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何物,哪怕是旧品、废品,将它们换个位置去思考与利用,都有可能变成有用的甚至是珍贵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具有艺术价值。如何重新定位这些物品,发现其艺术价值,最后落脚到去感受创造这种小事物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家们新的关注点。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艺术生活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艺术生活研究论文 篇1:

艺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目标的重大变革,高中美术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能对学生的审美理念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艺术教育生活化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在高中美术中的运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策略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艺术教育;生活化教学;高中美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充分利用生活元素的同时,确保艺术教育能够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生活化教学简述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生活情境为背景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近年来,生活化教学凭借其简单、系统以及与接近生活等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首先,生活化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即教师能够将生活元素运用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生活化教学具有简单、生动的特征,此类教学活动能够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从而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最后,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对课程、课程资源等进行整合和分析,因此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

二、艺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美术教学与家庭生活相结合

充分发挥生活元素的作用来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具体来说,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自身所学的美术知识来对家庭环境进行创新,如家庭壁画等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帮助或点拨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鼓励家长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学生能够将美术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水平,也有利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善。

(二)创设多样性生活化教学环境

为了确保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应用,教师应采取措施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同的学生在美术水平、接收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对美术的热情,同时也能确保学生个性的发挥。比如,教师在讲解花鸟画的过程中,首先可要求学生对具体的半成品作品進行欣赏和分析,并鼓励学生联想作品的灵感来源或其背后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学生能够将花鸟作品与其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经历进行有机结合。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将半成品作品形成完整的成品。这一方式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发挥自我想象,不仅有利于其创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调动其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资源来为教学环境的创建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使用展示工具以动态形式来展示画作,或使用音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能加强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其创作积极性。

(三)美术教学归于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元素或素材,能够为学生的创作活动带来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引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在帮助其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生活的感悟,并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理念。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周边的自然风光进行欣赏和分析,在帮助其感悟美好生活的同时,提升绘画水平。再比如,以教师针对园林景象教学为例,教师不仅应帮助学生了解园林的艺术特色或建筑特色,与此同时,还应向学生渗透与该园林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人事迹等。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园林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深刻了解园林背后的人文知识,从而帮助其对园林形成全面认知,最终达到赋予美术作品灵魂的目的。

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还可结合自身的感悟和经验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提出话题并要求学生根据该话题进行讨论并自主表达自身的想法,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其创作活动的开展。比如,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蔬菜来开展教学活动。虽然蔬菜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食物,但很少有学生能够对蔬菜进行极其细致地观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要求学生对家中的蔬菜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来了解蔬菜的特征等,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创作,学生在创作时不仅可对蔬菜进行最基本的展现,还可根据自身的想法来对其进行具有创意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赋予作品的独特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引入生活元素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术的热爱,从而为其创作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值得教师注重与推广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创作积极性,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拓展。

参考文献:

[1]罗咏科.艺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2.

[2]张红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2.

[3]巨沂平.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6(1):2.

作者:夏寅之

艺术生活研究论文 篇2:

生活物品的艺术价值性研究

摘  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何物,哪怕是旧品、废品,将它们换个位置去思考与利用,都有可能变成有用的甚至是珍贵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具有艺术价值。如何重新定位这些物品,发现其艺术价值,最后落脚到去感受创造这种小事物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家们新的关注点。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诠释“废品”这一概念,运用艺术化的形式将它们从人们口中的“垃圾”变成一件件让人惊叹的艺术品,让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物品,实现了它们在艺术上的价值。而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尝试着去发现、思考并利用这些物品,去创造它们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生活物品;废品;艺术价值

一、物品的艺术价值性概述

(一)日常生活物品的艺术价值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飞速,人们生活的质量与水平也步步攀高,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提升。生活中琳琅满目的物品,甚至有些你还未发现,就已被淘汰处理掉。细数家中购置的物品,对于那些新买来的、贵重的物品都偏爱有加、格外珍惜。而那些破旧的、无用的搁置在角落里的多被扔掉。频繁地更新、便捷地消费、随性地遗弃,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物品的现状。但是,在艺术家的世界里,这些被我们忽略掉的物品,却实现了它们在艺术上的价值。

如图1的卷纸雕塑,土耳其艺术家撒格·格克切巴格(Sakir G?kcebag),用厕纸完成了这一件卷纸雕塑。当我们还仅仅把厕纸当作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时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他已经开始拿它制作艺术品了。撒格·格克切巴格利用了卷纸本身柔软、洁白的特性,用垂感打造出一件蕴含着都市风格而又颇为简约的装置作品,在精美之中还隐隐地透露着动态之美。这些作品完全打破了我们对手纸的常规印象,我们随处可见的卷纸,在艺术家的手中便迸发出如此高深的艺术价值。不仅是厕纸,撒格·格克切巴格还很擅长用一些其他我们习以为常的日用品做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装置艺术。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经过他的重新排列组合,都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发现,处处都是艺术。

图1卷纸雕塑

在这些生活物品被重新定位后,它们不再是普通的,或者是无用的。身边任何一件物品,只要经过思考加以合理利用,或许都能变成有用的甚至是珍贵的艺术品。艺术源于生活,这些艺术品的产生都是我们身边再常见不过的东西,只是被我们忽略掉了。所以,当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它们就不再平凡。

(二)废弃物品的艺术价值

喝完的饮料瓶、易拉罐,用过的塑料袋、纸杯,破旧的家具,这些在人们眼中已然成为一件件废弃物,没有丝毫的价值。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消耗,在履行完自身的义务之后,人们便觉得它是无用之物,可被随手丢弃。在《庄子·知北游》有“腐朽复化为神奇”这么一句话,即变坏的为好的、变死板的为灵巧的、变无用的为有用的。因此,那些被人们公认的“垃圾”,也能创造出一番奇迹。

在国外,达达主义和波普艺术的艺术家们就运用大量的废弃物,来创作他们的作品。法国现代雕塑家塞萨尔就是用废铁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当时的巴黎,废铁随处可见,俯拾即是,但并无人注意。人们只是觉得那是一堆废铁,破烂不堪,捡起它们有何意义?但是,他却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它们的艺术价值,利用这些东西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并得到了艺术界的肯定。这种创作方式既批判了消费社会,同时也是对达达主义艺术观念的继承。

日本插画家高子·汉达(Takako Handa)利用我们常常丢进垃圾桶或回收桶内的饼干或零食的包装,剪贴拼凑出了一件件让人大为惊叹的作品。如图2、图3的《零食包装创作》所示,骑马牛仔、逛街女孩、可爱的刺猬、四人组乐队,他赋予了这些废弃纸盒新的生命。

“废物是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当我们赋予这些所谓的废物新的生命时,我们便能感受到它们美的、有价值的一面,而且它们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文化的能力,并不亚于那些绘画、著作或者其他高雅艺术。对于废物的再定位,更能让我们关注到环境问题,更加关注、认识到废物对环境的破坏,激发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培养艺术感知能力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用普通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觉得这些物品仅存在一种或两种实用价值。因而,想要发现它们的艺术价值,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契机。同时,还需要长期勤奋地学习和实践。

(一)理解艺术

艺术是一个抽象名词,但艺术作品大家都不陌生。美术馆里展览的名画、博物馆陈列的雕塑、广场荧幕上展示的海报、街边文创店里的手工艺品,这些都可称之为艺术。艺术创造是为了交流、表达、思考,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引起人们反思,推动社会进步。所以说,艺术创作是社会生活思想中文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使我们生活中那些原本平凡的事物变得不平凡。

(二)如何培养艺术感知能力

1.细心观察大自然,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观察大自然,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是增强艺术感知力的基础。人類艺术思想的源泉大多来自大自然和日常生活。自然界中的许多物体都具有艺术美感:雨后的彩虹、崎岖的山岭、辽阔的草原、无际的江河等,这些都给人在视觉和心理上带来愉悦感。人们常说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积累经验,就要留心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富含艺术韵味的场景、事物。首先,留心观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任何事物,大到一座山川、一片海湖,小到一朵花、一片树叶,这都能给予我们启迪。其次,注意积累社会生活中富含艺术韵味的场景、事物。当我们遇到一些好的设计,可以随手拍下来,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我们脑海中的储蓄量越来越大,想法也自然就会变多。

2. 加强生活中艺术环境的创设

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参加展览或艺术活动,是增强艺术感知力的途径。艺术院校通常每年都会带学生出去考察。考察期间,会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院以及正在举行的艺术展览,其目的就是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设计视野,积累设计素材,激发设计灵感。同时,增加对当地艺术的了解与感受,提高对文化多样性的领悟与感受能力。不仅仅是艺术考察,还有各高校每年的毕业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同样是拓宽眼界的途径。艺术家永远是走在社会最前端的人,只有眼界高了,格局大了,才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3. 增强文化修养

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除了具备扎实的技艺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因为一个人只有知识面宽广、基础扎实,他的作品所富有的内涵才会更加深刻。

艺术家达·芬奇之所以能在绘画艺术中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他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刻苦钻研绘画技巧之外,还跟他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分不开。他不仅是一位画家,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除了苦练绘画的技能技巧,还学习数学、光学、透视学、解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而又广博的文化基础。也正是因为他拥有的丰富而又全面的知识,才使得他具备了卓越的艺术才能,创作出大量的不朽之作。

所以,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外,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学习。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也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三、结语

毫不起眼的生活物品、随意丢弃的废旧垃圾,只要我们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它们就能获“重生”,它们可以就变得不再普通。身边任何一件物品,只要经过思考加以合理利用,都能变成有用的甚至是珍贵的。艺术源于生活,有些艺术品的产生是我们身边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只是被我们忽略掉了,而被有心的艺术家发现。所以,当我们学习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它们也许就不再平凡。

小事物并不小,只要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艺术。而艺术的创造也不再只是艺术家的行为,只要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我们身边的任何物品都能被赋予艺术价值。而这种特殊艺术的产生,不仅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一种改善,而且也能大大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有趣。

参考文献:

[1]科斯塔克.理解艺术的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夏桂楣.艺术修养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科库尔.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4]商颂.观石见性[J].雕塑.2007(6).

[5]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魏婷,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魏婷

艺术生活研究论文 篇3:

三位一体教育视角下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研究

摘 要: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重要思想载体,教育信息和目标都需要通过课程传达,幼儿园教育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课程构建的效果。随着近年教育改革,幼儿园教育逐渐重视和强调幼儿教育环境的重要,提出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互为桥梁的融合教育理念。而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中,社区和家庭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幼儿园可以提供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方联合起来,更能形成融合教育良好环境。文章从三位一体视角下,探究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的构建,给幼儿园教育创新和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位一体;生活化艺术课程;幼儿园教育;课程构建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注意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幼儿良好教育环境的构建,需要挖掘家庭、社区、大自然、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让这些成为活的教材,才更容易激发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用三位一体引领幼儿课程更高效和科学的建设,是幼儿园课程构建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一、 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概述

(一)三位一体幼儿园教育的内涵

三位一体幼儿园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合作,合力所构建的幼儿教育。在三位一体教育中,幼儿园、家庭、社区这三方面,都能够为幼儿提供更生活化、社会化的教育材料。通过积极的社区互动、对社区教育资源脉动的掌握和运用,让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共同合作,能够为幼儿教育的融合创新提供更多前进力量,让家园社区成为幼儿教育中的互助伙伴关系,构建更具有融合性的幼儿园教育。

(二)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儿童教育不能脱离生活,需要在生活中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社交等一系列能力,生活化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也是让幼儿更快适应社会交往,建立科学端正的三观的有效途径,而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为幼儿生活化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环境基础、资源基础,通过三位一体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可以享有更丰富的教育配套资源,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优秀、丰富教育环境,这对打造融合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能够激活社区、家庭、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互动,给幼儿一个更全面、广泛的学习成长评价环境,在这样全方位的评价中,幼儿更容易获得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激发,这对实现儿童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生活化艺术课程是幼儿教育和情感塑造中的重要课程,而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需要更贴近生活的环境,只有社区、家、园三位一体合作共育,才能为幼儿打造更贴近生活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所以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幼儿教育环境的构建,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 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分析

基于三位一体教育视角,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三位一体教育环境下的丰富资源,让社区、家庭、幼儿园教育形成一个互相沟通、互相渗透和影响的整体。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需要以幼儿真实的生活环境作为教育的起点,实现艺术与生活的连接,让幼儿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经验,所以在课程构建时,要明確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一系列要求,在明确课程构建要求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将社区、家、园资源整合进行教育。下面我们就对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的构建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教育目标

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课程构建和教育实施的目标。儿童阶段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让儿童的自然天性、自由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教育目标的构建中,以往是要解决幼儿对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的学习,而对幼儿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生存环境的引导比较少,教育中缺少体验和感悟的部分,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在三位一体视角下构建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则需要有所转变,第一,应该将尊重和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体验作为教育目标,能引导幼儿通过反复观察、聆听、思考、感受,对生活和艺术有更细微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让幼儿能分辨出周围环境中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景,并分辨这些场景是如何表现的,会用一些基础的艺术手法对这些场景进行简单的表现。这样的探究反思教育,才能不断促进幼儿保持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不断积累生活化艺术经验。

(二)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内容选择

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贴近生活,且保持对儿童想法、情感的尊重。三位一体教育能够为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提供更多教育资源,而在这些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方面,第一,要注意用儿童周围的自然景象作为艺术教育和创作的内容,让幼儿在周围自然资源中选择生活化艺术课程创作内容。第二,要用生活背景作为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教育内容。所谓生活化背景,包括幼儿在社区、

家庭、幼儿园中与老师、家长、小朋友、亲戚邻居等的交互,让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回归到儿童真正的生活中,与社会生活实现更好的融合。充分利用周围身边的资源、人员,构建由生活出发的课程内容,才能让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活起来。第三,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内容主题的选择上,要注意围绕人文主题进行,让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家庭生活都联系起来,构建更轻松愉快的人文主题教育。

(三)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组织与评价

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中,课程组织与评价也是课程构建的重点。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要以生活为基础,需要从生活中取材,并且注意幼儿的内心感受。三位一体教育视角下,需要追求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组织与评价中,让更多社区、家庭、幼儿园多面的声音加入进来,让来自多方的多元评价给幼儿塑造更立体的评价成长环境,让互动评价成为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中的重要元素,重视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探索,用多方发展性评价激发幼儿的生活化艺术创造灵感。

三、 三位一体教育视角下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策略

结合以上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的目标、内容和评价,结合三位一体教育视角的优势,在三位一体视角下,打通社区、家庭、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实施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构建的尝试。

(一)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构建融合教育环境

在三位一体教育实践中,社区、家庭、幼儿园教育的融合,首先要挖掘这三方面的自然资源,借助自然资源的挖掘,构建具有融合性的儿童教育环境。社区是众多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在某些领域中的集合,是宏观社会在儿童生活周围的小缩影,具备社会的基本构成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区资源,一方面可以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为幼儿提供义务教育、游戏合作等指导服务,而且社区内一般有众多自然资源设施、设备和产业园,部分社区还有丰富的农业、自然项目基地和社会企业,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拓展成为幼儿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在社区内,可以搜集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场地和社会志愿者指导员,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社区和社会资源接触。在社区中,可以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公园,由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合作,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公园去观察、发现公园中的自然植物、小鸟、松鼠等生活中的自然艺术素材,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在更丰富的生活环境中找到艺术创作灵感,在社区环境资源和三位一体教育指导下实现自身生活化艺术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走进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参与社会劳动和服务,在参观、参与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学习思考和灵感。比如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医院、敬老院等地方,让儿童和志愿者一起参与实践,体验生活中的艺术和乐趣。

(二)多元教学资源整合,创设融合艺术课程

三位一体教育视角下,可以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用于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借助这些社区、家庭丰富教育资源,可以完善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内容,在生活化艺术课程中,幼儿需要更多生活化艺术创作、实践、游戏的空间,借助三位一体教育,社区可以提供如社区角色体验资源,在节日的时候让儿童和家长与幼儿园老师一起走进一些社区工作场所,进行社会角色扮演,为幼儿提供更能激发生活艺术创造学灵感的创新课程内容。还可以借助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幼儿园资源,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让社区内不同幼儿园和图书馆、儿童游戏活动场馆等地联合起来,形成共享的多元教学资源,打造三位一体融合性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设置一些主题活动日,让家长、社区志愿者走进幼儿园进行生活化艺术创作的分享和讲解,还可以建立社区幼兒教育微信群,通过线上联系,创建融合型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

(三)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强化教育融合力度

在三位一体教育视角下进行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平台优势,促进三位一体教育融合。将社区空间作为教室,将社区中的工作人员、家长、老师共同作为指导教师,三向联合,利用社区平台组织一些幼儿园生活化艺术创作比赛、活动、公益课,给家长更多陪伴孩子共同参与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的机会,也让这种三位一体合作引导,丰富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向,用更多样化的活动和比赛激发幼儿生活化艺术创作热情,达到竞争学习、快乐创作的目的,让社区教育平台聚合三方力量,提高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教育融合力度。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教育能够为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与自然、社会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在积极社区互动、家长主动频繁和幼儿园合作沟通中,幼儿探索、发现、亲近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方面都能有所提高,而社会中的教育志愿者、指导者等也能更好地加入到幼儿教育中为教育发展服务。幼儿生活化艺术课程构建,仍需在三位一体视角下不断促进社区家园融合,为儿童构建更全面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曲,马利娜.“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效实施的策略与建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6-7.

[2]秦群英.汇聚社区资源打造融合幼教[J].教育,2020(26):14-15.

[3]李艳兰.基于家园社区联动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思考[J].中外交流,2019(5):318.

[4]吴丽安.浅谈茶文化背景下“茶韵美”美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研究,2020(1):42-44.

[5]尹晓影.以音乐剧为支点建构儿童创意学习艺术课程[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39-41.

[6]谭雅琴.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6):174.

作者简介:严菁菁,江苏省海门市,江苏省海门市五港幼儿园。

作者:严菁菁

上一篇:乡村初中化学论文下一篇:概念设计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