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

2022-09-17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一、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进行理论培训。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自主性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健康杂志、书籍、学习资料等。在学习中认真做笔记,把好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学习。

到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提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意义,掌握一些指导

的方法、途径等。

二、创设多元环境,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都注重把科学的辅导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和谐发展的成长氛围。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程。

在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1)、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①、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②、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正襟危坐,发言也是三思而虑,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辅导的是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在我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了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2)、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①、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为深刻地了解这些,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我主要选择了《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教材中的《我喜欢的课程》、《知识越学越有趣》等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2)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选择了《不做“小拖拉”》、《告别“小粗心”》等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我,从而自觉地学习,消除学习上的不适应情况。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我选择了《同好书交朋友》、《记忆有窍门》等内容进行辅导,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水到渠成。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我也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②、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字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一份好心情。

(3)、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①、重视学生心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②、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 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同学都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教师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

2、班主任细心关爱每位学生,正确地引导,使每个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提出每位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我在孩子们的成长袋中深情地写道:希望老师的爱,可以让你扬起进步的风帆。你一次一次的成功,会成为老师、家长的骄傲。我发现班内一名男生总是面无表情,不张嘴说话,书包被淘气的同学扔到窗外都不说,课间不去厕所,曾一天两次尿湿裤子。于是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孩子得的是自闭症。于是,我与家长共同配合,采取各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引导他走出自闭的困扰。课堂上老师用亲切的话语激励他,同学们用掌声鼓舞他,课后与他谈心、游戏,3个月后,这名同学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下也参与同学们的活动了,看到他脸上时常浮现的纯真的笑颜,家长、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

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和谐发展。

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在音、体、美、劳等各学科教学中运用渗透、挖掘、融合、引申、扩展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材中、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例如我在上劳动课时发现学生们在生活中有追逐穿名牌服装、奇异服装的攀比心理、攀比现象,就将纸模教学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着装观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服装的知识、提高了服装的欣赏水平、培养了学生服装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矫正了攀比、虚荣的心理问题。在美术《仙人掌、仙人球》一课教学中,我不仅传授了画仙人掌、仙人球的技能技法,还结合植物的抗旱、抗寒等知识对学生进行了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理、自立、与人相处的能力的教育。

4、开展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促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我开展了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军训活动中爱哭鼻子的“小公主”、娇气的“小皇帝”们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在“野外生存能力大赛”和“劳动小能手”大比武竞赛的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社会适应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参与,调节心理情绪,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在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我们班成立了广播站,开设了《卫生健康》、《心灵小屋》广播栏目,广播小组的成员们先经过调查,了解不同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困惑,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在广播中对全校同学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临近期末考试,针对学生焦虑、恐慌的心里进行了《如何克服考试的焦虑、紧张的心理》、《健康新概念》、《如何与人交往》等内容的广播,帮助广大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还在广播中带领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公布答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指导,这种形式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健康教育广播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指导的效果,更帮助同学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生活在校园中的小学生们正茁壮成长。今天,他们面对的是菁菁校园,明天,他们将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我们的菲薄之力

二00四年五月

第二篇:如何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心理下的定义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和谐积极的一种全面状态和相应的行为,是人们对自身身心与他人、与家庭、与生活环境、与事业、与社会和谐的积极地适应,是人的潜能的最大实现,是人的各自优势的最大发挥,从而愉快的幸福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国著名的少儿心理卫生专家陶国泰曾经指出,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顽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同周围的环境融洽协调的能力,这是少儿心理健康必备的因素。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基本标准:智力活动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

理想标准:观察注意思维和语言能力达到同龄学生的较好水平,思想开放敏捷,在一定的场合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内容

培养学生乐意接受新事物,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适应新生活的心理。

引导学生做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培养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尽快充当好相应角色的积极心理,培养对集体对他人亲密的情感。

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自主意识

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加强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的训练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笔者认为,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

途径。正文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三、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

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四、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

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

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五、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要了解心理辅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第三篇:《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关注,而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相对被人们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但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心理保健的重任,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也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教师更多人文关怀,引导教师更多的去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师生的良性互动,师生双方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题要针对教师的人格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国外教育界对个性心理品质的研究的起步比较早,发展也比较成熟。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关注比较多,对教师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但很多同行开始关注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关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党中央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要求人们在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成长。

研究的理论依据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第五条有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国家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1

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再扛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

研究目标

首先是了解教师不同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并对全校教师进行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调查,宣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由此掀起全校教师关注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减少不良心理品质对自身的成长和对学生的危害。

研究内容

1、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要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多少,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以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学生,以及是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2、收集并整理比较典型的心理咨询案例,探索如何更好的进行有效引导。

3、探索教师的心理状况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研究对象

永春侨中从事教育工作的全体教师和广大的在校中学生。

研究条件

1、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2、课题组成员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3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个别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购置了《慧多丰中小学心理测验系统学校全版软件(网络版)》。能够很方便的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4、资料来源:学校图书馆可以提供大量的图书和杂志,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校的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展开调查。

2、案例法、由课题组成员特别是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兼职教师收集平

时个案咨询中的相关案例。

3、文献法、通过网络、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此外还可以用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

研究步骤

课题组的老师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各自的特长,侧重于某方面的研究工作。各个小组的研究过程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目的,制定计划(2006.4~2006.8)。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确定课题的研究对象,写课题申报表,小组进行分工。

1、由校心理咨询室专职王文圣组织心理咨询室老师负责对学校的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主要是了解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发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的程度。组织咨询室教师在不违反保密性原则的情况下,收集日常心理咨询过程中有关的案例。以了解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处理师生关系。以及关于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情况。并在课题的第四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讨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我校师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2、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

3、计划在中期小结后,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心海导航》为平台,专门出一期有教师心理健康的小报。

4、由王文圣老师负责给我校全体教师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并在每次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给全校班主任开设讲座,帮助班主任更科学的管理班级,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5、写申请报告、中期小结、结题报告及结题申报表。

6、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

(二)调查研究,收集材料(2006.9~2007.6)。

1、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主要包括教师不同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不良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等等。

2、心理咨询室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我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3、在这一阶段,我们多次面向教师开讲座,这很大程度上在我校师生范围内掀起一股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

(三)中期小结,及时交流(2007.6~2007.7)。

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对前一阶段所开展的工作做一个中期小结,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认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表。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果。

1、收集的材料,关于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容、班主任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等等有关的内容。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给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讲座,给全校师生印发心理健康专刊《心海导航》。并通过教师反馈上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通过心理咨询室收集了一些学校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案例。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及相关论文。

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材料还不是很全面,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同时也还没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更多的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有关问题还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收集材料,同时开讲座和讨论活动,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还需进一步调动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是否科学。从07年秋开始计划增设《心海导航》教师专刊对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宣传。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还必须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方面也是们今后的一个研究方面。

同时我们还须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广大班主任在工作中提供更多有效的心理知识援助。

(四)整理资料,分析研讨(2007.92008.1)。

1、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针对中期小结中存在的不足补充资料,特别是增加了如何帮助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的有关知识,并根据课题计划在《心海导航》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

2、咨询室对这一阶段所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经过对案例的分析。

(五)撰写论文、完成结题报告,(2008.2~2008.9)。

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大部分课题组成员都根据自己的心得撰写论文,内容涉及各个不同的方面,我们将在结题材料中送上两份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份。(见终结性成果)

2、写结题申报表及结题报告,整理材料。(详细内容见相关材料)

(二)实践成果

、在我们一定程度上掀起全体师生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特别是在教师群体,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会有意识的,多渠道的去学习心理知识,碰到师生关系处理困难,会懂得咨询室老师们的帮助,碰到学生有心理问题,也会建议学生找心理咨询老师。从这一角度,我们这一课题的工作应该是意义深远。

课题组成员通过这次课题活动,也增强了心理健康意识,特别是提高了我们大家自觉心理维护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进行其他课题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因为参与这一课题活动,有了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也得到的全体师生的普遍认可。

2、存在的不足

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材料还不是很全面,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同时也还没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更多的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有关问题有时还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还必须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方面也是们今后的一个研究方面。

课题组成员自身的心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第四篇: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持之以恒的心理素质。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需要专心加毅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优良心理品质。

活动重点:

专主力和毅力的训练。

活动准备:

学生分一号队和二号队,每人二本书,一条毛巾,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 同学们,看老师黑板上的题目:专心+恒心=?你能告诉老师答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成功”或其它)

2、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都知道专心和恒心是事业成功、学习进步的二大基石,我们同学长大后都想成为建设祖国的大材,那么大家想具备这两种心理素质吗?好,今天 的游戏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是否具有专心和恒心这两种优秀的心理品质。

二、游戏1:顶物缚巾

1、 方法与规则:每人拿二本书放在头上,用手扶住,当老师喊“开始”后,松开手,再用毛巾 头,还要数十下,书本没有掉下来的才算胜,奖给一颗金星。

2、 为了确保游戏的成功,老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试验,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游戏的要领。

3、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4、学生正式比赛开始。先由一号队的同学游戏,二号队同学做裁判,然后再互换。

5、请优胜者谈谈取胜的体会,失利者谈谈失败的原因。

6、小结:从刚才的游戏我们可以体会到,要具有专心和恒心的优秀心理品质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从小事开始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毅力。

三、游戏2:一分钟计时

1、下面让我们再来比一场好吗?这次比赛比前一次更难也更刺激,更需要专心和恒心,谁想参加?同学们都想参加,那么让我们先来一场淘汰怎么样?

2、淘汰赛:一分钟计时

当老师喊“开始”时,你心里开始默默计时,如果你感觉到已经是“一分钟”了,就举手表示。谁的感觉与老师的表最接近,谁就是下一轮比赛的幸运参赛者。

3、计时以后,选出六位参赛者,进行下一轮比赛。

四、毅力旋转

1、规则:画一直径为一米的圆圈六个,在圆圈外标上开始记号,参赛者肚子向上背向下,双手撑住身体,将手脚作稍许移动,在圆圈内旋转,看谁旋转的次数最多。当然,手脚跨出圈外的则违规算输,移动气球或压爆气球者也算输。这可是既需要专注力又需要毅力的游戏啊。

2、比赛开始。

3、请胜者和败者各自谈自己的感受。

4、让其他同学进挑战

5、表扬、评议、小结。

五、总结:

专心加恒心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要拿到这枚金钥匙还得靠大家平时的训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心理素质。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小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那么,在班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此,我着手抓了如下两个方面:

1、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师生之间就要多接触。(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级稳固向前发展。

2.同学之间的关系

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对此,我教育学生要倾注对同学全心的爱,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同学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同学,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锻炼,并体验情感。

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的。马克思说:“在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此,为培养班集体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活动中去锻炼。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班主任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走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记得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赛场上的运动员奋力拼搏,校道上的啦啦队热情加油,可总分排名竟是年级的尾巴,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沮丧着脸。看到这种情景,我既高兴,又为他们感到难过,高兴的是说明每个同学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此,我首先让全班同学找出这次失利的原因,然后商量对策,最后对他们说,只要尽力了就行了,今后继续努力。这时,全班同学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连心、心里话、小小心理辅导员等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寻找“打开心灵锁”的钥匙。作为班主任,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了解并疏导学生:

一是观察法。在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作为班主任,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及时给学生进行疏导。

二是谈话法。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女孩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谁也不理谁。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对两个孩子讲一番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体谅的道理,而是先让一个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他们面对面地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表情也越来越不好意思。最后两个孩子都对我说:“老师,我们俩都有错,现在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三是上好心理健康辅导的班会课。实践证明,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班会课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上课时,我首先做到目标明确,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总目标,确立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如: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其次做到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围绕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设计一系列的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等等。再次,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有效性,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需要恰当的运用讨论法、认知法、活动操作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以及行为训练法。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表,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的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上一篇: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下一篇:中学数学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