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承销制度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承销商声誉对融资超募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摘要: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资金现象频频出现在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即所谓的“三高”现象频发,其中超募资金指的是上市公司实际募集的资金超过事先公布的预计募集资金的部分,大批量的超募资金使得创业板遭到“圈钱板”的诟病:超募资金大批量的闲置,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挤占了真正需要资金发展的企业的融资空间。200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的保荐制度,赋予第三方行为主体拥有对拟上市公司是否符合上市发行条件的决策权。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保荐制度的正式颁布无疑使强化了作为保荐人的承销商的一系列责任,作为证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角色,在上市前阶段,承销商需要对拟上市的公司进行筛选,担负保证其所举荐的拟上市公司的综合质量和完全披露相关信息的职责,在其所举荐的公司成功发行上市之后,承销商需要在持续督导期间内强化勤勉审查和监督上市公司的相关职责。 承销商贯穿于IPO发行过程前后,其行为对证券发行市场的有效及稳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一,证券承销商身为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间的纽带,具备了影响“超募”现象的条件,承销商是资本市场上可靠的“信息生产者”和上市公司质量水准的“认证中介”,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地位传递有关发行公司的生产运营业绩、财务现状、发展潜力及投资空间等一系列具有价值的信息给潜在投资者,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出现在拟上市公司和潜在投资者间的可能性,并有效抑制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承销商声誉是承销商发挥其认证职能作用的基础,也保证了承销商向投资者有效率的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承销商自身所拥有“不可赎回的声誉资本”可以增加“可信性”。因此,声誉愈好的承销商,愈能准确、可靠的传递公司内部信息,提高投资者对拟上市公司实际价值判断正确的概率,使得投资者自愿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进而推高IPO的实际发行价格,导致产生超募资金。其二,在IPO发行前后,证券承销商和保荐机构合而为一的特殊身份,赋予了承销商影响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投向的权利。为了维护自己较佳的声誉和未来收益,声誉越高的承销商更有动力加强对发行成功的上市公司进行审查和监督,持续分析评价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机会、连续发展机会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加强对使用超募资金的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分析,保证资金效率化使用。 本文创新性结合保荐制度背景,针对性分析论证了保荐承销商声誉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超募以及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认证中介理论及信号传递理论为起点,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承销商声誉对公司IPO融资超募、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及现状,就上市公司IPO“超募”现象及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承销商声誉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以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创业板实现成功上市的281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整理实际超募资金、超募资金使用投向等数据后,对超募资金、超募资金的使用投向分别结合数据作了相应的分析,对有关变量进行统计性描述,然后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承销商声誉对融资超募、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关系。希望根据保荐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的融资“超募”现象及其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影响及影响程度,投资者可以做出是否通过声誉特征来判定上市公司未来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便做出投资决策获取长期的市场回报,相关监管机构可以针对这一关系对上市公司行为、保荐承销商行为进行约束,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推动保荐承销商声誉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能够更为完善、有效的运行。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本文拟采用的思路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集中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包括制度背景和现实情况,另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为下文的相关研究做铺垫。 第二部分是对理论基础的回顾和文献梳理,理论基础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信息不对称理论、认证中介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并回顾、梳理了有关承销商的声誉与公司融资超募、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关系相关文献,就承销商声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深度探讨了学者研究获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抽出对本文有研究帮助的思路和成果。 第三部分是从理论上分析承销商声誉,包含承销商声誉的定义、作用以及承销商声誉的有关衡量方法,结合理论深入具体分析了承销商声誉对上市公司融资超募、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本文实证研究部分,将分别从两方面:一是,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二是,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的使用进行实证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部分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结果之上,本文对承销商声誉与上市公司融资超募和超募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总结,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证券市场有效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第一,承销商声誉能够成为一个信号,根据承销商的声誉变量值能判别声誉的好与差,高声誉的承销商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超募资金量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声誉愈佳的承销商保荐承销的上市公司能够募集更多的超募资金。承销商的声誉作为一种信号及承销商的可靠生产“信息”和“认证”拟上市公司质量在模型中得到验证,声誉高的承销商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投资者可以在做出新股投资决策时参考承销商的声誉借以准确评估上市公司的价值。第二,为了维护声誉资本和未来利益,承销商的声誉与使用超募资金进行资本性投资显著正相关,即声誉高的承销商保荐承销的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用于资本性投资的比例高于低声誉的承销商所保荐承销的公司,在监管机构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声誉高的承销商更有动力对所保荐承销的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督导,一定程度提高了超募资金有效使用率。 本文的创新点:现有的文献大部分集中于对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发行效率、制度创新、IPO企业质量、IPO初始和长期回报五点的关系研究,并没有文献涉及到承销商声誉与“超募”现象的研究。从理论角度看,所谓的“超募”现象在国外并不存在,国内学者对“超募”现象给予的关注力度不够,因此目前比较缺乏对“超募”问题的研究。本文创新性结合保荐制度背景,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了中国创业板上保荐承销商声誉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超募以及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投资者可以做出是否通过声誉特征来判定上市公司未来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便做出投资决策获取长期的市场回报,相关监管机构可以针对这一关系对上市公司行为、保荐承销商行为进行约束,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推动保荐承销商声誉评价机制、约束激励机制能够更为完善、有效的运行。

关键词:创业板;保荐制度;承销商声誉;融资超募;超募资金使用效率

学科专业:财务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认证中介理论

2.1.3 信号传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的文献回顾

2.2.2 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使用的文献回顾

3 承销商的声誉对融资超募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证券承销

3.1.2 保荐制度

3.1.3 保荐承销商

3.2 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理论分析

3.2.1 承销商声誉的定义

3.2.2 承销商声誉的作用

3.2.3 衡量承销商声誉等级的方法

3.3 承销商声誉对融资超募影响的理论分析

3.4 承销商声誉对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4 保荐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2 超募资金的分析

4.3 承销商声誉的衡量

4.4 控制变量的选择

4.4.1 政治背景

4.4.2 风险投资背景

4.4.3 财务指标

4.4.4 股权集中度

4.4.5 发行规模

4.4.6 行业控制变量

4.5 实证模型及相关变量定义

4.6 统计性描述

4.7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5 保荐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使用投向的实证分析

5.1 超募资金的使用投向划分

5.2 控制变量选择

5.3 实证模型及相关变量定义

5.4 统计性描述

5.4.1 超募资金使用投向的统计性描述

5.4.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5.5 实证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堤防工程施工论文提纲下一篇:管理风险的企业投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