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贸易跨国公司论文

2022-07-03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日益呈现出巨大的重要性,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高达全球贸易额的1/3,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含义入乎,分析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的特点、利益、计量及其决定性因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部贸易跨国公司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部贸易跨国公司论文 篇1:

剖析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的经济损害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经营企业中的母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全球范围内分工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彼此协作关系,其中包含着各种对象或形式的交换和转移;但是,究竟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联系达到什么程度,它们之间的贸易才算内部贸易呢?在理论上,只有当跨国公司掌握了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时,跨国公司与子公司以及这些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才是内部贸易。但在现实中,跨国公司对子公司股权的控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跨国公司掌握的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是相当复杂的。跨国公司可以拥有某些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也可以拥有半数股权或少数股权,即同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因此,在讨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时,一般是把跨国公司与它拥有少数股权的子公司以及这些子公司之间的贸易也纳入到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并不考虑股权结构不同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造成的影响;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成绩斐然。2004年全年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3664个,合同外资金额1534.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6.3%、33.4%和13.3%。全年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外资金额均再创历史新高。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网)。近年来,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目标之一。跨国公司的进入的确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的益处,但同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目前,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尤其是其内部贸易活动在许多方面对我国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害。

一、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手段损害我国经济利益

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所采用的价格,由母公司确定。由于各国国际税收政策和税制的不同,不同国家的公司税负水平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国的所得税不同的情况下,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向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出口的价格要压低,进口价格则要抬高,把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的国家,从而达到在总体上降低公司税负的目的。通过转移价格能实现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将采用各种方式操纵转移价格以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其转移价格行为能带来许多方面的好处,但从我国政府角度出发,转移定价的行为形成了外资企业“账亏实盈”的局面,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1、转移利润,造成外资企业亏损,侵吞中方利益。我国无论是从项目个数还是利用外资金额方面,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都占了绝大多数,而合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本身即构成跨国公司操纵转移价格的诱因。即使合资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外方母公司最多也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按股权比例分得一部分,其余部分归当地合作者。因此,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在合资企业最终利润形成之前操纵各种内部化的资金转移渠道,提前获取收益,借此从合资企业中攫取比投资股权大得多的利益份额,使合资、合作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出现“零利润”、“负利润”,导致中方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而外方公司的总体收益变大。在外方运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中方的利润被侵吞。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亏损面高达4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5%。因此许多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无利可分,甚至逐年亏损。发人深思的是,这些企业的外方却在不断增资,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企业的外方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侵吞了中方的收益,实现了“虚亏实盈”,“中亏外盈”。

2、不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跨国公司的“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主要从两方面不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第一,如上所述,“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会带来外方整体利润的增长,从而驱动外资企业进口大量国内可以生产的投入品,这样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商品进口的增长,经常项目流出。第二,在外资企业向国外关联企业购入相同数量的商品、劳务、技术等或出售相同数量产品的情况下,“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导致我国商品进口和无形支出的增加,商品出口减少,从而进一步不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虽然“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会导致在华子公司的账面利润减少,并因此导致投资者汇出利润的减少,对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起到一定正面作用,但转移定价这种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与前述恶化国际收支的影响相比较,效果要小的多,因为所得利润是在扣除了所得税后按投资比例支付的,其数额显然明显小于高进低出的差额。

3、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外资企业的税收效果是决定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我国正常的所得税税率为33%,为了吸引外资,规定了外资企业在税收上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但由于外资企业运营后第三年起所得税率为16.5%,第六年起所得税率为33%,依然高于巴哈马、百慕大、香港等避税地的实际税负,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在华子公司的利润转移,从而逃避我国较高的所得税。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活动不利于我国学习先进技术

当初我国改革开放引进跨国投资的主要原因就是期望通过引进外资获取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制定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技术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而事实上,通过技术贸易我国更不可能从发达国家获取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寿命周期,保持技术垄断的持续地位,只会将已标准化的技术卖给我国企业。不仅如此,技术贸易由于是直接投资的替代物,面临具有庞大生产要素市场与销售市场的中国,跨国公司显然偏好向中国的直接投资。

可见,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中,不会因中方让出市场而无偿出让专利技术,放弃知识产权,即使我们支付了巨额的专利费或技术转让费,它也不会出售最先进的技术,而是对关键基础技术附加一些限制条件,使我们在合资中得到的技术一般总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或转让即将淘汰的技术,其本身获得所转让技术最后的回报,同时却阻碍了我国技术的升级换代。例如我国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比工业发达国家至少要落后15-20年。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大环境背景下,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战略逐步调整为独资控股,并购和研发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其根本目的是掌控核心技术,以核心技术的垄断优势来保持并扩大在全球市场上的垄断优势,并把中国纳入其价值增值链或者经营网络之中。而且当前许多跨国公司组成共同开发通用尖端技术、互相分享成果的技术战略联盟,无形中提高了国际技术垄断程度,我国要想通过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获取技术将变得更加困难。

三、跨国公司过多的内部贸易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

升级

跨国投资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密切的关联性。因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是技术改造和机制转换,而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是投资,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辅相成,投资的发展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结构的发展带动投资的增长。所以引进外资不仅能通过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国的技术进步与机制转换,还将通过产品、技术、经营管理模式以及附加在其中的文化等各要素而改变一国的产业运行,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但是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内部贸易又直接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从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大量存在可以证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大量性。因为跨国企业的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大部分是由外商决定材料的购进和产品的出口,所以体现为大量的内部贸易活动。内部贸易分双向和单向,双向内部贸易指从海外关联公司进口投入品,再通过海外关联公司销售到国际市场;单向内部贸易指投入品从海外非关联公司进口或在我国当地采购,而出口则通过海外关联公司,则后者属于内部贸易,或者投入品从海外关联公司进口,而出口则直接通过海外非关联公司,此时前者为内部贸易。在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大量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存在,这必然冲击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因为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环节,其技术、相关设备和原材料的大量进口及产品的大量出口,都不利于我国贸易结构的快速提升,即使跨国公司向我国的直接投资用以建立制成品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常常是有意识地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和谈判地位不利等因素,将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传统工业部门从母国转移到我国,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张幼文),从而致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很难向高级化发展,影响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四、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影响了我国关联企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由一系列关联企业组成,而跨国公司过多地从内部贸易考虑其业务,必然对当地关联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和J影响。我国大力引进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但为了追求世界范围内利润的最大化,跨国公司实行生产营销一体化管理,将布局于全球某一区位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原材料、元器件供应其在全球不同的子公司,将很大部分的国际贸易纳入其内部交易体系之中。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也不例外,其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元器件主要来自海外,来自于跨国公司分布在全球的其他子公司,自成体系,必然的结果是与我国当地的生产型公司联系较少,很难形成前后关联的产业链。很多跨国公司利用其进口控制权,从全球战略出发,宁愿高价从国外关联企业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而这些原料和半成品国内企业是可以生产的,而且符合质量要求,价格也大大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为了支持子公司迅速打开局面,站稳脚跟,达到占领当地市场的目的,作为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通常做法就是利用内部贸易,给予该子公司在原材料、中间产品、低息贷款、服务费、技术转让费等方面的低价扶植,通过这种变相的补贴行为降低该子公司的生产和销售价格,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的发展有越来越迅猛的势头,其对我国的经济损害必将有相当大的影响,探讨伴随跨国公司发展而来的各种经济损害,是为了我国能从这些方面深入研究以制定切实的引资措施,更有利地从多方面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万晓兰

内部贸易跨国公司论文 篇2:

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思考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日益呈现出巨大的重要性,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高达全球贸易额的1/3,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含义入乎,分析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的特点、利益、计量及其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决定性因素

[

作者:庞 辉

内部贸易跨国公司论文 篇3:

网络经济视角下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问题研究

摘 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把握机遇,迎难而上,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跨国公司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又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众多机遇。如今,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得跨国公司贸易出现了种种问题。网络经济改变了跨国公司的发展环境,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公司贸易的增长成為跨国公司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经济视角 跨国公司 贸易问题 对策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概述

相关学者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观点,如国际生产垄断优势理论等。最早是罗纳德.科斯提出了内部化理论,他认为企业组织主要是低费用代替高费用的市场交易,企业扩大规模,引进外部资源并将其作为统一的系统。巴克利和卡森的观念则更加系统化,并视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前提条件。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产生动因较多,可以说这具有必然性。内部贸易能够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国际市场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这对跨国公司的发展都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网络经济概述

1.网络经济的含义。网络经济是随着互联网发展壮大的,网络经济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充分的将信息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调动起来,推动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借助互联网淡化了活动的便捷,扩大公司的经营范围,增强经营能力和对资源的调配能力,在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大大推动公司贸易的增长。本文将对网络经济下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深入探究,以便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种直接的经济形式,具有积累性、增值性,网络经济还是集成型经济、规模经济,在知识和信息量大要素的推动下,网络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生产力的改变推动了我国生产方式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一改过去传统经营方式,提高了沟通交流的效率,降低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网络经济突破了时空限制,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信息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成为经营者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发达的信息技术可以根据经营者的需要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的资源,不断为企业增值。在专业分工越来越高的今天,个人经济主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在协作中共同进步。网络的便捷性同时也为经营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网络经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加上知识产品低复制成本特性让网络经济具有规模经济的属性。网络经济的教育手段以电子商务的形式为主,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经营者的商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网络经济给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带来的影响。首先,贸易合作伙伴的飞速增加。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贸易全球化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容的产品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当前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传统的贸易方式逐渐向电商化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都在逐渐改变,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很多对外贸易公司通过互联网作宣传窗口,通过这种方式,贸易公司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为贸易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伙伴。第二,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网络经济的背景下,使产品的宣传范围更加广泛,通过网络渠道,能够让自己的产品远销海外,丰富了公司内部贸易活动内容。同时,随着贸易活动的逐渐增加,拉动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从而让当地经济快速增长。第三,贸易风险的同步增加。贸易活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资本得以进入我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我国贸易活动变得更加频繁,但是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此外,通过网络贸易公司很难辨别对方的经贸信用程度,这更加增加了贸易活动的风险性。并且这种贸易风险是双向的,贸易活动的本质是“钱”、“货”交易,很多贸易伙伴在收到货物后存在货款拖欠的问题,对于公司内部来说他们承担着账款接受风险,同时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货物丢失、水泽等问题,对于买家来说他们也承当了货物缺失或者货物配送不及时等风险。

三、网络经济下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分析

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跨国公司贸易战略有所改变。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信息传输问题逐渐得到有效的解决,企业最优边界得以扩大。信息技术提高跨国公司贸易效率,跨国公司拥有着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跨国公司必须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准自身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力量。跨国公司不断扩大经营的规模,扩大影响范围。跨国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交流,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效减少较高的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公司的技术实力,内部贸易形势能够很好地保证技术优势,确保公司的垄断地位。企业并购现象极为普遍,这种方式增强了经营者的竞争力,业务规模得以迅速扩展,企业并购促使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贸易变为了公司的内部贸易。跨国公司专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信息传递迅速,电子商务更是拉近了各个公司的距离,实现了公司的互相协作,开辟了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天地。跨国公司的生产体系体现了内部分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企业的活动范围以及规模逐渐扩大,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必然走向国际化,企业内部分工成为当下的主流趋势。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导致企业的经营具有较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增加利润,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了起来。跨国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纷纷将贸易活动内部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适应规模经济的需要。其次,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资源配置将更能有利于内部信息交流,保证经营活动的顺畅进行,降低运营风险成本。

四、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公司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被打破,其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使用转移定价方式,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东道国的利益,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最终导致双方关系更加复杂和紧张。总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正确贸易优势,因此,近年来,内外贸易规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对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努力吸引外资,灵活应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本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其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来扩大本国出口。提高经济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跨国公司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自己的贸易目标,因此,发展中国家首先就要充分地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来扩大本国的出口,最终实现经濟效益的提高,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适当调整和规范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这样就有利于扩大出口,促进效益提高,当然,在跨国公司中,有一部分的企业是属于非加工贸易型的企业,针对此类型的企业,可以采用鼓励策略,扩大其出口,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样才能够提升发展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2.有效监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转移价格。 近年来,跨国公司所进行的许多国际贸易中,很多贸易是属于内部的,这种内部贸易的形式使得很多跨国公司进行了转移价格,因此,想要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加强对其的监控,减少转移价格应用的概率。监控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发展中国家应当加强对跨国公司海关中产品价格的监管以及审查,同时提高监管人员以及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2)做好各国相关资料的收集,资料涉及到该公司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哪些、原材料是什么、原材料是从哪个国家进口的、每一样进口产品的具体价格等,然后将反转以价格数据库建立起来,做到知己知彼;发展中国家应当不断学习,提高本国的综合能力以及竞争力,例如,发展中国家可以适当地对发达国家的做法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实践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方式,是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税率一体化,有效结合关税率和所得税率,降低跨国公司采用价格转移定价的激励。

3.注重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国际保理也称为承购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商业信用进行贸易活动时,出口企业(卖家)在交货的同时,还应该把货物运输单据以及进口企业(买家)应收账款的发票移交给保理商,出口企业就可以从保理商方面获取一定的货款,如果进口企业拖欠货款或者不付货款,保理商这时要承当付款责任。从本上上来说,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互融合的货款收付方式。目前,国际金融界并没有对国际保理制定统一的概念。但是在国际贸易中通常会遵循《国际保理公约》的规定。该公约将保理业务确定为出口商、供应商、进口方的契约关系。并且规定国际保理业务通常会提供:查询进出企业资信情况、代收应收账款、为出口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贸易融资等服务。通过国际保理业务,买卖双方都可以减少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4.提高自主创新力。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跨国公司必须争抢核心竞争力,重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把握机遇,引进技术,并强调对技术的吸收。经营者要投入科研,通过高新技术实现效益的增长,将开发与引进有机结合起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从各个方面着手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自主创新力决定了经营者是否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因而,跨国公司贸易一定要强化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战以来,跨国公司贸易翻开了新的篇章,国际市场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国家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一系列的跨国公司理论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有利也有弊,这种市场垄断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他经营者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仍然占据优势地位,跨国公司贸易发展形势向好。近年来,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贸易金额巨大,令人震撼,显然,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跨国公司贸易的将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形势,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把握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从“干中学”到“加工中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J]. 佟家栋,彭支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

[2]分工与贸易利益:理论演进与中国经验[J]. 代中强,梁俊伟. 当代财经. 2007(09) .

[3]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J]. 江静,刘志彪.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07) .

[4]江浴阳.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 2014.

[5]张亚云. 在华跨国企业的伦理失范及其应对[D]. 南京林业大学, 2015.

作者简介:惠慧(1990.07—)陕西渭南人。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跨国公司经营与国际贸易。

作者:惠慧

上一篇:物理化学自主学习论文下一篇: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