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事业财务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我国高教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构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教事业财务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教事业财务分析论文 篇1:

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自身建设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利用银行贷款,促进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特征,寻找防范财务风险对策,对确保高校的财务安全,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过度贷款;财务风险;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为缓解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以及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积极利用银行贷款筹措办学资金,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改善了办学条件, 提高了教学质量, 解决了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应该说银行贷款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风险。如何认识、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是目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原因及特点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普通高校由2000年的1 041所发展为2010年的2 035所,办学规模从不到70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 285万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在校大学生规模将达到3 550万人,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竞争也日益激烈,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高校资金来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 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 500 亿元到5 000亿元,个别高校的贷款额甚至超过了10亿元。沉重的贷款压力、巨额的财务成本,已使我国高校举步维艰。

(二)高校贷款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这使高校产生了巨额的资金需求。而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因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许多高校不得不采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的问题。

2.财政拨款不足。面对迅速增长的高校在校学生, 财政拨款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短缺,无法保证解决高校因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教学、实验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

3.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自1998年开始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高校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还明确规定了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生均师资比、体育维持费、本科业务费、设备购置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壮大。而要实现这些指标,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4.高校社会融资能力不强。高校资金来源主要分三部分, 即政府投入、学生缴费和高校自筹。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社会融资能力不强。

5.商业银行认识存在误区。在高校大规模扩张引起教育贷款的强劲需求下, 商业银行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 无论怎样贷款都会有财政担保, 绝对安全。

(三)高校贷款的特点

1.贷款投资期限长,财务风险大。由于高校贷款大多用于新校区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改、扩建和设备的采购上,贷款资金使用周期较长,加剧了还款的利息负担,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增加。

2.贷款规模过大。部分高校在扩张时,没有科学预计与规划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盲目增加贷款,扩大办学规模,导致贷款总额太大。

3.建设项目中贷款资金比例较大。高校实施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自筹资金、银行贷款。从高校目前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看, 银行贷款占到资金总量的70%左右。

4.贷款保证形式单一。按照《担保法》的规定, 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 学校不得为保证人。因此, 目前高校贷款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或基本账户抵押贷款。

5.还款渠道单一。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真正用于还贷资金的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

二、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高校贷款资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规模过大、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隐患。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巨额本息的支付将会使高校面临非常严峻的财务风险。高校贷款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一)缺乏总体发展规划,任意扩大贷款规模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但是,不少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潜能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对学校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盲目扩张、过度建设,任意扩大贷款规模,造成贷款过度、贷款利息费用过高的后果,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影响高校正常的运转, 不利于高校长远的发展。

(二)高校借贷资金管理不善, 使用效益不高

高校事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如何筹措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 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有的高校往往是重视贷款的取得, 而常常忽视了对贷款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 存在摊子铺得过大、项目上的过多又缺乏充分论证的现象; 有的擅自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建设标准, 随意超概算;有的存在重复建设, 而没有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长远上看, 没有把资金用在最需用的地方;有的对贷款资金没有实行专款专用, 常常被挪作他用, 或者贷款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所有种种都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极大浪费, 影响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政府部门对高校贷款缺乏有效的协调、监控

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搞建设,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设计规划,也涉及到高校的筹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尚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在具体利用贷款过程中,基本上是学校与银行之间的自行运作,有关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掌控,更谈不上对学校的建设规划、贷款额度、贷款投向、贷款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和约束。

(四)高校贷款理性分析与风险控制意识不足

高校贷款大部分投资期限较长, 贷款多用于购置土地、后勤、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置办, 偿还贷款的不确定性很大。而高校在考虑贷款申请时, 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 只要能贷到款, 资金成本放在第二位。在贷款申请、审批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和风险控制意识显得不足。

(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负债办学是高校目前也是今后较长时间内的必然选择, 未来融资市场能否提供一个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充实的信贷资金环境, 完全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与银行利率的波动、银行信用紧缩政策等都有关系。目前, 我国利率将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高校面临的还息压力将会与日俱增。

(六)高校缺乏融资人才,内部财务管理滞后

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工作量非常大。目前, 在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的财务人员普遍缺乏融资专业的知识,难以胜任融资财务方面的工作。在高校举债资金的管理监督中, 缺乏对举债方式作成本分析和比较分析; 在资金的使用中, 随意扩大举债资金的使用范围, 缺乏审核监督, 甚至将贷款资金和学校资金打通使用, 出现挪用贷款资金等行为。

上面提到的引发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种因素,既有主观性的,又有客观性的,哪一种因素的不慎重、不作为,都会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贷款资金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已势在必行,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高校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三、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特征

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 在为高校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 也带来了风险。因此, 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 并在负债筹资中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负债办学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 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危害性

高校由于过度贷款而无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会给高校带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损失, 不仅影响高校财务资金的运动, 而且危及贷款及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隐蔽性

由于高校贷款多属于信用贷款, 很少有具体的抵押物, 而高校的人力资本和声誉价值又很难按市场价格准确计量,这就使贷款风险衡量难度加大, 对风险的发生也难以及时发现。

(四)可控性

高校贷款从一般性的流动性不足到偿还能力不足, 再到严重的资不抵债, 是有一个过程的, 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就可以对高校贷款风险进行识别、预测, 并在事中防范, 事后化解。

(五)转嫁性

贷款风险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一旦风险出现,管理者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就是转嫁。但这种转嫁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都具有较大的危害。因为贷款转嫁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国家。对于前者,转嫁会受到制度的制约和舆论的监督,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对;对于后者,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风险和财政负担。

(六)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的波动、管理者经营管理不善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高校举债融资风险的出现。

四、应对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对策

银行贷款给高校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但是它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何既抓住高校飞速发展的机遇,又有效地规避贷款带来的潜在风险,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为确保高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减轻学校债务负担,控制学校贷款数量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

(一)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体系,保持政府投资主渠道地位

1.大力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目前,政府财政拨款仍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但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 发挥政府财政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主渠道的作用, 提高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重,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和还贷压力。

2.政府应主动消化部分贷款。政府应给予部分贷款规模过大、负债过重、财务风险过大的高校参照国有企业消化债务的办法,政府出资解决偿还贷款,消化部分债务,让高校减少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在200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缓解省属高校的财务风险,一次性地偿还了省属院校用于教学部分的银行贷款130 多亿元,这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贷款问题引发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之后,政府部门首次作出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回应与对策。

3.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法规,从法律的高度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主导地位, 细化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真正实现教育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步达到4%这一要求加以具体化, 明确各年达到的比例数,并争取尽快接近和达到4%。同时,政府还应对高校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税费的事项进行一定的减免,给予高校更大的优惠政策。

(二)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贷款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搞好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控制投资的先决条件。选择投资项目时要谨慎, 坚决杜绝无效益投资的现象。高校建设必须量力而行, 自觉控制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 避免无效投入。必须制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以高校总体规划为基础,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高校实际偿债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适度的贷款额度。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 经高校最高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决定。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

高校通过贷款可以获得建设资金, 但其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贷款规模过大, 就会影响高校正常运转, 加大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财务状况, 恰当预测所需资金量, 确定贷款规模, 合理预计贷款的偿还能力。同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银校合作”关系, 最大限度地争取贷款利率方面的优惠政策, 将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偿还贷款的时间均衡分布,减轻还款压力, 降低负债给学校造成的财务风险。

(四)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由于高校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缺乏资金成本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因此,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高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把风险防范理念贯穿到整个决策工作全过程中,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分散和规避财务风险的举措,有效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明确高校还贷的责任

高校作为借贷的主体, 必须承担起归还贷款的法律责任。因此, 高校要摒弃“高校贷款, 政府埋单”的侥幸思想,积极承担起还贷的义务, 树立“科学贷款, 诚信还债”的观念。 在贷款之前要充分进行论证, 贷款之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由于贷款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及时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同时, 针对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的“前任借款, 后任还钱”的现象, 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贷款的归还责任, 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实施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及离任审计, 增强高校决策层做好贷款管理的责任心, 促使其更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 防止“任任借款, 无人还钱”恶性循环现象的出现。

(六)加强贷款资金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资金预算, 保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 一方面能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时筹措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降低贷款成本。高校还应建立偿债基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

(七)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 依据高等学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给本校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预警系数。高校的财务部门根据即时掌握的贷款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确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如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潜力等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贷款资金的合理程度和财务管理水平, 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贷款风险。

(八)加强对贷款资金的审计与监督

高校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 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贷款项目从立项、审批、执行到资金使用、归还本息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以及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 予以改进和纠正,使各级责任人在决策、组织、实施等管理过程中做到程序化、规范化, 强化权力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环境保障。

(九)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增强还贷能力

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主权,拓宽办学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寻求自我发展道路。通过新老校区置换,筹集大量自有资金;调整办学思路,开发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让,走产、学、研发展道路,提高科研、校产创收能力;加强学生学费收缴与管理工作,建立“奖、贷、助、免、补、捐”等多元贫困生资助体系,创造良好的收费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欠费问题,增强资金自给能力;对教育筹资进行制度创新,尽量争取社会捐赠,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积聚教育资金。

总之, 高校在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前,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既要敢于开拓进取, 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 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 坚持量力而行, 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丽珠.浅谈高校办学中贷款融资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7 (4).

[2] 魏东玲. 对高校贷款管理的思考[J] . 会计之友,2008(1).

[3] 冯岩,李红霞. 化解高校贷款风险方法初探[J] . 科技与管理,2009(3).

[4] 程萍. 高校贷款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 . 经济师,2010(6).

作者:康健

高教事业财务分析论文 篇2: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刍议

[摘要]随着我国高教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构想。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筹资渠道的多样化和资金控制的复杂性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领导对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连年扩招,领导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利用金融贷款进行新校园扩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高校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对“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只是流于口头形式,没有把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缺乏考虑,一旦国家的金融政策变化,从严控制贷款规模,高校资金链条断裂,必然面临现实的偿债风险。

2.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利用效益差。

在编制方法方面,目前高校一般都沿用传统的“基数+增长”的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操作,但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基数本身存在着不合理问题,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预算数与实际情况差距会越来越大,财务预算不能做到以收定支,将不利于调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部门忙于追加预算指标,财务处忙于搞资金平衡,资金利用效益差,无法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难以真正发挥预算的指挥棒作用。

3.内部控制力度薄弱,岗位设置不科学。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但定位不准确,内容范围、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内部控制力度薄弱。部分高校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方面不够严格,会计电算化后,一些高校存在会计人员身兼多职、科室之间岗位交叉等现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范围缺乏明确规定,势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效的局面。

4.贷款规模过大,加剧了高校投资风险。

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总贷款额高达2000亿至3000亿元,大多数高校用贷款搞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实力,加剧了高校投资风险。高校向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将面临现实的债务风险,影响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信息化人才。

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推进,财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相应落后。高校缺乏财务信息化人才。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引进的计算机人才财务管理知识又比较贫乏,这些都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前进速度,影响整个财务管理工作。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构想

1.增强风险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决策群要树立风险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能力建设,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从内部管理入手,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第一责任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从源头上实施控制、从根本上防微杜渐,规范学校内部会计行为,并设立相应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学院资金运作过程进行监督,积极预防风险,确保学校资金安全。

2.合理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要遵循“收支平衡”的编制原则。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预算方法,如零基预算、部门预算、复式预算、滚动预算相结合的形式,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高校要以预算为标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给予评价和激励。高校要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特别是校内各部门“二级预算”的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财务管理“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高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本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定期对岗位进行轮换,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二是强化内部审计,做好事前、事中审计,改变以往的事后审计模式,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4.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做好财务预测分析,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依据。财务部门每月要分析会计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测算学校财务风险度,方便学校领导科学调度资金,真正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高校要改变以往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将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决策分析上,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5.优化债务结构,规避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通盘考虑以降低负债给学校造成的财务风险,通过高校偿债能力、资金成本承受力和筹资能力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将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相结合,在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可以驾驭的范围内,取得学校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6.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打造一支业务娴熟的财会队伍。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为财务部门的人才力量提出了挑战,只有精通财务又懂计算机的信息化人才,才能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高校应建立会计人员考核制度、会计人员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培训财务信息化人才力量,打造一支在新形势下从容应对挑战的财务管理专业队伍。努力适应现代大学财务管理需要。

作者:陈丽羽

高教事业财务分析论文 篇3:

研究性教学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摘 要]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汲取知识并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论文探究研究性教学法在会计学课程的财务分析模块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是否对财务分析的效率及效果产生影响。探索过程和结果均表明,在研究性教學模式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灵活利用基础知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会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会计学;XBRL;财务分析

[基金项目]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环境下《会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2018JY-E05)

[作者简介] 高锦萍(1971—),女,江苏南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与审计。

一、财务分析模块采用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是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1]。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感受教学理念和思路的教学平台,即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过程支持及结果评判;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共同讨论而非单向输出知识。同时,学生要配合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种:一是问题教学法,二是案例教学法,三是项目教学法,四是实验教学法[2]。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财务分析集合了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的知识和特点,综合性极强,它要求在掌握了一定分析技术的基础之上,结合特定的分析目的,利用不同公司的背景资料和财务数据做出不同的分析判断。所以,财务分析模块的教学不仅仅要讲授一些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风险意识,逻辑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3]。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出现三个问题:一是以传授式为主,二是无法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三是缺失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而研究性教学法正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实现合作式和开放式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所以,财务分析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财务分析人才。本文以会计学中财务分析模块的教学为例,对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进行梳理,如下图所示。

二、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文章对会计学中财务分析模块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并对具体教学步骤展开阐述。

(一)课堂抛出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当前财务报告的创新技术——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然后,学生浏览XBRL的相关知识,了解XBRL的特点和要点。XBRL是近些年来财务呈报领域内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其在企业内部和财务信息链上的应用和扩散,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更具可比的财务信息,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理解信息。XBRL技术以制定一套标准的基于XML的财务数据标签为发展目标,而此标签可用于创建多种不同需求格式的实例文档,同时,XBRL可以标签化商业报告的内容,使各类会计信息便于查找,从而可使企业财务报告更易于比较。在基于XBRL格式报告的财务报告中,由于所有的财务报告的有关信息均通过XBRL分类标准对其数据进行了标记,每种信息具备了“识别码”。故在比较不同企业的同一财务指标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相关财务指标时,只需在有关系统中用鼠标进行勾选有关选项,就可直接导出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Baldwin et al.2006[4];Gunn 2007[5]等)。

目前,我国深交所网站和上交所网站都设置XBRL数据平台。在该数据平台上,信息使用者可以同时获取同一企业5年的财务报表以及同行业3个不同企业间的财务报表和部分表外信息。那么相对传统的PDF格式的财务报告(下文简称PDF财务报告),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下文简称XBRL财务报告)是否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取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XBRL财务报告是否更有利于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二)研究设计

1.查阅文献,提出假设。教师根据自己的学术经验,向学生提供查阅文献的方法。一般查阅文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如果已经锁定要查找的文献,可以去一些较大图书馆查找原文。(2)学校或单位有CNKI,维普,万方的话,中文文献一般都可以找到。在高级检索里把关键词、期刊名称、卷,期、年等信息输入即可。(3)如果想要查阅较多的英文文献,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将会提供更多帮助。当然这仅仅是最简单的三种方法,随着网络的发展,获取文献已经越来越方便,同学们也可以进入各种中外文网站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提炼总结,在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的交流之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以下两个假设:(1)XBRL财务报告便于获取数据,缩短了信息使用者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时间,从而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2)XBRL财务报告增加了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率。

2.研究材料设计。指导学生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东方通信和亿阳信通两家上市公司2015年到2017年的年报为分析材料,该材料都可以通过上交所网站下载查询,学生可以从该网站的信息披露栏目中查询下载PDF格式的年报,从该网站的“上市公司XBRL”平台中查询下载XBRL格式的年报。每位学生多次练习下载过程,保证能够独立查询和下载报告,完成分析任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探讨下,得出为了比较PDF格式和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需要将所有参与者分为两组,XBRL组(32人)和PDF组(25人)。XBRL组参与者和PDF组参与者分别在上交所网站的平台上查阅对应格式的财务报告。为了找出财务分析任务的结果(效率和效果)需要完成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分别计算两家公司的2015年至2017的财务比率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第二个任务是比较同一年度不同公司的财务指标,即分别比较亿阳信通和东方通信两个公司2015年以及2016年的各财务指标的大小;第三个任务是比较同一公司不同年度的财务指标,即比较亿阳信通2015—2017年三年的财务指标的大小、东方通信2015—2017年三年的财务指标的大小。为了记录三项任务的完成结果,给每位同学都发放了相同的记录表。

3.研究過程实施。为了避免相互干扰,XBRL组和PDF组分开进行研究过程。两组参与者分别下载和浏览完对应格式的财务报告后,完成以上三项分析任务,并将其结果记录在发放的表中。由特定同学查看每组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耗时,通过时间对比来验证财务分析的效率,从而验证假设1是否正确;由指定同学判断三项任务的准确率,通过准确率对比来验证假设2是否正确。

(三)结果分析

研究的过程需要所有同学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指导教师和相应分工的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需要计算出PDF组和XBRL组每位参与者完成三项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准确率,最后得出两组完成三项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准确率平均值。结果显示:任务一,PDF组平均花费28.07分钟;XBRL组平均花费16.97分钟,两组均值在1%水平下有显著差异;PDF组实验任务完成准确率为43.11%,XBRL组准确率为89.90%,两者均值在1%水平下差异也显著。任务二,PDF组平均花费9.56分钟,XBRL组平均花费4.76分钟,两组均值在1%水平下有显著差异;PDF组完成任务的准确率为93.77%,XBRL组完成任务的准确率为98.76%,两组均值在1%水平下有显著差异。任务三,PDF组平均花费10.26分钟;XBRL组平均花费6.06分钟,两组均值在1%水平下有显著差异;PDF组实验任务完成准确率为91.95%,XBRL组准确率为98.38%,两者均值在1%水平下差异也显著。

以上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所用时间上还是在完成的准确度上,XBRL组的结果都优于PDF组,即相比传统的使用PDF财务报告,利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可以减少财务分析的时间,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结果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的正确性。

(四)复盘总结

研究过程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也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复盘总结的过程则能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提高面对具体问题的能力。复盘总结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找出本次研究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首先,由同学们总结发言,指出从文献查找到结果分析过程中的创新点和不合理之处。其次,由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本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的创新点是以财务分析模块的学习为例阐述研究性教学模式,细化教学内容,增加实用价值;不足是为了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研究过程,研究设计简化了财务分析任务,实务中的财务分析会更加复杂;其次,本次研究的参与者为经管学院的四年级本科生,尽管参与者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投资知识背景,但大部分参与者没有投资经验,因此实验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情况。第二,评价打分。要对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各个行为打分,包括积极性、自信心、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要有小组互评,通过这样的评价打分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更好地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三、结语

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三点结论:(1)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地位,要勇于进行各种探索,而教师是主导地位,要把握正确方向。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种财务问题和财务风险层出不穷,作为一名财务方向的教师,教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以应对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挑战是责任,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应对各种财务风险的能力是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研究性教学的方法,挖掘学生潜力,锻炼学生能力。(2)XBRL财务报告便于获取数据,缩短了信息使用者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时间,从而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3)XBRL财务报告增加了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成欣欣.浅谈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9(16):132-134.

[2]任良玉,冯利英.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2):95-99.

[3]刘蓬川.《财务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21):226-227.

[4]Baldwin,Brown and Trinkle.XBRL:An impacts framework and research challenge [J].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2006,3(1):97-116.

[5]Gunn,J.XBRL: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enhancing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ssurance processes [J].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 2007,1(1):A36-A43.

作者:高锦萍 孙安萍

上一篇:社会主义群众文化论文下一篇:城镇化与农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