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方法论文

2022-04-17

在新的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新学习方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新学习方法论文 篇1:

探究初中化学的创新学习方法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实验基础,在学习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在学习时发现学习问题,并通过探究实验将问题解决,深刻理解化学定理。探究了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模式,分别为实验教学及微课教学、合作学习。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传授,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在课程中80%的时间为理论学习,20%的时间为实验学习,这种不平衡的学习方式对初中生化学知识学习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能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缺乏自身的探索过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初中生在九年级开始接触化学,加上相关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面对困难,针对此情况,还需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一、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是初中化学的常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设计课堂情景.化学实验多数来源于生活,为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象,使学生能更加方便的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挑选与生活中相联系的现象构建课堂情景,结合知识点解答生活难题,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并未单纯理解理论知识,而是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铁生锈这一知识时,可提出生活中关于铁生锈的案例,如铁在哪种环境下容易生锈,铁生锈后的颜色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能及时将学生面对的疑问处理,从而提升整体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展开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学习中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单纯通过概念进行论述,学生在理论学习时无法掌握其中的要点,往往出现不知教师所云的情况.针对该情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多媒体技术中能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从而深刻理解化学知识,还原化学知识的本质.多媒体课件资源形式较为丰富,教师可根据实验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在视觉及听觉上有丰富的体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这种实验方法科学、有效,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能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初中化学知识难度相对较低,但部分实验过程难以在课上展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工具搜索资源,从而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二、微课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当关注注意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常见表述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无法达成学生的理性认识.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一再强调应当注意的问题,但学生对此不加以注意,在实际的操作会产生错误.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微课教学方式,微课展示动画内容后,无需根据实验要求为学生一一呈现学习流程,学生对动画的记忆能力较强,容易理解实验操作的相关要求,从而让学生尽快掌握实验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学习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存在以下要求,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其次,在实验完成后,将排气管在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教材中规定了若不按实验要求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但这种文字阅读方式并没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生在实验时仍然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教师在播放微课视频后,可向学生展示不检查气密性便无法收集氧气的现象,在酒精灯熄灭后若先将排气管撤出,会导致水槽中的水沿着排气管倒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产生炸裂.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较为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演示过程中,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教师会将实验仪器举起让学生共同观看,或者将仪器带到学生身边进行观看,这种观看方式往往过于短暂,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不够深入,一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及过程.教师将实验过程录制成微课后,可将课件给学生播放,并在课后将微课视频传给学生或者传入到班级群组,学生在课后也能进行学习,将不懂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合作学习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在开展前应当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并观察所建立的各个小组是否合理,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学习规律展开分析,并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水平等进行探究,观察学生的个性成长情况,在每个小组中应当保证学生在小组中互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数量不能过多,数量也不宜过少,将5人分配为一个小组即可,若小组人数过多,可能会导致小组个别成员浑水摸鱼的情况,无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差异不能过大,只有如此才能显示竞争的公平性,每个小组可推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过程中能起到监督及帮助组员的作用,从而提升小组的学习效率.现阶段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个性上较为独立,在学习时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但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整体,对集体荣誉较为关注,因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沟通的桥梁,在沟通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并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信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保证每个小组都达到教师的分配要求,让每个小组在进行试验活动中能变得活跃,共同将初中化学实验难题处理.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后解决化学问题,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若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分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自学生的自身思维出发,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产生矛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当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训练,持续改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夠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解决化学难题,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微课教学及实验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展开教育,达成初中化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敏.基于移动环境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以“开启化学之门”一课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02):32-34.

[2]蔡双兵.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以人教版“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02):52-55.

[3]范曰清.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的价值追求——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02):62-64.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单世灵(1964.12-),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作者:单世灵

创新学习方法论文 篇2:

初中物理创新学习方法指导

在新的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思维活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在初三学习了《能量守恒定律》节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于是教师问:假如你是一位“未来能源开发的工程师”你有哪些想法呢?此时学生开始讨论,其中一名学生语出惊人:“我想制造一种机器利用人走路时脚抬高又放下时的压力做功给人取暖,冬天穿单衣即可:夏天纳凉在阳光下行走都不会感到太热。”初学了“托利拆利实验”以后,教师说:“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有趣现象吗?”一个学生说:“我们平时见到的都是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树上的广柑里会有那么多水呢?”学生又接着问:“雨后的天空能形成美丽的彩虹我们能否在实验室人造彩虹?”“如果能做一双大面积的轻便鞋底的话,在水面上‘行走如飞’的武功就会变成现实。”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能培养出来。

二、一题多思,教给创新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讲完电学以后,一位教师出示如下习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思维开放,大胆探索:如图所示电阻R<sub>1</sub>=100欧,R<sub>2</sub>=200欧电流表读数为1=1安培。向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问题一出,学生的兴趣立即高涨,举手回答者此起彼伏。学生说可求出的物理量有:(1)电阻两喘的电压和电源电压;(2)流经各支路和干路的电流;(3)两个电阻消耗的功率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4)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等等。此时,教师再问你们还有其他联想吗?讨论中一个学生主动发盲:“假如知道通电时间的话还可以求出电流所做的功。“教师又引导,能否与热学知识相联系呢?稍作思考后一个学生回答说,可以求出电阻产生的热量还可以计算出这些热量能使1千克水升高多少温度。像这样的开放性习题教师通过层层引导,对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伽利略斜面实验”时要求学生使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上毛巾棉布,玻璃,记录各次滑行的水平距离,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滑下”?(2)毛巾、棉布、玻璃的表面光滑程度与其水平滑行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如果水平面完全光滑的话物体的运动距离会有多长?或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4)上述“完全光滑”的假设能用实验来验证吗?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边总结,最后通过假设推理,既批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又懂得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这种教学方式,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目的。

三、知識重组,优化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分敢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和相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优化重组,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和方法的立体结构。初二物理第九章讲完后,永川市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对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力的性质、力的大小等几个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在比较中去体会它们的本质区别使学生对力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抽象问题本质,净化思维过程,优化思维方法。

创新并不都是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及学识渊博的学者们拥有的特权,广大物理教师应处处留意时时引导,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聚敛创新方法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作者:陈朝勇

创新学习方法论文 篇3: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方法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并非传统的“教师、教材、教室”为本位的数学教学,而是以“生本教育”为基本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来带动教师的“教”,这就要求现代小学生必须改变与创新自身的学习方法,以便学会学以致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学习方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所指出的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学习方法,这是因为这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将小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之上,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與数学思维,是一种真正能够开发小学生学习潜能与智力的有效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下面,本文便对这三个部分来介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学法。

一、自主学习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学习与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已成为21世纪的人才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生存能力。对此,小学生必须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圆的认识(一)》这一课中,我要求全班所有的小学生都展开自学活动。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生活中见过许多以圆形为基础的事物,有许多学生在绘画等活动中还制作过圆形,这些经历都为他们初步认识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认识圆的特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绘制一个圆形。在数学课上,我拿着自己制作的一个自行车的剪画模型,提问:“老师想要把这个自行车模型送给你们一个同学,大家围起来,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好吗?”学生都自觉围成了一个圆形,我看到的时候,会心一笑,说:“为什么大家要围成圆形呢?”学生说:“因为这样我们与老师的距离都一样,比较公平。”我再提问:“依据呢?”由于学生们已经预习过《圆的认识(一)》这节课的知识点,并且在亲自绘制圆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圆的特征,所以他们很快便回答出了这个问题:“因为老师可以当圆心,我们跟老师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对此,我及时表扬了学生,为学生们鼓掌:“同学们都很棒,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都是有效的,老师为你们骄傲,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圆好吗?”在此基础上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了不少,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很高。

二、合作学习

通讯工具、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愈加频繁,与人合作的能力也决定着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合作学习也是每个人学习能力的必要体现。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我会在一些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们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完成数学学习。

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为学生们提供了本校学生运动会两位形象大使,两年内的学生投票选举的真实数据,让学生们根据年级、班级等来绘制各个班级的选举情况的统计图。学生们要以4个人为一组,两位学生负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任务,两位学生负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任务。负责同一种统计图绘制任务的学生可以比照彼此的统计图,判断自己绘制的统计图的正误;之后再与负责另外一种统计图绘制任务的学生进行比照,分析两种统计图的优缺点,进而分析与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条件与意义所在。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教师要改变过于一五一十将数学结论告知于小学生的做法,而要通过启发、提问等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其在积极的思维能力下探究出具体的数学结论,这是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有利。

在《面的旋转》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们了解面旋转成体,我在数学课上为学生们播放了面旋转成体的动画视频,这个视频直观演示了立体的形成过程。在视频观看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们说出观察结论,大多数学生都直接说:“那个面转了一个整圈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立体。”我循循善诱:“平面如何才能够通过旋转形成立体呢?有什么前提条件吗?还是只要面旋转就会形成体呢?”学生们便要回想这个视频中的各个片段,发现这个平面是围绕着固定不变的一个边来进行旋转的,进而我再引入本课“在一定条件下,点旋转成线、线旋转成面、面旋转成体”的数学概念。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他们的学法,对于培养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为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促使数学教育真正面向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秋敏.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6).

编辑 孙玲娟

作者:廖桂红

上一篇:酒店营销价格论文下一篇:压力管道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