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人性化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采用创新人性化的舞蹈教育方法和模式,是当前中国舞蹈教育的趋势。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舞蹈教育将发挥更多的优势与功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人性化教学创新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舞蹈人性化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篇1: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摘要】舞蹈教学既是学生自身感受艺术魅力的时刻,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综合艺术素质的过程。不可否认舞蹈最本质的特征是关于舞蹈美的艺术,但是舞蹈教学对于学生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美的艺术,而在于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最为关键素质之一就是创新力。舞蹈教学与创新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舞蹈教学离不开创新,另外一方面创新是舞蹈教学的有益成果。本文笔者从两个方面论述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力这一课题,其一是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必要性,其二是教学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舞蹈教学 创新力 策略

江泽民同志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力的重要作用,现如今党和政府都在大力提倡创新,各行各业都在推陈出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提倡创新的核心,舞蹈教学是高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舞蹈的艺术性决定了舞蹈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的重要地位。

一、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必要性

舞蹈教学是一门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它存在的价值不在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实际上学生舞蹈创新力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项目,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能够在舞蹈艺术的殿堂里沉思、成长,并且帮助学生跳出思维的框架,实现思维的突破,久而久之创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类似于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相信如此坚持下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舞蹈方面的造诣,还会增强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教学策略

1.舞蹈教学创新需紧贴生活

舞蹈教学创新紧贴生活既是创新自身的必然要求,也是舞蹈教学创新的重要捷径。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紧紧贴近生活实际进行创新,实际上创新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与折射。作为舞蹈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时候要教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让学生明白存在的现实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而不是随意他们放任他们脑海中的想法。当然不可否认舞蹈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适当的尺度,牢牢把握好舞蹈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那么创新型的舞蹈教学自然会产生。

2.尊重学生的表现

舞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之所以选择舞蹈这门课程,多半源于自身对舞蹈的热爱,源于对舞蹈舞台的迷恋,这份热爱与迷恋是舞蹈学生坚持刻苦学习舞蹈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表现,使得他们在内心里始终保持一份对舞蹈的热爱之情,如此舞蹈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之情,学生也会更愿意常常思索如何用形体去表现情感,这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所在。舞蹈教学尊重学生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口头和行为上的不约束,也强调在舞蹈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舞蹈教学环节的设计需符合最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得知道什么是有益于学生的教学。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需求,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事实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的艰辛,学生是舞蹈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舞蹈教学工作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一旦感受到自身受到重视自然会乐于学习,思维的火花会更加活跃,创新意识就会提高。

4.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

昔日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强调教学的氛围与教学环境。在传统教学领域强调课堂氛围的严肃庄重,强调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和创新力,不符合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思维,营造一个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享受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舞蹈,我們可以想象一个自由的课堂,创新思维在此必将如滔滔江水一样翻腾不止。

三、结论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力是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之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舞蹈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致力于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懂得贴近生活的创新,如此久而久之,舞蹈教学领域必然会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卫志强.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大舞台,2015(3).

[2]何柳,胡小刚.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才智,2012(12).

作者:封霓

舞蹈人性化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篇2:

民间舞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 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采用创新人性化的舞蹈教育方法和模式,是当前中国舞蹈教育的趋势。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舞蹈教育将发挥更多的优势与功能。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欣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教师如能悉心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欢快、激情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来说,教师要从本门学科自身特点出发,从如何促进学生学来研究如何教,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综合素养,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促进学生“乐学”。

一、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完善自我

民族民间舞蹈是人类社会宗教、民俗、历史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积淀下来的“有意味的形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简单的肢体动作的学习,还包含了对人类文化发展史的特有信息的了解,它是人以劳动和生活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则创造的艺术式样。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首先自己应具备强烈的学习内驱力。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因为它们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以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物质世界,所以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同样,民族民间舞作为舞蹈的一个分类,适用此规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从舞蹈上体会民族民间舞文化,也要从其他的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

首先,是民族音乐。民族民间舞与民族音乐有着共通的节奏性、韵律性。民族音乐是民族舞蹈的灵魂,民族舞蹈是民族音乐的回声。民族音乐是一个巨大的抽象性的载体,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提供一个广阔想象的空间。从民族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节奏旋律、情感依据中,教育者能够了解民族民间的特殊的非语言文字文化,从而以更广的角度了解民族民间的舞蹈文化。其次,民族舞蹈的构图是舞蹈的表现手段,也是舞蹈的有机组成。一个舞蹈作品成不成功,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没有完美结合,就和构图表现手段掌握程度的高低有直接关联,而绘画中的构图就成了教育者在作品创作中最直接的借鉴渠道。民族绘画与民族舞蹈,两者都是利用形与线构图,一静一动,一个是用手和笔,一个是用身体,加之色彩和情绪,就活生生地把该民族的传统和审美勾勒出来了。再次,就是民族文学了。在整个民族艺术系统中,民族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处于基础地位。民族文学在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者的民族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相通的艺术门类,如雕塑、摄影、电影、电视等,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中了解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这都为民间舞蹈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可利用资源。

民间舞蹈与大自然、与传统风俗、与人民大众的情感表现都存在密切的联系,这需要民间舞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和社会民众文化活动中去进一步感受。但是,我们对生活万象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亲身经历、亲自观察)去感受,可以从间接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养料来丰富自己、扩大视野,从而拓展艺术思路。除此之外,民族民间舞蹈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某些内在契合点,作为教师在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支撑,要从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诸多角度来分析探讨,与相关学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对教学内容做更全面、深入、系统、透彻的解析和钻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通过舞台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舞台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并让教师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在一个班的诸多学生之中,单单通过课堂训练,教师们很难全面地评价和发现那些较为优秀的学生。而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便能够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把舞蹈表演的实践环节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并作为检验舞蹈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通过舞台实践,学生可以积累经验,培养表演欲望,发现和挖掘自己的长处与潜能;教师也可以在每次舞蹈创作实践之中求新求变,雕磨出新的作品。在这样的演出实践与舞蹈教学的磨练中,教学相长,可以达到培养和强化师生创新思维,提高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非常认真刻苦,但只要旁边有人看着或者遇上考试就容易紧张,一紧张就容易不听音乐,节奏错误,动作僵硬,笑容也变得不自然,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表现欲不够,不能轻松地把握住应有的心理状态,并把这些舞蹈中特有的情绪通过肢体语汇与他人分享。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除了要多多请老师观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以练胆量、练心理承受力外,最好的方法就多多参加舞台实践。这类学生在表演民间舞蹈剧目前期的排练中多磨练,教师要告诉他们如何体会民间舞剧目中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每次排练时,还要多多强调动作与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在后期的舞台演出中,要与服装、灯光、舞美紧密配合,要把原来的心理能量放大、动作幅度放大,进行忘我地表演,达到宣情的效果。积少成多的舞台经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使他们从在课堂上小心翼翼、怕被关注发展到能在舞台上进入大胆宣泄、热情洋溢的状态。通过舞台实践,教师也能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讲授动作的规范性,不注重讲授动作的内在情感和相互联系。这样会导致学生舞蹈时内心是空洞的,不明白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风格如何通过动作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何去感受音乐带来的情境,等等。舞台实践可以促使教师把这些问题及时发现和提出,一起去探讨、解决。可见,舞台演出实践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希望和喜欢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欲望。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生一站到舞台上就容易兴奋,听到音乐就想跳舞,表现欲望变得十分强烈。这种饱满的情绪可以调动他们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参与到舞蹈的共鸣和反映中,使其表演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并能自如地通过舞姿和自己热烈的情绪感染观众。学生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随着他们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表演欲望增强,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增加,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三、发挥舞蹈欣赏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相对于舞台实践,舞蹈欣赏对于民族民间舞课堂有着不同的辅助作用。(1)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加之以有节奏的动作以及内心的思想感情来塑造时间、空间的动态艺术。舞蹈是美的,它植根于人类的生活和劳动当中。不同的民族与地区有不同的舞蹈,而这些不同的舞种也展现出不同民族最美的一面。因此,引导学生们进行舞蹈欣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欣赏舞蹈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所以,欣赏舞蹈不仅仅是“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更深程度地去理解和体会舞蹈,获知舞蹈所传达的宇宙造化的信息。由此可见,欣赏舞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拓艺术思维,提高全面素质。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要深入生活、积累社会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审美眼光;要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与艺术家进行心灵的对话。用心去品,去享受视听盛宴,心随舞动,情为舞牵,才能感受作品带来的精神文化,产生共鸣,同时加深对本专业的热爱。所以,不光是教师本人要多欣赏、借鉴,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多观摩、多交流。就拿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申报MFA的舞蹈晚会来说,其每一个节目都堪称是民族舞蹈的经典,我们看见了昔日在课堂中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走到舞台上,展现了不同于课堂示范的、精彩绝伦的、至情至性的民族灵魂之精髓。总之,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欣赏的同时,也主动接受了舞蹈带来的丰富体验,促进他们用更深的角度去体会舞蹈带来的乐趣,从而保持其“乐学”的恒久性。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民间舞蹈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族民间舞教师应当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学活动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运用人性化的方式、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乐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释:

(1)参见宗白华《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167页。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7]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周密

舞蹈人性化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篇3:

课程思政背景下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为了构建教学育人与思想政治结合的教学过程,旨在将教师、专业与思政内容融合一体。通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舞蹈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能够改变社会对舞蹈学习的传统看法,促进了教学体系的完善,也加强了思想启蒙的目的。特别是在舞蹈课堂上,不仅将艺术教育深化为思想与艺术的碰撞,也间接提高了学生艺术情操,强化了思政意识。

关键词:课程思政  舞蹈  教学

在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革,体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也着重于艺术培养,特别是在舞蹈课堂中,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知识,并从中获得感悟,通过在舞蹈教学中思政因素的挖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启蒙。本文就课程思政背景下对舞蹈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作深化分析。

一、舞蹈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促使思政教育下舞蹈教学的深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贴上了“枯燥说教”的标签,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消极态度,认为思政课程必然会与“红色”挂钩、与“理论”对等,充斥着对思政课程的“偏见”,传统思政教师对待思政教育似乎也带着些“傲慢”,将本来就略显生涩的知识理论抽离于学生情感态度之外,使得思政课堂逐渐失去活力。特别是老师枯燥地讲知识点,学生在一旁倾听,很明显课堂的角色重要程度不平衡,将这门课程所表达的思政内容逐渐转变为了强制性教学,让原本就较为形式的思想政治课堂更难被学生所接受。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类比较特殊的科目,主要以身体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融入思政元素中,可以先从艺术的情感体验开始,逐渐淡化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抵触心理。特别是让舞蹈课程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能够显现出舞蹈艺术中思政元素的丰富程度,将其间接融入学生思想和观点中,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目的,实现课程思政下舞蹈教学的深化。

(二)促进舞蹈教学中的人性化思维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领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主体,充当着对“人”的教育的重要责任,我们常说“艺术使人成为人”,这便是艺术的魅力,使人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充分地满足,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特别是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当以人作为主体,以培养人的素质为主,在课程思政的要求落实以来,舞蹈教育一直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舞蹈基础。因此,在长期的社会认识下,舞蹈教学一直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思政在贯穿舞蹈教学体系后,教师就有了新的教学任务,需要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更加细致地分析,不再取决于比较浅显的含义,而是深挖动作背后的意义,帮助学生从舞蹈学习中获得知识与历史、文化与民族的碰撞。通过舞蹈的展现形式来鼓励学生在进行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人文魅力,这不仅对舞蹈教学颇有启发,更提高了学生对思政理论的了解与深化,凸显了人性化思维的内涵,展现艺术魅力。

二、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人员已经意识到思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并不认为自己承担着开展思政教育的重任。并且教师认为自己的授课科目与思想政治相差甚远,甚至毫无关系,也包含了舞蹈教师。由于教学老师对思想政治的理解不够,没有将其充分灌输到舞蹈课堂上,让舞蹈老师误以为是舞蹈与思政的结合效果不好或者相互排斥,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中,舞蹈教师教学方案上往往不够重视思政教育,其教学比重在实际过程中有所失衡,这样也很难达到思政课程与舞蹈教学完美融合。

(二)融入舞蹈课程的思政素材不够

当前,一些学校会对舞蹈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讲座,明确提出了融入思政教育的要求,所以一些舞蹈教师开始尝试把思政教育的内容加到舞蹈教学中。但是教师所添加的思政教育素材还不够,很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无法与舞蹈相互融合,教育内容比较枯燥空洞,学生的反映并不是很好。在融入舞蹈课堂的思政素材不够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舞蹈教师的正常教学,也会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习,导致既不能很好地结合思政教育,也不能进行舞蹈教学。

(三)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培训

思政教育与舞蹈教学的结合主要要求舞蹈教学老师,由于舞蹈老师是经过专业培养的,虽然在当教师之前接受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但是这些测试的内容更多的是针对他们的舞蹈教学能力,而对是否有思政教学能力并没有什么要求。在当前的舞蹈教学课堂上,就需要要求教师不仅有专业能力,还要思政理论基础,对时事有所了解,对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如果舞蹈教师不具备思政理论知识或者不加以培训,学生的教学效果就会很一般,也很难符合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

三、“课程思政”在舞蹈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一)在舞蹈教学中做到价值引领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想找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相互契合之处,深挖其价值内涵,就要发挥舞蹈这门艺术的独特性,以情感为主要导向,由“外”至“内”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價值引领。舞蹈是以肢体做主要的表达工具,借助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也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其内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促进学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也能够吸收思政理论,主要通过舞蹈的动作点与思政价值观念相结合,以情感渲染为主,将价值观念通过肢体艺术来表达,呈现“教学统一”的理论基础,这无疑对学生内心的善良和情感共鸣做牵引,将舞蹈的审美化为学生思想的启蒙,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理想追求和艺术审美。特别是将学生的思想感悟在舞蹈动作上得以体现,自觉贯彻思政内涵,当舞蹈教学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的灌输,那么舞蹈艺术的境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二)从舞蹈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要善于挖掘舞蹈背后的“美”,特别是其中的思政元素,作为艺术的欣赏和领悟课程,舞蹈的肢体语言与我们正常对话不同,它是以小动作来代替一段表达,有着一定的规范要求,着力于和观众的互动感,教师需要在思政理论充足下,对两者进行结合,展现艺术魅力。例如,孔雀舞的手形丰富多彩,舞蹈形式变化多端,是傣族舞蹈的一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还是一种祝福的表达方式,在其优雅的造型和柔刚相间的结合下更具艺术审美;蒙古族舞蹈是以气场为主的表演特色,让人在舞蹈中感受到热情的态度,这也源于蒙古族人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蒙古族舞蹈欢快优美,步伐轻便洒脱,展现着蒙古人民刚柔之美。多数民族舞蹈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要注重以“美”为主,练就学生的舞蹈气质,不同的特色舞蹈所具有的时代气息不同,但都是依据时代背景进行的情感抒发,形态的表达裹着思想教育。通过课堂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的讲解渗透和舞蹈技能的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欣赏的乐趣,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体现,特别是从舞蹈中寻求积极的正能量和思想政治的熏陶,能够让学生对艺术形成自觉地追求。例如,红色题材舞蹈作品《东方红》《黄河》《中国妈妈》等,都是针对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为背景设计的舞蹈教学,其中不乏对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的艺术表现,不仅让观者心灵震感,其中的思政意义也极为重大,有助于思政教育在舞蹈课堂上的融合。

(三)对舞蹈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教育

在多数学校的舞蹈实施中,对思政教育的导入一般是作为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出来的,通过为学生构建舞蹈与思政融合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学习,善于从肢体等方面感受艺术的信息,以不断提高学生舞台展示能力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演出。首先,教师可以从思政教育为导向,创设舞蹈思政教育场景,强化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从中获取舞蹈信息,深化学生对舞蹈艺术信息的认知。其次,教师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或者借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和赏析,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加之教师的引领,促进学生从中获取较多的舞蹈艺术知识及舞蹈思政信息。同时,教师还可以以思政教育为主,让学生自主创造舞蹈艺术表达,或者定期为学生开展舞蹈演出,提供舞蹈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

(四)学会鉴赏舞蹈艺术,挖掘思政因素

学会鉴赏舞蹈艺术是一种德育教学的手段,具体来说是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优秀作品,得出感悟和看法而形成对艺术的理解或者对思政的总结,教师要想借助舞蹈鉴赏帮助实现思政教育,就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兴趣是舞蹈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理解兴趣的重要性,比如当前学生更加关注于现代舞曲,同时,教师也要认可各种舞蹈的内涵,善于从中找到学生可以模仿和借鉴的思政点,学会鉴赏作品。虽然多数学生对一些独舞没有过多的了解和兴趣,但是教师不能放弃对艺术的拓展教学,要促使学生多多接触各种舞蹈,当学生有一定的认知量时,就能够对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赏析能力,同时,能够有正确的审美标准。在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前,教师可以将具有时代艺术的舞蹈作品与学生共同鉴赏,特别是近几年中一些具有创新和情节感的舞蹈作品,其中的思政内涵也较为丰富、具体和前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将专业舞蹈中较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作业,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鉴赏。例如,在今年的舞蹈作品《唐印》中,是通过唐朝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凸显出盛唐繁荣的气象,虽然舞蹈中舞者们以奇怪的步伐、与众不同的行为姿态,展现着较为幽默又很绚丽的艺术氛围,学生能够从动作中体会到舞蹈中民族的特色,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通过舞蹈的背景帮助学生鉴赏舞蹈艺术,促进他们在舞蹈中领会到思政教育的元素,例如,民族舞剧《凤凰》是一个民族特色的舞蹈,也是一个讲述“初心”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凤凰为部落带来了光明,驱散了黑暗,最终保护了人民。舞蹈中更是体现在动作与神情之中,帮助欣赏者与舞产生共情,特别是让学生从舞蹈中领悟初心的含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牢记初心使命,这时候的舞蹈就成为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纽带。

四、舞蹈课程教学思政教育的改革价值

(一)提高了舞蹈教学的素养

艺术教育是人类知识、情感、思想、意念的综合性体现,舞蹈作为艺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其在开发学生智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功效。学生通过学习舞蹈,能从中获取真、善、美信息,助力于学生成长与发展,但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存在,让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遭到破坏。而以思政教育为主的价值导向能够帮助传统思想的改善,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在创新舞蹈教学模式的同时,发挥舞蹈的育人功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完善了舞蹈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观念陈旧,舞蹈教学效能不足,影响到学生对艺术信息的良好学习模式,但在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下,完善了舞蹈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程融入舞蹈教学中,教师既能关注学生舞蹈技能的教育,也能关注学生舞蹈情感、舞蹈思维、舞蹈品质、舞蹈思想、舞蹈能力、舞蹈素养等培养,有助于学生成才,并且将思政教育融人到舞蹈教学中,弥补了以往舞蹈教学实践不足的问题。

五、结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进行的舞蹈教学改革和实践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点,以舞蹈艺术内涵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并通过加强教师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能力,促使学校进行舞蹈课程的改革。在两者的相互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價值观,能够对思政课堂进一步的理解,并且通过舞蹈中思政元素的启发,对学生艺术情操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对思政知识进行广泛地理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焦连志,黄一玲.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

[2]许志林,林万雷.体育舞蹈“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9(09):140-142.

[3]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03):188-190.

[4]蒋代力.地方本科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艺术思政”融合教学改革[J].艺术大观,2020(05):56-57.

作者:李耘

上一篇:人才培养模式下材料工程论文下一篇:地基处理勘察中岩土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