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县域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因此,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各县发展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1:

基于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流通作用与日俱增。加强流通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创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理论忽视了流通理论,很难有效促进流通经济学科的发展,造成我国流通业建设发展水平滞后。笔者对流通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历程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不同经济学流派对流通理论研究产生的影响,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最终提出流通理论核心概念,为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思路。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流通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收集与整理,总结当前流通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重新审视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流通理论的研究以及流通经济学科的建设。当前我国流通理论和流通经济学科发展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代必须要积极以马克思流通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流通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同时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成果,为我国流通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在新时代下还应该积极通过制度经济学,对市场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区位理论建设水平得到提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市场研究组织的相关问题,运用区位理论与城市经济学理论、城市形成、商业聚集、商业规模和布局等理论进行分析,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流通领域业态竞争垄断机制进行分析,全面推动我国流通经济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流通理论;流通经济学科;发展探究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流通作为重要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造成流通经济学科没有获得有效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流通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对流通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尽管制度经济学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对流通思想进行设立,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却依然排斥对流通经济的研究,为此必须要重新审视流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为流通经济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新时代下,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能够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依然处于基础地位,产业价值创造和信息传递环节的流通不具有竞争优势,造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流通能力的提升关系著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促进产业升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定要重新审视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流通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为流通经济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一、流通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发展时间较早,对流通的思想研究主要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使经济学的研究偏离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轨道,转变为研究供求资源分配关系的问题。随着新古典经济学占据主流地位,流通理论也已经被逐渐抽象和淡化,造成流通理论研究出现明显断层。

主流经济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缺点,而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与城市经济学以及空间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流通价值不断增多,使得流通理论研究逐渐进入正轨,对流通经济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1.古典经济学对流通研究的起源

从本质上来看,流通是由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的,而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则认为流通是重要的财富,也是国家发展贸易的重要基础。重农学派阿布吉尔贝尔则认为,在国内商品流通必须要自由,有效促进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效果。重农学派另一位代表魁奈认为,第一次从社会再生产中获得了流通的过程,也对资本流通进行了深入揭秘。

在古典经济学发展到后期,对流通的研究非常重视。例如,在古典经济学不断发展的同时,著名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是促进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分工的前提就是交换。分工、交换都能够展现出流通的本质。在《国富论》中,通过对城市和商业活动以及贸易学理论研究都非常重视,但却忽略了流通思想研究的规范。尽管亚当·斯密并没有直接在《国富论》中对流通的概念进行阐释,但其所谓的劳动、分工、交换以及市场都直接体现出流通的思想。在《国富论》中还涉及到关于流通的城市及商业活动的研究,如果经济学沿着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思路不断发展,那么流通理论会成为主流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亚当·斯密之后,另一位经济学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则提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这也为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奠定重要基础,使得后续的主流经济学对贸易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对于流通理论的思想研究则逐渐淡化。

2.新兴经济学忽略流通的抽象意义

在19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一场边际革命,这样的革命使原有的经济学出现明显的方向偏离,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他在经济学原理中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成为经济学的重要逻辑框架,通过构建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均衡价格为导向的经济学体系。这样的理论却使得流通的概念逐渐边缘化,对于流通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消失,导致流通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随后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人的研究,进一步增强了供求分析的资源配置理论,而对于流通理论的研究则越来越少,这就使得流通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失去应有的学术地位。

3.非主流经济学对流通内容的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明确继承亚当·斯密的思想观念,也没有对经济组织进行探究,但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流通的原理。市场主体之间实现的康芒斯交易理论的分析,也体现出流通思想,而交易成本理论作为新经济的核心基础,能够有效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资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例如,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中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严厉批判,将交易划分为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三个研究方向。他认为,广义上的交易包括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等,这其中分别应对市场、企业和政府,买卖交易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性买卖。由此可见,康芒斯对交易分析和理解关注了被主流经济学一直所忽视的问题。这也体现出制度经济学的流通思想。交易成本理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从制度角度,对降低社会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所涉及到的含义非常广泛,但其本质上依然包括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为流通理论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在上世纪80年代,杨小凯等一批经济学家运用超边际分析法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法,将流通经济中的分工和专业化思想形式化,运用现代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全新阐释,促进流通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回归。

在新兴经济学中,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则主要基于分工专业化,而分工专业化也使古典经济学得到了全面提升,针对城市内部以及城市商品流通的问题,必须构建空间,确保区域交通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由于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研究重点由资源配置转变为市场和经济组织交易的产生,贸易形成,这些研究重点都被划分为分工与专业的理论范畴。区位理论与城市经济学是流通思想的重要基础,根据冯·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以及韦伯提出的影响工业布局工业区位理论等,全面解释城市增长与流通之间的关系。例如,奥沙利文认为,一个零售商的销售额会随着其他零售商的靠近而上升,这也体现出集聚经济原理,这种集聚化经济效应使零售商的聚集行为得以增强。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流通理论的定位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随着分工深化、产业专业化以及生产迂回程度不断增加,产业链信息传递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对产品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流通部门对传递市场信号、引导上游投资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产业分工的深化、产业边界柔性化以及产业模块化发展,都满足流通的需求。

从产业关联角度来看,制造业对现代流通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经济实力,必须要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这些都与流通能力息息相关。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制造水平还比较低,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过度依赖海外供应链渠道,这样就导致我国制造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制造业和流通的融合,导致低端和高端发展不均衡,使得我国的制造企业附加价值无法提高。在技术创新层面来看,由于现代流通无法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发挥应有的效果,这样也会限制各种流通技术。不得发展无法提高流通的整体水平。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重视现代流通理论,确保流通符合我国社会国情,要重视流通理论的核心概念,能够对整个理论学科的建设与研究提供重要的方向。在流通领域出现新问题时,如果仅仅代表交易的概念去分析,那么也很难确保流通经济快速发展。

隨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通中对商品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分类识别等一系列处理,信息流通就实现对商品物流、资金有效整合,确保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大数据、云计算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供应链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商品信息及时共享,扩大商品流通的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在物联网发展中提高整个产品生产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由此可见,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种现代化的流通技术发展,彻底改变流通业的发展格局,而从经济开放角度来看,现代流通是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也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随着高科技产品智能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现代流通业将国家和所有交易都纳入到国际化范畴,形成更加开放的流通环境,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是单纯体现在人均生产总值和生产制造总值上,而是体现在流通竞争力上,构建满足全球组织商品流,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结构来看,由于国内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和消费之间无法快速衔接,造成流通无法满足市场资源配置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中流通能力不强,也导致我国制造业始终居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缺乏自主品牌,导致我国的流通经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在学术层次,必须要重新审视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流通经济转型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三、流通理论与学科体系构建的思考

根据上文的分析,发现流通理论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排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流通问题及研究不重要。西方经济主流经济学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假设条件基础之上,包括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市场自动出清等,但在实际商业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假设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商品的流程无法实现零成本运行。流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新时代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重视现代流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理论体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明确流通理论的核心概念,任何一个规范的经济学研究都要有其明确的核心概念和界定,核心概念即是对理论研究与学科定位的概述。根据康芒斯的分析框架交易作为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同样适用于流通理论框架。随着流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流通领域新出现的问题,如果仅用交易的概念,很难对流通领域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阐释。商品流通是指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从这个层面来看流通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反映出商品流通的本质,也体现出流通科学的特点。

在明确核心概念滞后,需要对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构建进行探究。从理论来看,商品就是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组织过程,而这一过程被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排斥在外,明确了流通理论研究的对象,就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包括流通活动主体、流通活动客体以及流通要素和功能。流通活动主体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而流通活动客体包括商品或商品群,基于商品分类的不同商品流程,流通要素和功能主要包括流通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还需要对流通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在经济学研究中所有的方法都必须建立在严谨规范的分析论证基础之上,否则很难实现一定的逻辑体系,而传统的理论大多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定性非常多,定量却比较少,在流通理论研究时,必须充分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规范化的分析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流通经济学科发展更加规范。

流通经济学必须要通过流通发生论、流通形态和流通政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而通过流通能够产生演化机理、流通过程,其主要框架为理性经济人通过谋利获取相关内容,并快速解决流通经济学中各种问题,流通发生理论是指在流通时所形成的各种假设,流通价值形成也必须保证局部均衡,流通理论则主要包括商业结构理论、商业流通组织理论等。为了能够确保商业流通质量,必须要以电子商务作为第四次商业革命,确保传统的交易理念得以创新,为此必须要积极构建能够预测电子商务的全新流通经济理论体系,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个人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区域市场结构和国际市场竞争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四、结论

在新时代下必须要随着理论的快速发展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注重对研究方法的创新。我国在流通经济学科发展建设时,必须要积极运用马克思流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这样确保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流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还应该积极运用各种理论研究,对流通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流通经济学科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Meng Xia,Miaohua Mao,Qianru Niu.Implemen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cent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 stress theory and vortex-force formalism in an unstructured-grid coastal circulation model[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20,240.

[2]Yongjie Wan,Jinquan Wan,Joe R.Zhao,Yan Wang,Ting Luo,Shou Yang,Yaxin Liu.Facile preparation of iron oxide doped Fe-MOFs-MW as robust peroxydisulfate catalyst for emerging pollutants degradation[J].Chemosphere,2020,254.

[3]楊建军.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核心功能构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商业经济研究,2020(08):154-157.

[4]王春娟,赖阳.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理论与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0(07):123-127.

[5]魏江林.基于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新零售职能分析与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20(05):23-25.

[6]李欣航.马克思流通理论视角下邢台县苹果流通发展的研究[J].理论观察,2020(02):80-82.

[7]王凯仁,王永刚.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视域下区块链技术优势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J].改革与战略,2020,36(01):62-70.

[8]蔡旺.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对中国蔬菜流通的启示[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8(01):1-12.

[9]Clara I Ruvituso.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The circulation of Latin American dependency theorie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J].Current Sociology,2020,68(1).

[10]纪青松.从企业发展对比看融资啄序理论在汽车流通企业的应用——福日集团与中升集团的跨案例比较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01):85-86.

[11]高富平.数据流通理论数据资源权利配置的基础[J].中外法学,2019,31(06):1405-1424.

[12]Andrey Mitrofanov,Vadim Mizonov,Arnold Camelo,Katia Tannous.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Markov chains to theoretical study of processes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J].Parti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37(8).

[13]李艳霞.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以流通部女性官员为例[J].科技视界,2019(31):184-186.

[14]梁鑫鹏.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动态效应:理论与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9(20):50-53.

[15]Energy-Nuclear Power;Investigators at I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 Report Findings in Nuclear Power(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olutions for the multigroup diffusion theory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fuel reactors)[J].Energy Weekly News,2019.

作者简介:沈重耳(1963.01- ),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汉启航创新实验室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讲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

作者:沈重耳?涂品

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2:

“互联网+流通业”对会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摘要:县域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因此,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各县发展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文章从会宁县县情出发,以“互联网+流通业”这一技术服务性产业为依托,结合新结构经济学:“县情—战略—战术”的分析方法,力争准确判断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确选择其主导产业,推动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其进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流通业”产业;产业结構;县域经济;新结构经济学

一、引言

(一)“互联网+”与“流通业”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成为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前沿,也是重要的集大成者,它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调配作用,互联网以其巨大威力,对国家经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 因 而近年来“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并催生出“互联网+”理念,强调实体经济中的各类企业需充分利用互联网而提高竞争力。

甘肃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六次会议中强调,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后劲成为今后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商贸流通业是指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流通于商贸流通贸易的产业,主要可分为商贸流通服务的部门和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部门。商贸流通业包括通信、邮政、物流、仓储、零售批发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以至于全社会对流通业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和需求量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迅猛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不断地推动着宏观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其中数量上的增长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及其总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结构上的优化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趋向合理化逐渐出现以第三产业为主,一、二产业为辅,实现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一、二产业的繁荣,一、二产业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总体水平的提高是指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平和组织管理水平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二)“互联网+流通业”的研究现状

自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专家学者对“互联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就“互联网+流通业”而言,学术界有众多不相同的概念和定义,其中郭宇(2015)对“互联网+流通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和阐述,提出了三种理解:第一、认为是将流通业的部分环节融入到互联网之中,第二、认为是流通业完全融入到互联网之中,第三、认为“互联网+流通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商贸流通产业。本研究也赞同“互联网+流通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认为“互联网+流通业” 不仅仅是一种商贸流通产业,而是一种集时效和空间于一体的技术服务型产业。

(三)“互联网+流通业”内涵及作用

“互联网+流通业”作为技术革命后出现的新型的生产力,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是“互联网+”和“商贸流通业”的简单融合,也不是摒弃各自属性而形成的新型产业,而是“互联网+”这种虚拟的经济载体与“商贸流通业”这类实体经济的综合体,在我国当前复济杂的经环境中利用自身的属性,自发的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产业,以面向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商贸流通网络,为各类产业注入新的血液,推动各类产业的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进而达到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

“互联网+流通业”属于“弯道超车型”产业,主要对人力和资本的要求高、对良好的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对政策的敏感系数高;但其作为典型的“弯道超车型”产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拉动当地消费、能够促进地区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实现产业的集聚和发散;解决因时间和空间造成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其将会对地区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四)研究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通过研究会宁县县域发展状况,以“互联网+流通业”这种“ 弯道超车型”产业为依托,结合新结构经济学:“县情—战略—战术” 的分析方法,力争准确判断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确选择其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县城经济发展。

二、会宁县县域发展状况的研究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但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兰白经济发展圈”等政策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十九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会宁县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跨越式发展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并逐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论改革的战略目标。

面对会宁县县域经济新的发展,本研究以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新结构方法进行分析,新结构经济学提出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围绕着:“县情—战略—战术”的脉络对地区的发展进行诊断和因势利导,为地区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本研究运用新结构方法,以2017年会宁县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从发展阶段、区位特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方面对会宁县县域县情进行详细的诊断。

从发展阶段来看,发展阶段是研究县域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县域的发展状态也是县域的众多禀赋因素的集中体现,研究县域发展阶段是对过去的总结,因此对县域发展阶段的诊断尤为重要。按照新结构的基本方法对会宁县GDP总量和人均GDP依照下表1的参考标准进行分析:

2017年,会宁县人均地区生产值为1.09万元,占甘肃省人均生产的38.24%,占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18.4%,结合上表可知,会宁的人均地区生产占甘肃省的比重远远低于80%,因此会宁县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属于L。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来看,会宁县的发展水平,低于甘肃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7年会宁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2.730亿元;从所处的战略规模来看,会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小于100亿元,属于小规模的战略类型,从经济的发展规模来看会宁县的经济发展规模在甘肃省与全国占得的比例都较低,由此可知会宁县属于(L,S)发展战略。通过对会宁县的发展状况分析可知:会宁县正处于(L,S)发展战略;虽然用比较乐观的眼光来看,会宁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种低水平的发展战略严重影响着会宁县县域经济的高质量的发展。

从区位特征来看,县域的位置特征也是重要的禀赋资源,其对地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按新结构经济学中以县区所处的位置、与外临其他地方的联系、以及内部的空间结构,对会宁县的区位特征进行分析,会宁县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毗邻,西连定西市安定区、榆中县,东靠静宁县、西吉、海原县,距兰州市147.3公里、定西市62.3公里、平凉市180公里和白银市214.7公里。由此可以看出,会宁县距离发展潜力大、机遇多的大城市比较远,而临近和接壤的地方与会宁县发展水平相近,发展前景比较暗淡,这也会造成会宁县经济的逐步落后。

从自然特征来看,自然资源禀赋对地区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因素,它对县域产业类型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会宁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为226.06万亩、草地面积446.44万亩,分别占其国土面积的23.4%、46.22%。会宁县有桃花山、会师园、铁木山等多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接待游客374.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9亿元,增长22.7%。会宁县现有的耕地面积占比相对较小,其需要供养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并且在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威胁下,耕地的压力大;会宁县的草地面积占比虽然大,但会宁县的生态比较脆弱,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也制约着会宁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从物质资本的角度来看,物质资本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源。首先,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7年会宁县第二产业投资178172万元,下降55.1%,其中工业投资178172万元,下降48.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1915万元,下降41.36%,这说明了会宁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弱。其次,从金融资源状况来看,2017年会宁县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1005107万元,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62084万元,增长4.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金额778477万元,比上年增长4.9%,总体而言,会宁县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其中的利用效率较低;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显现出疲软状态,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的大规模下降也反映出会宁县工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发展艰难;第三产业中投资的下降也反映出,企业的拉力乏力、消费活力不足、招商引资出现困境。因此严重阻碍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会宁县经济增长放缓。

综上所述,会宁县属于(L,S)发展战略,面临着发展前景暗淡、农林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经济发展艰难困境。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认为将“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引入会宁县,积极推动其在整个县域的发展,发挥其强大的发展和带动潜力,通过对来会宁各项经济机制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会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互联网+流通业”对会宁的影响机制

(一)“互联网+流通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优化升级

“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协同第一产业,实现第一产业优化升级。会宁县生态脆弱,种植业、畜牧业等发展缓慢;实现“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在会宁县的发展,并使其与第一产业相互融通,将“互联网+流通业”产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流通网络密布和运输能力强大的优势发挥到会宁县传统的第一产业上。

首先,转变会宁县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绿色农业的种植,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绿色种植的附加值。其次,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利用“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发达的流通网络和便捷的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方式。最后,发挥“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强大的运输能力,将产品准时运送到目的地,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互联网+流通业”产业推动第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互联网+流通业”产业拉动第二产业,转變发展方式。“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在会宁县发展,其自身对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会为当地的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加之积极宣传和推广会宁县的政策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东部支援西部和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为会宁县引进东部企业和外企落户会宁,吸收第二产业投资,推动会宁县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工业经济的良性运行,逐步实现会宁县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的过渡,推动会宁县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流通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相互融通

实现 “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在会宁县的本土化。利用其面向所有消费者服务的流通网抢占先机,将周边的相邻的县域也纳入该网络,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参与到该网络内的资源配置,促进本县域比较优势资源如教育等的产业化、规模化;也缩小与大城市间因距离造成的发展劣势,有利于会宁县抓住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会宁县县域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以“互联网+流通业”产业为主导,会宁县自然禀赋为辅,打造会宁县特色的支柱产业,利用会宁县革命老区的区位特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互联网+流通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和服务,提高县域接待旅客能力和服务水平。利用其便捷的流通网络,大力宣传会宁的红色旅游,提高知名度,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兴盛,推动会宁县的产业体系、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当地经济的平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会宁县56.41万人口全面小康。

四、总结

“互联网+流通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服务型产业,在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快速实现在会宁县的本土化。通过对会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影响,以其强大的发展动力,促进会宁县县域内的资源禀赋发挥其比较优势,不断的以“互联网+流通业”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为辅助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整个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振.“互聯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

[2] 孙亚娟.“互联网+”时代下商贸流通组织重构[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

[3]柳江,程锐.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西北人口,2015(06).

[4]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自生能力与新的理论见解[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5] 陈运平,黄小勇.泛县域经济产城融合共生——演化逻辑、理论解构与产业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16(04).

[6]钱津.县域经济一体化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J].区域经济评论,2015(01).

[7]刘书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甘肃省县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J].开发研究,2016(06).

[8]王莎莎,卢山冰,郭立宏.“互联网+”驱动下的产业变革分析[J].人文杂志,2019(04).

[9]王泰然,徐敏.“互联网+农业”与网络治理的创新探析[J].吉林农业,2019(09).

[10]李鑫,尹梦秋.“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07).

[11]杨晓旭.“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纳税,2019(10).

[12]王旭程,胡滢滢.“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6).

[13]黄陈英.“互联网+文化产业”推广模式研究——以嘉州画派为例[J].科技传播,2019,11(06).

[14]王慧.“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究[J].财会学习,2019(09).

[15]孙彬桐.互联网+视域下白银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

[16]王秋红,吕沙.基于 DEA-CCR 模型的甘肃主导产业选择[J].开发研究,2013(04).

[17]周腰华,王振华,张广胜.基于八大经济区视角的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7(02).

[18]董亚宁.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1).

[19]贺元威.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与思考——以民勤县为例[J].甘肃金融,2016(01).

[20]汪彬,陈耀.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010)。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吴大伟 杨军弟 秦继河 康海童

流通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3:

宏观经济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货币流通速度因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以及政策含义,所以对其所进行的研究始终贯穿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会影响经济发展以及通货膨胀率的传导方式之中,货币流通速度承担了极其重大的角色。我国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是能够稳定,一旦不稳定就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规律,易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等,均对指导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具备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在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宏观经济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重要性的分析。

关键词:学者;宏观经济研究;货币流通速度;重要性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就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制度上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开始转换为市场经济,经济总量也在持续保持高增长,产业结构自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本市场从零发展为有并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始终较为稳定。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导致货币的流通速度出现了不断降低的趋势,短期之中的变化率并不够明确。以上变化导致政府对于货币政策之制定以及执行之后的成效极难加以把握。有鉴于此,十分有必要深入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诸多因素。通常来说,研究往往局限于探究利率、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货币化等相关因素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会造成哪些影响,且主要集中于实体经济领域。实际上,要探究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还应当从虚拟经济视角加以分析。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分析宏观经济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引发流通速度下降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于货币流通速度所造成的影响。

一、货币流通速度概述

所谓货币流通速度,主要是指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时期之中的货币流量和这一时期当中货币平均存量之间的比率,屬于货币经济学的概念。对于宏观经济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重要性的研究,始终是货币经济学研究之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不管是在理论界之中还是在现实之中,牵涉到货币流通速度所具有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问题之讨论从来就没有终止过。鉴于市场的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愈来愈趋向于复杂,从而让货币流通速度变为极难把握以及预测之变量。这样一来,也就让诸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于货币的供应量是不是能够准确地充当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之中的中介变量出现了犹豫情绪,这是由于这一论断直接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是能够和谐稳定这一前提假定。

二、国外学者对宏观经济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重要性的分析

(一)三项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经典理论及其重要影响

一是早期的古典货币数量理论。在关于货币的早期理论之中,首先得出表达式并且对其后的研究形成巨大影响的是费雪创立于1911年的交易方程式,即MV=PT。其中的M是货币量,F是货币流通速度,而P是价格水平,而r则是总的交易量。该方程式有以下含义:其一,r为包含了牵涉到货币交易的全部社会产品总量,包含了所谓的中间产品。所以,交易方程式之中的V则是货币之周转次数。此意义之上的货币流通速度又被研究者们之称为货币交易的流通速度。其二,费雪觉得短期货币的流通速度出现的变化非常小。一旦假设F是常数,总交易量T也固定不变,那么货币供给量之提升必然导致价格水平出现了等比例的上升。马歇尔与庇古从其他视角来对待货币需求。他们研究出了剑桥方程式,M=kPY。该公式中的A是以货币形态保存下来的财富占据全面名义收入之比例,T为形式上货币流通速度之倒数。该公式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二是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之前的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属于常数。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了关于持币动机,也就是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所进行的考虑,从而得出十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公式M=F(Y,i)。依据该公式,可把货币收入的流通速度描述成:K=Y/F(Y,i),也就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为名义收入以及利率之间的函数,而且和利率呈正相关关系。依据这一理论,为货币流通速度带来了非常强的可操作性。这是由于并不要求其成为稳定变量。在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鲍莫尔、托宾以及惠伦等针对三大持币动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模型探究,更好地阐明了利率影响货币需求这一重要结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国内外学界目前对宏观经济研究中货币流通速度重要性的评述之中可以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可运用直接的实证探讨以明确其所具有的发展与变化规律。货币流通速度理论一直以来均对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作用。以往西方研究者以利率与收入为主变量实施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函数的研究,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为金融创新以及管制松弛等因素而导致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函数之预测变得愈来愈糟糕。这样一来,宏观经济研究中的货币流通速度重要性研究也就逐步淡出了主流经济学研究者的探索范围。要想全面而深入地探究问题之本质,那就应当真正打开该黑箱,而打开黑箱就意味着要分离货币所具有的差异化需求和存在状态,以求分析出货币增长之实际原因,从而印证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利平.货币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戴国强.货币银行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伍超明.高货币增长一定会导致高通胀吗[J].金融与经济,2010,(01):13-17.

作者简介:

殷小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殷小军

上一篇:植物园林幼儿园论文下一篇:电话报警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