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初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探究、开展深度讨论、构建思维导图、进行错因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等教学转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关键词:乡村初中;化学复习;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乡村初中化学已结束新课,将进入总复习阶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乡村初中化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篇1:

如何推动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摘要】教学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所驱,也是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的有效路。因此,教师需将教学改革放置于重要位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确保教学改革可以落到实处。鉴于乡村的师资资源、教学设备落后,对教学改革造成了制约,所以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从兴趣激发、课堂优化、探究性实验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推动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需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鉴于化学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改革方面需要注意较多内容。所以,为了确保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想要推动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需求,下列就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借助兴趣激发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兴趣激发当做入手点。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且蕴含着多样化的化学现象,可使学生感知化学世界的奇妙、魅力,从而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奠定良好基础。但是,教师需明确,想要使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始终充满兴趣,就需基于教学内容、生活经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活动设计。

例如在教学“自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以视频的方式呈现“鬼火”。因为学生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这一现象,所以可以快速说出其名字。此时,学生已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之后,教师可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顺势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问题提出: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鬼火现象吗?这个问题触及了学生的知识盲区,所以学生无法快速解答,并产生了好奇。而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的知识与其有关,便可轻而易举地易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酒精、醋酸》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基于学生的生活引入教学内容,如:酗酒的危害、甲醛的毒性、假酒案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對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将化学学习的魅力感受到。由此可见,教师将兴趣激发当做入手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可有效推动教学改革,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二、借助课堂优化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表现场所,具体表现为:教师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学过程变为了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想要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教师就需对课堂进行优化。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读、做、讲、议、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教授。读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阅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提纲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基于此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重难点,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做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上述提到了,化学教学的特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形成良好的操作能力。议简单来说就是分析、探究、讨论,使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讲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点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获得新的认知。练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探究性实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探究性实验与其他实验不同,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验技能,可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观念、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例如在教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等时,教师便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在问题、任务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思考、探究、对比、分析,从而将知识总结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且可获得自信心、成就感,从而对初中化学学习充满热情、兴趣。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进行创新、探究。由此可见,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可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所驱,但初中化学教学改革需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改革,可借助课堂优化推动教学改革,可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可使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才可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才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菊香.乡村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9(27):57-58.

[2]俞桂飞.乡村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8(2):65-67.

作者:雷永明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篇2:

乡村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初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探究、开展深度讨论、构建思维导图、进行错因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等教学转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乡村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乡村初中化学已结束新课,将进入总复习阶段。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的一批优秀生源自幼升小或小升初已进入城市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能留在乡村初中就读的孩子总体素质偏低。加上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居多,部分学生平时上课就不认真听讲,随着自己积累的问题增多,许多学生到了复习时就“瘫了”。

复习课所讲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学过的,所以教师们一般都觉得复习课难组织,学生的复习动机不容易激发,很难出彩、出新。尤其是总复习课,传统的“炒冷饭”式的复习课,令教者无劲,听者无味。怎样激发一群整体素质不高、又不爱学习的初三孩子复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能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乡村初三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如下转化策略。

二、复习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乡村的初三孩子对老师创设的精彩的问题情境还是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情境引入。好的情境能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堂课的开头一直延伸到结束,甚至延伸到课外。如在进行“物质的检验与提纯专题复习”时,笔者通过一个视频引入复习。视频播放的是河南濮阳的化学物质泄漏事件,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上百只家禽死亡。就此笔者提出问题,作为一名初三学生你能从化学角度对当地的环保部门提出哪些建议呢?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要加某种化学物质来消除污染;有的说要检验水质,防止人和牲畜中毒等等。笔者顺势提出要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有时要用化学方法来解决,学好化学可以造福人类,你们要从初中打好化学的基础,今天我们来复习物质的检验与提纯的相关知识。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这节课也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2.开展实验探究

实验在初三新授课中经常做,若在复习课中引入实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2017年4月18日扬州乡村化学培育站组织的教研活动中,笔者听到了汤汪中学严老师的“物质成分的分析与测定”一节复习课。严老师是在外校借班上课,她风趣地说,初来乍到送同学们一个小礼物,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好想看到严老师送什么礼物,严老师从提篮中搬出一些仪器,原来是做一个实验,复习课还做实验,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了。严老师按下图1连好装置。A瓶装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二氧化碳气体,在B、C瓶中分别加入100mL稀盐酸、100mL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射器中盛有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30mL。严老师让学生猜想打开K1有什么现象,学生的思维又被牵引了一下,然后让学生猜想打开K2有什么现象。当看到B中的液体兵分两路分别倒吸入A、C中,并且A中液体呈红色,C中液体呈无色,装置还发出奇妙的响声,太有趣了。接着课堂重点围绕对C瓶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对溶液中HCl的含量测定、对A瓶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听完这一节高质量的复习课,笔者感觉到学生一直被这个神奇的实验所牵引,这节课严老师把酸碱盐的性质复习巧妙地融合在课中,课上既有对物质的定性分析,又有对物质的定量研究,学生掌握了物質的成分分析与测定的一般方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实验后来在2017年江苏省第六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暨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

3.开展深度讨论

在乡村初中化学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有事可做,有问可思,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开小差。可围绕某一个问题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以牵引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连串的设问下开展深度讨论。还是以严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为例:如对上图中A瓶中溶质成分可以进行深度讨论,让学生猜想A瓶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学生经过讨论会得出如下猜想:猜测一:NaCl和NaOH;猜测二:NaCl和Na2C03;猜测三:NaCl、Na2CO3和NaOH。接着提出问题:如何验证你的猜想,你怎么设计实验?经过学生讨论得出如下方案: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③观察红色是否褪去。通过老师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出现。对于得到的沉淀的研究,也可设计如下问题串,开展深度讨论:①得到的沉淀是什么?②为什么要洗涤?洗涤的目的是什么?③用什么洗涤?④如何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⑤对于洗涤液应该如何处理?⑥A中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同时红色未褪去,说明A中含有哪些溶质?而对于A中含有的溶质还可设计定量研究问题:如图2,你能得出A中这三种溶质在其中的含量吗?

①请在图2中标出所用试剂的化学式;

②请你计算出各溶质的含量;

③得到固体甲时若沉淀未洗涤,会导致测得的溶质含量——(填偏大、不变、偏小),如何判断沉淀已洗涤完全?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深度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开展深度讨论有利于生生、师生互动,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构建思维导图

学生经常感叹初中化学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主要由于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的存储仍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过多的刷题,缺乏对概念、规律深度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认识缺乏化学观,因此在考试时就表现为一做就错。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教会学生擅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一旦学生的知识结网络构建后,学生就会记牢并且能够快速有效提取。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回顾初期呈现,使学生有完整的心理预期;也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工具,即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也可作为课堂知识回顾的总结工具;还可以作为知识的深加工工具。如在复习离子的共存问题时,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哪些离子之间能反应,哪些离子能生成沉淀、气体、水,笔者总结如图3所示离子相互反应的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理解。

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我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通过一学年的培养,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从稚嫩逐渐趋于成熟,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学完沪教版上册第3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笔者要求学生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认真研究课本和笔记,画出了许多漂亮的思维导图,下图4就是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引领学生主动构建,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开展高效教学做好铺垫。

5.进行错因分析

初三后期的化学复习课老师常常安排学生做一些模拟试卷以适应中考。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的错误是屡犯不改。学生在这份试卷上的错误,待老师评讲过之后,没过多久在另外的试卷上同样会发生。学生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三类:概念性错误、运算错误、审题错误。教师要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什么类型的错误,是物质的分类出错,还是化合价不会求;还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出错;还是微量元素记忆出错;还是六大营养素及其功能记忆出错;还是有关实验的评价出错;还是实验误差分析出错;还是计算出错;还是审题出错等等。每次试卷分析要让学生分析自己此次考试的错因,并将错因记录在如圖5所示的化学错题本上。学生平时要抽出时间来消化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再考不错!

6.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乡村初中的比例占20%-30%,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困难,成为化学学困生。作为化学教师,课堂上要特别关爱他们,不能歧视他们,要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课堂上要开展互动教学,让学困生也融入课堂,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关爱。设计互动教学时要根据暴露出的学生的问题,找准互动的切入点进行组织教学。如复习时适当降低互动点的难度,使他们能够参与互动,形成互动小组,使这些“特殊学生”能获得安全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动中逐渐与集体融合,实现班级和个体的螺旋式上升。课后多找这些学生“交心”,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和指导,针对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给他们多开“小灶”。

总之,进入总复习阶段,乡村化学教师要擅于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教学转化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俞桂飞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篇3:

以乡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提升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水平

【摘 要】以乡村名师工作室(化学)为平台,以化学来源于生活,让化学走进生活为理念,结合乡镇初中化学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化学实验教学,尤其在微型实验的改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乡村名师工作室;农村初中;化学实验

为充分发挥省级乡村名师在教育教学研究、引领学生成长、示范带动当地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辐射作用,提高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省级乡村名师的通知》(黔教办师(2016)44号)精神,于2016年7月决定为省级乡村名师设立工作室300个,搭建省级乡村名师成长和专业引领平台。贵州省李勇乡村名师工作室(初中化学)是其中之一,本工作室以化学来源于生活,让化学走进生活为理念,结合乡镇初中化学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化学实验教学,尤其在微型实验的改进方面,解决了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目前,农村初中对实验教学仍不够重视,实验开设率不高,对实验教学缺少研究,导致部分实验教师技能下降,对实验操作步骤不熟悉,实验操作细节不规范,实验后处理不到位等。为此,本工作室组织成员加强对教科书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对实验的实践与研究等多方面的活动。从中获得了以下较为突出的成果。

成果一:蜡烛燃烧有生成水实验的改进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的化学课本中,蜡烛燃烧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化学探究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至关重要。但在蜡烛燃烧生成水的实验中,实验教师和学生基本上看不到烧杯内壁有明显的水雾产生。理论上,干燥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以形成水雾,但是我们每年上新课的时间是在9月份,温度较高,空气较为干燥,且烧杯口较大,收集到的水蒸气不多,加上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壁的温度不断增高,水蒸气很难在烧杯内壁液化,所以一般难以在烧杯内壁看到明显的水雾。

经过工作室所有人员讨论,要改进这个实验,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想办法收集到较多的水蒸气,二是使收集到的水蒸气尽量远离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提供液化条件。根据这个思路,设计出了如右图实验装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制作和操作:

1.仪器制作

将试管夹夹在漏斗颈上,将试管倒扣在漏斗颈上即可,若试管甲孔大了可夹漏斗口的边缘部分,再将试管倒扣在漏斗颈上即可如图。

2.实验操作

将蜡烛点燃。

右手将试管夹夹稳漏斗颈。

左手将试管倒扣在漏斗颈上,手扶住试管底部。

将漏斗口及整个装置移到蜡烛火焰正上方。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即可。

这个装置由一支试管,一把试管夹和一个漏斗组成,漏斗口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在漏斗上,而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漏斗颈不斷地转移到试管中,很快聚集,明显看到大量水雾,甚至能看到水珠。

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后或在家中可以做这个实验,其中成员沈际海老师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又设计出了如右图的这个装置。

1.仪器制作

找一个干净透明的1.5升的废弃饮料瓶,从中间剪掉瓶口部分,将四边边缘蜡剪成椭圆形,倒扣在有孔的泡沫板上。

2.实验操作

取一小段适宜的蜡烛放在泡沫板的孔中,点燃蜡烛,将剪好的瓶子倒扣在蜡烛上方,直到蜡烛熄灭为止,然后观察到塑料瓶内壁就会有大量的水雾水珠出现,从而证明了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改进的实验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实验操作简单,方便,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2)实验过程中安全,无污染,非常环保。

(3)明显的实验现象便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4)学生可以随时在家做实验,拓宽学生课外做实验的灵感。

(5)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促进作用。

本实验改进后,实验装置简单,设计更加合理,现象更加明显,实验价值的到明显提高,不仅增强了实验的客观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了开展实验的目的,符合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成果二:取用白磷再也不用刀切

为了解决老师、学生取用白磷不便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工作室专门组织了一次研讨活动,终于达成共识。在很多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都会用到白磷药品。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 ℃,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4.1 ℃而燃烧,因此不能将白磷露置于空气中。以下是常规取用白磷的一些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根据白磷不溶于水,且比水的密度大,可以将少量的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试剂瓶中。大多数白磷购买时都是大块状的装在瓶中,在实验教学中使用时,由于用量比较小,必须进行切割处理。

如果遇到大块白磷需要切割成小块时,必须把它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小刀在水面下切割,绝不能暴露在空气中进行,否则切割时摩擦产生的热也容易使白磷燃烧,用一点切一点,这样切割白磷既不安全操作很麻烦,同时还会产生很多细小碎片的白磷,造成大量污染和浪费。

因此,笔者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将大块状白磷处理成小颗粒状,既不用切,还可产生较多的颗粒,取用时又安全又快捷。但在操作中注意地点要选在通风厨内或较通风处,操作人员要戴口罩和塑料手套,全程监控,按照以下步骤规范操作。

第一步,先将大块状白磷融化。将大块状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且水量要足够淹没白磷,放在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酒精灯加热,加热几分钟后,有部分白磷已慢慢融化,待白磷基本完全融化时停止加热。

第二步,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融化的白磷变成颗粒。停止加热后立即用玻璃棒小心地顺时针不断搅动融化的白磷,由于水温逐渐降低,不断的搅拌会使融化的白磷慢慢凝固变成了细小的颗粒,若需要大点的颗粒搅慢点。

第三步,白磷颗粒装瓶。待烧杯内水温完全冷却,右手戴上塑料手套,将小广口瓶去掉瓶盖没入水中,瓶身横放与烧杯底平行,在瓶底移动广口瓶瓶口将白磷颗粒赶入瓶中,大约装半瓶白磷再装满水,拿出水面,盖上瓶盖,抹干瓶外的水,贴上标签,放入危险药品柜中待用。

利用水浴加热法安全地使大块状白磷变成小颗粒状,减少了切割的环节,从而避免了白磷在取用过程中的燃烧和带来的不便。减轻了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一些实验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展,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从以上两个成果不难看出,工作室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为大家提供智慧汇集的交流平台,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影响非常大。使名师团队的成员因为学习和锻炼,专业素养会大幅度提,在主持人带动和正面影响下,浮躁的人会变得沉静,懈怠的人会振作起来。正气足了,干事业想进步的人多了,教学骨干的队伍壮大了,研究风气浓厚了,教育教学和教研科研的成果丰硕了,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学校面貌改观以至区域范围内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卢香宇.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247~248.

作者:李勇

上一篇:现代林业发展论文下一篇:艺术生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