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论文

2022-04-22

摘要: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连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四位,但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国际服务贸易逆差连年快速增长,特别是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连创新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严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论文 篇1:

广西引进FDI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面对新一轮国际跨国投资增长的势头,广西近年紧紧抓住新兴的发展机遇,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此同时,国内利用外资形势发生了较大转变,广西必须顺势采取应对措施,企业领导人和政府决策者应当充分了解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最新趋势和不断出现的各种因素,审时度势,拟定本地区、本企业利用外资的应对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引进外资;策略;经济发展

一、广西引进FDI的现状

(一)广西利用外资量的情况

近年来,广西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尤其是国内引资成效明显,但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的利用外资业绩不理想,与全国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既沿边又沿海,又是西部大开发省份之一,广西利用外资的状况并不容乐观,陷入了利用外资“低水平徘徊”的怪圈,成为制约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广西呈现出不斷波动的特点。20世纪,外商在广西的投资高峰期在1993年、1994年和1997年,随后从2006年开始,外商在广西的投资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中国进一步完善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吸收FDI高潮。在这次高潮中,广西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4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15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市)第十一位,是近十几年来广西实际吸收FDI在全国的最好排位。1995—1996年有所回落,1997—1998年再次进入高潮,年均完成外商直接投资都在8.7亿美元以上,是广西历年吸收FDI的最高点。之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在广西的直接投资逐步下滑,经历了2001年的低潮后开始出现小幅的恢复,2003年全区完成外商直接投资回升至4.56亿美元。但到了2004年又开始大幅下降,降到了199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区全年仅完成外商直接投资2.9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35.2%。从2006年、2007年起,广西引进外资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分别为9.18亿美元和12.9亿美元。2008年,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外商对广西的直接投资相对上两年有所回落,但幅度不是很大。纵观其整体规模,广西利用外资仍只是低水平徘徊,其前景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广西引进外资的行业的分布

外商投资的产业或行业分布,它的变化能够反映跨国公司资本进入广西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房地产、公用服务业)是外商进入的主要投资领域,但在2009年外商对于建筑业的投资比例大幅下降。外商对第一产业的涉足历年来都仅占有较小的份额,其投资额与其他行业相比也比较稳定。在邮电、运输等基础性行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行业,在20世纪不太受到外商的青睐,但是在2009年占了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外商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

(三)投资地的来源

在投资来源地方面(见表3),投资国别仍以港、澳、台地区为主,来自香港的外商投资所占比重最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相对较少。在广西吸收外资中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来自维尔京群岛的外商直接投资异军突起,已成为除香港外,是广西吸收外资最多的地方,特别在2009年,英属维尔京群岛对广西的投资增涨幅度大大提升。这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不无关系。维尔京群岛与香港一样是世界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它的一项支柱产业就是海外离岸公司注册,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海外离岸投资中心之一,由于具有保密性高、资金往来便捷、利于避税等特点,世界上许多公司选择在该岛设立离岸公司进行贸易和投资。从这些离岸金融中心输入的外资,有很多是国内资金外逃后转化的回流外资,在遇到经济波动时较易外撤,对其的金融监管比较困难。因此,从广西的外资来源看,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离岸金融中心香港和维尔京群岛,这些来源稳定性不高的资金,对广西的经济发展作用较小,而且容易造成经济安全隐患。

二、广西引进FDI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广西引进外资投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广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农业投资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但投资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投资不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外资在广西主要以投向加工工业为多(资源型、劳动密集型、房地产建筑业等),投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少,高新技术产品制造、教育、科研、卫生福利等的外资所占比例偏低,而投入到农业、基础产业的外资更少。在2008年,广西利用合同外资金额1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涉及较少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青睐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其中外商投资领域主要集中的制造业,其合同外资金额占全区总额的53.6%,其次为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分别占全区总额的11.7%、6.2%和5.6%。外商投资主要产业过于集中。这种外资投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领域过窄现象,主要是由于以港澳台资金为主的投资者来源结构决定了外资在广西的投资项目中一般加工项目多,并且加工工业中劳动密集型项目多,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少。这是由于广西目前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种不平衡的外资产业分布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第一、三产业因技术、资金缺少而发展乏力,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过度,与国内同质产品相互替代,不利于要素禀赋的积累与改善和对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的拓展。

(二)广西吸收外商投资在地域上发展不平衡

外资比较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三个城市,各市引进外资很不平衡,经济发展基础较弱的桂西经济区、桂东经济区则相对不足。2007年南宁、桂林、柳州三市投资占广西41.3%,其中南宁市占18.3%,桂西经济区三市(崇左、百色、河池)占20.5%,桂东经济区四市(梧州、贵港、玉林、贺州)占21.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河池、贺州、崇左等市,利用外资的数量偏少,这说明广西的矿产资源优势未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三)经济发展缓慢,配套资金不足

广西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几年尽管比较快,但因广西的经济总量比较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广西在全国各省区中GDP的排名也比较靠后,而外资流入所选择的主要是整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因此,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外商对广西投资的信心的瓶颈。同时,也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比较小,致使一些外资项目的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到位,从而妨碍了外资的积聚和流入。

(四)投资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透明度、配套性不够

近几年,广西在完善经营环境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调查中不少外商和民营企业反映,政府在投资政策、审批程序等方面透明度、稳定性、配套系不够,造成对外来投资的许多优惠政策往往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一些办事部门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行政透明度不高,特别是收费的透明度低,乱收费现象还比较严重;是执法不规范,存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不能秉公执法的现象;同时涉外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健全外商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与投资利益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这些投资软硬环境的不完善,均对广西利用外资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市场体系不完善,尤其是金融市场、信息市场不完善,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良,企业融资除了银行便没有其他渠道,要了解市场除了自己就找不到其他服务组织,企业凡事都需要政府出面干涉、包办,很不适应外资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广西引进FDI的对策分析

当前,广西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这一个又一个利好因素给广西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推动广西工业化进程的速度,提升出口竞争力,这急需借助外界特别是外资的力量来发展,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因此,广西应当紧紧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优环境,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引进大项目为重点,以开发区为载体,以国企改革与引进外资为结合点。努力提高现有产业水平,增强产业和区域集聚效应,尽快扭转利用外资持续低水平徘徊的被动局面,实现引进外资的新突破。这也是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利用本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充裕劳动力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投资政策壁垒的削弱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跨国协调成本的降低,不仅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时也使跨国公司生产体系跨国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地区的国际生产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实施。尤其是在特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的生产经验战略中,形成了跨国公司职能跨地区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

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资源导向型投资;出口导向型投资;降低成本型投资;研究开发性投资;克服风险型投资;发挥潜在优势型投资。广西应根据本省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紧紧抓住以资源导向型投资和降低成本型投资为主的跨国企业,以达到吸引利用外资的目的。

1.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紧紧抓住难得吸引外资的新机遇

几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品种齐全的自然资源。面对不断增加的国内原材料需求和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跨国公司就必须到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确保其生产的正常进行。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南濒北部湾,东邻广东、海南和港澳,西靠云南、贵州,北接湖南,西南与越南交界,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等优势。是整个西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自然资源的优势有:(1)水资源丰富,大小江河流域覆盖全区,河流污染少,水质较好。河流年径流量1 881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闽江5条江河径流量的总和。地下水资源量达到4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 795立方米。(2)广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有色金属最为富有,是全国十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7%。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64种;居全国第一的12种;居全国第二至六位的25种。广西铝土矿探明储量6.8亿吨,远景储量超10亿吨,且矿藏分布集中、矿石质量佳、易开采,是中国唯一可直接采用纯拜尔法生产优质砂状氧化铝的基地;锰矿保有储量2.28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9%;锡、锑、铟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8%、33%和32%;铟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3。广西非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石灰岩分布广泛,储量大、质地好,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可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3)广西沿海滩涂面积1 005平方公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6 488平方公里。北部湾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2 000个/立方米,浮游动物150毫克/立方米,底栖生物143克/立方米,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也是中国著名热带渔场。鱼类资源有500多种,虾蟹类220多种。浅海有主要经济鱼类50多种、经济虾类10多种。盛产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沿海一带拥有10.8万亩的红树林,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岸带拥有大量的钛、石英砂、磷钇矿等矿产。北海市西南附近的浅海海域有一定的石油、天然气等储量。沿海地区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海洋能,主要是潮汐能和波浪能,其中潮汐能开发条件良好,年发电量可达10.8亿千瓦时。(4)广西是国内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之一,物产丰富多样,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目前,全区水果栽培面积1 700多万亩,名列全国前茅,主产柑、橙、柚、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蔬菜种植以秋冬蔬菜为主,面积达1 500多万亩。广西是世界十大产糖区之一,甘蔗种植面积900万亩左右,单产和糖分均达到巴西等著名产糖国先进水平。全区共有草山草坡9 700万亩,可利用面积70%以上,年产鲜草1.6亿吨以上。广西水牛奶别具特色,现有水牛400多万头,占全国水牛总数的1/5。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1 300多万亩,对虾、罗非鱼、珍珠、牡蛎等优势和特色产品在海内外占有较大份额。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松香、松节油产区,松香产量约占全国一半,栲胶、八角、茴油、肉桂等均排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50%~90%。此外,广西有中草药4 623种,在全国排第二位,其中少数民族用药1 021种,主要有田七、玉桂、罗汉果、砂仁、绞股蓝等。

总体而言,广西具有招商引资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是许多西部地区及国内许多省份所不具备的。广西在吸引外资方面正面临着难得的自身特有的历史机遇,机遇抓住了,外资利用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吸引跨国公司投资

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是关键性竞争因素,谋求低廉劳动力成本是促成这种投资的主要原因,由于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劳动力资源充裕和便宜的国家和地区。广西的劳动力资源充裕且相对便宜,加上广西同时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地区开放政策。无疑,广西普通的劳动力绝对数很大,但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在总的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过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足,缺乏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当前,IT产业、生物科学、新材料等行业技术含量高,有潜在的大市场,而广西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人才缺乏,造成企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决策者宏观战略思路欠清晰,不能在战略思考上有新突破,经济开发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也很少,因而现有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对这些人才的需求。普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造成人均效率工资偏高,广西大量廉价劳动力是其吸引外资的显著优势之一,广西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技术熟练程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此来吸引跨国公司的青睐。此外,在原材料产地附近投资建厂所节约的运输费用、东道国政府的融资优惠、低地租、低税率等,也有助于跨国公司减少成本开支。

(二)加强产业导向,拓宽外商投资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利用当地的廉价资源以及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

广西的一些优势产业如制糖、有色金属、制药、食品、电力、汽车制造、机械等对国外大公司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只要这些产业和企业努力创造条件,是能够吸引国外大公司投资的。那么广西应积极调整政策,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利用丰富的资源,推出有特色的優势项目招商引资,鼓励外商向多领域投资开发,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这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的主流。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独具特色。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3个、旅游度假区1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旅游度假区9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最著名的是桂林到阳朔的百里漓江风景区,集岩溶风景之大成,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为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所以,广西可以在继续吸引外商投资于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扩大以第三产业(旅游业)为主,同时兼顾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和领域,积极引导资金投向发展前景好和成长潜力大的行业,使之尽快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尽量缩小区域投资差距

1.抓住机遇,要统筹区域的发展

广西吸收外商投资在地域上发展不平衡,那么要统筹区域发展,抓住中央支持西部大开发、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历史机遇,在巩固和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投资,增强其吸收外资和聚集资本的能力。在引资战略上,借鉴陕西“一线两带”的引资战略,在广西实施“一线两沿”的引资战略。一线是指铁路沿线的南宁、桂林、柳州;两沿是指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和沿西江流域的梧州、玉林、贵港。广西要把“一线两沿”地区作为引进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地区。依照效率优先原则,通过培育增长极的途径,在空间上让经济发展的有限资源最优配置,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优势地区、优势部门产业;通过这些地区的开放型经济、产业的建设来带动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利用外资

第一,通过区域合作,一方面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等广西稀缺的资源,发展壮大广西的优势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学习广东省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市场要素的培育和市场环境的完善,加快广西市场化进程,为广西引进外资创造条件;第二,大力拓展与港澳的经贸合作,吸引更多港澳的资金;第三,按照“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区域合作战略构想,把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要联合泛珠三角区域内各方,共同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办成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性的博览会,利用博览会这一平台,吸引东盟各国的资金和资源。

(四)繼续加强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广西进一步扩大吸收和利用FDI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区一些城市及地区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成长和成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走向完善和配套,一些落后贫困地区也在积极准备条件开始步入经济启动阶段,基础及公共配套设施投资环境条件的基础,必须加快加强公共机车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提升我区城市功能,因而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城市公用设施的改进和完善是加强广西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举措,如南宁市要按照举办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的要求,加快机场、道路、市政、公交、通信、商贸、问题、会展、接待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经济顺畅发展和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创造更加好的条件;就广西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来看,国家和地方财政虽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但建设资金的来源受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投资项目也受立项计划和行政权限的约束,因此,广西除了要加强自身经济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外,还要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的流资,并促使其投向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我区城市社会生活环境、医疗卫生环境及文化生活消费环境的建设与提高,切实改善和提高我区的社会生活卫生与文化生活环境质量,因为高质量的生活卫生条件和高水平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环境是优化投资软环境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区招商引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五)牢靠树立“环境就是资本”的意识,切实改善、优化投资环境

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外来投资也是建设广西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一个政策透明、办事高效、手续简便、法制健全的投资保障体系,以增强环境吸引力,增强广西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能力。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好的软环境。

1.营造依法办事,维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环境

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用法律法规规范、引导、调节、保障经济行为。要认真解决执法不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依法公开、公正地处理涉外案件和经济纠纷,坚决防止和纠正超时办案和执法不正、地方保护的违法倾向,以实际行动,给投资者信心。

2.营造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规范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坚持长期抓。工商、税务、公安、质检等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坚决打击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和违法行为,努力建立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3.营造高效廉洁、文明行政的行政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使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政府职能真正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4.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干事创业的优越的人才环境

现代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必须努力营造一个优越的人才环境,不断用人机制,优化用人环境,真正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

(六)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变单一方式招商为多种形式招商,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项目库和招商网络,广泛开展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吸引全国、东盟各国以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跨国公司来广西投资发展,提高发达国家投资比重,改变流入广西的外资来源构成,从而提高广西外商投资的规模和档次。积极探索新的利用外资方式,采用BOT、TOT、转让经营权或收费权质押等方式,扩大项目融资。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并购已超过绿地投资的数额,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一大重要趋势。而目前跨国公司在广西基本上都为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在广西尚是很少。因此,目前要鼓励外资参与国企改造,通过改制引进外资,进行参股、控股或者兼并、收购等,与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将广西的企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朱念.FDI对广西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D].桂林:广西大学,2007,(5).

[2]吴飞霞.广西外商投资趋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

[3]Buckley,P.J&M ark C.Casson.Models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9(1),1998.

[4]甘尔丹.外资企业在广西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7,(4).

[5]莫理宁.广西利用外资思路转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10):202-203.

The Introduction of FDI in Guangxi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OU Zhong-quan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ning 530003,China)

Key words:Guangxi;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strategies;economic development[責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邹忠全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论文 篇2: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摘 要: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连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四位,但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国际服务贸易逆差连年快速增长,特别是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连创新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严峻。因此深入分析中美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国选择适当发的展战略促进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使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伴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货物贸易,而且占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大有与货物贸易“平分天下”之势。特别是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着转型压力,增长动力迫切需要由原来倚重生产技术创新推动逐步转向信息技术和服务技术创新,通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大对象国,分析研究与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有利于找准差距,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跨越式地发展服务贸易。

一、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美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新的行业不断涌现,一方面服务业的分工更加细化了,另一方面更多的服务环节从生产行业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极大地丰富了服务产业的内容。随着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中美服务贸易进入飞速发展的轨道,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数据,2001年中美服务贸易总额仅为89.47亿美元,到2011年猛增到380.31亿美元,十年间增加了290.84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32.51%,远远高于货物贸易增速。

(二)中美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国际生产的发展,也拉动了服务的国际化,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虽然传统服务贸易增长较慢,但高技术服务和新兴服务增长迅速。2006—2011年,中美服务贸易的各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结构并不均衡,增长最快的依然是美国的比较优势项目,如美国专有权利与特许经营、商业专业技术服务等,它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别超过了1.65倍和1.32倍,远远超过运输等传统服务项目。而从中国的进口中,专有权利与特许经营、商业专业技术服务增长分别超过了1.04倍和2.25倍,金融和保险服务的进口增长更是分别达到6倍和4倍,只不过它们所占份额较小,分别仅占2011年服务进口总额的1.29%和0.18%。

(三)中美服务贸易中的内部贸易分析

跨国公司在追求国际竞争优势过程中,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已越来越重视推动服务贸易的国际化,通过全球经营网络,创造内部服务贸易以进一步促进和巩固货物贸易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推动了服务的跨国内部贸易,但在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的内部化方面显得极不均衡。2011年中美服务贸易中,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仅有17.91%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服务需求非常广泛,除很少一部分是公司内提供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中国本土公司向美国公司进口服务,充分印证了美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强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从中国的服务进口中高达65.38%的份额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比货物的内部贸易比例要高得多,说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务绝大部分是在美国和中国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服务要求较高,中国一般性的公司难以实现向美国出口服务。

二、中美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分析

(一)中美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不协调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服务业较之中国要发达得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从美国的服务进口急剧增长,而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乏力。2006—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到了31%,高出美国服务出口总体年平均增长率21个百分点,而美国从中国的服务进口年增长率仅为4.4%,比美国服务进口总体年平均增长率还低1.2个百分点,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从2006年的11.86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153.73亿美元,五年内增长了近12倍,表明中国在服务业发展水平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

(二)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结构不平衡

虽然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美国,但中国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等服务业,但在旅游、专有权利与许可经营、金融等服务业领域中国比较劣势明显。中美服务贸易巨额逆差主要来源于旅游、专有权利与许可经营、金融服务等项目,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统计,2011年中美服务贸易逆差中,仅这3个项目就分别贡献逆差30.07亿美元、39.28亿美元和17.86亿美元,占逆差总额的比例达56.73%,说明中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上还很不平衡。

(三)中国跨国公司在中美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很弱

中美服务的公司内贸易中,90.7%的出口是美国母公司对其在华子公司的出口,说明中国跨国公司的在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服务出口能力很弱,也说明了中国跨国公司在美子公司服务提供能力还很弱,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在内部进口中,美国母公司从在华子公司的进口占内部进口的比例高达96.5%,也远远超过货物内部贸易的比例,说明中美服务的公司内贸易主要是美国跨国公司所从事的,而中国跨国公司很少涉足,反映出中国跨国公司对美国的服务出口能力相当弱。

三、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3%,比全球平均水平66%低了13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3%低了30个百分点,而印度为50%,日本为76.5%,美国则高达80%,中国发展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的任务十分紧迫。一方面,要充分调研分析中国在发展服务产业方面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等优势,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服务产业发展战略,将中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再将企业优势转化为国际服务贸易优势。比如,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对美旅游服务贸易存在很大的逆差,这是因为中国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还很落后,旅游文化开发和挖掘还很不足,旅游价值链还很不完善。因此,中国应对全国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创建旅游文化品牌,联合营销,推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知识技术创新,特别是服务的知识、技术创新。对从事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企业,应从产业、财政、信贷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大人力资源、资金及科研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扭转在高技术服务贸易方面的颓势。

(二)大力扶持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提升跨国公司的服务贸易影响力

服务市场的开放是国家宏观决策,而服务贸易的进行主要由公司推动,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先锋和主力军的跨国公司是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仅以跨境贸易方式进行对外服务贸易是很初级的,而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服务外包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跨国公司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将跨国服务贸易内部化,才能真正树立一国在世界上的服务贸易地位。中国跨国公司相对于美国跨国公司而言,在中美服务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跨国公司服务技术较为落后,在美子公司更倾向于在美国本土采购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跨国公司规模小、实力弱,服务贸易影响力不足。因此,中国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国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积累品牌优势,快速成长壮大。政府还应利用国际双边和多边谈判机会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地域特征明显,单纯依赖市场力量,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壮大的可能性较小,中国政府应加强地方利益协调,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或联盟经营,加快壮大中国跨国公司实力。

(三)采用逐步开放战略,保护与激励相结合促进中国服务跨国公司发展

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是中国既有的承诺,但如果不加节制地快速开放,在中国企业服务技术和能力相对发达国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必然会对中国服务贸易企业产生严重冲击,因此采用逐步开放战略是必然选择。逐步开放战略必须打破地方条块限制,分产业逐步推动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统一融合,为国内企业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在对外开放方面,应严格遵循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顺序开放,及从服务业发达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到全国市场逐步开放的战略原则,将有限开放和适当保护相结合,逐步培养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才能真正扭转对外服务贸易不均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为人,刘绍坚.危机影响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2012,(11).

[2] 胡毅韬.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中国商贸,2012,(7).

[3] 施菁.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3,(3).

[4] 刘岚,王婷.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比较与评价[J].价格月刊,2012,(7).

[5] 杨洋.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流通经济,2011,(3).

[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陈继元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论文 篇3:

FDI流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加入WTO后,我国迎来了服务业全面开放和大发展的新局面。总体上,FDI(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我国服务业造成的冲击不会太大,其主要作用在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服务业发展。文章主要讨论了FDI流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l) 服务业 分析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升温,跨国投资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多。目前,中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我国以往的开放重点是制造业领域,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正在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开放,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较大规模吸引外资的新热点。中国服务业要加快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外资是必经之路。

二、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一些服务的无形性与不可存储性,也由于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空间上的接近,因此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服务的国际交易主要是通过在国外市场建立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的企业来实现的,这直接加剧了东道国服务业的竞争,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因此,对服务业FDI持批评态度的观点认为,外资服务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能力太强,它们会威胁到国内企业的竞争,影响国内经济政策甚至对国家主权造成威胁;也有观点认为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然而,人们正逐步认识到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最终的影响是利大于弊。FDI流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

1.结构调整和升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及服务业结构关系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总量和结构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发展水平比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低。

因此,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服务业引进外资有利于中国引进新的服务项目、新的投资工具(如技术专利服务)和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中国服务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引进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服务部门,克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最大利益,是能够高效率地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更高端的中间服务。同时,生产性服务的外国供应商的高效性是基于对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所有权优势,这也正是中国服务企业的薄弱环节。在初期只有资深的外国公司才能提供这些技术和服务。因此,中国需要对世界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吸纳外资、吸纳外国的职业人士,也只有通过投资,通过外国的职业人士来到国内提供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业的技术转让,尽快缩短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

2.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效应。目前我国各类服务业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服务业在服务管理、组织和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巧(包括对新技术、新方法、高品质服务的引进和保持)都十分缺乏。这些知识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关服务业FDI在转型经济国家的证实研究表明,转型经济国家所缺乏的服务惯例、服务品牌和差异化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利用FDI而获得,并且FDI对于提高东道国员工的技能、持续地改进服务质量以及充分利用全球的金融、电讯和商务服务网络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而言,引进外资有利于打破目前国内部分服务行业的垄断局面,增强服务市场的竞争性,促使国内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利用现代技术拓展服务领域,使服务市场向更复杂和尖端水平发展。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在服务产品种类、管理技术与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很强的示范效应。国内顾客在与外资服务企业的互动接触与交易过程中不断学习,对服务的要求和口味会越来越高。因此,国外服务机构对当地的服务供应商形成了压力,迫使它们更快地适应国外供应商的标准和规则,为了留住顾客不断地引进新的服务并提高经营的灵活性,在与外资的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效率,最终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技术溢出效应。在服务业领域,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诀窍、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要大于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而且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跨国流动会产生明显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因为服务业所有的业务都要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来实现,很难进行技术保密,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技术水平基本相当,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将“技术水平高”的业务留在母公司,只将“中等水平的”业务转移到海外企业。服务业扩大开放使外国服务业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给国内服务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

4.人力资源开发效应。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能动性生产要素,是一种具有特殊创造性的资源,它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和发展,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提高。

跨国公司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并因此开发出能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复杂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它使跨国公司能够不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许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在其海外投资地建立培训基地,为其海外企业雇员提供培训机会。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愈高,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就愈大。跨国公司由于其产品、技术和管理体现着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保证培训计划与员工自身发展需求的高度一致性。跨国公司对投资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帮助当地管理人员增强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和判断能力、对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资的流入不是简单的资本流入,它提供了东道国需要的“一揽子”资源,包括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管理诀窍以及定制化能力等,通过培训项目和边干边学的过程,他们被传递给当地企业。因此,外资的流入对人力资源开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服务业落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与国外相比,差距也较大。由于服务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因而服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专业技术,而且服务态度、市场营销技能和技巧也应得到提高。服务业通过扩大开放和引进外资,可以使国内从业人员近距离地学习国际惯例和先进的市场营销技巧与经营管理方法,造就一批服务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5.环境改善效应。随着技术进步和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一国的投资环境不仅体现在厂房、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专业服务等的完备性和质量水平方面。外资服务企业进入我国,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利用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纽带,间接地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外资企业带入的资金、技术、人才有助于改善国内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竞争力强的工业加上完备的服务又会吸引更多的高技术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这将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升级并带动整个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意味着我国将在法律、金融、通讯、运输、广告等领域将引入更多的外资,这本身会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对我国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

1.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的冲击。随着中国入世后对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大量在技术、管理及体制上具有优势的外资服务企业将涌向中国市场,这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冲击和影响。加入WTO后,中国要按照入世承诺开放服务市场,国内服务企业必然要面对跨国公司的强烈竞争。由于我国在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领域长期实行垄断经营,国内竞争不足,国际竞争力较弱,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将形成市场竞争,使服务质量差、效率低的国内企业陷于困境甚至被淘汰,即使在入世前国内市场开放度已经较高的服务行业,如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业及旅游、商贸领域,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与国际水准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外资进入将争夺市场份额,使低效率的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在一些新兴的服务领域,国内市场尚有许多空白,外资企业可以利用其优势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2.对落后的服务理论和服务观念的挑战。我国服务企业的经营观念与市场经济国家成长起来的服务有较大的差距。在改革开放以前,尤其是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商品长期供不应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理念停留在生产观念或产品观念,服务的好坏对企业经营活动没有太大影响,因此,企业只把服务问题归属于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范畴,看成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无偿奉献,缺乏改善服务的内在经济动力。在这种服务理念的支配下,企业只言“义”不言“利”,把抓服务当成政治任务,用运动式的检查、评比等办法硬性推动,没有从顾客需求及顾客价值的角度来认识服务的本质。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服务营销理论90年代初才开始引入我国,目前尚处于传播阶段。现阶段服务营销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对我国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以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我们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

3.对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压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服务业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生产者服务市场,企业也没有在市场购买服务的传统,从而造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系统缺乏。国内大多数生产者服务供应商还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往往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在服务质量和定制化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对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专业化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管理、组织以及市场营销的技术诀窍和专业技巧等是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些技能不可能通过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立竿见影,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通过政策导向培育和扶持生产者服务部门的发展逐步实现。

4.国内服务企业高素质人才流失的压力。服务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将跨国公司间全球人才的竞争延伸到了中国市场,在国有企业、新兴的民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之间展开人才的激烈竞争。显然,传统的国有服务企业由于在分配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缺陷,将处于竞争劣势,而外资服务企业一般拥有全球化的培训网络和良好的培训机制,能够提供相对优厚的报酬,以及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声誉方面的优势,将吸引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国内服务企业的人才流失不可避免。

总之,面对国外服务型跨国公司进入的强力冲击,我国服务业必须尽快采取有效对策,协调好利用外资与适度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系,以提高中国服务业与外资竞争的能力。

四、小结

中国服务业要加快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外资是必经之路。目前,中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而言,服务业引进外资利大于弊。笔者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由于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推动国家创新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代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所以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强调现阶段我国应重点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外资引进的力度。

服务业引进外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会带来冲击和挑战。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国际比较中居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发展在总量上滞后于发达国家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低层次的消费性服务比较重大,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严重不足,普遍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因此,笔者在对比研究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并指出,中国要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机遇,平稳有序推动服务业的改革和提高竞争力,妥善处理好服务业开放与保护的战略关系。

参考文献:

1.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J].经济研究,2001(11)

2.薛求知.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出现及扩张动因[J].世界经济研究,2002(5)

3.何济海.外资商业投资亮点及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J].商业文化,2004(2)

4.徐诤.中国入世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2002(9)

5.张红霞.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4(9)

6.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7.江小娟.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责编:吕尚)

作者:丁玉春 杨 逸

上一篇:基于资金投入的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