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金融投资论文

2022-04-22

【摘要】基于用户的理财需求、财务实力、风险偏好等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模型形成标准化投资建议而产生的智能投资顾问,对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完善具有良好的补充作用。但因监管规则滞后,制度基础不够完善,自身运作流程缺乏制约机制带来的风险对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基于风险管理的金融投资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基于风险管理的金融投资论文 篇1:

企业投资组合理论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究

摘 要:基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国际化趋势更为显著,加之企业市场经济形式的特殊性质,企业市场化进程逐渐深入,同样呈现出国际化与市场化的特征。其中,国内企业市场经济投资中的风险始终存在,而投资企业所存在的资金问题也是当前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借助融资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企业投资组合理论作为重点研究内容,结合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希望对有关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投资 投资组合理论 财务风险 防范策略 探究

受我国经济市场组成的特殊性影响,要想实现企业的市场化与全面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效地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经济组成中占据较大比重,而大型企业比重并不高,作为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增加市场占有率,就需要借助经营规模扩大这一途径,特别是市场区域、产品服务与客户群体的差异化,以实现企业经营的相对多元化发展。而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都会选择融资公司与投资渠道营运的方式得以发展,所以资金问题是核心,必须有效地管理资金并规避资金风险。为此,深入研究并分析企业投资组合理论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企业投资组合概述

所谓的企业投资组合理论,具体指的就是由若干证券资金组合所形成的投资模式,而在实际的投资过程当中,企业效益则是投资证券所获得的效益收入,同样也是其收益加权平均数值[1]。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借助这种投资方式降低所承担的风险。对企业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也是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与证券风险加权平均数值不等同。简单来讲,投资组合理论可以详细地解释如果降低或者是规避企业投资风险的问题,而最关键的就是减少资金风险几率,确保企业实现稳定的发展。而企业投资组合的现实意义就是保证投资企业投资者深入了解如何在实际投资的时候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佳投资组合与风险组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为其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2 以企业投资组合理论为核心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所以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认知财务风险,并且借助企业投资组合理论,通过科学合理地组合使用投资方式,降低或者规避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进步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将企业投资组合理论的价值充分地彰显出来。

2.1 资本结构的优化构建

伴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必要构建最优化的资本结构,具体指的就是在特定时期内,保证筹集资本加权平均资本的成本最低,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2]。通过最优资本结构,使企业借助最少投资成本获取最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對于企业的融资而言,融资者需要保证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保持平衡状态,以实现两者的互相制衡。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某融资渠道所占比重较大而对企业稳定发展产生影响的情况。对资金的筹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一定要与企业生产以及经营规模扩张的实际状况相互结合,完成投资成本的预算,并对不同融资方案风险进行分析,将企业组合投资理论当作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企业利用最少的投资成本获取最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以国电集团为例,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债券市场的变化予以密切地关注,在进一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2015年下半年的基本面与资金面都十分有利,而央行实时地出台并实行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债市收益率呈现出下行的趋势[3]。结合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情况作出相关性研究,国电集团的发行团队得出结论,即2015年末资金市场与往年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获取证监会的批文以后,集团与主要承销商对市场环境、资金安排与投资者实际需求等相关因素作出综合考虑,并作出最终的决定,于年末刊登了公告,启动了首期20亿元与发行三年期的公司债。在元旦假期以后完成档案的构建,将票面利率确定成2.98%,实现了发行的目标。而这次公司债票面利率是将近十年来相同类型债券发行利率最低的一年。根据以上实践可以发现,成功发行公司债突破了央企总部公司债品种零的约束,实现了国电集团融资渠道的有效拓展,保证了直接融资途径的丰富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可以对资本市场予以充分利用并完成融资,而且融资产品选择性也更加多元化[4]。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能够在此次发行公司债的过程中获取更为稳定且长期的低成本资金,对其资金状况的改善十分有利,使得债务结构得以全面优化,节省了财务费用,使集团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除此之外,在实践过程中引入企业投资组合理论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报告以及投资方案,并开展相关性的论证。不管是均值—方差的分析亦或是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模型,作为投资者都需要开展市场调查与预测分析,并且在收益率与风险率明确的前提下采取投资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为其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5]。

2.2 财务风险的合理分散

众所周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金融投资领域的警句,就是对投资者的提醒,千万不能够使投资资金孤注一掷,集中在一个项目中进行风投。针对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融资的方式与渠道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尽量降低财务风险的系数。与此同时,此警句同样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醒企业应当实现多元化发展,在产品开发多样化方面提高重视程度,以实现滞留产品与畅销产品以及高、低风险的产品有效互补,进一步推动企业稳定发展[6]。站在整体角度分析,企业应当站在多个角度思考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增强企业稳定性。

第一,企业应科学合理地组合不同类型投资,特别是货币市场型、股票型与债券型等。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投资方式在整体中的比重应由投资者结合企业运营的具体情况来完成核算。其中,作为电力企业就可以借助绿色债券的方式来达到融资的目的。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到2016年3月31日,我国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当中,债券的总数量是759只,而发行人的数量是349位,其中与电力企业相关的债券数量有88只,涉及到的电力企业为29家。另外,中债—中国绿色债券的精选指数中,债券的总数量是413只,其中的发行人数量是169位,和电力企业相关的债券数量有32只,涉及到的电力企业为13家。

第二,企业应结合统一类型资产,合理地选择不同行业开展投资活动。因为不同行业在各经济周期的利益率存在差异,也被称之为股价变化。

第三,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全球化投资的方式将风险进行分散处理[7]。其中,全球化投资具体指的就是在全球范围之内开展筛选,并且在若干组合投资方式的基础上,满足分散投资的要求。如果在中国境内投资,即便購买所有的北京与深圳股票,同样需要面对境内股票市场的整体风险。要想有效地规避,就必须要借助全球性投资方式。

2.3 投资策略的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国内中小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多,而且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也并不会选择单一企业投资的方式,相反则需要选择企业群体投资组合的方式。也就是说,可以将相同行业与区域企业有效组合并形成投资群体,有效地降低企业投资财务的风险系数[8]。究其原因,国内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且企业的规模受到限制。然而,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这种投资组合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对这种投资方式进行运用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企业能够通过最低的投资成本获取最可观的经济利益,契合投资组合理论的目标。伴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投资的范围不在被局限于相同行业与领域中。

在研究分析相关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发现,S电力集团资金融入的渠道主要涵盖了五部分:(1)银行贷款,资金融入额为2.6亿元人民币;(2)商品销售,同时增强企业服务水平,所筹集的资金额度是2.1亿元人民币;(3)股权投资,实际的资金收入达到9000万元人民币;(4)债券与信贷等方式,获取的资金额度是4000万元人民币;(5)企业其他相关经营活动,实际获得的资金达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通过对S电力集团的资金融入渠道可以了解到,现阶段企业融资已经不再被局限在某种领域,而是可以选择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融资组合,使财务风险系数得以降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某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1995年首发所累计募集到的资金额度达到了26.2亿元人民币,而发债、股权再融资以及首发等直接融资的方式在融资中占据超过84%的比重。另外,新能源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直接融资的方式相对关注,可以将上海超日作为主要案例,在2014年中,其银行贷款额度达到22.2亿元人民币,债券是9.9亿元人民币,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达到了22.9亿元人民币,所以直接融资的比重达到了60%,契合国际规律。

若企业通过证券投资的方式融资,应当针对证券发行单位本身的资信等级、未来的发展前景、经营情况与采取状况等展开深入地分析与客观评价,进而在其中选择信誉程度较高且营运能力较强的政府债券亦或是企业证券,并将其当作主要的投资对象[9]。总的来讲,在进行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作为投资者还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比较,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状况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地选择,确保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始终存在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投资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各投资项目都会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者就应当有效地对投资组合理论予以利用,进而制定出以最低投资成本获取最高经济利益的投资方案,为其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与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菊英.浅谈企业投资组合理论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商论,2016(25).

[2] 王振堂.企业投资组合理论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究[J].财会学习,2017(18).

[3] 苏继永.浅析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基金实务的结合[J].河北企业,2017(1).

[4] 洪全铭.基于风险管理之金融衍生品投资组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4.

[5] 许露,王君彩.马克维兹投资组合理论在企业集团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以某集团公司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 2015(10).

[6] 刘妙慧.基于CVaR模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研究[J].广东经济, 2017(8).

[7] 刘海凌.企业财经管理对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研究[J].商情, 2017(34).

[8] 李洁,彭燕,曹晓政,等.基于投资约束条件的企业年金最优投资组合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7).

[9] 田毅.企业财经管理对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 2015(5).

作者:陈贞吉

基于风险管理的金融投资论文 篇2:

智能投资顾问的运行风险与监管对策

  【摘要】基于用户的理财需求、财务实力、风险偏好等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模型形成标准化投资建议而产生的智能投资顾问,对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完善具有良好的补充作用。但因监管规则滞后,制度基础不够完善,自身运作流程缺乏制约机制带来的风险对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通过完善相应的基础制度,制定监管规则与制约流程再造对于规避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智能投资顾问  风险  金融监管

将人工智能引入投资理财领域,为金融投资者提供智能化的投资顾问服务,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但该项创新业务模式在为投资理财顾问服务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运营风险。本文拟通过对智能投资顾面临的具体风险提出相应监管对策,以促进其进一步创新发展。

一、智能投资顾问的界定

(一)智能投资顾问的含义

智能投资顾问,也称智能配置理财,自动化理财等,是指互联网金融平台运用在线风险测评等渠道,收集客户的理财需求、抗风险能力等数据。以投资组合理论为理论基础,量化金融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处理投资者相关数据。并依据计算结果,在线向客户推荐与其自身投资能力向匹配的个性化投资组合方案,并可在后期依据大数据持续追踪投资收益的一种信息智能化投资顾问服务。

(二)智能投资顾问与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区别

1.服务提供方式不同。智能投资顾问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投资管理领域,实现了整个投资顾问流程的智能化。依靠大数据分析、金融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方案。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则采用的是线下一对一的服务方式,相对于智能投资顾问来说,投资建议具有非标准化的特征,更易受经验、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目标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以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长尾市场为发展定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之一智能投资顾问同样具有普惠、共享等特征。参与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投资者多为长尾人群。与此相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由于服务效率低但成本较高,其目标客户一般为财产具有高净值特点的人群。

(三)智能投资顾问的优势

1.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智能投资顾问在作出投资决策前需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投资者信息,有助于解决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的识别出投资风险以保护投资利益。智能投资顾问以投资组合理论为理论基础,其背后的逻辑是“在用户的风险承受范围内给出资产配置的最优解”。即该种投资方式并非简单的以追求收益最高為目标,而是依据各方条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最优决策。

2.具有服务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依托,通过网络为投资者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有效的减少了传统投资顾问服务需要承担的机构运营、投资顾问佣金等成本。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平台能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快速的为多个投资者提供投资组合建议,提高投融资效率。

二、国内外智能投资顾问发展现状

(一)美国智能投资顾问发展现状

智能投资顾问2010年左右发源于美国,其业内最知名的Betterment和Wealth-front两家公司,均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算法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组合建议,包括基金、债权、股票期权等多类型配置。截止2016年2月底,利用Wealth-front智能投资顾问系统决策投资的金额接近30亿美元,Betterment通过智能系统管理的资金总额在2015年就以超过30亿美元。

美国智能投资顾问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涌现出Betterment、Wealth-front、Personal Capital等一大批专门从事智能投资顾问的金融科技企业之外。因智能投资顾问服务成本远低于人工投资顾问、技术性强、发展前景广泛等优势,逐渐受到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的青睐。2015年以来高盛、德意志银行、贝莱德等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收购新兴智能投资顾问平台或自主开发的方式开始布局智能投资顾问领域。①

(二)我国智能投资顾问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二十余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开发或引入了智能投资顾问工具。虽然各平台的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在宣传理念和技术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技术控制角度来看,各平台的智能投资顾问服务步骤都是六步——对用户进行风险测评,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数据、匹配各类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方案、连接账户、进行投资、更新方案、完成投资。

国内智能投资顾问业务大致可分为两类模式:

第一类,独立建议型。采取该种业务模式的平台主要有理财魔方、百度股市通等互联网投平台。采取在线问卷的方式,获取用户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为用户提供投资组合方案。方案中的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基金、债权基金、股票基金等平台所代销的产品,平台自身并未开发金融产品,依靠代销金融产品和为用户提供投资理财方案建议获取佣金。

第二类,混合推荐型。以京东金融、懒财网为代表,其理财产品除涵盖代理销售的股票基金、票据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之外还包括平台自身特有的金融产品。与独立建议型的区别在于,混合推荐型理财智能投资顾问平台提供的投资方案中除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外,一定会包含有平台自身特有的金融产品,将平台自有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混合销售。

三、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分析

由于金融监管体制的局限和智能投资顾问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客观现实,智能投资顾问这一技术创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不符现行法律引起的合规风险

智能投资顾问虽然在业务模式和名称上区别于传统投资咨询服务,但就其业务实质而言,仍旧是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管理与咨询服务。根据我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监管文件要求,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的主体应当是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②同时,《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七条要求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证券投资顾问服务从业人员,需要获得执业资格并向证券业协会备案。目前从事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主要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平台并不具备相关金融牌照,并非法规中所要求的证券公司。而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因依靠计算机程序进行,平台中从事此类操作的人员主要为计算机程序操作员,相关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对利用“荐股软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监管的暂行规定》要求,即使是利用或者销售“荐股软件”获取经济利益,亦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要获得相关机构的许可。

若参照现行法律智能投资顾问业务属于违规操作,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智能投资顾问业务未来的发展,需要解决相关法规滞后于金融发展的现实,解决智能投资顾问业务面临的合规风险。

(二)信息披露监管缺失导致的欺诈风险

信息是金融的核心并构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是其与传统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最大区别。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因采用数据模型算法,专业性极强,同时投资过程的线上操作方式也使得资金安全等风险难以管控。相关信息的有效披露是投资者接受投资方案,管控资金安全的重要依据。

智能投资顾问的投资对策基于平台搭建的数据模型算法,各个平台都未公开与数据模型的相关信息。在我国智能投资顾问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各平台的智能算法模型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完善。智能计算方式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果不向投资披露有效的算法信息供投资者选择,有可能出现不具备技术实力的理财平台以智能投资顾问为幌子欺诈用户。

平台在智能投资服务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平台即是投融资双方信息的中介人和审核人,又负责提供智能投资服务、销售投资产品等多项职能。此外,部分平台还向投资者混合销售其自身开发的投资产品。多数平台并未披露投资产品的相关信息、投资资金托管情况、风险管理机制等内容,也未披露平台所属投资产品的相关信息、推荐方式、是否采取风险隔离措施等内容。因信息披露不足形成的投资者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平台形成资金池、产生道德风险,将不具备投资价值或虚构投资产品推荐给用户,出现投资欺诈、违法利用资金池资金等现象。

(三)基础制度不完善产生的智能化不足

完善的征信系统和大数据风控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制度。而智能投资顾问对征信系统和大数据体系的依赖又远远超过了互联网金融的其他模式,用户信息的获取、风险控制、投资方案的确定都需要依赖征信系统和大数据的支持。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征信系统,各平台间征信体系相互独立,未形成共享系统也未与人民银行等较为完整的第三方征信系统相连接。同时,各平台的大数据收集模式、数据来源与真实性等都有待验证,以此为基础制定的投资方案可行性也会存疑。③

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智能投资顾问风险控制需要相应基础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大数据风控的缺陷使得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发展还处于概念阶段、智能化不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投资。难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量化的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风险,影响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也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四、智能投资顾问的监管对策

效率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安全价值的同步实现是效率得到可持续最大化发展的保障。智能投资顾问对于解决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风险的存在也使得我们在追求融资效率的同时,必须关注和防范风险的产生。为此,可采取如下法律对策规制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

(一)完善监管法律法规

金融创新的监管首先需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监管需要在有利于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首先,虽然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属于金融创新模式,但就业务实质而言仍旧属于投資顾问服务,与传统的投资顾问服务有相当的重合部分。就此重合部分,提供智能投资顾问服务的平台应当按照《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监管文件的要求,在人员准入资格、平台基础设施等内容上符合现行法律之规定,以便保护投资权益。与传统投顾问相比智能投资顾问毕竟属于金融模式的创新,在诸多方面与传统服务存在差异,并将会随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增多。从长远来看现行的监管制度必将滞后于智能投资顾问的发展。智能投资顾问监管制度的建立,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依据智能投资顾问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的各类风险,对智能投资顾问在产品设计、用户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二)构建信息披露制度

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投资流程的信息透明度是智能投资顾问用户了解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作出理性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必须构建强制信息披制度,并确定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作为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的重要依据,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关于平台智能决策系统的数据获取、信息参数以及计算方式等,此类信息是判断平台给出的投资决策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关键。二是投资产品的核心信息,包括投资方式、利润来源与分配方式、相关风险等。三是智能投资平台的运营信息,包括有关平台治理情况的平台治理结构、风险控制措施、与其他投资产品提供机构关联情况、自身投资产品的风险与在投资建议中所占比例计算方式等信息。此外,对客户投资存在的风险、投资买卖点等信息做到每日告知,使投资人能够时刻了解智能投顾进行的投资操作及盈亏情况。

信息披露制度的落实有赖于信息披露责任制度的落实,应建立信息披露责任机制,明确平台等各类参与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披露的信息应当达到法定标准,各责任主体需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便于融资参与人及时获取和理解。而披露的披露方式则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化的特征,以电子化的方式在通过平台或其他便于获取的渠道向公众披露。同时,平台应当接受监管机构的信息监管,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交其所披露的信息。

(三)完善征信体系、大数据风控等基础制度

通过征信体系与大数据所提供的各方信息与风险变动等信息,来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的全社会性的征信系统是防范因互联网融资所产生风险的基础。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建设较为落后,在大数据的数据质量、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确立征信体系建立的法律基础;有必要建立各类金融企业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多维度地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质量,从而将大数据风险控制引入到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控制之中有效降低风险。

五、结语

智能投资顾问是当前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典型代表,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金融的创新。当然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完善、变革乃至创新相关法律制度,为规制智能投资顾问的风险提供制度支持,能够对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

注 释

{1}2016年3月,高盛宣布收购线上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 Dollar,2015年12月,德意志银行推出了机器人投资顾问Anlage Finder;2015年8月,全球最大的資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收购了机器人投创初创公司Future Advisor.参见《我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报告》。

{2}《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2条:本规定所称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接受客户委托,按照约定,向客户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3}关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风控现状参见巴曙松.候畅.唐时达.《大数据风控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6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徐慧中.我国智能投顾的监管难点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

[2]张烽.智能投顾的合规与监管[EB/OL].http://www.weiyangx.com/182519.html,2016-9-20

[3]徐慧中.我国智能投顾的监管难点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

[4]未央网.中国智能投顾行业现状分析[EB/OL].http://www.weiyangx.com/206106.html,2016-9-20.

[5]王晓洁.监管有所滞后,智能投顾是噱头还是创新?[EB/OL].http://www.weiyangx.com

/200836.html,2016-9-22.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7]陈云峰,谭鸿.关于智能投顾之法律监管[EB/OL].http:// www.weiyangx.com/187172.html,2016-9-24.

[8]丁磊.互联网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信用风险与征信 ——以“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为视角[J].西南金融,2016(09).

作者简介:吴磊(1992-),男,汉族,四川绵阳人,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法学、互联网金融。

作者:吴磊

基于风险管理的金融投资论文 篇3:

区块链金融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摘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备受重视,基于区块链模式实现的创新金融应用是当前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研究方向。文章分析了金融机构风险类型及区块链技术自身的风险,构建区块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的一级风险因子,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区块链金融风险评估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对区块链金融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出各类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最后为区块链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风险评估;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

近年来,比特币的火热发展使得底层技术区块链逐渐成为各机构的焦点,区块链技术重构信用形成机制,与传统金融相结合,深刻地改变着当前的商业模式。

一、 区块链金融的内涵

区块链金融,从本质上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即利用安全,灵活,高透明度以及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创新中降低系统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区块链金融,属于自金融概念,具有优化交易模式,强化信用风险控制力,降低价值转移成本等特点。它的交易过程可以实现信任的无损传递,由拥有现金流的个体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而不需要中介的辅助,可以称为人人金融。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金融模式下,交易自动记录验证,实时更新,信息公开,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介机构的金融交易模式;同时区块链技术的不可伪造特点也有利于查询、监督资金流向,加强信用风险监管,从而实现借贷方的点对点交易;此外,在交易过程中,区块链金融有效地降低支付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便于促进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

二、 区块链金融的风险识别

1. 区块链金融风险的种类。

(1)政策及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是政府关于金融的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有重要的规定出台时,会引起的金融市场的波动,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商业准则,因不能违反合同规定发生法律纠纷、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比特币在2017年9月份的狂涨,中国政府迅速下令禁止非法炒币交易,并加强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影响了虚拟货币的交易,给金融投资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金融机构由于信息技术系统发生故障而导致的交易或运作过程遇到障碍,给客户造成损失,由此金融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而带来经济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其复杂的操作运行体系难以捉摸,一旦遭受攻击,会对原有体系产生致命性打击。

(3)操作风险。由于交易系统出现错误,或者是经营管的理失误等其它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潜在损失统称为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涉及范围大,几乎包含银行内部的所有部门。在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主观能动性强,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借款人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违约,使得交易方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一方面,借款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有意隐瞒真实财务状况从交易方获取资金,而后故意破产不予以偿还;另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卖出的抵押品难以抵挡之前的借款,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信用评分体系是否健全也是影响信用风险的一大因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机构拥有较为全面的个人信息记录,若加强信息共享,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损失。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无法实现快速减少负债或以较低的成本变现资产而获取资金,因此影响其盈利水平,甚至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产生此情况,是由于商业银行在流动性计划不完善,或其他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造成的,最终将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出现流动性的困难。

2. 区块链金融风险的影响。政策及法律风险会给政府加速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施加压力,随着区块链金融的深入发展,国家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动区块链金融的研究,也会为金融机构研究指明方向,会深刻影响区块链金融的未来走势。同时,滞后的政策法律法规,难以保证创新金融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金融机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模糊性进行非法集资,甚至触犯组织传销活动罪,這对金融环境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技术风险影响范围广,速度快。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科技,技术复杂,相应的软件系统,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且高度依赖于互联网的区块链技术,一旦被黑客攻击,或者互联网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系统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不仅会导致链上交易无法进行,还会造成大量用户私密的信息被泄露。

操作风险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其日常操作流程不甚了解,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此外,企业内部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一些内部员工利用技术漏洞窃取重要信息,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

信用风险下,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确认记录在区块链系统里的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不可篡改性,记录资金流向等各项数据,并公布于全网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助于完善个人信用评级,加快金融机构的反应速度,提高处理融资贷款的效率,降低信用风险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下,使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时间差小,反应速度快,能够迅速回应减少负债或增加资本的需求;也能够更好的根据市场信号评估发展现状,预测经济走势,从而较少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三、 区块链金融风险的评估

1. 区块链金融风险的评估体系。为了对区块链金融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构建一个风险评估体系。首先建立一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区块链金融的现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二级指标;然后对二级指标进行评分,把二级指标的权重汇总求和,作为一级指标的分值衡量区块链金融风险,从而完成风险评估。综合国内外文献材料、现实状况、业内资深人员的经验等来选择二级指标,并进一步提出区块链金融风险评估多层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选取科研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实地考察与发放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原始数据。在分析25位专家的调查问卷后,可以得出每位专家对所有一级指标以及二级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评分,由于25位专家的观点之间存在着区别,根据多数原则并结合对区块链金融的认识,得出模糊判断矩阵所需数据。根据1~9标注法,得到最终的调查结果。

分析以上調查问卷,结合上述的25位专家的调查意见,根据多数原则,构建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所有判断矩阵A(见表2)。

由调查问卷结果构建出5个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i=1,...,5)

A1=1 3 61/3 1 41/6 1/4 1,A2=1 3 1/51/3 1 1/75 7 1,A3=1 1/33 1

A4=1 1 21 1 21/2 1/2 1,A5=1 1/22 1

根据计算公式,可得每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该向量每一元素的平方都代表相应风险因子的权重,从而得出风险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其影响程度。如表3所示,该表为6个矩阵的计算结果。例如,一级风险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2772,0.9362,0.0712,0.1632, 0.1282。显而得知,技术风险权重最高,其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政策及法律风险的权重,权重达到四分之一,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权重则明显较小。

2. 区块链金融风险的评估结果根据设计的模糊判断矩阵、模糊判断矩阵的调查问卷以及单因素风险评分调查表,结合25位专家的风险调查表,得到单风险因素的得分评价,整理后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的评价结果体现各专家在看待各区块链金融风险因素高、中、低评估的权重及比例。可以看出,在法律政策滞后风险的评价结果中,高的占比为0.8,表示有80%的专家认为该风险高。

由单因素评价结果可得出二级指标的主因素模糊矩阵,由此得到一级指标主因素评价矩阵:

R=0.788 0.204 0.0090.837 0.157 0.0060.330 0.150 0.5200.278 0.311 0.4110.060 0.580 0.360

上述R矩阵反映了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情况。政策及法律风险的评分较高,78.8%的专家认为风险高。对于技术风险,专家评分更为集中,83.7%的专家认为风险高,低风险评分只有0.6%。对于操作风险,大部分专家认为风险较低,仅有33%的专家评分高。关于信用风险的评分差距不大,27.78%的专家评分高,31.1%的专家评分中,41.1%的专家评分低。最后是流动性风险,仅有6%的专家认为该风险高,其他专家认为风险偏中和低。上述5个一级风险指标的评分情况,利于我们得出区块链金融风险状况的评估。

通过一级指标主因素评价得分矩阵R和一级指标向量A2,计算得知B=A2×R,可得B=(0.803,0.172,0.025)至此,完成所有区块链金融风险评价程序。

模糊层次分析的最终结果B表明,最大数值0.803为当前区块链金融风险的评价等级,即区块链金融风险处于“高”的态势。

根据一级指标相对权重数值可知,技术风险以权重87.57%成为当前区块链金融的主要风险,所以要针对技术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区块链技术风险的防范,才能推动区块链金融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是政策法律风险,这表明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亦是区块链金融的重要风险之一,必须尽快出台有关区块链金融的政策法规,快速落实政策等,让金融机构有法可依。再然后是信用风险,现在金融领域仍存在部分欺诈违约风险,以及金融机构的清算滞后风险,但与传统金融风险来比,风险因素已经大大降低,这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最后,比重最低的是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因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计划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也少有人会恶意挤兑,且由于技术的发展,操作人员失误的情况越来越少,公司内部的监督制衡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因而风险较小。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与区块链金融具有双重属性相匹配。

对二级指标进行分析,在政策及法律风险中,政策滞后风险最为重要,合规风险次之,监管执行风险最少。区块链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发展迅速,而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较慢,因而无法对有关金融机构起到约束作用,而金融机构也无法可依,金融格局混沌。

在技术风险中,网络袭击风险最大,区块链本身技术风险及配套基础设施风险较小。区块链技术是依托互联网存在的,近年来,各种网络病毒或者网络袭击互联网的案例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损失巨大;而区块链技术自身的POW共识机制是攻击51%,这是很难成功的,而且它的非对称加密机制也很难破解,因而本身的技术风险较小。

在操作风险中,公司内部监督风险最高,人员操作风险较小。区块链技术可大幅度减少人工干预,并采用智能合约来数字化以前严重依赖文书工作的程序,这将会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与人员操作风险相比,公司管理层的权力制约不明朗,一些管理人员利用系统漏洞,故意窃取重要信息,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更大。

在信用风险中,欺诈违约风险和金融机构的清算滞后风险相同重要,金融机构的信用评分体系不断完善,因而信用评分系统风险较小。在区块链金融下,我们仍然无法杜绝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不法分子伪造个人信息,故意借款不偿还,欺骗金融机构;同时,金融机构清算坏账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卖出相应的抵押品较难抵挡之前的借款,造成巨大损失。

在流动性风险中,持有者挤兑风险较大,大概是流动性计划风险的两倍,是因为经济发展快速,金融机构较为成熟,流动性计划越来越完善,风险较小。但若有人恶意操纵市场,蓄意挤兑现金,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 区块链金融风险的管理

1. 技术风险控制。作为区块链金融基础技术的核心,区块链技术的监管要更加谨慎。虽然从比特币系统成立到现在都没有受到黑客攻击,但对DAO的黑客攻击拉起警报。对于区块链技术,虽然51%的攻击成本大于攻击成功后的收益,但危险仍存在;同时由于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其自身的非对称加密机制也会易受攻击;所以,通过类似电子邮件地址来实现数据传输的各节点也存在一定的隐私风险。因而要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并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底层技术研究,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并促进各行资深人员的沟通,构建防范技术风险的屏障。

2. 加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国在2016年制定“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开发白皮书”,分析区块链技术现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并给予各金融機构相关指令,但由于区块链金融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仍稍显落后。应尽快完善区块链金融立法体系的相关工作,以便尽快适应区块链金融的高速发展,构建规范有序的区块链金融市场。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律法规,例如来自英国的监管沙箱,可以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空间,允许他们在监控箱的测试条件下进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法规的落地实施,并督促相关人员监管执行。

3. 健全征信体系。信息不对称以及数据孤岛是征信体系不健全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社会整体的信用等级,需要信息公布共享来促进区块链金融的发(下转第54页)展。首先要从源头上严查数据质量,保证录入区块链账本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并规范数据录入程序;其次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定期核对,监管数据的传输,防止有人恶意篡改;进而要促进数据共享,鼓励各大型企业进行数据互查互审,共享资料,并及时对异常值进行研究处理。最后争取搭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征信体系,从多方出发构建立体评价体系,使征信系统更加可靠。

4. 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加强区块链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公司规章制度以平衡制约内部高层人员,防止恶意泄露数据;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规章制度,能够及时预测市场变化,尽快做出应急战略,以应对恶意挤兑风险;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的团队,从而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更好的防范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R].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2016-10.

[2] 刘瑜恒,周沙骑.证券区块链的应用探索、问题挑战与监管对策[J].金融监管研究,2017,(4):89-109.

[3] 蔡然.区块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8,(1):37-41.

[4] 宫晓林,杨望,南双石.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J].国际金融,2017,(2):46-5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5YJC790119);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8YJ040006)。

作者简介:徐晓飞(1980-),女,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讲师,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金融与宏观经济。

收稿日期:2018-06-08。

作者:徐晓飞

上一篇:创业主导就业解决就业难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交际法词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