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技术分析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问题是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的难题,不仅如此,在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几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有着浓浓的政策性色彩,并且,还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经过长时间这样的累积,商业银行改革的障碍越发的明显,这样沉重的不良资产便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证券技术分析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证券技术分析研究论文 篇1:

韩国股指连涨的背景研究

摘 要:主要从韩国证券发展历史、韩国证券连涨经济上的原因以及韩国证券连涨政治上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简单地介绍韩国证券市场展望。

关键词:韩国证券;韩国证券连长的原因;韩国证券展望

1 韩国证券发展历史

1.1 证券市场发展初级阶段(1956-1967)

20世纪50年代中期,韩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贫困。贫困导致储备稀少,而没有储备就没有投资,从而有导致贫困加剧。为鼓励储备并使之转化为投资,政府于1995年设立了韩国证券金融会社。1956年3月,在汉城创立了韩国证券交易所的前身“大韩证券交易所”。由于当时的韩国政府多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不力,韩国国内的股份制企业规模不大、组织不健全,加上许多基础工业企业实行公营,所以首次上市的只有12个股票和3个政府债券。而且,由于当时股票大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1972年以前韩国没有公司债券,因此,政府债券是当时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品种。就其发行和流通规模而言,以债权居多,约占80%。1961年5月组建的朴正熙政府宣布以5年计划形式大规模开展经济发展以后,需要筹措大量的投资资金。韩国政府强调要吸收储备资金以加强多工业的投资,并以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发展证券市场,尤其是提高了证券交易所作为公司融资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作为改善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个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证券市场有国债流通为主迅速转变为股票交易为主。

1.2 证券市场规范发展阶段(1968-1985年)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证券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政府在60年代中期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加强短期金融市场的有利措施,其中与发展短期金融有关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银行存贷利率倒挂、开展国民储备运动、增设地方银行和特殊银行、建立支援开发金融网等;与发展长期金融有关的主要措施有:制定《关于培育资本市场的法律》和《促进企业共开发》、修改《关于限制垄断及公正交易的法律》。

公布于1968年11月的《关于培育资本市场的法律》,其目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培育健全的证券市场,促进企业公开和股票分散,以利于国民参与企业及企业资本的顺利筹划。这是一个定基调的法律,主要揭示长期培育本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并强调企业公开和股权分散式证券市场形成、发展、成熟的关键不骤。所以,该法律在尚无丰富的实践经济可总结的情况下,为了鼓励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企业公开和大量优良股票的上市分散,主要规定了若干原则性的优惠措施。

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开发的迅速发展,国内多数企业因自由资本不足而过多地依赖短期融资的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进一步发展产业技术的一个障碍。为了解决产业技术开发所需资金不足的问题,引进更多的外资就成了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没有本国企业坚实的财务基础,外资是不能合理利用的。而韩国企业自有资本比率只有20%左右,与欧美工业国自有资本比率50%-70%相比,显得过小。于是,韩国政府于1972年8月3日发布了《有关稳定与发展经济的紧急命令》,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将过去由个人借个企业的高利贷强行冻结并转为个人对企业的直接投资或低息手段贷款,以加强企业的财务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世界第2次石油第2次石油危机爆发、韩国国内农业歉收、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总统遇到刺以及国民对巨额外债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韩国证券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目出现了下降,综合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价总额在1983年下降到了国民生产种植的5。7%。针对这些状况,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调整措施。

1.3 证券市场趋向成熟化国际化(1985年以后)

韩国证券市场经过近20年的培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浙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并迈出国际化的步伐。尽管韩国股市在1990年经历了一次大跌,1997年韩国又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之中,但从总体上看,韩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1999年韩国证券市场就已实现了温和的回升,而在2000年则基本上一直处于稳定回升状态。因此,随着韩国经济与贸易的增长,剩余资金的不断增加,它将能完成证券市场更为自由化和国际化等各项改革计划,从而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赢得更为有利的地位和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根据对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机会、对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手段的宗旨,于1986年12月发布了为激活中小企业股票交易的市场组织化方案。在证券业协会的主管下从1987年4月1日开始设立场外市场,并于1996年7月1日用韩国证券业协会自动报价系统KOSDAQ(Korea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开始其电算化业务。KOSDAQ的上市公司数从1996年的331家到1999年的457家;市价总额从1996年的7。6万亿韩元到1999年的106万韩元;2000年5月KOSDAQ的约交易额超过了韩国证券交易所。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1997年1日,韩国废除了《关于培育资本市场的法律》,将其中的关于上市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活跃内部职工股问题写进了《证券交易法》。1999年,韩国队股份公司的上市审核权由金融监督院下放到韩国证券交易所。这标志着韩国的证券市场正向成熟和自律化方向发展。

2 韩国证券连涨经济上的原因

韩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大发展时在1985年以后。由于经济鹏飞鸽资金环境的变化,韩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引入瞩目的兴旺景象。证券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1986~1988年,韩国上市股票的交易额从46亿美元猛增到293亿美元;股市总市值从1986年起连年翻番,到1989年达1070亿美元,比1968年增长1000多倍;上市公司数也从1986年的34家增长到1989年的626家;综合股价指数持续上升,尤其是1986年上升了68%, 1987年上升98%,1988年再升了72%。1984年~1988年间,股民人数也激增,每当新股公开发行时,往往会有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涌入证券公司认购。

1980年代韩国证券市场得以起飞,是有其国内外因素的。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自1985年下半年起,出现了“三低”(即国际石油价格降低、国际利率降低和美元汇率降低)现象。而西方国际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和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也为韩国证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韩国国内来看,进入80年代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中期,行国的经济步入成熟期,1986~198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1989年,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已达2046亿美元,居世界第15位,人位GNP达到4968美元,均占世界第30位。另一个因素则是国际收支状况的好转,1987年后,韩国每年都有1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就强化了本国货币的地位,增强了国民朵经济的信心和对投资的信心。这对于长期风险资本如股票、债券的投资是相当有利的。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一个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是银行信贷和国外贷款的比例大大减少,而股票与公司债券形式的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则大大地提高了。国际环境的改善、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以及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顺差等为韩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政治上的原因(韩国政府的计划)

1981年韩国政府1981年 韩国政府就推出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计划其中规定分4个阶段逐步开放证券市场:第一阶段(1981 1984),有限制地实行国际投资新托业务,并允许外国证券公司在韩国设立代表办事处,韩国证券公司去国外设立代表办事处;第2阶段(1985年前后),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允许外国人透气韩国证券,并允许本国企业在国外发行证券;抵阶段(1980年代后期),允许外国人扩大证券投资;第4阶段(1990年代前半期),实行证券流通市场和证券业对外开放。这一计划的执行情况是:1980年代以前已允许12家外国证券公司在首尔设立办事处,同时韩国证券公司也对等在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办事处。接着在九月设立“韩国基金”(1984年),在伦敦设立“第二韩国基金”(1987),逐步开展国际投资信托业务,即通过委托发行韩国一流企业的股联债券,吸收数以亿美元计的外资。

在此基础上,三星、现代、大宇、LG、鲜京等大企业先后在欧美、日本发行可转化债券、附认股权债券等股联债券,这为外国人直接投资韩国证券创造了条件。发行上述股联债券时,外国人对于初期选拔的有些企业评价较高。连外由于限制外国人直接投资,其对韩国投资的机会相对很少,所以企业明显地享有好的发行条件。例如,1985年第一家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三星电子,以及后来的大宇重工业、LG电子和Saehan Media,其发行条件得到转换价溢价为50%~ 115%,票面利率为1.75%~5%,卖出期权收益率为5.15%7.8%。

4 韩国证券市场展望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世界各国致力于通过发展证券市场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有的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银行的不良债权和银行不良债权的管理不善。其根本性的问题是政府扶持大企业政策、人为的信用分配,及企业的低透明度和脆弱的协调管理能力。这次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的自由和对外开放迫使银行进行自律化管理,同时强调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负债自担。韩国政府还为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改善企业的协调管理,进行了对会计制度有关法律法规的更改。

中小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增大是世界性的趋势,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改新,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其重要性日益增长。为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大力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因此,韩国设立了场外市场,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韩国在1996你那7月为了激活场外市场,成立了以传统场外市场为基础的电算化买卖系统KOSDAQ。KOSDAQ取得了快速的增长,2001年底已登记的公司数目达到721家,市价总额达到51。8万亿韩元。

因此韩国证券市场上场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加快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参考文献

[1]李硕远.中韩日证券市场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韩]吴甲洙.现代投资理论与事务[M].传英社,1998.

作者:韩善伊

证券技术分析研究论文 篇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摘 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问题是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的难题,不仅如此,在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几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有着浓浓的政策性色彩,并且,还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经过长时间这样的累积,商业银行改革的障碍越发的明显,这样沉重的不良资产便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不良资产

一、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益处

首先,通过鼓励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减少消费信贷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知道,但现实的经营过程中如果消費信贷的流动性风险增大时就可能会导致银行整体的资产流动性降低。因而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的操作过程中通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方式,银行保证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来进行资金来源的增加。这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能够有效的加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其次,在具体的银行操作过程中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且通过《巴塞尔协议》和《商业银行法》可以清晰的知道,针对一个键全的商业银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资本的充足率不应该低于8%。

并且,通过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的转化为可以转让的资本市场的产品,将一部分的资产流动性盘活,转移风险。

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正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没有实现“风险隔离”,不过,要想真正的实现风险隔离就应该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若一个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那么他所持有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受益不会受其破产的影响;第二,如果所发行的证券化资产有违约的风险,那么发起人不会承担责任,也不会被索要债务。但是,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属于国有制,所以第一种情况就不容易发生,而第二种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其流通市场中的二级流通市场极为不活跃,所以在购买这些证券产品的持有者手中,他们往往会将这些证券资产持有到有效的期限,这就大大的影响了投资者们的购买兴趣。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流动性也是一大问题,导致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并没有被真正的分散开来。

不仅如此,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性资产比较单一,所以资产池内的各个类型也非常相似,这样的状况下就会导致风险过于集中,无法真正有效的将风险降低下来。

对国家来说不构建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也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影响极大,随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这种对该市场监管的特定法律不够完善,导致该资产的风险高,不良活动也会随之而来。

三、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市场层面

1.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我认为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许多次贷危机的发生正是由于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对这些次贷危机的预估超出了它本身的评级,并且在发生了损失之后又没能将他们的评级降低下来。由于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机构还非常的单一,且各个机构在体制上没有组织性不够统一,所以导致我国的信用评级不够公正。在这样的问题中,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各个信用评级机构的审查,各机构由政府统一管理形成组织化。使各机构相互制衡,放置有害社会道德的风险发生,保证大家的权益。

2.转变金融分业经营模式

我国的金融行业是由分业体制所限制的,目前我国的证券化市场主要是由商业银行间的债券市场所开展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与证券所开展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这两部分组成。由于银行间市场不与交易所市场结合,所以银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只可以在各个商业银行之家进行交易,这样的方式造成了他们投资对象不够多元化 和发行证券时必须要经过央行与银监会的审核的不良局面,所以大大的限制了个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我国应该加快金融行业由原来的“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的脚步,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强大的保护机制。

3.发展与完善二级市场

对于国内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发行商都是我国几家较为大型的金融企业,并且对于这些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投资的单位是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而且还不是所有的商业银行。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放宽政策积极鼓励各种金融企业参与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还要大力推进各商业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将各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有效的处理掉。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来说,应该加强对与各行业投资者的引入并降低进入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门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的投资,使更多的人和企业进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多样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二级市场扩展开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将商业银行市场和各交易所市场的桥梁链接起来,逐渐的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加快我国在该市场的发展脚步,使得我国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更进一步。

(二)人员和法律层面

1.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业务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对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应该要求他们熟练的掌握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等相关知识。积极在国外引进高技术人才,学习国外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先进技术,加强我国技术人才的培训,简体系统的培训制度,提高我国技术人权的综合素质。并且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行业的法律制度,还要专门为资产证券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与风险的防范,所以,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较好的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根本。在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信息披露的风险较为严重,这需要国家根据我国现在的情况来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应的会计法和税法,保证这些风险不会转移到投资者的身上。

在我看来应该在国内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将各项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且修订那些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与其有冲突的法规,让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参。

相比起在国外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有时候,才有正当的方式合理的避免一些税收是可以增加一部分人对于这些资产的需求量的,有许多的金融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这也取决于它可以通过某些合理的操作降低一部分税收。

四、结论

本文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展开探索与讨论,分析了解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包括: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规避风险,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释放资本,以从事具有更高边际收益的项目。如果通过证券化将优良资产变现后,又无好的贷款项目,则实施证券化不但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总收益,反而会减少其绝对收入。商业银行在资金充裕又无合适贷款项目的情况下,对优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经济效益。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加快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与效益,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则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淑英;苏若华;李京,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启示[J],北方经贸,2017(11)

[2]卢文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模式[J],金融市场研究,2018(03)

[3]李晓玺;元天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09).

作者简介:

姓名:姜治城

出生年月:1997年04月20日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职务/职称:学生

学历:大学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  眉山  620800)

作者:姜治城

证券技术分析研究论文 篇3:

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摘 要 为清晰准确地认识证券公司经营现状,并依此寻求提高公司经营水平,改善行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如下对策建议:(1)增强资本实力,拓宽融资渠道;(2)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3)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4)丰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5)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市场化运作。

关键词 证券公司 经营水平 提升 对策建议

一、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发展存在的问题

将我国的证券公司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资产和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相比相距甚远。

二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主要依靠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以及承销业务获得盈利,特别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涵盖了股票、债券的承销,财务顾问,自营,证券经纪,公司重组、并购,财富管理,直接股权投资以及市场研究等多种业务。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不合理,盈利增长模式单一,差异化竞争不突出。

三是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少,尤其缺乏长期融资,资本积累和筹集较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业务的发展。

四是我国证券公司由于法规、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业务主要局限在国内市场。而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本市场,不仅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也不利于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在重要经济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在当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开展各项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增长点并分散经营风险。

二、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资本实力,拓宽融资渠道

1、上市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并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进行直接融资。2、债券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他与上市融资同样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但比上市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3、增资扩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发行股票、引进新股东或者老股东增资,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4、政府注资。是地方性中小券商增加资本实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地方性券商应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以此获得政府资金支持。5、并购重组。通过与其他证券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新的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合并重组后通过规模效应以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水平。并购重组可以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和弱弱联合,关键在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证券公司应加快业务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的通道型业务转变为服务型业务模式。对于传统业务,证券公司应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以服务收费为利润”的新兴业务模式。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和系统管理平台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客户的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进行特色化增值服务,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推动行业进入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竞争时代。

积极开展高附加值业务,努力发掘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证券公司应发展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业务,形成业务多元化、风险分散化,进而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经营水平较高的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精细化,从而实现竞争差异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细分化、差异化和一体化创新服务,是实现差别化经营、形成经營特色和优势业务的关键。各券商间虽有竞争,但由于各具特色,对彼此的冲击较小。对于业务种类齐全的综合性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强化传统业务的优势地位并拓展各项创新业务,把相关业务做细做精,与行业其他证券公司融合和互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经营水平较低的证券公司多是资本规模较小、营业网点及股东背景具有区域性的公司,应充分发挥其区域性优势,着力从事以当地客户为主的经纪业务,再通过公司各项业务的协作机制,挖掘客户新需求。或者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立专项分公司或子公司专注于某项业务,实现特色化经营,构筑自己的业务品牌。

(四)丰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证券公司应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证券公司应树立合法合规经营和防控风险的意识,完善征信体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发挥合规管理的前置作用,倡导全员合规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决策程序和风险监控流程:事前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评估和预测,执行严谨的议事规则和业务运作系统,实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措施,建立起严密的事前风险控制机制;事中应及时传递和处理实时监控的预警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构建起完备的事中风险控制机制;事后应通过财务核算、内部稽核等措施建立有效的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灾难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五)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要改善外部监管环境。一是完善法律制度,突出行业自律。在法律上明确各监管主体职权,应突出证券业协会行业自律组织的地位,强调协会提高政府效能、满足公众需要和改善公共福利的作用。二是改变监管职能,适应市场化导向。证券监管部门应改变以行政方式过多干预市场的做法,应多采用现场稽核或利用外部审计、信息披露、紧急处理措施等方式,而尽量减少或不用行政审批制等方式。三是建立评估机制,引导行业改革创新。监管部门应建立金融监管效能评估机制,及时掌握新情况,准确研判新矛盾、妥善解决新问题,以监管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更要以监管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就要实现证券公司准入市场化,降低进入证券行业壁垒,促使证券业市场化竞争,进一步削弱证券行业的垄断性。

作者:赵英侠

上一篇:公共利益与经济法论文下一篇:电网企业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