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往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作业压力过大,形式单一,工具开发不足,知识前后联系脱节等模式已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工具利用上大大拓展,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在游戏中学习,增加现代化工具的运用等手段。新的教学模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有效的达到平面构成教学的目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多媒体下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的教学改革

【摘要】    作为中职美术色彩构成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色彩教学在学生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强化情感色彩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深化学生对色彩的情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的运用方法。现阶段,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中多媒体作为一种高效性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其应用优势十分显著,对于中职院校及相关专业教师而言,只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的教学改革过程当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改效果,从而推动中职美术色彩构成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下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具体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美术色彩构成    情感色彩    教学改革

引言:

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当中,美术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美术专业的学生作为艺术创造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在中职美术专业体系当中,美术色彩构成课程处于基础性地位,而情感色彩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鉴于此,相关专业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情感色彩教学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将情感色彩教学的有效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众多教学方法当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效果最佳,因此针对多媒体下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一、情感色彩的概述

从整个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来说,美术色彩构成课程主要针对颜色这一美术创造要素进行了专业指导,而情感色彩作为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则又从色彩的情感表现进行了着重介绍。对于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首先就要掌握颜色的运用与搭配方法,而在此之前,就必须要理解色彩所蕴含的情感语言,这样才能借助合适的色彩表达心理感受,从而增强美术作品的情感张力。

实际上,颜色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东西,不同的颜色带给我们的心理暗示和情感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蓝色是理性之色,从心理层面上会传递出安宁、宁静的信息;绿色是生命之色,从情感范畴上会体现出恬静与镇定之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红色是能量之色,从精神领域中会带给人们激励与鼓舞,能让人们在萎靡不振之际产生兴奋的感觉,从而充满激情。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颜色与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颜色能够将各种情感通过美术创作体现出来,而人们的情感体验又赋予了美术色彩不一样的语言,同时也为美术作品增添了活力与生命力。

在中职情感色彩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构成进行深入研究以外,还需要对不同颜色的情感影响进行钻研,全面掌握色彩的语言特性,了解色彩的心理暗示,以便在美术创作中选择合适的颜色,从而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1]可以这么说,只有不断提高情感色彩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从而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中职美术色彩构成课程中情感色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色彩缺乏全面的认识

色彩作为美术创作的关键要素,其运用效果直接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呈现质量。但是,从目前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的整体现状来看,教学活动以素描和写实为主,主要强调了线条的重要性,忽略了色彩教学的重要地位,导致许多学生对于色彩的构成与搭配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影响了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提升。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色彩的情感影响更是难以掌握,久而久之,便会降低学生色彩表现力。此外,在缺乏对色彩语言正确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掌握色彩与心理的内在联系,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不仅缺少生命力,而且还难以引发人们的感情共鸣,最终将会使美术作品丧失艺术价值。

(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不高

首先,从教学主体要求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教学中仍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其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许多专业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色彩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导致情感色彩的理论依据不足,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2]

最后,从教学形势来看,“填鸭式”教學模式仍在实际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单向式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创造的机会,导致学生对情感色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运用到实际创作当中,最终降低了情感色彩教学的实效性。

此外,色彩教学对于学生的直观体验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必须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际教学当中,争取在强化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也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未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在教学方法技术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掌握色彩的情感语言,最终降低了教学效果。

三、中职美术色彩构成课程中情感色彩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突出情感色彩重要地位,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

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情感色彩的运用方法,首先就要强化学生对色彩的理论认知,只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色彩的情感语言,才能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从而强化美术作品的情感张力。因此,广大专业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色彩的重要地位,结合专业要求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针对色彩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为情感色彩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一方面,专业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明确色彩构成教学的根本目标,既要指导学生掌握色彩构成与搭配的理论知识,也要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情感的内在关系,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理解色彩的内涵,从而主动投入到色彩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其演示功能强化学生的直观体验,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增强色彩的情感价值。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情感色彩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想落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尊重与体现,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4]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充满生机的课堂,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教学主体要求落到实处。比如,在讲解色彩的情感语言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所蕴含的差异性的情感语言,如红色代表火一样的热情,白色代表雪花般的纯洁,蓝色代表大海一样的神秘等等,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学习与感知,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还能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这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情感色彩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除了要加强对色彩教学的重视以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情感语言,进一步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因此,广大教师应加强情感教育在色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通过不同的色彩渗透多样性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色彩感受到情感内涵,从而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比如,在讲解色彩的规律时,教师可以从其情感语言入手,让学生了解每一种颜色的语言特性,譬如绿色代表生命,因此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恩之情;黄色代表温暖,因此可以引发人们舒适的情绪;粉色代表浪漫,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上述色彩置于特定的情境当中,以此深化学生对色彩情感语言的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拓展情感色彩教学思路,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除此之外,广大教师还需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不断拓展情感色彩教学思路,借助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完善色彩理论体系,争取在扩大教学范围的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获得巨大的教学效益。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整合多样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傳统民族服饰、水墨画、传统工艺品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体会色彩的民族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而且还能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获得巨大的教学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颜色是美术创作的主要元素之一,而颜色运用的是否恰当则是衡量美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强化美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美术色彩构成课程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该课程主要针对色彩的构成与搭配进行讲解,以此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而其中的情感色彩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色彩的表现力,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现多样性的情感,从而增强美术作品的情感张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专业教师必须要正视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不断优化情感色彩教学体系,争取在提高美术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李嘉    甘肃省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  考  文  献

[1]梁成旺.探究中职学生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的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2019,4(07):143-144.

[2]张伟.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7,12(10):78-79.

[3]史丽媛.中职学生美术色彩构成情感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文学旬刊,2018,5(14):120-122.

[4]林浩.中职美术色彩构成情感色彩这一环节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5(22):88-89.

作者:李嘉

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2:

改进平面构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往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作业压力过大,形式单一,工具开发不足,知识前后联系脱节等模式已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工具利用上大大拓展,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在游戏中学习,增加现代化工具的运用等手段。新的教学模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有效的达到平面构成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造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宽泛,越来越兼容,反映在造型设计艺术领域中,有新造型、新形式、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新行业的产生及许多与时代同步的审美理念与艺术情趣的新发展,行业的界限在日趋模糊,社会生活对我们培养学生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学生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就需要及时的改进,注入新元素,而不是几年如一日守着固有的模式不变。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往平面构成教学的某些方式已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基础上改革以往的平面构成模式。

一、以往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平面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形态、肌理、面积、空间、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以往平面构成教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作业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

以往在点、线、面对这三个元素练习中,学生一般要做四张作业,规格是20×20厘米,规定时间是16课时。在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完成,学生都要回宿舍加班,晚上甚至要做到凌晨,导致第二天上课时精力不足,从而影响了上课效率。以往作业一般都是采用平涂的手法,这样对作业工整度的要求就很高,作业面积大且速度慢,并使学生进入一个误区,即过于关注作业的画面技巧,而没有精力和时间用在更广阔的平面图形形式美感的研究上。另外较长时间的绘制使学生变得麻木,思维也受到限制,达不到该课程开拓学生思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影响了教学的拓展和深化。

(二)知识前后联系脱节

在以往教学中点、线、面三个重要元素及重复、特异、渐变、发射、疏密等构成形式单独讲解及练习,这样就使各种形式之间割裂开来。另外肌理被单独拿出来做练习,而不是应用到点线面及各种构成形式当中,点、线、面及各种构成形式的练习基本是以平涂的手法,使得画面语言缺乏新颖性与表现力。更严重的是造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有机联系起来。

(三)工具开发上明显不足

以往构成教学中,工具的利用很有限,一般采用常规的工具如毛笔、水粉笔、中性笔、铅笔、三角板、直尺、卡纸等有限的在商店能买到的几种。教学中对工具的开发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只知拿现成的工具,用手绘平涂的形式来做作业。这样的局面虽然使学生锻炼了手绘的表现技能,掌握了基础绘画工具,积累了平面图形的构图经验,但导致平面视觉语言表现方式趋同化的出现。学生对形式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逐渐减弱,表现为作业的程式化,缺乏新颖性。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学习积极性也不断下降,束缚了其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对电脑辅助练习的运用不恰当

在新技术新观念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而现在有些教师仍不允许学生用电脑进行设计,完全通过手绘来练习;还有学生认为手绘的练习没有任何意义,过分的依赖电脑,认为掌握了电脑软件,就无所不能;另外有些老师虽同意学生用电脑辅助练习,但一般这门课程都是在大一开设,安排在电脑课开设之前学习,要求学生可结合电脑练习变得无法实现。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后面的专业课脱离

平面构成课程是一门设计基础课,与现代设计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不注意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联系,缺乏主题性设计的引入,造成学生对构成本质认识不足以及对平面形式美的表现和创新能力不够,使得学习后不知道与其它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不知道将平面构成知识运用到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当中。

二、改进平面构成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学生所用教材有的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用性,与设计联系也不紧密。这种情况就要求任课教师不能仅依靠课本,而应是广泛搜集书籍,将新颖、前沿、有创造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模式不能固守传统一成不变。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风格不同的创意性的优秀作业,并结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加以纠正。

(二)工具的开发和肌理的学习

现在的平面构成教学,在工具的利用上大大拓展,除以前常用的,包括从商店买到的,我们自己还可以发明制造用于造型的工具。比如说我们可以将纸搓成条沾墨来用等等很多的工具。从艺术表现的意义上说,我们的表现手段完全可以更加开阔,应该不仅仅去画,还可以使用包括拓、印、剪贴、刻等不同手法来获得我们所要表现的效果。进行同一材料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材料用相同表现手法得到不同画面效果的练习。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当工具与材料拓展了,画面表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多。

(三)游戏中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学生作业形式不仅仅用平涂的手法,在点、线、面作业及重复、渐变、近似等构成形式的作业中增加了拓、印、刻等多种手段,魔幻般的游戏诞生了很多漂亮的画面。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变的活跃。思维放开了,作品的形式变的新颖多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另外,作业规格的变小,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不再像以往疲惫的去做作业。同样的时间得到更大的收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草图的设计

在以往构成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强调作业的工整度,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作业的制作上,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了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草图的设计。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严格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草图设计,甚至可规定草图设计也纳入作业成绩,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个良好的态度对待草图设计,经过大量的练习后,体会到草图的重要性并形成画草图的良好习惯。

(五)现代化工具的接触与掌握

以往教学对现代化工具的运用明显不足。现在的教学中,除徒手的练习外,加入了对现代计算机的学习,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表现工具,比徒手表现更加理性与冷漠。以往对电脑运用出现的两种极端观点需要代课教师端正态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手绘和电脑操作结合运用,才能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针对数码相机在我们生活中运用越来越普及,我们也根据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加以利用。用数码相机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各种点、线、面、肌理、色彩构成配套的精彩画面。使我们的学生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挖掘那些潜在形式美的东西。

(六)注重讲授本课程和其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本课程的知识,还要在恰当的时候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后面的专业联系起来。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可找一些优秀的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作品等进行分析其平面构成要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可找室内室外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平面构成的基础作用等。赏析之后进行主题性设计的引入,做平面构成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练习,更深入的理解平面构成知识的基础作用,使学生所学知识能有机的联系起来。

德国哲学家维海因格指出:“人类必须发展知识体系或思维大厦,以不致淹没在一种日益扩大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可见,在今天,每一门课程都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及时进行改革。尤其象设计类专业这样的创意型产业更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作为一名教师,要达到使平面构成的内容真正成为艺术设计的有效基础的目的,应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不断的学习,最终使课堂有效地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跑线。

参考文献:

[1]汪芳著,《平面构成教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版.

[2]王雪青、郑美京著,《二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

作者简介:

吴玉萍(1977-),女,汉族,山东莒县人,大学本科,现硕士研究生在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吴玉萍

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探索

摘 要: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居住环境离不开环境艺术,所以目前我国对于该行业人才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将会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

关键词:环境艺术;构成教学;改革

设计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合理开展与良好学习能为后续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各高校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与问题,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思考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开展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是改革的重心。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是一个从模糊逐渐清晰的概念,它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众多人的瞩目。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而且待遇较高。然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尽相同,有的特别顺利,没费什么周折,有的则一波三折。

二、环境设计专业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方案,实现环境的二次设计。优秀的设计人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最快地发现外部环境的不足。部分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难以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将会决定学生的专业素质,对于现如今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要清楚地意识到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去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课上跟上教师的步伐。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存在着局限性,并不能够将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充分融入到室内设计中,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设计教学的效率。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學观念,激发学生灵感

环境艺术是一种追求审美的专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时尚的前沿与生态发展。在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曾讲到灵感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来源,一个是外界环境或者物体留下的直接的印象,即“印象”;二是非物质世界表现出的内在的特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产生的无意识,即“即兴”;三是内在感情的外在体现,这种体现是经过了加工、重组,即“构成”。因此,在设计构成教育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灵感,延伸创意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培养学生个体用独特的方法和方式去展现有创造力的作品。

(二)丰富教学手法,增强学生兴趣

“教条式”教学手法是学生不愿意接受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也影响了几代人的发展,因此,在现如今的教育过程中,要勇于打破这种束缚,丰富教学手法,以增强学生的兴趣。首先,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应摆脱教案束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美感,分析生活实际中的空间构成,引发学生思考;其次,采用微课程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片段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样學生可以在宿舍或者图书馆内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场合不再限制在课堂上,便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查漏补缺;最后,创设设计情景。通过实验性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进行难点与重点的理解,比如,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围绕常用的软装饰画以及废弃物品进行分组设计,让空间结构能够改头换面,激发学生潜力,从而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

(三)拓展表达媒介,引导学生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表达媒介可以延伸到多种途径,如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手绘、数码摄影、视觉日志等手法进行积累;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概念草图、概念模型、PPT演示等方法展开,实训作业的表达则可以将概念设计与文字表述相结合,手绘和电脑软件表现并举。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展开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寻求多样化,比如各类纸材、布面材料、金属材料、各类废弃品的再生运用和日用品的再设计等。

(四)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习动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表明客观的评价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虽然在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却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才是教学之根本,只有在平常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才能够跨过专业课学习的鸿沟。

四、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应根据该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基础,从多途径着手,用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构成的规律,并将设计更好的服务与生活。希望通过此教学改革探索,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创作中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探索[J].明日风尚,2016(12).

[2]张赛娟.环境艺术专业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2016(18):57-59.

作者:张滔

上一篇:基于权益保障的毕业生就业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