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究

2022-09-11

目前,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由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及消费者组成。在这种供应链模式下, 农产品的整个供销过程: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商-运销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1]。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 中间环节过多, 无论是时间还是流通效率上, 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 因此, 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 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信息流通不畅, 加工能力不足, 产销脱节严重, 损耗太大, 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批发市场不健全;2) 农贸市场作为主要零售终端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3) 农产品安全、物流成本问题;4) 农产品供销脱节;5) 农产品物流处于无序状态;6) 物流技术问题;7) 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

1 农产品流通渠道现存问题及原因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以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 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商-运销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 流通环节过多, 造成信息传递滞后、流通时间过长、损耗过大、供应链利润流失。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左右, 美国基本控制在2%~3%,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只有5%左右[2]。

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流通设施功能不全, 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80%~90%, 中国只有10%左右, 差距很显著。在对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等商品化处理问题上, 存在缺陷, 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过大, 成本过高, 造成整条农产品产业链的经济效益低下。

农产品流通渠道中, 信息沟通不畅, 对农户来说, 很难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 以至于农产品生产具有盲目性, 农户的经营风险很大, 这种风险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最终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农户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滞后导致农产品在收获季节却出现入不敷出的悲剧[3]。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在农产品生产中运用, 没有利用供应链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的物流协调来提高整个农产品产业的经济效益及跟踪管理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还处在建设初期阶段, 农产品安全问题普遍存在。

2 关于建立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的建议

2.1 创建农产品供应链新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管理的优点, 建立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政府向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提供精确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4]。同时, 严格控制公共领域问题, 如转基因问题、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对土壤及水质进行定期抽检、严控污水废料排放问题及解决农户的生产资金问题等。农户利用政府提供的信息数据及保障制度, 合理安排生产;大型商超企业主动组织农产品供应链, 减少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 完成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超市、消费者菜篮中的快速流通, 最终减少由于供应链长度问题产生的过高损耗和导致的利润流失。

2008年, 农业部为了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模式进程, 推出了农超对接的农产品流通概念。农超对接模式, 直接使农民的收入增加15%, 超市的农产品零售价格下降15%, 所以这种农产品模式的改革不仅使农民受益, 也对国家的物价水平保持长期的平稳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零售实体店只能依托抢占生鲜农产品市场来带动店内的销售额, “农超对接”真正成了所有实体连锁店需要面对的问题, 农产品流通的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5]。

2.2 建立供应链节点之间的信息流通性及传递及时性

农产品供应链长度缩短之后, 有利于增进供应链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另外, 可以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 真正做到信息传递的零滞后性, 使原来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农户能够及时发现信息变化, 及时调整生产环节工作, 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当市场和生产基地信息无缝衔接后, 供应链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供应链各节点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3 对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做到合理分配

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合理性也决定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供应链追求的不再是一家独大, 而是共赢, 这种共赢的要求就对供应链中的分配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产品供应链和其他供应链一样都有这种需求, 能做到合理分配利润, 分担经营风险就是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的重要工作。可以利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建立供应链合作状态和供应链非合作状态下的利润计算模型, 再设置风险因子的影响, 计算最为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 迫使各个供应链参与主体签订共同认可及有约束力的框架协议, 分享供应链利润。

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可以使整条供应链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

2.4 建立物联网解决供应链损耗及安全问题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传感器、执行器、射频自动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流空间进行感知识别, 从而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 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换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连接, 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利用物联网可以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交换平台, 将供应链中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检测、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结合管理, 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及安全问题。

物联网可以解决农业生产环节中分散农户的个体差异性, 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 统一采购良种、统一生产技术流程、统一加工、统一制定质量标准和统一包装销售, 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操作。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例, 依托物联网技术, 建立智能控制系统, 利用无线传感器对果蔬种植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利用自动化系统, 完成对果蔬的远程灌溉及施肥, 提高果蔬的质量及产量。物联网帮助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及科学管理。

物联网还可以帮助农产品供应链拓宽销售渠道, 利用直接及间接的营销模式, 实现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3 结语

农产品流通一直是我国农业问题的重点, 改善农产品流通模式, 使分散的农户生产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就需要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运作流程, 优化供应链管理来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产业链。另外, 加强在冷链运输、产销衔接、组织化程度, 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的建设, 有利于改善农产品流通,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业已经从长期短缺的年代跨越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部分农产品供给过剩的新阶段。农产品的流通畅顺与否与广大农民增收有紧密的联系。目前, 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弊端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消耗大、效率低、收益差。如何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调整革新, 成为我国现阶段农业首要问题。如何使生产者盈利, 持续并长期发展农业产业, 是该研究的主要出发点。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供应链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供应链中利益的合理分配等方面深入研究农产品流通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通模式

参考文献

[1] 昊谍可.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 2010 (11) .

[2] 周波.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8 (9) .

[3] 郑海浪.冷链物流的优化[J].中国储运, 2004 (4) .

[4] 张明玉.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战略模式机制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5] 黄祖辉.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研究-制度、组织与交易效率institution, organization and transaction efficiency[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的传承下一篇:十九大经济发展思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