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产业化改革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和市场经济内在规律驱使的背景下,规模化发展成为广电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未来的广电行业规模化发展应在加强行业内合作和扩大行业间交流的同时,努力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从而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产业化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产业化改革论文 篇1:

专业化频道的产业化道路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开始领略到娱乐给媒体带来的那种攻城拔寨的冲击力量。与这种现象互为观照的是电视产业化的蹒跚起步,这里试图对两种现象之间的互相扶持成长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娱乐经济”、“眼球经济”的说法都是对这种关系的最简明的概括。对所有的公共媒体而言,如何使自己在这个胜者通吃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被这种冲撞性的挤压所淘汰,这本身就需要经过最深刻的思索。百舸争流,无暇旁顾,找到自己的一线出路也就足够了。

一、内容资源的高参与度

电视产业化之所以能形成一个广受瞩目的话题性事件,是因为电视产业已经进入了形成规模、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成熟阶段。制播分离、产业改革早已是孕育已久,舆论导向和产业经营要双赢已经是人所共识,关键是如何协调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具有较强互动性的选秀活动正越来越成为观众的最爱,作为个体的观众用较少的经济投入改变整个大局的最终结果,短信投票、彩铃下载正在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最爱,湖南电视台在2006年仅仅凭借“超级女声”就实现广告收入3亿元,这是全民娱乐时代最大的双赢。在广告营收之外,开辟观众参与性强的活动已经成为电视经济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个最为有利的特点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电视网络的铺开在公众的生活中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这个平台已经足够大了。抛开内容的可模仿度高、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在国内电视台的存在是一种遍地开花的格局,这种不规范的局面随着市场的规范和产业化的铺开,处于竞争链上层的、实力强的电视媒体将脱颖而出,对竞争链下层的完成一种挤压其生存空间、加速其自动消亡的过程。

二、内容的专业化与资源的多元化

由于中国国内电视行业的特殊国情,媒体尤其是最上层的媒体,具体到电视方面就是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它们担负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是巩固宣传阵地和舆论导向,这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们不可能全身心地扑到产业化上来。从这方面来看,最初跟产业化有关的激烈竞争应该发生在中央媒体和各省级卫视的衍生频道。电视剧频道作为河南电视台产业化布局上的一枚重要的棋子,经过两年多的成长过程。做一个较为纯粹的娱乐频道成为频道的主要目标。轻装上阵,赢在起点。电视剧频道的成长开始显示出频道进行专业化的细分的必要性,为巩固和争取河南全省的收视份额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影视资源内容掌控不力的情况下,对自制栏目类的强势介入就成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故事聚乐部》栏目加大自制力度到《豫乐报报团》强势介入河南影视文化资讯市场,这一切无不说明,能够占有自己的独有资源才能赢得产业化的先机,使自身资源变得丰富和多元,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扩张形式。市县级媒体因为覆盖面的问题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不便于在这里展开讨论,中国之所以存在数目可观的大小电视台,正是因为各层面的竞争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到扫荡和整合的阶段。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告业的管理机制不够规范,导致一些传播虚假信息、发布不良产品的广告拥挤在各中小电视台,使此类电视台有利可图,这才能支持它们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

三、着眼于“眼球经济”的积极探索

电视在民众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功用应该就是娱乐和接收有用信息。电视产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观众对相关内容的需求。在产业化真正实现的过程中,仅靠网络和播出平台就可以大吃四方的时代正在结束。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如何提供能吸引人的内容?尽管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在娱乐与电视剧方面抢先了一步,但它们的成功算不上特色,因为那都是很容易被模仿的。从综艺热到谈话热再到真人秀热再到形形色色的魔术,电视节目品种总给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年”的感觉。湖南卫视从“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快乐女声”,都对电视行业及观众的收视习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向敢为天下先的湖南卫视无论在业界的口碑还是观众的心理预期上,目前的位置都可以说是坚不可摧。偶然的成功称不上案例,但从“快乐大本营”一路走来,你可以指责他们缺乏原创性,但正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中国电视媒体的风向标。在所有这类风光一时的节目中,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娱乐精神,那就是对我们已经厌倦的娱乐传统完成一种颠覆和征服。

较为传统的认识电视是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存在的,所以在现实的操作中。社会公益逻辑常常需要让位于市场资本逻辑,电视产业正在步入一个胜者通吃的时代,节目形式的流动性前所未有地加强,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操作方式,避免出现那种只能跟在别人身后总结经验的被动局面。具体到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作为一家以做娱乐内容为主的频道,进一步打造频道多元竞争实力。提高剧目编排宣传能力。加大自制栏目创新研发力度,扩大编导和制作队伍,实现栏目内容和质量的全新提升和全面改版,完善广告经营结构,促进各级市场深度开发,使频道继续沿着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态势健康的良性轨道发展,也许是产业化过程中最为现实的一条坦途。

泛媒体时代,娱乐先行,如何使自己具有一种前瞻开阔的眼光,在娱乐与社会、道德诸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们始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电视行业在产业化的路上,应该发挥自己强大的娱乐功能。在报纸和网络的两面夹击中破壁而出。在电视这种娱乐工具还没有落伍的时候,我们的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却可能将它逼入死角。我们应该对这种资源进行开掘性的使用,舆论导向和娱乐大众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市场规律已经在提醒我们,在产业化的大潮真正到来之前,我们剩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编校:杨彩霞

作者:曹新明

电视产业化改革论文 篇2:

试谈广电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摘要] 在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和市场经济内在规律驱使的背景下,规模化发展成为广电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未来的广电行业规模化发展应在加强行业内合作和扩大行业间交流的同时,努力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从而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广电行业 规模化 必备条件 发展途径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0.030

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益水平的提高;可以避免同类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大广电集团,制订合理的产业布局。

2010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宁夏电视台合办宁夏电视台综合频道。两家媒体将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媒体资源、内容产品、市场运营和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形成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资源共享、品牌共塑、业务共赢和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跨地域合作新格局。通过合作,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媒体第一财经真正走向全国、服务全国电视观众。

这样一种合作看似属于个案,但综观广电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三网融合等一系列发展环境,不难发现,其代表了广电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一种必然,尤其是对于广电产业制作、传输、播出三大环节中的节目播出系统而言,其将引领未来发展。

一、广电规模化发展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1、广播电视产业化要求规模化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我国的广播电视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掀起了全面改革和发展的热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属性越来越明显。

广播电视机构在产业化发展中有两项基本目标:一方面,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佳化,这要求电台与电视台必须全心全意为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不仅要及时准确地传播新闻,评点时事,还要引导舆论,创造优良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要求广电行业应向自我发展、市场运作、以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转变,形成规模经营,让市场来调节、支配电视资源, 把广播电视市场的蛋糕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广电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益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具有竞争力的广电集团,制订合理的产业布局。

2、规模化发展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市场竞争是市场运作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重要因素,广电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市场化、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入,广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不得不面对来自于行业内外各方面的竞争压力。

行业内,无论是内容制作、网络传输、节目播出总体呈现散、弱的状况,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系统条块分割,广电资源未经整合,没有形成合力,创收能力还不强,严重制约了广电行业的发展。以播出系统为例,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00多家。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家电视台。众多的数量为激烈的竞争提供了基础,各电视台之间瓜分受众和广告市场的盲目和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行业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来自于电信行业同广电行业的用户争夺、业务争夺已是不争的事实,广电行业急需通过规模化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

3、规模化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

社会中的大多数行业都存在着规模效应,即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由于存在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每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而产生的成本)递减,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比如工业制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平均成本逐渐减少。

广电行业同样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并且,广电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标志性特征体现在其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性质,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使得广电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相比于其他行业更加的显著。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广电行业为了可以享受规模经济必须选择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覆盖更多的观众需求,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润。

此外,范围经济在电视行业也很普遍。范围经济即通过多种产品生产而实现的经济效应,这也是与电视行业的公共产品性质有关。因为电视产品的性质是:为某个市场而创造的产品可以重新改变其形式,然后通过另一渠道销售。[1]例如,为体育运动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可以重新进行编辑,运用于体育的纪录片、新闻片等,使其再次发挥作用,面向新的观众,这就产生了范围经济。规模化发展可以有效实现范围经济所带来的益处。

二、广电规模化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

1、机制改革、政策先行是基础。

广播电视行业属于受政策影响较为显著的行业,政策的方向是广电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因素,同时,也是决定性因素。广电行业应在紧抓舆论导向、保证安全播出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广播影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行业产业化、市场化的深入提供政策基础,引导规模化发展。

在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为规模化发展奠定了政策基调,但要具体实施,还需要更加明确和细致的政策说明。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推进规模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展开。对于广电网络传输系统,提出了加强体制创新,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2]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有线电视网络将在2010年前完成整合,为全国形成几家、进而成为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有线网络运营单位转企改制也将同步进行。广电网络传输系统在政策的指引下,拉开了规模化发展的大幕。

2、融资手段多样化为支撑

广电行业属于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在规模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涉及广泛的技术革新、市场运作等各个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将持续保持在高位。目前,广播影视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发展资金严重缺乏,而由于历史的发展状况,广电行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能力不足。

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将打破长期以来,以轻资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不通的困境,有利于文化企业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3]

面对如此难得发展契机,广电行业应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有效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发展专项资金。

三、广电规模化发展途径

1、加强行业内合作

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上海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要“走出去”,要推动地方有线网络、广播电视跨省市合作。行业内部做大做强是广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各环节,不仅网络传输环节需要整合,其他各环节内也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实现规模化发展。

其中,就节目播出环节而言,由于原先四级办台的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播出机构的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显然各自“单兵作战”的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为了进行资源整合,形成集中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应通过深度合作以及更深层次的市场运作等方式由“单兵作战”转为“协同作战”。第一财经与青海卫视的携手以及湖南卫视和青海卫视的合作都是对于规模化发展的探索,树立了发展的标杆,相信不久的将来,类似的跨卫视合作,会更加普遍,形式趋于多样。

2、扩大行业间交流

随着技术实现的可能,行业间的竞争愈加凸显,但同时,为行业间的深入交流提供了平台。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监管体系。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系统应顺应发展,抓住机遇,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和观念,最大限度发挥广电系统的优势和整体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全国统一市场的规模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各级广电部门及电信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开发合作、共享共赢,共同把蛋糕做大,有利于广电行业的市场空间拓展,加速自身的规模扩大。对于合作的模式可以不断摸索,但方向与目标应是明确的。目前,在广电行业发展比较快速的上海已经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从2005年10月,上海IPTV率先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试商用,历时四年多,上海已成为IPTV全国第一大用户城市,用户规模突破100万,上海百视通也成为全国最大的 IPTV运营商。“上海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广电负责IPTV内容播控,电信负责网络接入和内容传输,双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海百视通一位负责人解释说。[4]

3、扩展新媒体领域

近年来,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媒体业务开发为广电行业开辟了崭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新媒体业务布局和发展的过程中,广电应能够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在内容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新媒体,充分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全面深入合作,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创造最大的价值。

正如张海涛局长所言,我国广播影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规模化发展必然会成为广电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个广电人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注释

[1]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

[2]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CCBN2009主题报告

[3]曾 昱.《传媒业获政策力撑 并购重组机会增多》.证券时报,2010,04,13

[4]赵何娟.《广电纠结三网融合内幕:IPTV尴尬和区域整合难题》.《新世纪》-财新网.2010年02月25日

作者简介

韩建中,山西省太原市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

作者:韩建中

电视产业化改革论文 篇3:

地市级广播电视发展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地市级电视台,在中央、省、地、县四级广电媒体并存的格局中,受到了来自国家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以及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强大冲击,节目质量不高、收视份额比例较低、广告创收迟滞不前等诸多困难。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电视业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日渐丰富的频道节目。由于推进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节目资源丰富,频道品种多样,老百姓可以收看到100多个频道,对地方频道构成了强大的压力。

一是受地域局限覆盖范围小。在中国特色的媒体结构中,广电媒体的覆盖范围往往取决于其行政级别。中央电视台覆盖全国市场没有任何政策障碍,省级电视台可以通过卫视走向全国,而地市广电媒体只能面向区域市场,市场覆盖范围相对小。

二是收视率和节目影响力低。据统计,全国各类电视频道每年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国家级频道年上升幅度在1.5%左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省级卫视频道逐渐稳定在17%;地市级电视台频道的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地市级电视台,因采编水平、制作能力、传输手段、覆盖范围以及人员素质、经济实力、技术手段等因素影响,在自办节目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在下风,根本无法与央视和省级台去比。同时,由于受资金投入限制,地市级电视台的投入极其有限,以电视剧为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费用超过十亿,实力较强的省级卫视的电视剧投入也大多在几亿元以上。地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质量不高,又无特色;引进节目质次量少,内容资源的严重不足,走入了收视率逐年走低,影响力日益下降,营运收入逐步减少的循环之中。

三是广告创收日渐萎缩。在首先做大、做强中央与省级媒体为目的电视运营体制下,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不断扩充自己的频道资源,抢占先机,争夺地市级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和广告资源,地市级电视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市场冲击。本地的广告市场份额被省级卫视台和央视一步步蚕食,业务经营困难。

四是人才缺乏,流失严重。近年来的全国地市级电视台,由于缺乏对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管理,整体上普遍存在着总体人员过剩,而专业人才不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一些有能力和潜质的人才,因为找不到施展的空间,看不到光明的未来,便纷纷跳槽到高一级的电视台或其它单位另谋出路,导致地市级电视台的人才流失严重。

二、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综合优势

地市级广电媒体相对于中央及省级媒体而言的是存在竞争弱势地位,但对于一个地市级区域市场,广播电视与纸质媒体比较,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一是广电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形象直观等特点。首先从媒体的品种来看,纸质媒体的品种单一,而广电媒体在声、屏、报、网四大领域均可涉足。其次从区域覆盖面来看,广播电视的混合覆盖率一般都在95%以上,而地市报纸发行量都不大。再次从发展趋势来看,纸质媒体市场份额下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广电媒体既可以巩固现有的强势地位,还可以利用传统优势,在新媒体的市场争夺战中分得一杯羹。

二是地市广电媒体在节目制作和内容选择上,能够提供更符合当地百姓口味的产品。虽然以规模和经济实力而论,地市广电媒体没办法与中央或省级广电媒体同等竞争,但能够顺应区域市场的特点,贴近地域性,节目能体现本地的新闻性和本地民众的参与性和服务性,创造鲜明地域特色广电媒体。

三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具有节目本土化的优势。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首先要知道节目的受众是谁,只有明确了谁是受众,按其需求制作出口味对路的节目,方能赢得受众的赞许,达到既定初衷。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社教类栏目,本土人能与本土事通过媒体接触,自然会产生亲切感、投入感,更能唤起观众的参与感。聊城电视台2003年开设了《民生面对面》节目,是一项致力于关心百姓生活的综合型节目,2011年进行了改版升级,更加突出强化服务职能,强化大民生概念,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老百姓喜欢看,观众积极参与,新闻热线接连不断,节目信息逐渐广泛,弘扬正气,抨击丑恶,有效地引导了公众舆论,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三、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思路

地市级电视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内挤外压”竞争形式下,只有走产业化道路,解放和激发广播电视本身潜在的发展活力,创新思路,打造精品,办好栏目,树立节目招牌,强化营销意识,谋求发展新路。

一是树立本土意识,做好地方特色新闻节目。地市级电视台具有接近性、互动性的特点。采用当地人当地事传播当地信息的策略,用最快捷的反应,灵活多样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身边自己的新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老百姓有强烈的认同感,办出地方特色,打造精品栏目。

二是抓住最大观众群,办有特点的服务性栏目。电视作为一种传播机构,不仅具有信息传播功能,还具有信息服务功能。在人们生活水平迈上小康的今天,生活服务类栏目因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而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成为他们生活的助手和参谋,尤其在电视业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时代,更应强调电视的服务功能。地市级电视台与市民、百姓同居一处,相对于中央台和省台,更加贴近本区域观众,了解观众的需求。地市级电视台应立足于本地区,从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入手,有针对性地开辟一些服务专栏,如生活提示、信息咨询等,做好服务文章,密切电视与受众的关系,培养更多的忠实观众。

三是借助新兴媒体,提高节目的收视频率和收视范围。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它的的覆盖面积广,受众可以跨越地域限制,真正做到“新闻无国界”。视频、音频各种形式的新闻都能在网络上汇聚一堂,并以最适合网民浏览的方式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它的互动性极强,用户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反馈——发布信息交错交互进行。这为视频无障碍传播提供了便利,同时,大量的网络视频信息弥补了受众对电视新闻无法选择、无法重复以及听后印象不深的缺点。受众可以反复阅读、观看并思考,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形成舆论。这一点恰能弥补地市电视最大的不足。

在中国电视业飞速发展、强者争雄的时代,作为中国电视业“四级办广播电视”体系中处于中间层底端的城市电视台,只要找到并努力挖掘自己的优势,节目办出特色,经营开拓思路,壮大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城市电视媒介的传播价值,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在中国电视业中保有一席之地。

作者:李丽华

上一篇:科学价值肯定性论文下一篇:低碳化电力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