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2024-05-09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通用10篇)

篇1: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栗树山小学杨璞玉

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这就要求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科学地渗透在教学中。现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几方面体会。

一、文道结合教育,强化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何谓人格?人格的概念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它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全的人格是指人格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亦即是指人格的四个要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可是,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首先一环就是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主渠道的重要阵地。学生对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的接受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格、科学的思维方式融洽起来传授是十分重要的。即所谓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潺潺细水,长流不懈,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以往,便可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使教育效果在学生身上扎根、滋养、生长。如教学《古井》一文,教育学生懂得奉献,懂得关爱他人。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教育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大森林的主人》一文,教育学生敢于挑战自然,学会生存等等。

二、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积极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孩子们的心灵,恰如一池明亮清静的湖水,需要我们去投上一个激情的石子,已荡起他们情感的波浪,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创设意境”激发情感。小学生特别好新好奇,我们可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追根求源,推动他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我们可以设问开头:“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吗?”(有的答好玩,有的答好大,有的答好美。)老师可以接着说:“是的,天堂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地方,那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快乐自由。不过,这样的天堂仅仅是人们所想象的一个地方,并不存在。而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真实的天堂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接着多媒体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由教师设问激情到直观生动画面创设意境,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强烈认知欲望。鸟的天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鸟的天堂美吗?大吗?有些什么样的鸟?探索的热情十分高涨。除此以外,挖掘教材内涵,变序讲读课文,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均可激发学生情感。特别是把“激将法”用于教学,学生在“看谁答得精彩”。“看谁最聪明”的强烈情绪鼓舞下,则会更竭尽全力去思考,教学中会取得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针对个性特征,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所谓自制力,即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自控力一方面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或某种内部动机的干扰,强迫自己学习,抑制自己的某种行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内部干扰下,发动和维持某种行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学《麻雀》一课,在突破课文重点,理解“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时,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操作(自学--个别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集体评议--集体活动),多层次的操练(控制性操练--半控制性--非控制性)及多种媒体辅助(音像、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自我控制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不觉得枯燥。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正诱因,帮助他们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一旦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此外,还要训练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对一些个性特征强的学生,则要多下功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可与他们交朋友,搞“约法三章”,并进行周边提醒监督,开展“比比谁能战胜自己”等活动,逐步完成由管到放,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

四、调剂听说读写,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缺乏长期持久集中精力的能力,这是自然现象。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科学设计40分钟教学活动,合理调剂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学心理,始终保持情趣盎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变单一的“讲授课”为“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活动课”,40分钟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听说读写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在智能训练的同时,又伴随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并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一旦发现学生有了厌学情绪,立即要变换方式方法。如开展一些小比武、小表演、课堂游戏、评比竞赛等,在这些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在积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又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篇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作者:吴桂莲电话:***邮编:810300地址:青海省门源县一中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又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要靠培养出来的。特别是中学生,他们虽然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但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所以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我们当务之急的工作。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远大志向。

首先,教师在平时的班务工作和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心理要求

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中学阶段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就抓住了培养健康心理的根本。实践表明,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学生才能把社会需要、精神需要放在首位,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工作,正确处理个人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从中体验到满足和幸福的情感。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的途径,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刻苦钻研,以期成功。

其次,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要求上引导学生向古代、现代、当代和国外的一些有远大志向的名人学习,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著名诗人流沙河所说:“理想如同行舟中的罗盘,给人生成功之路导引方向,给奋发进取者以力量,而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迷航的行舟,随时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他也不会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机遇……”。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李大钊从少年时代起,就选择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志向,周恩来少年读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莫扎特5岁时就立下了坚定的志愿: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将来当一个出色的音乐家……这些仁人志士就因为有了远大的志向,才有了众所周知的伟大成就。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常立志,要立常志。只有从小确立远大的理想,才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四、参加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课内与课外要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多参加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读书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善于评价自己,还能使内向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他们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篇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都传递着兴趣、爱好、意志、情感的信息, 而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来自教师、教材的各种信息.根据语文教学的这种独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态度上入手, 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端正学习态度, 诱发学习需要, 磨练学习毅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一个对学习抱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 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学习需要, 只会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欣喜.但我们也看到, 学生对语文课持消极态度的也为数不少.深刻反思后, 我们不得不承认,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看重语言文字的教化功能和应试功能, 忽视了它的实用功能.忽视了它对于一个人日常交往、表情达意、学好其他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及审美需求的基础作用.学生在语文课中没有感受到语言文字对自己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很难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联想、观察、比较, 诱发学生产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 (如认识需要、成就需要等) .

有了学习需要, 还要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高低, 关系到学习动力的大小, 学生如果有崇高的学习目标, 就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钱学森》、《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 学生以钱学森等人为榜样, 树立读书为国的远大理想, 确定较高的人生起点.学习并不一定都是引人入胜的, 平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使其树立远大志向, 学生就能克服困难, 自觉约束自己, 坚持学下去.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没有踏实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学生的学习劲头往往不能持久, 容易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 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磨练学习毅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要循循诱导, 诲人不倦.比如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坚持做摘录等.这不仅磨练了学生的毅力, 还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中的人物, 比如, 霍金、谈迁……学生可以以他们为榜样, 将他们的奋斗精神化为自己的行动.课文中的有些句子可以作为座右铭, 激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二、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1. 创设乐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语文新教材的阅读课、口语交际、写作课及综合性学习等, 应注意寻找并创造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乐学情境、学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认知冲突, 加深情感体验.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 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师课前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日记, 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 也可以把有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为语文教学提供图、声、文结合的新境界, 使学生入情入境.比如, 教《黄鹤楼送别》, 可以在课前播放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编的歌曲, 让学生领略词的感情基调.通过课件把配乐朗读和动态画面相结合, 以声带情, 意从境出, 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感之中.这样的情境设置, 使学生心灵得到陶冶.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之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调节心理状态, 即使有什么烦恼忧愁也要尽可能抛开, 不能把这些情绪带入课堂.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爱护、尊重、激励等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信息.即使学生在出现错误和困难时也不要妄加批评指责, 给学生的应是引导、点拨和期待, 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的力量.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优化教学氛围, 创造合作环境

合作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 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 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 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 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 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 获得整体学习效应,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采用分组合作互助、共同学习的方式, 可以优化课堂交往活动的形式, 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 使学生个性得以借助教学中介 (如语文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进行创造性学习, 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他又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 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敢于参与, 勇于参与.营造民主氛围, 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 为实施合作教学提供环境, 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 实现教学目标.在执教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时, 就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教学, 将学生座位排成弧形, 让学生少了一份束缚, 多了一份新奇, 给学生一个心灵的自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去组织活动.学生的合作在兴趣盎然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小组交流后, 询问学生此时此刻的学习感受, 以此来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课上气氛活跃, 学生求知似渴.另外, 通过学生的合作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我们只有为着共同的目标, 紧密合作, 互帮互助, 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可以经常把某个知识分解成若干个问题, 作为小组学习、讨论的提纲, 先让学生自学, 然后在小组中互相探讨, 议论交流, 给学生提供一个人人参与, 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或者帮学生选择几种比较有效可行的方法, 让他们分组尝试, 再来集体讨论, 从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产生学习兴趣.教学要以人为本, 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 完善学习行为

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中经常用“人人都能成功!”来激励每个人尽自己努力获得进步与发展而产生成功感.基于这种认识, 我经常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多种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角色表演、猜谜、绕口令、小组竞赛、朗读、演讲、辩论等多种活动中唱主角, 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发展学习能力, 同时又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中尝到喜悦, 得到满足, 从而不断进取.

利用反馈激励,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及时进行反馈激励, 一方面能使学生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从而保持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始终生动活泼, 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各个方面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运用评价语言即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篇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品质 温情授课 课堂提问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做法,在教学中投入个人的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温情授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我知道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学生们喜欢上教师的课,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而不是高高在上,整天板着脸冷冰冰地授课。因此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温情授课、以情动人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热情和感情,从而更加愿意亲近老师。如小学生刚刚升入中学,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人物都充满了好奇感、新鲜感,其中也夹杂着些许忐忑。他们不知道新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是严厉的,还是慈祥的。这时教师要设法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的初中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挖掘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一课的时候,鉴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一方面刚刚进入中学,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这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需要和颜悦色,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情感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初中的课程相较于小学,更加要求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感受正数、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在上课伊始,我简单地做了介绍,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说一说什么是“正”,什么是“负”,正与负的概念如何区分。然后通过对“正直”“正确”“负担”“负荆请罪”等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正负是相互对应的,有正就有负。接下来让学生学习正和负的表现形式:“以天气预报为例,温度低于零度的时候,气象学里成为零下,在零的前面用‘-’来表示,这里我们读作负号。与此相对应的正号用‘+’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的正负号,不是运算符号,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读法,千万不要把它和加减号混合起来。”在教会学生了解了正负号之后,我又指着黑板上的标题问道:“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吗?”学生们都纷纷回答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对于学生的这个回答,我比较满意,高兴地说道:“同学们说得很对,但是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我们在一个数的前面随便加上一个正号或者是负号,这个数就是正数或者负数了呢?还是有其他严格的规定吗?”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中。有的欲言又止,有的看着老师,等待着最后的答案。这时我依旧以学生们所熟悉的天气预报为例:“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相反,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就可以先简单地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那就是……”(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并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让学生们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正数与负数。最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我又带领学生们总结、复习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这样,整节课学生们感觉到老师不是那么严厉,而是和颜悦色、充满温情地授课,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二、注重课堂提问

好的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答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常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提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中,避免一些学生走神;二是通过提问,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素养;三是在提问过程中,表扬回答清楚的学生,鼓励对知识掌握不熟练的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传达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通过提问,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一课时,我首先找到了本课内容的重点,以及学生们容易疏忽的一些难点和疑点。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得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并进行证明。在具体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剪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让他们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全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我们大家剪出的三角形,它是相互对称的吗?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些特点:两条边是相等的。这样就引出了课题——等腰三角形。

在进行证明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提问,以此来唤醒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答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而不是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或者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共同证明。这个时候的提问是很关键的,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想一想为什么。在课堂学习进行一半的时候,带领大家重温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就发出了一连串的提问:“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呢?”“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又是多少?”“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角是40°,那么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在一系列的问题当中,学生很快就陷入了深思,并在脑子里快速地消化这些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有的学生因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个时候我没有对他们冷眼相看,而是和颜悦色地提醒他们、帮助他们回答完问题。最后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还要问问学生们:“通过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这些问题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展开的,紧扣知识点。在教师启发和疑问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解答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产生想要了解真相的渴望。

参考文献 :

[1] 黄尚立.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成功·教育,2011(9).

[2] 毕银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中学课程资源,2011(1).

[3] 孙祖军.例谈初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1).

[4] 马秉州.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现代教学研究,2009(1).

[5] 黄燕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新课程:中学,2011(2).

(责编 张晶晶)

篇5:1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史水旺

在人生的征途中,初中学生如何迈出坚实的一步,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德育教育是现实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缺憾。怎么样弥补这种缺憾?我认为,应该把现代的道德观念与传统国学有机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古今互补,搞好中学教育的德育工作,培养新型、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德者,品行也。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就是最讲德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凡有作为者都把“德”作为立身之本。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精辟地阐明“德”的重要。“一个人如果无才,最多是用处少一点;但是没有人格那就害人,如果非常有才华,但是十分缺‘德’,那就是大灾难;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才能有大用处。”这段至理名言阐述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道出了“德才兼备”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联系现实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恰恰没有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只注重智商教育。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那就“一俊遮百丑”,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误区,致使学生在校不知尊师爱友、不懂礼仪,在家不知尊老爱幼,在校是“小霸王”,在家是“小皇帝”。这种现象如果发展下去,下一代的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人的名言,并将其化为行动,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道德教育又是塑造其灵魂的有效方法之一。古人的教育方法仍有现实意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强调了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弟子规》中的这段话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重德,就会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勉奋发图强,才能有所得。怎样取得进步,使德行有长进,就是要从自身做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现今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很明确地道出了助人为乐的实质。

另外,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厘清是非。现在有的老师把扫地、擦黑板作为惩罚学生的措施。劳动本是光荣的,把其作为惩戒,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很容易成为对立面,结果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这种方法非常不妥。

篇6: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依托课文教学,强化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有一定的交往能力,而良好个性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保证。所以,从小培养积极、宽容、善良、正直的良好个性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榜样群体。如《将相和》中宽容大度的蔺相如;《死也不倒下》一文中宁死不屈的吉鸿昌;《谁打碎了花瓶》中诚实、善良的列宁等。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展示、性格分析、朗读体味、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受到人物的感染,在生活中自觉参照榜样,矫正自己的不良个性,形成良好个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还有诸多方面,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常抓不懈,一定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文道结合教育,强化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我们知道人格的概念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它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全的人格是指人格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亦即是指人格的四个要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但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首先就是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主渠道中的重要阵地。学生对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的接受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格、科学的思维方式融洽起来传授是十分重要的。即所谓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潺潺细水,长流不懈,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以往,便可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使教育效果在学生身上扎根、滋养、生长。如教学《古井》一文,教育学生懂得奉献,懂得关爱他人。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教育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大森林的主人》一文,教育学生敢于挑战自然,学会生存等等。

三、激发情感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中情感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积极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孩子们的心灵,恰如一池明亮清静的湖水,需要我们去投上一个激情的石子,已荡起他们情感的波浪,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只

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创设意境”激发情感。小学生特别好新好奇,我们可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追根求源,推动他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们可以设问开头:“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孩子们都答喜欢)老师可以接着说:“今天就让我们乘着好奇号列车,一起去美丽的小兴安岭旅游好吗?大家想不想去?那里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接着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小兴安岭》)。由教师设问激情到直观生动画面创设意境,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强烈认知欲望。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道道诱人的美味,让学生看后更想一探究竟,探索的热情十分高涨。除此以外,挖掘教材内涵,变序讲读课文,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均可激发学生情感。特别是把“激将法”用于教学,学生在“看谁答得精彩”。“看谁最聪明”的强烈情绪鼓舞下,则会更竭尽全力去思考,教学中会取得更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情感养成也在这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强化对小学生心理承受力的锤炼

小学阶段处于健康心理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强化对小学生心理承受力的锤炼。小语教材中选编了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故事,这些文章大多通过刻画人物,来展现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如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

演。文章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表演的扣人心弦。经过点拨,要让学生认识到,顶碗少年能最终获得成功,除了努力拼搏的精神、过硬的本领外,还因为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如 《草船借箭》一文中,有对诸葛亮在极度险恶的环境中,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在谈笑风生中赢得胜利和成功的形象刻划。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面对压力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目标;其次要以平静的心情、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只要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判断形势,勇敢地迎接挑战,就能最终取得成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鼓起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五、调剂听说读写,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搞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浓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缺乏长期持久集中精力的能力,这是自然现象。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科学设计40分钟教学活动,合理调剂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学心理,始终保持情趣盎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变单一的“讲授课”为“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活动课”,40分钟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听说读写穿插进行,有机结

合,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在智能训练的同时,又伴随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并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一旦发现学生有了厌学情绪,立即要变换方式方法。如开展一些小表演、课堂游戏、评比竞赛等,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篇7: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生活就像一本书,十五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的理解了,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由于他们基本素质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况,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针对差生的不同个性进行诱导,转化进而提高他们呢?笔者经过不断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自信心,增强竞争意识

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钥匙,是挖掘差生潜能的基础。事实证明:成功后的.喜悦、满足,就是产生自信的动力,只有自信,才有竞争,才能积极进取,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多打基础,以便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与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我千方百计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舞台,激励他们参与竞争,让他们体验成功,让他们在自信在活动中得到提高,激发差生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维护自尊心,树立平等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时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这说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差生工作的前提,诚然,只在教师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视角,不只看到他们身上的短处,还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那些缺点多,差源大的学生,要多给予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选择,这样既增强了自信,又维护了自尊心,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磨练意志力,开发差生潜质

初中生由于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克制自己是很困难的事,往往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做事凭兴趣,缺乏周密的思考,这反映了他们意志行为未成熟,所以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当然,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日成功,需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同时,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意志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这说明意志力的培养是转化差生工作的关键,因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刻也不能放松和马虎。

总之,培养差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培养自信心是基础,维护自尊心是前提,磨炼意志力是关键。

篇8: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远大理想

很多学生对数学有畏惧心理, 认为数学难且繁, 从而失去兴趣.抑制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因此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1. 榜样性教育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教学中可结合教材讲一些有关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如我国的“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的事迹”等;也可举一些比较成功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的事迹, 如讲他们在数学学习及竞赛中取得的成绩, 激起学生羡慕和仿效, 督促其学好数学.

2. 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有机渗透心理教育

在教学中, 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体验成功和生活的快乐, 更加坚定为理想而学习的信心.如结合正多边形的画法知识就能画出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再如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装盒厂, 现有20张白卡纸能做包装盒, 每张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 或做盒底3个, 如果一个盒身和2个盒底可以做一个包装盒, 那么能否将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做盒身, 一部分做盒底, 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正好配套, 充分利用材料最多可以做多少套包装盒?现让你做一回厂长, 你如何安排生产, 从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程组知识解决问题.

3. 丰富课外活动, 加强心理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习惯还未真正形成, 还较喜欢形象思维, 因此, 数学教学中实物、模型及动手实践等不可缺少,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猜想、归纳, 以至创新能力有较大帮助, 课外适当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能促进学生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下面看这样一个游戏, 让学生做一些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 (1) 操作并思考:用几个长为宽2倍的小长方形可否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演示. (2) 思考四张能拼成正方形吗?学生手动后拼出图1, 发现有黑洞, 可提问黑洞与小长方形有上面关系, 经过自主探索, 互相交流, 尝试用面积知识解决黑洞问题. (3) 8个任意的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图2所示的正方形时为何留下一个“洞”?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运用方程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想学、乐学.

二、优化育人环境, 陶冶学生情操

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条件, 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内在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心布置班级文化, 创造浓郁的教学氛围

班级文化的布置要注意整体协调, 力求和谐自然, 使学生走进教室有一种数学美的感受.如在黑板报布置时充分运用数学的几何知识, 如对称性等, 设计出风格各异的栏目, 在当中开辟一个“数学园地”, 可精心展示学生小制作.开辟各种趣味游戏题, 如“7/8”打一个成语等.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在充满科学、美的气氛中激发求知欲.

2. 优化人际关系

(1) 着力建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从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教师创造合适的条件, 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高的喜悦.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常使用“试一试”“想一想”“勇敢一些, 错了也不要紧”“你真行”等用语, 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暗示.下面举一个具体情境中的数学教学例题:

一支钢笔价格用T表示, 一支铅笔用Q表示, 现

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注意比较问题情境直接得出结论, 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

(2) 引导学生互相激励, 鼓励合作性学习

初中生活泼, 好胜心强.如果在教学中经常组织集体活动, 使学生互相激励, 有助于克服教学难点, 有助于培养学习情感, 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例如, 组织游戏, 分组练习, 分组竞赛, 班级内开展“一帮一”活动等.

三、考前心理辅导

初中生的心理比较脆弱, 遇到考试容易心慌、缺乏自信, 因此考前指导有利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增强自信心.考前做到:每临考试要有静气;知道紧张总是难免的, 适度紧张对发挥反而有利;应考常识记心中, 如仔细审题, 先易后难等.

篇9: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品质;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做法,在教学中投入个人的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严谨、活跃的思维能力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相关的社会调查中发现,如果初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会对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起着非常正面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实施新课改标准后,各个学校都开始注重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过度追求新奇的方式而忽略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过度追求全面而忽略培养的重点;过度追求质量而缺乏熟练性。而实际上,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能力培养,它利用严谨的逻辑定理和原理进行问题的解决。一些教师为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过度重视一题多解的数学模式,但并不重视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三、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学会善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内在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初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将心理学、数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焙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与知识的探索者。在教学中,突出数学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感觉和实际的数学应用能力。

主要的训练方法包括: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逻辑思想,判断数学公式和定理是否应用合理在证明推理的过程中,要做到每步都有理有据。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严谨性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综合与渗透,提倡学生进行反向思考、换位思考,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尽量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正确、阐述完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教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微观察,能够挖掘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并如何通过抑制条件进行分析和推断,结合数学定理与观念解决问题。

五、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维之后,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生物品质的培养,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精心选择习题,通过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清晰与条理清楚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与条理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分析与思考问题,面对复杂的问题如何通过局部到整体,然后再由整体到局部去分析,通过分析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严密性方面的培养,要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每一个公式的运用,每一条法则的使用,每一个定理的应用都能够有理有据,都具有其使用的先决条件,都在其运用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去做,然后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及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严密性。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时候,要精心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然后要求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改变条件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从而巩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好与坏直接反应着数学数学素质的高与低,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思维。数学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思维,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学生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质的培养不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还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8-89.

[2]兰光书.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123-124.

篇1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云南双江县职教中心677300鲁荣华)

摘要: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其中心理素质是关系到其它方面得以正常、顺利开展的关键,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应该从心理品德、保持良好的情绪、竞争意识、意志力及其它心理能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更好的学习和适应、改造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结构;情商;情绪

谈到健康,也许很多人会不加思索的回答:“健康”,不就是指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形体健全嘛!我认为这只能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关于健康的较全面的定义,它应该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它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的完满状态。其中,心理素质的好坏,则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我们的学生要想在将来的社会上有所提高、创造并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教育的重点之一。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心理素质培养得好或坏直接影响着其它方面的正常开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它是一个人做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东西,它关系着一个人在以后的生存发展中将走什么样的道路及怎样走的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品德又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道德品质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体,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当运用品德心理结构的理论,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保证道德品质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理想和道德品质的迅速形成并不断提高。比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美感、理智感的教育,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创造条件。

二、让学生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

(一)保持良好情绪的原因

情绪是指有机体在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满意、欣喜、愉快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气愤、憎恨、厌恶的情绪。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对他的学习、工作及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情绪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但能提高人体的各种活力,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还可以保持体内分泌的平衡,以利于潜能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告知学生注意避免不良情绪,学会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

1.培养宽阔的心胸

人生百态,世事难料,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而有些事情是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的,假若没有广阔的心胸,势必使自己产生烦恼,作茧自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心理健康及潜能的调动、发挥。所以,我们要以一些生动的例子作为对比,逐步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学会包容一切可以包容的事物。

2.做个幽默乐观的人

乐观和幽默是快乐的源泉,是人生的挚友。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幽默不凡的谈吐,不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学识和风度。如乐观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下决心更加努力,并想到各种补救方法。而悲观的学生只会抱怨、放弃,从此一蹶不振。幽默也是一种反击的艺术,是一种优势,是一种力量,它展示了一个人乐观豁达的品质。所以,乐观和幽默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欢迎,它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和拥有的。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

情商即情感智商,情商的高低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若不能很好的认识对待,势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产生不良后果。这样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及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危害身心健康。然而生活中许多人因遇挫折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使其学会自我调节,恢复自信心,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继续努力,也就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情商。

4.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潜能

兴趣是人们学习、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做事具有高度兴趣的人,能乐而忘忧、废寝忘食,而人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和学习中培养激发的,而有了兴趣就能调动我们

身上的潜力为学习服务。故而我们要以一些鲜明生动的例子、有趣的实验或是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潜能。

三、教会竞争,培养竞争意识

竞争是有利于人的主动性、进取心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行为。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把竞争理解为尽力实现自我价值而做出不懈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更大力量的一种愿望,并将这种意识传授给学生,使其懂得竞争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竞争,个人、集体、国家之间都安于现状,没有发展提高的要求,没有竞争意识,社会将会是怎样的落后?由此看,竞争的存在是一种必然,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又带来了更多激烈的竞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民族的希望,更是竞争的主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力量所在。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只有拥有了竞争意识,才能学会生存;只有拥有竞争向上的心态,才可能成为健康、自信、勤奋的一代;只有竞争向上,才能热情拥抱生活,也才会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不负众望。

既然竞争向上的精神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培养这种精神呢?这里,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奋斗目标。竞争力是自信心的体现,有勇气参加竞争是自信的表现,在竞争中获胜也是自信所起的作用。勇敢的竞争者,首先是肯定自己,肯定就是进取的力量。其次是要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懂得挫折乃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有竞争就有成功与失败,而关键在于谁的韧性较大,谁就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当把竞争看作是一种活力,把奋斗看作一种美好的实践过程。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奋斗目标,都期望能去实现它。可是,通向成功的大道并非平坦无阻、一帆风顺,幸运之神只跟那些不畏艰险、勇于追求进取的人有缘。无数事例也证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取决于他是否具有优良、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能否取得成功,能否具有充实的人生,主要是看他的心理素质如何,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人生奋斗目标。

培养坚强的意志,首先要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青少年学生如果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不会正确对待、冷静处理,就会引起不良后果,如动辄离家出走,甚至绝望自杀或攻击报复等恶性反应,当今社会,这样的事例已发生过许多。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若能采取积极的方式,适量的挫折是很有必要的。对现代青少年来说,大部分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只有遭受适度的挫折,才可以使其从中受到锻炼。因此,我们要明白挫折是人生的附属物,有竞争、奋

斗就会有挫折。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毅力。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毅力,应该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激发强烈持久的动机,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耐心和恒心,建立适度的期望值,从小事做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智力和精力始终指向既定的奋斗目标。

五、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使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外,还要让他们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素质。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如实、正确的反应客观事物,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具有超越前人的能力,应该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使学生能正确面对不同的困难和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提高学生适应新环境与生活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立,养成独立的习惯,要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为了使学生以后能适应和面对社会,正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还要提高学生参与并适应社会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学生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的培养,若能做到这些,他们就有可能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和改造社会。

此外,我认为在培养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道德品质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前提基础。

总之,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随着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发展,教师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决定素质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面对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正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今后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选择、学会生存;不断学习提高,能承受挫折;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和更新自我。作为教师,还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去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使其获得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下一篇:导师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