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现代绝大多数的幼师声乐教育倾向于学生的唱功,而忽视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要面对的人群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所要应用的技能和学生本身的声乐艺术素养,这在幼师的培养方向上显然是一个误区,只靠课堂上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声乐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融入声乐艺术?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幼儿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幼儿艺术论文 篇1:

扎染艺术在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与创新

【摘要】扎染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独特的染色技艺,经过折叠、揉压、缝制等步骤对布匹实施捆扎后染色,之后将已经捆扎好的线等拆除掉,就会形成十分好看的花纹和图案,可以把十分丰富和美丽的图案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因为捆扎的方法不同,呈现出来的图案与花纹也有所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因此,在幼儿园教学的时候,可以在环境创设中运用扎染艺术,增加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

【关键词】扎染艺术;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意义;策略

引言:

扎染艺术以一门传统的手工技术,不管在图案、花纹、色彩、工艺以及肌理等方面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和艺术气息。把扎染艺术运用到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实施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高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一、扎染艺术在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扎染艺术因为它的个性化的技术手法以及丰富创新的图案与色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为了可以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运用环境创设的方法,将扎染艺术逐渐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们对扎染艺术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扎染艺术是一项需要手工制作的技术,将其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可以不断丰富幼儿们的成长环境,实现幼儿各项素养的提升。现阶段,很多家长都具有环保观念,要求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运用的各种材料都是安全的,这样的观念就和扎染艺术的天然和健康的觀念相符合。另外,扎染艺术还能够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等。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手部肌肉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捆扎和制作的时候,能够不断地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和力量,提升他们身体的协调性等[1]。

其次,将扎染艺术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幼儿们是祖国和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不断地欣赏丰富多彩地扎染艺术,能够真正地基础扎染制品,使他们体会到扎染艺术中的文化气息,教师们也可以鼓励幼儿们学习扎染,进行简单的制作。在制作扎染制品的时候,幼儿们会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向往,活跃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幼儿们会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幼儿逐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扎染艺术在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创新策略

扎染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但能够运用到幼儿园的走廊、大厅等位置,还可以运用到班级内部等。在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可以运用扎染艺术做墙面装饰,制作一些精巧的造型,悬挂在室内,当然可以垂直形式悬挂,也可以采用弧度的形式悬挂,这样会使公共活动区域具有层次感,创设出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教师们可以创新一个情境,运用长条形式的扎染制品,将其捆扎成波纹的形式,就像海浪一样,运用环形或者圆形再捆扎成水泡的形式,用浅蓝色作为整体的基调,呈现出大海的清澈,再运用波浪形式悬挂到大厅或者走廊上,之间可以点缀上一些海底的生物,比如小鱼、海草等,这样就可以为幼儿们创设一个海底世界的神秘场景。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其中穿梭,就好像在海底漫游一样。

扎染艺术还能够运用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作环境装饰,这样可以突出班级的特点。幼儿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也会体会到扎染艺术为他们带来的视觉享受,幼儿们也能够直接参与到制作扎染制品的过程中。比如在幼儿们的休息区域,可以为幼儿们作各种角色扮演的扎染制品。教师们可以制作一些扎染艺术品装饰幼儿们的家,比如可以制作有各种小花的床单,有星星月亮的窗帘等。这样幼儿们在睡觉之前,也会感觉到十分美好,有自己家中的温馨感。

阅读区域是一个十分安静和舒服的场合。为了可以使幼儿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加的专注,教师可以在阅读区为幼儿们准备上一些具有扎染艺术的坐垫或者靠垫,让幼儿们用自己喜欢的舒服的姿势去阅读书籍。教师们能够在坐垫或者靠垫上扎染上一些幼儿们喜欢的卡通图案,也可以将坐垫或者靠垫制作成幼儿系喜欢的外形等。比如小猫、小兔子等,这样不但能提升阅读区域的童趣,还能使幼儿们对各种动物产生识别和认知。

美工区是幼儿们都十分喜欢的区域,在美工区,幼儿教师们可以先带领幼儿们对扎染艺术产生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再引导他们自主的进行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幼儿们能够运用捆扎的不同形式制作一些小手绢等,在捆扎之后,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上色,幼儿们会充分浓厚的好奇心,期待自己的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对扎染艺术有了深入的理解,还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

扎染艺术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创新。在进行捆扎和印染的时候,都需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和突破等。在选择的材料上,可以依据环境创设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薄纱或者棉布,不同的质地制作出来的成品会有不同的艺术气息。在设计图案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创新,可以选择一些幼儿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比如小猪佩奇、喜羊羊、灰太狼或者熊大熊二等。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挑选一些明艳的色彩,依据环境创设的需要,选择冷色调或者暖色调等,充分满足幼儿们的审美需要。在染色的时候,需要明确环境创设的主色调,之后再进行与之相匹配的颜色,以免产生混乱的感受。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运用扎染艺术,可以激发出幼儿们的潜力,锻炼他们的审美观念,实现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力,推动幼儿们学会创新,更好的将扎染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王肖玲.试析扎染艺术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与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12):50.

作者:王晨

现代幼儿艺术论文 篇2:

现代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

【摘要】现代绝大多数的幼师声乐教育倾向于学生的唱功,而忽视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要面对的人群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所要应用的技能和学生本身的声乐艺术素养,这在幼师的培养方向上显然是一个误区,只靠课堂上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声乐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融入声乐艺术?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师范教育;活动;声乐艺术

考虑到幼儿师范教育的对象是将来的幼儿教师,幼儿时期的孩子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知识基础近乎于0,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有意识的学习,而是被动的习惯的养成,所以幼儿教师主要还是要根据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根据孩子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教学提倡在游戏中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a、b、c……”和“1+1”更要注重的是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而幼师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也要避免受到枯燥、单调的教授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声乐的教学,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声乐素质、要在师范教育活动中融入声乐艺术。

一、当今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的幼儿师范声乐的教学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内容过于专业化、缺少儿歌相关的“教”和“学”。许多在幼儿师范学院教授声乐的老师毕业于音乐学院,他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声乐本身的唱功技巧,而忽视了他们所教授的对象将来是幼儿园教师,要面对的是一群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而忽视了对儿歌的“教”和“学”的相关技巧的教授。此外,师范学院毕业的声乐老师他们大多数并没有做过幼儿教师,他们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因此由于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教育的目标、重点均不相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很少考虑到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的影响。除此之外,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声乐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完全领会的,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的熏陶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要加强在教育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

二、现代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

1 提升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

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关键在于声乐教师的引导语教育,所以教师的声乐水平以及声乐教学水平度学生的声乐艺术修养有重要的关系。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声乐艺术的教育中教师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有坚实的声乐基础,在教授的过程中能纠正学生的专业知识的错误,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要有制定适用于幼师教育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的能力,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以及学生今后的工作特点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最后,教师要有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以便建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才能在声乐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流露真情、即兴发挥,从而增加学生对声乐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2 加强学生声乐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管是学习哪门艺术,其基础知识的培养都是及其重要的,声乐艺术的学习也是一样,尽管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但是声乐艺术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门特长,在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由于幼儿教师声乐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没有声乐基础,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从基础到高端、由易到难,设定不同的学期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其次,可以设置分级教学,但是不是按照学生的学期级别,而是按照学生的专业基础进行分级教学,这样既可以使接受能力强、基础较好地学生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又可以使接受能力较差、基础较弱的同学做好基本功的训练。第三,音乐赏析在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可以在音乐赏析的环节中培养自己对声乐的鉴赏以及评判的能力。最后,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QQ、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教师可以把音乐赏析贯穿在课堂内外,课上和同学们一起赏析并为学生讲解,课外给同学们推荐好的声乐作品,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3 为学生提供多样式的艺术实践机会

声乐艺术不是纸上谈兵的事,实践很重要。幼儿师范教育活动在理论教育之后应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表演、比赛,也可以是到幼儿园等地的实习教学,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身的声乐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庞建萍.论我国幼师转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9(4).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4]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新时代出版社,2008.

[5]张伏渠.走出幼儿师范声乐教学引导的误区[J].甘肃教育,2010(15).

作者:何朝辉

现代幼儿艺术论文 篇3: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我国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考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为基础和先导,同时又赋予教育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会对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幼儿艺术教育提出新的时代要求。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必须思考从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和谐社会;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新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是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升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含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为基础和先导,同时又赋予教育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会对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幼儿艺术教育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天人合一”的国家,所谓“天人合一”即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祈求“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是历代执政者的共同目标,中国古代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形容那时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和谐社会。对当今的中国而言,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更具有时代的意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长久以往的心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它主要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方面的基本内涵。

人类永远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地掠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使得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社会和则安。和谐社会需众人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和谐成分,才能够营造“贵和”的环境,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社会结构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法律与道德,兼顾理性与情感,平等与仁爱,建立“合情合理”的良性社会结构,真正使得社会和谐、人际融洽。

人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在自然界中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服从因果律,在这个意义上的人具有动物性,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必然会产生冲突、战争。在人类社会中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追求道德和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的人又具有神性,生活在理想化的精神世界里。怎样才能同时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呢?在这两者的冲突中,人怎么决定自己的行为?康德对此揭示了人还有一种独特的需求,在情感世界中对美的追求。康德提出把美作为沟通真与善的桥梁,从人性和教育的广阔视野证实了美育的价值与功能。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最直接的途径,艺术教育以其审美的本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发展历程,它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是归根结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人去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所以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人发展了、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才会真正获得内在的推动力。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支撑点,离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此外,教育的和谐发展本来就是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的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就必须有与之相呼应的体现公平公正、均衡发展、和合一致、改革创新以及和谐育人,即以人为本,整体育人、全面育人、长远育人,而不是“分数式育人”、片面育人、急功近利育人等基本特征的和谐教育。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领域的艺术教育,在微观上的确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教育目标,但在宏观上有着与整个幼儿教育完全一致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幼儿的发展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方面都要和谐发展。目前,儿童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和谐,它不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不是指向未来的教育,不是创新的教育,不是主体性的教育,不是愉快的教育,不是开放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是缺失审美素质,缺少真、善、美、爱、民主和心灵关注的、过分强化了艺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功利价值的不利于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一切折射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相差甚远,我们不仅有必要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规范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更有必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进行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幼儿艺术教育改革。

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1、确立和谐发展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综合确定的产品质量规格与要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各种活动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拥有完善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就要通过审美理想,培养幼儿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谐的灵魂。“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共同的文化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共同的审美理想则是营造艺术生态和谐环境的思想灵魂。”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与创美的,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美好、和谐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使个体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能够保持宁静的心态、人性的纯洁。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教授简单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而应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帮助每个幼儿建造一个精神家园,提升美好、和谐的精神境界。越来越多的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关注和对幼儿审美情操的投入,是人们对异化的社会和教育的批判,是对和谐美好、充满创造活力的未来社会的呼唤,从而达到美化个体、美化社会、美化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2、采择贴近生活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或者具体地说课程教学内容是学校或幼儿园

向儿童所传递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教育内容的取向和选择,体现了教育决策者、学科编制者和教学执行者共同的知识观和质量观,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懂生活、会生活、在生活中升华自己,在提升自己全面素质的同时享受美好的生活。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要与幼儿的艺术生活和谐,贴近幼儿的艺术生活,包括幼儿自身、幼儿与自然环境、幼儿与社会环境、幼儿与身边的人群等。将幼儿的生活当成一个整体,不要人为地割裂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自然和谐地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发掘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协调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各方面,用爱和美的教育联通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在艺术生活中,幼儿能够自觉地将一般生活经验与艺术性的生活经验相互沟通、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更高的具有普遍自我指导意义的经验。幼儿能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能够用丰富的艺术活动及其产品美化自己的生活。

3、运用灵活多样的幼儿艺术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和办法。教育方法是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中介,对实现教育目标来讲,它起着“桥”与“船”的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个性张扬的,敢于自我承担的,面向未来的新生势力。幼儿艺术教育方法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运用灵活多样的幼儿艺术教育方法,以充分调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满足幼儿的创新需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以往的幼儿艺术教育,人们总是关注教师如何教,设计一系列课程,幼儿始终处于被动,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中心地位的权利。在单向的灌输中,幼儿学会了缺乏生命气息的模仿,被动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师也把原本应是十分活跃的“生命运动”引向了死气沉沉的“荒漠”。幼儿艺术教育方法应该本着个性化,民主性,开放性的原则,创造宽松、和谐的艺术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其中自主地探索、体验和感受,让幼儿在其中自由地想像、创作、发表见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

4、选择多样化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活动的结构,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它规定了以什么样的外部形式使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展开运行。幼儿艺术教育活动除了选择在幼儿园进行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外,还应让幼儿走向家庭和社区,利用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应该与周围的人、事、物相处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就是一个和谐的小社会环境,社区教育也应成为一种幼儿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民大教育的具体形式,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谐社会构建的提出也对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良好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艺术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中进行了,与社区的合作成了幼儿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扩大幼儿艺术教育范围,实行开放式的幼儿艺术教育,让和谐社会的大教育观早日深入人心。社区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社区的资源和幼儿园的资源互通有无,形成家——园——社区一条和谐的流型线条。

5、进行“以人为本”的幼儿艺术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的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教育改革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对参与教育活动的每一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赋予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需要全社会把眼光重新聚焦到“人”的身上,关注人,重视人,正视人作为人的存在。幼儿艺术教育评价也应该全面地关注幼儿的和谐发展。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也不断增加着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急促地追求着效率和功利,幼儿艺术教育功利化和专业化的现象也越演越厉,严重背离了艺术与教育的初衷。幼儿艺术教育评价贯穿在整个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是教育理念的最终体现。幼儿艺术教育评价和之前三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是不容忽视环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在更高的境界中领略自然、找回心灵本应拥有的宁静,创造出心灵、自然、社会三者之间更真、更善、更美的和谐。幼儿艺术教育评价也应该与这种和谐的思想相呼应,克服工业文明给艺术和教育带来的共同异化,恢复艺术和教育的魅力,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幼儿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应该以人为本,以幼儿为基础,真正了解幼儿的艺术表达方式,真正尊重幼儿的艺术作品。评价内容应该更重视幼儿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与情绪体验。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协调各方面因素多样性地进行综合评价。为幼儿和谐的生命打下基础。

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艺术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教育难以企及的独特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与之相应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构建和谐发展的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作为和谐社会构建基础的幼儿艺术教育,其自身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责任编校:秋泉)

作者:张卫民 郭倩汝

上一篇:软件设备管理论文下一篇:蓝海酒店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