,渴望长大,不过有时也力不从心,特别是遭遇挫折和困境的时候。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肯定,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支持,更多的是情感、能力、行为上的支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从内心认同教师,就会充分激发潜能和优势,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心、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坚毅人格来改善学生学习投入的状态,让教师期望效应在实践中内化学习的目标与价值,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合力助其学业提升。

参考文献:

[1]石转转.“Grit(坚毅)”教育理念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J].海外英语, 2015(13).

[2]唐铭, 刘儒德, 高钦, 等.调节聚焦对高中生毅力水平的影响: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4).

[3]刘巧荣.初中生坚毅与自我调节学习、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7.

[4]文超, 张卫, 李董平, 等.初中生感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6).

[5]蒋文, 蒋奖, 杜晓鹏, 等. 坚毅人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 2018(4).

[6]石霞飞, 王芳, 左世江. 追求快乐还是追求意义?青少年幸福倾向及其对学习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5).

[7]张高产.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王承清

上一篇:网络技术集成管理服务论文下一篇:经济政策技术分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