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现阶段保险公司内审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保险公司要从内审体系建设入手,通过提升内部审计效力,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论文 篇1: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随着国际国内审计的发展,保险行业内部审计在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保险行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基本探究。

一、目前保险行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指的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主要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等情况作出审查和评价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对内审工作职能的发挥有极其直接的影响作用,是保证内审工作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没有独立于公司管理层之外,甚至于有些保险公司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由其他部门,比如财务部门或合规部门等相关部门承担。以至于造成了审计工作难以独立展开,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结果可信度收到质疑等等情况。

2、审计理念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审计理念落后,没有风险管控意识。将公司内部审计定位为财务审计、差错纠弊的事后审计、经营层面审计以及非价值层面审计。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审计工作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不能很好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功能;审计结果不能为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有力的战略层面的指导和建议。

3、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从很多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情况来看,其内部审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审计监督的不连续性,审计范围狭窄性,不能揭露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不能给公司管理层提供有力的监督信息和建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存在缺口,既定审计工作没人完成或满负荷完成状态;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其本职工作或导致审计工作深度、广度不够;三则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职业培训制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

4、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来辅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国内保险公司虽然引进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来辅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非现场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非现场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使得非现场审计无制度可循,操作随意性大,提高了非现场审计的风险。二是专业的非现场审计人员缺乏,缺乏既有审计专业知识,又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很多保险公司缺乏信息技术平台及维护技术,内部审计工作中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受到限制。

5、审计资源没有整合。保险公司对内部审计资源的需要日前丰富,但内部审计资源总额却不能同比例增长,怎样加强审计资源整合和合理分配,实现最少的成本支出收获最大程度上的审计成果,是维护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的必要途径。

二、针对本文以上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1、从公司宏观角度看待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建设,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没有独立审计部门的保险公司,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已经设立独立审计部门的公司,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首先,从公司规章制度方面而言,需要按照国家保监会相关规定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公司内部审计有章可依,有法可依。其次,从组织框架而言,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框架,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直接监管。第三,从人员配备方面而言,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岗位的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体)按照标准完成特定范围工作的能力,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知识体系等一系列胜任能力。要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人员人事制度与后续职业继续培训制度,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高素质的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以及专业员工。

2、建立先进的公司内部审计理念。现代保险公司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的高风险性。这就对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审计工作应该从以往事后查错纠正的审计逐步转化为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主的全程审计转变;从财务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从差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转变。

3、加强内审基础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首先,需要制定出内审职业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科学的制度和标准是内审工作的依据,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国际内审实务标准,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出可操作的规范与制度。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内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在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把承担责任和工作绩效与个人经济利益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内审目标的统一。

4、加强内部审计中的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要重视非现场审计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将非现场审计作为制定审计计划、确立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资料的重要依据与手段。同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审计软件的开发与运用,实现审计软件与公司财务、业务等重要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

5、利用集中式审计管理模式重新整合审计资源。非上市保险公司应优先采用集团集中式管理,将子公司审计部集中到集团总部,由集团统一调配审计资源和制定审计任务,避免审计资源割裂,出现内部协调不一致的矛盾,同时集中式审计服从于集团战略和增值目标,更好的提升审计价值。

作者:冯常盛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提升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效力初探

摘 要 现阶段保险公司内审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保险公司要从内审体系建设入手,通过提升内部审计效力,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内审效力 内审组织体系 内审队伍建设 协同效应

伴随经济迅猛发展,作为国家金融经济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公司,面临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课题。而以服务于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实现为宗旨的内部审计,不断提升其效率与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险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一)外部监管环境

现阶段保险业面临信访投诉、行政处罚明显增长,监管新规频繁出台的严峻局面。为缓解不容乐观的市场状况,行业监管将内审作为加强风险防范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保险公司加大内审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内部经营管理环境

保险公司是以投保人的投保风险为经营对象,此经营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大的经营风险,既要承担、转化客户的风险,又要防范和化解自身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成为保险公司加强内控的有力手段。随着内审在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优化内审资源配置,提升内审效果效率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内审体系建设相比,我国保险业在内审组织建设上、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一)内审组织独立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保险公司内审组织体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组织定位偏低。多数保险公司内审机构还未具备较高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主要采取内审机构隶属公司管理层,对其负责并汇报工作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组织运行模式下,内审独立性、客观性与权威性难以保证。同时,偏低的内审组织定位也影响了审计覆盖的深度和广度。

2.部门职能过于多元化。在部门职责划分上,内审部门往往会融入与内审无关的多项职能,如纪检、监察等等,影响了内审专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内审人员配备不到位

多数保险公司内审人员数量少且知识结构单一,下属分支机构既无独立的内审部门,也无内审专岗,仅配备兼岗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内审人员配备无论在数量还是专业背景上与工作需求都存在差距,缺乏知识多元化内审团队的组织保障,难以满足监管和公司发展对加大内审监督力度的要求。

(三)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存在局限性

传统内审偏重于直接测试内部控制,采用“撒网捕鱼”式作业流程,即直接通过全面内控测试控制的充分及有效性,根据测试结果及内审人员经验确定控制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审计计划。传统工作方式导致计划的制定缺乏统领全局的作用,内审人员往往要在大量信息中查找问题,耗费许多无效时间和成本,审计监督的及时性、连续性和风险监控的预警性难以保证。

三、提升内审效力的途径

(一)完善内审组织体系建设

1.明确内审组织的隶属关系与报告路线

逐步构建对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并与管理层保持有效沟通的内审组织体系,明晰内部审计向审计委员会的报告路线,以利于独立监督职能的发挥。

2.明确内审职能定位

在完善内审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与纪检、监察等非内审职能的有效分离,保证内审的独立性、权威性,为内审充分履职创造客观条件。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内审队伍建设是有效发挥内审职能的关键所在,保险公司应采取措施逐步打造专业技能强、知识多元化的内审队伍:一是加强内审人力资源管理,健全内审人员的招聘、考核、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开放型审计专业人才选拔机制:建立外部引进人才,内部专业人员交流的机制,最大限度拓宽内审人才选拔渠道。三是建全内审人员培训体系。采取项目带培训、外聘专家培训等多种形式,建立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发挥内审与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

传统内审方式过于依赖全面内控测试与个人经验判断,计划制定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对审计效率和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实现审计模式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内审与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依靠风险管理专业技术支持,利用风险管理工作成果,逐步完成传统型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转变。风险导向型审计的优势在于其 “狙击手式”流程,即瞄准一个重点一击必中,审计重心前移至计划阶段,计划的制定更具针对性,便于节约审计成本,避免审计资源的无效耗费。新型内审方式有利于准确掌握公司风险状况,审计建议可直接针对经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风险提示,不断增强公司的风险预警能力。实现新型审计模式的转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识别风险

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公司业务目标,采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列示和识别业务层面的风险,在各业务领域设定风险可接受水平。

2.判定风险可控水平

风险管理部门在充分鉴别风险的基础上,判定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固有风险是否被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流程图等方法来对每个风险进行打分和排序,评价得出量化的剩余风险水平。

3.确定审计范围及领域

内审人员根据量化风险水平确定审计项目实施的范围和重点,将审计范围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制定审计计划,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根据审计项目实施情况,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改进控制系统的建议。

面对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复杂多样化,内部审计应及时更新观念,通过完善组织建设、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提升内审效力,凸显服务职能,为保险公司发展履职尽责。

参考文献:

[1]胡涛,朱斌.基于风险评价的保险公司内审方式探讨.保险研究.2007.3.

作者:龚岩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浅析保险公司经济责任内部审计

摘 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审计类型。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审计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审计经验与方法,探索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希望能对此领域内的实务和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类型;访谈对象;责任范围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科学管理、实现效益经营,各类保险公司根据国家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示,近年来逐渐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总工作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分类也越来越细。根据审计对象任职情况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分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转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任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其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又分为辞职、解聘、退休三种情况。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步骤,是一个事关内部审计事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需要每位审计人员在审计的理念、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融会贯通,才能有新的突破,也才能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认真收集公司内外部审计及各项检查的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全面的审计,且有时审计对象的任职期限较长,单靠审计组几个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审前及审计过程中要认真收集、审阅前期内外部审计及各项检查的报告及结论,并对审计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对在任职期内被审计单位发生重大违规违纪事项,遭受外部处罚或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及影响的,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在审计报告中直接予以反映;对其他与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有关的问题,为审计组提供了审计线索,在审计过程中要予以重点关注,审查相应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整改,是否重复发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效整改指所辖单位均不存在相同问题,如前期审计发现所辖甲公司存在该问题,此次审计未发现甲公司继续存有该问题,而乙公司存在该问题则应认定为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改。

(二)认真审阅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会议记录

一般而言,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重大事项及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通过被审计单位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司务会研究决定。通过查阅相关会议记录,审计组可以了解审计对象任职期内被审计单位的相关重大事项及决策程序,而这些决策事项绝大多数都与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直接相关,认真审阅会议记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现场审计开始后,审计组组长或主审应在第一时间取得并认真审阅相关会议记录,并据此及时调整现场审计的重点及同相关人员访谈时需要询问的问题及事项。被审计单位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秘密,在审阅过程中,审计组组长、主审要妥善保管,不能随意散放在工作场所;同时,也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得向他人传播。

(三)综合运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要对其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反映、评价,必须综合运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即:在审计对象任职期内,被审计单位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持续向好、还是向差,或者存在较大的起伏;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都需要进行趋势分析。此外,客观、全面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发展情况,还要以任职前被审计单位发展水平、系统平均发展水平、当地寿险行业发展水平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据此得出的结论会更为全面。另外,在分析时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发展速度,还要分析业务发展质量,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结构、创费创佣情况、给付情况以及后续发展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四)重视访谈、询问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由于审计人员相对被审计单位而言是“外部人”,会计报表、业务档案只是记录了经济事项的结果,而经济事项的目的、过程及真实情况未必得到如实反映。审计人员要了解经济事项的真实情况,必须同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询问。目前,访谈在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访谈是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同谁谈、谈什么、如何谈都暗藏了很多玄机、技巧。访谈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是访谈要选择恰当的审计对象。举个例子,要访谈了解被审计单位车辆的情况,如果找办公室、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员,可能谈半天收获不大,因为他们经常面对检查,如何回答已经轻车熟路、了然于胸。而审计人员如果有意无意的同某个司机交谈一下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是访谈要有目的及针对性。在访谈前要仔细梳理要谈什么、如何谈,要注意访谈的方式方法。

(五)要抓大放小,把握全局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专项审计,审计对象目前都是单位的负责人,具有一定的层次。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有一定高度,要从全局出发,不要局限于某一点上;要把握全面,不要局限于细枝末节。部分审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采取的是详细的账项审计法,大量的翻阅会计凭证,检查费用支付是否合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抽调大量的业务档案检查业务处理的合规性。这样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即使翻阅的会计凭证、业务档案再多,也只能是被审计单位所有经济、业务事项中的一小部分,据此得出的审计结论也只能是以偏概全,存在较大审计风险;其次,上述方法检查出的问题究竟与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有多大的关系值得考虑,如只是相关人员工作失误或执行的问题,审计对象会对审计结论不认同;其三,即使审计人员对某笔费用支出的真实性有怀疑,但限于目前的審计手段有限,被审计单位很容易就搪塞过去,审计人员花费半天力气,最终的审计结论与事实还未必一致。因此,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人员不要局限于某一点上,要从全局、从大处入手。如:怀疑被审计单位公杂费有问题,不要局限于几笔具体的公杂费支出,可以从公杂费的趋势分析入手,看是否存在异常增长,算一下人均公杂费有多少。审查延压赔款情况,不必一笔一笔的翻阅相关赔案,可以利用趋势分析的方法,对年初(1-3月)、年末(10-12月)、全年的赔款支出情况进行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部分延压赔款的示例等。

(六)要准确界定责任,注意区分前任与现任责任、直接与间接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项目,它是通过对具体经济事项的审计来评价审计对象任职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随着公司对审计结果重视程度的提高,审计对象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越来越关注,在部分事项上也会“斤斤计较”。因此,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准确界定审计对象的责任,注意区分好前任与现任责任、直接与间接责任、客观与主观责任之间的界限,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使审计对象心悦诚服、甘于接受。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要重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将进入全面深化发展的阶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抓住时机,认真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拓展视野,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紧跟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风险管控重点,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以实际行动为公司的做大、做强作出贡献。

作者:郭小玲

上一篇:国有企业部门审计论文下一篇:审计机关设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