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服务贸易资本运营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促进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战略。服务贸易是衡量国家、地区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支撑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金融服务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对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内部服务贸易资本运营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部服务贸易资本运营论文 篇1:

现代商务的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从影响现代商务的经济国际化,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商务内部的贸易、金融、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论述了现代商务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和电子化,而这两个方面又息息相关。中国现代商务的国际化和电子化发展现状及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商务 电子商务 国际化 电子化

一、现代商务国际化趋势

现代商务活动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金融、资本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许多方面,而这些商务活动都是在现有的中国和世界经济体系下进行。经济体系和商务活动又有紧密联系。任何商务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系下进行,反之商务活动又可以影响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受现行经济体系制约的中国的经济正在沿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超越国界,与别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扩大和深入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国际化是动态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就出现了初级阶段的经济国际化。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和商品的国际流动更加扩大,经济国际化进入了新的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国际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商品国际化、到资本国际化、再到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国际化潮流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高涨,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全新的突破,知识信息网络化,全球贸易自由化,金融资本国际化,生产体系跨国化和运行机制趋同化等方面趋势都有了空前的加强,经济国际化进程迈向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表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国际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主要包括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政策、体制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等方面。企业经营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国际化发展受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制约,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必然会推进一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反之,则会制约经济国际化进程。另外,经济国际化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外向型发展战略和自由贸易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国际化发展;而内向型发展战略和保护型贸易体制,则会延缓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经济国际化表现为一国不断开放其国内市场和国内经济逐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互动的结果。在国内经济承受力允许的范围内,开放的程度越高,经济国际化进度就愈快。

2.企业国际化

企业是现代商务的载体,企业因商务而发展,商务中的最基本、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企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经济愈来愈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企业国际化已是必然的趋势。中国企业无论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在日益“国际化”的国内市场中都将面临国际化的竞争。

一方面,“走出去”战略正成为更多中国企业的选择,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是众多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中国企业要国际化,就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更要具备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技巧与操作能力。资本国际化为企业全方位走向国际化开辟了捷径。海外资本市场比国内资本市场更成熟,资本市场规模较大,企业融资空间比较广阔,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在海外上市将为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引进来”也为更多国际企业和人才所青睐。中国市场的强大潜力、无所不在的机会和快速的国际化进程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中国正在成为海外归国创业者的乐园和展现人生辉煌的舞台。

中国众多龙头企业已经做了国际化的尝试,也有一些取得宝贵的成功经验,比如ZTE中兴通讯的董事长侯为贵放飞“国际鹰计划”。国内企业制订国际化的策略一开始就跟其它公司不一样。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一点,大家顾不上外面的事,另外英语也差点,所以很多企业出去也晚。对我们来讲,我们认为思路应该放开一点——你不做人家的,别人还要做你的市场。韩国这样的国家很有可能第一张订单就是国外的。因为,它们的国内市场小。 国内国外市场其实是一样的。所以1995年中兴就开始做海外业务。通信产业跟其它的还不一样,家电产品价格可以低价出售但是电信产品一定要入国外的电信网。中兴发行H股也是国外资本运作的第一步。H股起码在换股方面的障碍会小一些。在A股也能增资扩股,同时中兴海外市场业务比重越来越大,H股形象比A股形象更好。

3.贸易国际化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带来了贸易的国际化,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但贸易的国际化就意味着出口国和进口国利益的交织与冲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遭遇到一些“无形”的壁垒的几率自然越来越频繁。“以前做出口只有产品质量、退货等风险,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国外目标市场贸易壁垒的风险。”

4.电子商务国际化

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刺激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走向世界。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各种资源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借助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得到加强,并有更多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商业趋势是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以及如何打发我们的休闲时光。许多专家都认为,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里,主要有三种商业趋势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下面通过在美国市场的一组数据说明此趋势:

1.在家中购物:美国在家中购物的比例现在占所有零销业务的15%,到2010年可达55%趋势:无店面零售业将迅速增长。在1994年,无店面零售额占GAF(一般性商品,服装服饰以及家具)零售总额的15%。预计到2010年,无店面零售额可以增长到占GAF零售总额55%,也就是说,GAF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都将通过无店面零售形式实现。这一切都得益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由于几个其他商务形式无法比拟的特点,在众多商务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电子商务:美国在线零售业在2000年迅速增长到6百亿美元。趋势:在线购物是未来的浪潮。波士顿咨询集团在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在线零售业在2000年增长了85%,超过了6百亿美元。

3.在家中工作:美国现在有5千5百万人在家工作,这一数字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趋势:科技使工作地点变得并不重要。目前在美国,估计有5000万人在家中工作。这些人当中,估计有1650万到850万从事家庭生意。这些家庭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都说明现代商务的另一个趋势是电子化:

二、现代商务电子化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步伐正日益加快。2000年,企业信息化进入第一次热潮,这次热潮是以企业上网工程为主要特征,成千上万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宣传自己的门户。2005年,企业信息化进入第二次热潮,这次热潮是以信息化应用为主要特征,企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大量商务活动中去,实现企业商务电子化。最近,网络经济再度掀起热潮,今年上半年,国内创业投资公司70%左右的资金投给了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企业。

现代商务电子化是个大趋势。商务电子与电子商务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层面。电子商务是技术层面,主要是企业营销的信息技术,如B-B(business to business),B-C(business to customer)等;商务电子是应用层面,主要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商务的主体是IT企业,商务电子的主体是应用企业。电子商务是实现手段,商务电子是应用目的。可见,企业商务电子化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商务活动中。

企业商务电子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价值,使企业价值链增值,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商务电子的本质是将企业商务活动分解成若干价值链,然后将每项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通过商务电子化提高其价值,促使价值增值,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才有真正的作用。企业商务电子化的关键在于需求,必须系统研究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逐一推进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从局部商务电子化到全部商务电子化,最后完成企业价值链的全程电子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这是企业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

企业商务电子化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单个事务活动的电子化,实现人脑与电脑的连接,其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例如电子人力资源系统;第二阶段,企业内部资源网络的电子化,实现电脑与电脑的连接,企业内部资源得到了优化,实现了共享,例如企业采用的ERP系统;第三阶段,企业内外部资源网络的电子化,实现系统与系统平台的连接,企业的内外部资源通过因特网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商务电子化。

企业商务电子化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动,实现了流程化、互动化、协同化管理。主要有五大优点:提高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整合优化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供决策支持;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现代商务的国际化和电子化趋势在某些方面也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我国现代商务经过加入WTO后7年的发展,现在商务萌发新的冲动,或许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益处的新机遇。但即使前景极端诱人,现实的障碍仍需要企业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乐观。对于现代商务覆盖的各个行业而言,要全面与国际接轨,实现电子化,仍需要翻越许多高山。

参考文献:

[1]陈执义王祖兴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简明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P:5

[2]姜旭平主编:电子商务实用全书.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3]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编著: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论坛.中国企业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

[4]王振东: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与国际贸易磨擦及反倾销应对策略、技巧实务全书.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年

[5]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

作者:元 静

内部服务贸易资本运营论文 篇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风险及发展策略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促进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战略。服务贸易是衡量国家、地区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支撑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金融服务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对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贸易;潜在风险;发展策略

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核心内容,随着全球范围内服务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金融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竞争焦点。金融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境外消费、跨境交付、境外投资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贸易类型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尽管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提升,但长期处于出口逆差状态,在金融服务贸易的构成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因此,加快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极具现实意义。

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消除金融贸易壁垒,以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贸易合作。2016年,中国银行在文莱设立分行,成为文莱境内的第一家中资银行,标志着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国金融服务的出口。2018年7月,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金融服务平台正式签约,这标志着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对示范园建设金融服务平台的大力支持,有助于示范园申请包括资产管理、储蓄信贷、基金投资、信托保险在内的全金融牌照,为当地的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和刚果合作建设的中刚非洲银行成立两年多来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也推动了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由于“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投资力度加大,各个国家、地区以及不同产业间的金融合作深化,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自1997年到2017年这十年来,我国的金额服务进出口额从3.5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2014年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更是超过百亿美元,实现了高水平的跨越(如图1所示)。近几年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尽管如此,金融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2017年该比例不到1%,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 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缩小

根据国家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口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逐渐减少的转变,而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不断增加,进出口差额不断缩小(如表1所示)。这说明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质量和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努力赶超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水平。在个别年份,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已经超过进口额,进出口地位发生反转。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在高速发展后国际竞争力提高,逐步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金融服务的逆差主要来源于保险服务,并且保险服务的贸易总额在金融服务贸易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投资建设对保险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伴随着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攀升,来自汇兑损失、政治动荡以及破产欠款等方面的损失也随之提高,因此配套的金融保险服务必不可少。由于中国进入全球金融市场时间较晚,在涉及国际贸易保险服务方面经验欠缺,业务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境外保险服务。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保险服务实力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空间得以扩展,金融服务贸易逆差和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也在不断改善。

(三)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发展战略、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金融业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面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金融服务贸易主要由欧洲主导,亚洲次之。欧洲地区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金融服务贸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亚洲各国中,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是主要的金融贸易出口国。与此同时,中亚、非洲等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以及政府监管的差异,金融服务贸易水平较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贯穿亚欧大陆,其中不乏金融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会造成金融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分配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地区间金融服务贸易差距。目前中国主要与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沿线国家展开贸易,与其他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较弱,这会强化区域内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平衡,提高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难度。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金融资源以及投资机会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进一步造成地区间对外金融服务贸易水平的差距。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潜在风险

(一) 合作成员国政治不确定性风险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可忽视,其中政治风险伴随对外贸易全过程。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或与他国间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的经濟利益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广,覆盖亚非欧三大洲,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不仅有政治经济体制良好的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激烈、地缘政治关系复杂的落后国家,这些国家动荡的局势会给贸易带来极高的风险。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服务贸易多围绕基础设施项目展开,通过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条件,获得大型建设项目的主导权。但这些项目往往具有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高等特点,项目稳定盈利需要等待较长的过程。如果项目开展期间正好碰上政治变动等事件,就算后期能够实现稳定盈利也存在被东道国政府收归国有的风险。除此之外,原本商定的协议由于政治因素在签署前夕被合作国单方面喊停的现象也存在,例如英国核电工程协议。这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使得前期投入的大量精力、物力、财力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政治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走出去”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二) 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且分布不平衡

金融体系主要起到为资本配置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各国建立更为深入的贸易往来关系,这要求提高由货币兑换及汇率变动而产生风险的管控能力。在对外开放初期,我国积极引进外资,但国内金融机构很少走出国门拓展境外市场,因此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经验相对欠缺。在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进入世界金融市场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这对于我国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挑战。与世界市场中的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快对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清算结算、货币兑换、市场定价等机制。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布局不断扩大,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银行业为例,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海外并购,设立境外机构等。截至2017年末,已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8个一级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多达近2700个,提供贷款逾2千多亿美元,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尽管如此,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多分布在东南亚、西亚等相对发达地区,呈现空间上的分配不平衡现象,无法满足沿线各个国家的需求。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加快脚步,完善机构布局,积极扩大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覆盖区域。

(三) 汇率及外汇管制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自汇率的风险是我国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任何形式的金融服务贸易都伴随着资本跨境流动,而资本跨境流动则與汇率息息相关。国际形势和格局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当一国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在其境内开展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汇率波动轻则影响到汇兑后的损益,重则导致一国经济秩序的稳定,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在该国的正常运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人民币实现直接交易的国家仅有8个。其余国家在与中国进行金融服务贸易结算时均要以美元为中介,而这些相关货币与美元间的汇率波动率年均超过10%。某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可能存在较高的贬值风险,从而对我国的金融贸易结算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外汇管制问题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沿线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对外汇存在严格的管制,这会增加货币兑换的审批时间,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一) 优化“一带一路”区域金融服务贸易环境,拓展金融领域合作机会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区域广,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单纯凭借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很难获取竞争优势,政府应在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上发挥重要辅助作用。为了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增强我国金融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贸易环境。进口国的金融自由度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开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基于“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和发展共识,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积极开展政府间外交,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谈判、协商获得更多的贸易优惠条件,降低合作国的贸易限制。除此之外,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合作,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助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金融机构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境内金融机构拓展海外市场,以逐步实现在岸金融向跨境金融的延伸。例如,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等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作用,扩大整体金融机构的境外贸易参与力度。

(二) 健全完善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应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面临的潜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政治环境差异较大,由汇率变动、政局动荡而带来的金融不确定性不可忽视。因此,开展金融服务贸易的风险较高,这对我国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审慎地使用金融工具,对资产组合进行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服务风险。除此之外,事先对合作国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提高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效率,加强金融行业内部沟通,防范金融机构在境外的合规风险。中国金融监督机构的监管制度也需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而不断完善。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接轨,这对中国金融行业的监管制度也提出了新要求。在不断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与国际监管体系靠齐的同时,也应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适度调整。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意识,主动维持金融市场秩序和安全。

(三) 加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贸易人才储备

就目前形势而言,国内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专业人才队伍还显薄弱。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应实现从货物开放到人才开放的观念升级,加大对金融人才的重视和开放,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创建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制,推动国内金融领域人才在知识、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接轨。金融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的本质是金融技术的竞争,而金融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回归到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人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国的金融服务竞争力。因此,想要长期保证我国的金融服务竞争力,对于金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只有金融专业的人才素质得到提升,我国金融行业才能有长足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结合“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完善的高端金融人才管理机制,为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建立“一带一路”区域高水平金融人才交流机制,将国际人才引入国内,鼓励人才流动,打造一支适应全球化金融步伐的高端金融服务贸易人才队伍。

(四) 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推动金融服务贸易新兴业态发展

互联网金融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互通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也与我国“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标相契合。伴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领域合作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上交易业态提供了牢固的技术支撑,简化了传统交易环节,提升了交易效率。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技术,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服务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我国应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国内产业结构特征,加大对“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探索和开发,挖掘“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服务贸易机会,加大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涉及范围,加快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由于我国进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时间较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欠缺经验。再加上跨境金融服务贸易体制的不完善,进一步限制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开展。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可以弥补我国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借助“一带一路”的宏伟背景,我国应尽快实现金融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中国在金融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和整体规模,推动我国向金融服务贸易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程军.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往来金融大动脉[J].中国金融,2015(05):34-36.

[2]李杨,程斌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科技合作体系构建与金融外交升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05):113-125+197-198.

[3]方虹,钱玮蔚,王旭.“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研究[J].前沿,2018(03):60-65.

[4]肖德,李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67-71.

作者:肖瑶

内部服务贸易资本运营论文 篇3: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国际化日益加深、中国经济强劲崛起的今天,我们应理性审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改善金融服务贸易的结构,为我国迈向经济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今,金融服务贸易在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方面,它与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在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中,金融服务贸易已作为重要的组成因素。

由于金融服务贸易与其他服务贸易的形式和内容区别较大,与经济运行的平稳性、相关性更强,各国在金融领域的起步早晚不同,发达程度不平衡,因此,各国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推动因地制宜,在自由开放方面更加谨慎小心。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此不采取统一规定,由成员国自己制定开放承诺表,通过双边贸易谈判的方式来确定。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对金融和保险业的开放也采取缓冲一段时间,让国内的市场和金融企业做好相应准备,才慢慢放开的做法。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金融服务贸易改革逐渐深入,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快速攀升。2001年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金融服务贸易的总量仅为1.4亿美元,到2009年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就达6.3亿美元。

虽然总量上升许多,但是金融服务贸易在全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仍然很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银行服务贸易的逆差状况改善,保险贸易的逆差幅度大

参照表1,从2010年上半年与之前对比中可以看到,银行服务贸易状况改善明显,而保险贸易的逆差数额一直高居100亿美元左右,成为仅次于运输行业的第二大逆差服务业。这主要源于金融保险服务贸易属于新兴服务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起步晚、起点低,目前仍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的阶段,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对金融产品的开发研制较差,国际竞争力较弱。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对境外市场的主观开拓不足,占有率较少,像国有四大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甚至不足十家。与国外发达的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当然,近几年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的恶化也造成了逆差的增大,服务贸易中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限制、行业壁垒等的普遍实施,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经济效应,都对金融服务贸易等产生很大影响。

金融服务贸易市场过度集中在香港和欧美

从整个服务贸易来看,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以2008年为例,五大贸易伙伴实现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8.4%。放眼服务贸易发达的美国,其不仅提供服务的部门具有高竞争力,市场结构也更加合理,这是其多年外贸格局改革和调整的结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金融服务贸易的行业、机构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业在国内金融领域仍处于优势地位,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虽然近些年发展较快,但相对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银行来看,地位仍然偏低。人世后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2006年也实现了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但是就目前引进的情况来看,其主要是营业性的经营机构,其他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较少;就地区来看,外资银行90%左右分布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带,东北、西北、西南等地数量寥寥无几,对于农村的金融服务则更是我们的软肋,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有所改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服务自由化程度偏低,在履行人世承诺之前,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程度几乎达到商业存在限制开放度的历史最高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开放和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外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东道国发展战略,优化在华发展布局;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与台湾签订ECFA;内地的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利用境外资本,丰富自身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采用设立分行、代表处和境外收购的形式加快海外机构布局,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截止2010年初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在华设立代表处,13个外国银行在华成立33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独资银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经营资产从2004年的5823亿元上升到2010年初的13492亿元。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撑力量

相对于欧美发达的金融体系、完善的资本运营、成熟的融资市场、先进的技术创新,我国金融服务的确存在许多的问题,客观地看待国内外差距,平和地剖析问题所在,理性地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尽快改善提高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水平,既能避免其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阻碍,又能为经济的前进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带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在我国经济实力持续走强、外汇储备雄厚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时机日益成熟,从而将促成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形成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机构和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必然对我国银行的各项业务产生影响。以负债业务为例,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终将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在对外贸易中将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中资银行将成为清算行或结算行,这有利于中资银行扩张海外市场、获取新的客户资源、增加收费业务收入。

资本市场的规范建设将鞭策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伴随资本市场交易的公正透明度提高,市场投资行为的规范,高质有效融资场所的建设,更多的海外资金将被吸引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并购,促进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上市公司的优化组合。同时真正的市场化竞争也会促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科学规范,严格参照《巴塞尔协议》规定,有效控制银行经营风险,减少对国家保障的依赖,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同等竞争共同发展。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将支持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国家对服务贸易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扩大服务出口”、“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确立了服务贸易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努力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必然会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提高金融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资本账户的未来开放将促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中国的资本账户虽然没有完全放开,但实际情况远比法定制度宽松得多,中国人民银行也公布近几年内将扩大资本账户开放,加强公司和住户部门从事长期贸易和从金融全球化收益的能力。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二者联系十分紧密。从资本账户的内容来看,四大类十三大项,一多半都是金融服务或与金融服务有关的项目,这说明资本账户的开放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二十年资本开放的进程,多数都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紧随广泛的金融体系自由化而行。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缓慢放开我国资本账户的情况下,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今天,紧密的外部联系和良好的内部环境给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借助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国家经济转型的良好态势,顺时而动,加强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其在整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和地位,及早成为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主干力量。

作者:赵锡军

上一篇: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土地开发成本房地产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