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产业化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电视节目策划在我国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以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的迅速推进,各类外来节目在网络大放异彩,电视市场趋向饱和,电视台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电视节目产业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节目产业化管理论文 篇1:

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影响

一、我国的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指所有影响到媒介发展因素构成的社会情境,主要有媒介政治环境、媒介经济环境、受众认同环境等。我国的媒介环境受政治因素影响较为显著,因为传媒在我国肩负着传播任务和宣传义务,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政策影响下的传媒必须服务于国家制度并达到国家宣传目的。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开始推行“集团化”,一方面是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进行的整合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传媒行业进入市场化的突破口,为实现我国传媒“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奠定基础。

二、媒介环境与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关系

从媒介环境到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媒介环境的各个因素对电视节目主题策划与内容的生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为受众营造的“拟态环境”也会进一步影响整个媒介环境。

1.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影响。

第一,媒介政策环境是影响电视节目策划的第一个方面。

媒介政策对电视节目策划主体的影响。我国媒体隶属政府直接管理,电视媒体是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因此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各家媒体节目策划更多的是考虑政策要求,而对受众的需求考虑较少,因而不利于各媒体多角度看问题,为受众提供更加新鲜的资讯平台的能力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政策环境影响电视节目策划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控制。例如,重大新闻或政治性新闻的报道,各个地方电视台多直接采用央视的权威报道,最大程度地控制新闻内容的生产,从而避免某些新闻报道不符合我国政策环境。这样的传媒环境对全国各大电视媒体影响深远,使其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表现出单一性。

第二,资金投入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

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影响体现在节目内容生产的资金投入方面。目前,我国电视产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但是,我国政策壁垒阻碍及政府对电视节目的控制作用,大量的业务资本并不能轻易地进入传媒的投资市场。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没有区分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实施状况有待改善。正如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所说,“没有强大的制作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电视业”。因此,面对电视节目供应量不足。民营资本或外资资本进入传媒门槛较高阻碍电视媒介发展的现状,资金投入是提高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重要方面。第三,受众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

受众是构成媒介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电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在受众对媒介环境的影响,将这种影响量化表现为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满意度。从我国目前的电视市场来看,收视率高的节目会在一定时期内引出同类的节目。例如,相亲节目在2010年风靡全国,先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之后又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及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另一方面,收视率对电视节目制作的直接影响表现在盈利方式上。电视节目的播出实际上是将电视节目受众卖给了广告商,因此,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认可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收视率和满意度,对电视盈利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电视产业链。

2,电视节目制作必须适应当前的媒介环境。

所有的电视媒体在同一个媒介环境中竞争,如何才能赢得稳定的受众以求得节目生存,是电视节目制片人和策划者始终关注思考的问题。另外,结合媒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实际状况,电视制作团队才能决定节目的生产内容及怎么生产。因此,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必须适应当前的媒介环境。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现更名《晚问》)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改新闻类节目正统的采访、编辑、播报方式,转而以轻松、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方式进行报道,受到了观众认可,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电视新闻类节目一贯严肃的风格。因此,所有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都应该在适应媒介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这对于建立健康的媒介环境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有很大影响。因此,构建良性的媒介环境对促进电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性的媒介环境应当是开放的,其中媒介政策以促进媒介产业化发展为目的,媒介市场以更加自由的新闻资源流通为目标,同时促进媒体跨地区竞争和各个媒体的多元化。

作者:吴中强

电视节目产业化管理论文 篇2:

对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点思考

摘 要:电视节目策划在我国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以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的迅速推进,各类外来节目在网络大放异彩,电视市场趋向饱和,电视台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更为显著。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影响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点因素,并提出了做好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点策略,以供相关行业借鉴使用。

关键词:电视节目;策划;

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新媒体的泛滥对广播电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电视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电视工作者只有抓住观众的心理,根据市场需求对电视节目进行全面的运作策划,创作出更优秀、更新颖的电视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在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必须受到电视工作者的重视,才能创造出好的电视节目,从而保障收视率。

一、影响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点因素

(一)政策对电视节目策划的影响

由于我国媒体行业由政府直接管理,因此不管是对重大事件的节目策划、娱乐综艺节目的策划,还是国际综艺节目的引进改编,都必须在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来进行,因而在一些特定的电视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显得较为单一。电视媒体是政府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大多采用中央電视台的权威报道,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电视节目的创新性发展。虽然随着近年来媒体技术手段的逐步发达和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逐步提高,这一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事实上相关政策还是不够开放,电视策划人员对电视节目的策划主动性不强。

(二)受众的自我实现需要对节目策划的影响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实现了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后,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电视节目则具备了一个广阔天地去速成普通人的梦想。近年来的电视节目无论是选秀类还是创业类,越来越多地围绕着梦想展开。2012 年,浙江卫视推出的全新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让无数有着音乐梦想的人热血沸腾,好声音的舞台成功地吸引了已经远离电视机的年轻一代,成为了音乐爱好者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电视荧屏上的最大热点,此后,类似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比如近来较为火热的《中国梦想秀》、《少年中国强》等节目更是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追捧,可见观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是电视节目策划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市场需求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市场需求指的是营销市场,一个节目的内容和主题再好,如果不能引起广告客户的兴趣,恐怕也难以为继,这一点在城市台节目策划中尤其需要注意。电视节目是一个高投入产业,二三线城市资源上的不足也限制了在电视节目策划资金上的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发广告客户的兴趣,迎合市场需求对节目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做好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点策略

(一)明确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

当我们制定电视节目方案时必须要知道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目标确立的过程也是电视节目策划的过程。比如,在我们制定策划方案时首先要确定总体目标,再将总体目标细分化,目标越明确,越容易操作和执行,从而保证电视节目走向正确的方向。任何节目都不可能做到适合所有观众的口味儿,因为当今社会讯息发达,传播的手段多种多样,特别是跨入分众时代,特定观众群的形成是必然趋势,所以在确定目标之前一定要找准观众定位,例如,受众定位为儿童,则动画节目是必要的;定位为体育爱好者,则体育节目是不可或缺的;定位为企业家,则财经节目是很重要的。节目受众的定位,还要考虑诸如观众收视习惯、性别、年龄、文化层次以及地区性差异等都种因素。另外,在进行电视节目策划时制作者要统一认识,确定创作节目的风格,以及预期带来的节目效果,明确节目定位。

(二)开拓眼界,激发创造性

电视节目制作人要想创造出吸引人的电视节目,必须开拓眼界,吸收新鲜元素。首先,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把他人的成功选题的策划经验与所处实际环境条件相结合,来开阔我们的眼界。其次,可以通过多看书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然后,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往往会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人民大众的需求,从而确定创作方向。

(三)实现电视节目策划产业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节目策划,应当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和开发,这是电视节目策划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只有彻底打破行业、地域限制,才能形成规范的电视节目策划产业,在公平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广播电视业中,电视节目策划可以逐步发展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凭借市场手段为各类节目提供策划服务,同时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电视节目策划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产业。

(四)注重电视节目内容的选择,迎合市场需求

电视节目策划的内容选择至关重要。电视节目是一种供人民大众娱乐消遣的精神消费品,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时,能从中获得知识,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才能实现电视节目自身的价值,同时实现电视节目的社会功能,获得经济效益。另外,任何节目都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展示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节目策划反映在内容上,应以发掘兴奋点为契机,引发社会各界对节目的兴趣和关注,电视节目内容策划应着力寻找鲜亮点,发掘兴奋点,提升节目内在品质。

电视节目内容选择的基础就是实际市场需求,因此电视节目策划人员要对市场进行研究,做好电视节目评价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市场需求,策划的内容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对电视节目进行科学地调整,以达到市场大众的需求,打通电视节目市场传播的渠道,增加节目的知名度,提高收视率,实现社会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电视节目策划人员不能很好的发挥。因此,在进行电视节目策划时一定要明确目标,谨慎选择策划内容,开阔自己的眼界,激发创造性,从而策划制作出创新型的、满足大众需求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于紫薇,王晓敏.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的策划[J].中国传媒科技,2013,(8):102-103.DOI:10.3969/j.issn.1671-0134.2013.08.066.

[2]房方.浅析影响电视节目策划的几个因素[J].传媒观察,2013-02.

作者:陈群

电视节目产业化管理论文 篇3:

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与规制

【摘要】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中国电视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迷失的一种表现。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中国政府开展了多次综合治理,但总体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中国政府需要构建科学的传媒规制体系,让监管成为一种常态。

【关键词】电视节目低俗化传媒规制

近年来,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中国新闻界和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也是政府着力整治的一个方面。从叫停《第一次心动》、《快乐男声》、《超级情感对对碰》等电视节目到《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几年间重拳频出。应当说,这些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不甚理想,低俗电视节目仍然此起彼伏。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低俗电视节目为什么屡禁不止?电视低俗化现象的出现有哪些原因?它有无存在的理由?当前传媒规制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去调整?

一、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及成因分析

(一)低俗与低俗化

所谓低俗,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低级且庸俗,与高雅相对”,用来形容低级、粗俗、不文明的现象或事物。而低俗化指的是文化艺术或社会表征趋近于低级粗俗,挑战道德以及心理承受力的底线的趋势。

“低俗”一词看似简单,但是要准确界定什么是低俗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低俗”一词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一个道德概念,它会因国情、时代、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甚至具体情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尽管如此,人们对“低俗”的认知还是有一定共识的。综观世界各国对低俗的界定,认定一个事物或现象低俗与否一般都要参照当代多数正常人的判断,意即当代多数正常人认为是低俗的,那么它就是低俗的,其中有三个标准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对青少年有毒害的;有损社会公德的;有悖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我们对低俗的界定也应当以这三个标准为基础,然后再考虑具体的国情进行归纳。

低俗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媒体市场化改革的产物。狭义上的低俗电视节目指的是那些尚未达到淫秽色情等级,但又明显带有猥亵、不敬、脏话、有伤风化、庸俗无聊、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下流内容或者公然冒犯社会基本道德水准的电视节目。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宣传淫秽、色情、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危害更大,需要受到更严厉的监管和打击,因此,也可囊括在“低俗”电视节目之列。①

(二)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原因分析

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近年在中国出现并成为一种趋势,有着它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首先,从社会发展运行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超前而其他配套改革相对滞后所导致的社会总体发展不平衡是造成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根本原因。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改革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入9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并由此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效率、活力、速度、发展、创新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词,社会的动力机制得到了空前的乃至是片面的重视与发展。与此同时,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相对缓慢,公平、有序、质量、均衡、稳定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片面强调社会动力机制、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根本衡量标准的发展模式下,中国社会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感性取代了理性、肤浅替换了深刻、大众文化挤走了精英文化,文化领域呈现出低俗化倾向,电视节目低俗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表现。

其次,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传媒竞争加剧,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结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伴随传媒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低俗化现象开始萌生并且愈演愈烈。

目前我国电视传媒还未能实现分众化传播,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早期的“产品竞争阶段”,传媒的发展主要都是通过经营方面的创新以及中国市场的增长来实现的,在内容服务和营销手段上“大同小异”,传媒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同质化倾向严重,电视频道栏目重复,克隆成风,很多媒体缺乏好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加之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电视媒体要在竞争中获胜,取得比对手更好的经济效益,广告收入就成了制胜的关键。而广告收入直接和广告时段价位相关,广告时段价位要高,收视率必须要高。因此,什么节目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就做什么节目、播什么节目。而电视节目收视具有趋低性,即电视节目可能被接受的程度取决于电视观众中层次最低的那部分人,因此,在收视率的挤压下,电视节目只得不断降低标准和档次。因此,有人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也有人说它“是个隐匿的上帝,它统治着这个圈子,失去一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在某种情况下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②

第三,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传媒投机心理的反映。中国电视传媒市场目前的竞争确实异常激烈,大家都要抢夺份额、抢夺资源,但这种争夺真的是除了低俗化这条道路就别无他途吗?非也。而是相比较其他方式,这条道路可能更容易些,更便捷些,更取巧些。

每个人都有低级趣味的一面,但每个人也都有不低级趣味的一面,正如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一样,在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既可以找到低俗化的人性基础,也可以找到求真向善爱美的人性基础。低俗的节目可以迎合人的部分需要,高雅的节目同样也有它的市场。其实,在今日中国仍然有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有着稳定且较高的收视率,比如CCTV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人物》、《艺术人生》,等等。但是比较而言,要赢得相同的收视率,做一档好节目要难得多,为此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要多得多。因此,笔者相信,如果电视媒体能够抱着负责、勤奋、诚恳、踏实的态度去做节目,即便不走低俗化路线,节目的收视率也会很高。

第四,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传媒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淡化,自律不严的结果。电视传媒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和传媒间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电视传媒业和电视从业人员专业水准和道德素养的下降,电视传媒的娱乐功能被放大到极致,而它所肩负的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监测环境的功能则被忽视甚至搁置一旁。更有甚者,一些电视传媒急功近利,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不惜播报一些不良信息,导致黄色、暴力、低俗节目大行其道。另外,中国新闻界在自律方面既没有完善的体系也缺乏应有的精神,面对中国新闻从业人员道德水准不断下滑的事实,虽然一再掀起整治活动,但效果有限。

此外,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工作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受众对传媒和传媒所传递信息的识别鉴赏能力非常有限,对低俗媒体和低俗节目的自觉抵制能力还较弱,有些人因此成为这些低俗节目的忠实观众。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出现和趋势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客观原因,它是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文化姿态。

二、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治理——构建科学的中国传媒规制体系

电视业因其自然垄断属性、公共物品属性和外部性属性而存在市场失灵,因此,各国政府都对电视业进行严格管制,反对节目低俗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一)中国传媒规制的现状

近几年中国政府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进行了多次综合治理,这些治理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以主管部门下发文件开始,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撤销栏目等方式收尾;如果有罚款的话一般数额较小,受到法律制裁的更是微乎其微,不足以形成威慑;整治工作一旦告以段落,低俗节目又在各个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因此,治理工作被很多人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屡禁不止。

笔者分析,中国目前用于治理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传媒规制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目前中国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治理基本还停留在主要依靠行政指令的行政干预阶段。从行为方式来看,它一般是由相关主管部门下发“红头文件”,勒令相关电视栏目停播或者整改;从相关指令的具体内容来看,规定过于详细,同时,带有明显的行政命令色彩,时常出现“不得”、“必须”、“应该”等字眼;从规制的效力来看,大多数时候都未能提出具体明确的惩罚措施,因此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事实证明,这样的规制体系对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未能形成长效约束机制,往往“治标”难“治本”。

其次,当前中国对传媒进行监管的法规体系也还不完善。相关法规多为以《意见》、《条例》命名的行政法规,法律位阶低,法律效力有限;法规内容严重缺失,特别是涉及传媒内容方面的规制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受中国传统影响,相关主管部门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规制多侧重于对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硬新闻”的监管,对社会新闻、娱乐节目以及其他节目类型的监管比较薄弱,但后者恰恰是低俗化问题比较严重的领域。

第三,当前中国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治理大多是以“堵”的方式来进行,很多时候是通过一纸“禁令”搞“一刀切”。

(二)构建科学的传媒规制体系

从中国政府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治理现状来看,构建科学的传媒规制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政府对低俗电视节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又要对它产生的客观原因与现实基础给予充分肯定,在每次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之前都应充分考虑到它们的普适性、稳定性与合法性,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其次,构建科学的传媒规制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业界和社会的多方协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传媒规制重点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相对独立的传媒监管机构。中国目前广播电视业的最高监管机构是广播电视总局,它既是政府的直属机构,又是广电传媒的最高主管部门,因此,在监管时难以做到真正的客观中立。构建科学的传媒规制体系,一个相对独立的传媒监管机构必不可少。

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立的传媒监管机构,比如美国有FCC,香港有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FCC委员由美国总统任命,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成员由香港行政长官任命,其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界,并且和相关的行业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正是这种相对独立性保证了监管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传媒监管机构主要负责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负责制定并定期检讨各项广播电视规则,这些规则成为认定低俗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其二是负责处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投诉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第三,发放执照。③

2、完善传媒法规体系,让监管成为常态。既然低俗化现象是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会遭遇的现实,那么,“禁”是禁不住的,我们需要更理性地来看待它,认识到它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使治理成为一种常态。这就需要改变目前传媒规制基本依靠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预进行的现状,将那些行之有效且具有普适性的政策、原则用法律、法规固定下来,使其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有值得借鉴之处。美国FCC对低俗节目的监管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限制播出时段,规定在6点至22点不得播出可能含有低俗内容的电视节目;二是进行节目分级,根据暴力、色情、不雅成分的严重程度将节目分为不同的限制级别;三是通过技术手段(V-CHIP)屏蔽某些不适合的节目内容。④

3、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电视节目标准体系。要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科学规制,一套统一的、对全行业各类电视节目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电视节目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当前中国对电视节目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收视率”和“收视市场份额”这样一些经济指标,而对“社会美誉度”、“媒体公信力”等质量方面的指标少有提及,这样一个评价体系显然是失衡的,在某种程度上越发刺激了媒体的低俗化倾向。

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监管部门要尽快出台关于“低俗”的评判标准。正如前文所言,“低俗”更多的是一个道德概念,它会因不同的国情、时代、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而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出台“低俗”节目的评判标准也就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低俗”节目的裁定标准,我们固然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但因为上面的原因,我们更需要注重对具体国情的考察。从2009年七部委在“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公布的13个方面的内容来看,目前的裁定侧重对具体细节和表现形态的描述,而对相应背景和内容整体关照不够。另外,在制定“低俗”节目标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听取公众的意见,因为“低俗”与否是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判定为标准的。香港的《电视通用业务守则——节目标准》就是建立在广播业调查、公众听证会和“全港电视及电台咨询计划”基础之上,通过这些调查、听证和咨询得来的公众意见成为守则的重要依据。⑤

参考文献

①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编:《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②布尔迪厄:《关于电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4

③王学彦,《从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看政府规制》,《电影评介》,2009(1)

④王朋进:《美国如何监管“低俗”电视节目》,2007年9月24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70684/10

4022/6307141.html

⑤邱一江,张潇潇,《香港如何抵制电视节目低俗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2)

(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博士研究生,湖北大学文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作者:钱燕妮

上一篇: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论文下一篇:本体化文学批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