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作为校园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体育特长生有着比较出色的体力,而心力、智力方面的相对弱势使得大多数人对于体育特长生长期抱有特殊的看法。体育教师除了要针对性开展体育特长生教学,同时还要关心学生思想动态融合德育教育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表现出积极性态度,在教师的妥善引导下完成德育教育工作,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基本任务与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寓德.寓美.寓乐——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

[摘要]从中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快乐教育的关系,阐述其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寓德于教寓美于教寓乐于教

如何推进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进程?如何做到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这些问题已成为同仁和专家们关注的热点。笔者教学实践表明,寓德育、寓美育、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寓德于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我们体育教师指明了方向,凸现了德育为先。俗话说得好“鸟无头不飞,鱼无水不游”,如果一个中学生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道德观,怎么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怎能承担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呢?怎能实现中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目标呢?针对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总是跑啊、跳啊,枯燥乏味、令人讨厌的错误认识,以及部分学生体质较差、又怕苦怕累、懒得运动的实际,笔者有针对性地与这些学生亲切交谈,摆事实、讲道理,启发疏导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引导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的深刻含义,理解开展全民健身的重大意义,理解体育运动使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巨大功效,使学生深深感到老师不倦教诲是关爱他们身心健康的。一席席入情入理的话说得学生心悦口服,有的学生动情地说:“听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终于明白体育能使人强身健体有益活动,我爱上体育了”。思想拔亮一盏灯,行动起来劲头添。我的体育课没有一个学生缺席的,没有一个学生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的、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的,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动作难打退堂鼓。

当然,德育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学生不时产生这样那样的活思想不足为奇,积极办法是因人施教,引入正路。例如,有的体育特长生在模拟高考体育专业测试中取得可喜成绩后往往沾沾自喜、飘飘然。有的说:“凭我现在的专业水平考上大学没问题,如同鸡笼里抓鸡——十拿九稳”。于是在训练中应付了事,不求上进。针对这种自满、固步自封的情况,我一方面讲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另一方面诱导他们观看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冲击金牌的动人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健儿为了冲击奖牌为国争光而刻苦训练的动人故事并谈观后感和读后感。中国体育健儿那种“高山有顶我为峰,敢为人先我称雄,爱拼会赢我自信,为国争光多光荣”的豪情壮志和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这些体育特长生的心灵。有的体育特长生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健儿太棒了,是我们学习楷模!我为他们欢呼!为他们自豪!为他们骄傲。我们一定要努力拼搏刻苦训练,超越自我,用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由于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体育特长生在高考体育专业的测试中成绩优良,文考成绩也达标,圆了上大学深造的梦。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我对学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差异,技能高低,各人特长、爱好都了解透彻,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中因人施教,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要求,让不同层次学生始终处于经过努力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德育工作方法是多样的。别以为批评教育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而不敢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就无法进行体育教学。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等是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要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性,要有集体主义的观念,一切行动听指挥,要做到令行禁止,并告知这是良好班风学风、尊师守纪的体现,对个别学生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批评令其改正,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2寓美于教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中,指的是用美育培养人体美和心灵美。有识之士认为“美是心灵的体操”,是一种富有多种艺术因素的人体运动美的教育。美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发展现代体育,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现代学科间综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提高现代体育教学水平,显现现代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体现。怎样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我的做法是: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中包含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体育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要渗透美育,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树立了正确审美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知体育如此完美,功效如此巨大,因而点燃兴趣之火,爱上体育课,自觉参加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有身体美、姿态美和运动美。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的美,是由人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自然显示出来的健康美。姿态美、运动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优美姿势和技能的美妙。此外还要创设体育运动的环境美、场地设计美、体育器材美等,这些美的因素要求我们尽力挖掘利用。体育教师不仅要在体育课的各类项目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而且要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美育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具备了美好心灵,高尚情操,语言文明,爱生如子,仪表整洁,姿态优雅,教学艺术精湛,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久而久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处处要凸现自身美好形象。例如,健美操、武术无不凸现出健康美、力量美、姿态美、形体美、心灵美,显现出个性美。又如女生技巧教学中燕式平衡,单腿跪撑动作那种如海燕在浩翰大海上空展翅遨翔的美姿怎不令人赏心悦目?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个个优美的动作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学生有了兴趣,什么奇迹都可能出现。一大批体育爱好者、体育特长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个个体育兴趣小组如同灿烂的鲜花遍及校园。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动作技巧各种节奏的感知以及促进形成完美的动力定型产生积极影响。在具体实施某一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用节奏产生的美感来培养学生感知动作之间联接的节奏美。艺术体操、健美操中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同步和谐配合,才能使其动作技术的节奏和力度充分展示和发挥。跨栏跑的栏间跑的节奏和栏间距接攻栏衔接节奏,运球上篮的节奏等等,都是节奏美的体现。学生体会到了这种美的动作节奏,在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方面会得到渲泄,动作质量和联接质量就会提高,刚刚建立的动力定型会继续朝自动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完美动力定型,使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中感知体育美的价值,从中悟出生命意义在于运动的内蕴,感受到体育不仅能给人强身健体,而且获得身心愉悦的美的享受。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还要学会欣赏各种体育竞赛,欣赏他人优美的技艺,矫健的身姿。当美育在体育教学中落到实处的时候,原来讨厌体育的学生会变成喜爱体育的好学生。

3寓乐于教

有的学生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原因很多,其一是体育课教法陈旧单调。孔子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教学中,寓乐于教不失为一种解决的办法。众所周知,求乐是当今中学生的天性,为了使学生乐在体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使体育课成为“快乐的场所”。比如,可创设体育教学中用游戏衔接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感知体育相关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比如,篮球的传接球分组对抗比赛的游戏,真是有趣有味,在讲清游戏规则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紧张刺激的游戏练习,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手中的球,学会如何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同伴。游戏不仅使学生学会传球方法,又懂得团队密切合作的重要性。游戏结束了,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尽管学生累的满头大汗但还是感到快乐极了。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语重心长地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例如,在“障碍接力”的游戏中,我改变以往先讲游戏规则、后教比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六个兴趣小组,告知学生在400米内所要完成的动作。跨过栏架、穿过山洞、跳绳30次、俯卧撑10次、篮球原地跨下“8”字交接球10次、举哑铃30次、快速跑50米、跳高1米以上。然后要求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各种障碍物设置顺序,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学生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作者:俞开源

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2:

试析体育特长生训练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作为校园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体育特长生有着比较出色的体力,而心力、智力方面的相对弱势使得大多数人对于体育特长生长期抱有特殊的看法。体育教师除了要针对性开展体育特长生教学,同时还要关心学生思想动态融合德育教育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表现出积极性态度,在教师的妥善引导下完成德育教育工作,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基本任务与要求。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训练;德育渗透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内容,其对于各阶段学生的教育指导作用都无可比拟。从实际教育角度来看,体育特长生作为校园中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会因为需要在体育特长训练中花费更多时间,而导致受到的德育教育要少于普通学生,这对于体育特长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本文以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对如何通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实现德育工作与体育工作的共同进行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体育特长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步与发展带来助力。

1.当前体育特长生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

所谓的体育特长生就是拥有较强体育水平的运动特招生,体育特长生大多和学校每年对于体育项目的需求情况有关。

(1)文化成绩差

大多数体育特长生因为将非常多的时间用在了体育活动,且本身学生好动与活泼,不具备课堂自控力。所以学生听不进去教师所讲解的文化知识。文化课教师大多认为这些体育特长生是班级的学困生、差生,拖后腿的。教师不管这些学生的学习。体育特长生长期饱受教师、其他同学的冷眼相待,所以比较自卑,缺少学习自信和学习积极性。

(2)作风散漫

绝大多数体育特长生都有自己的天赋,不少学生从小就被选成了体育特长生,参加学校、地区的各种体育比赛。因为文化课耽误的比较多,且很难补上,形成了习惯。故渐渐地体育特长生和普通学生成为了两个群体。文化课教师不喜欢这群影響自己班级教学成绩的体育特长生,不少偏激的教师甚至认为体育特长生是无所作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教师没有对这些体育特长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正因如此才会有很多体育特长生出现早恋、考试作弊、打架、早退、上课迟到问题。散漫的作风不利于学生学习。

(3)破罐子破摔

因为不少体育特长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所以很多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认为既然这些学生考不上好学校。升学指标往往和班级人数比例有关,所以这些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耽误了自己,认为这些体育特长生是包袱。教师的表现和行为直接进入到学生的眼睛里,学生看在眼里无可奈何。本就比较叛逆的学生在教师的行为表现下,自然无法和教师建立良好沟通,于是破罐子破摔。

2.体育特长生问题成因

(1)学校没有将体育考生看作是高考的一部分

各级部门在衡量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将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作为战果、教学成果。体育考生因为成绩差,所以不受重视。学校以及地区的教育部门认为体育考核不应该算作衡量指标。以上种种导致文化课教师更倾向于将教学重点放在每个班级中成绩中等以及中等以上的学生,没有在意班级中成绩比较差的体育考生,忽视文化指导,导致其成绩越来越差。

(2)学校没有完善的措施

众所周知体育特长生平时需要参加各种代表学校荣誉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学生因为长时间跟不上学习,无法在学习上形成成就感,故没有表现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虽然有些学校让文化课教师在自习课时间为这些学生补课。但是因为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数量比较少,所以大多数教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认为给体育特长生补课没有价值。教师将自习课时间放在了带领全班同学复习、巩固知识。让体育特长生有问题单独问。可体育特长生根本什么都不会,所以不知道从何处问。久而久之成绩越落越多。

(3)家长不重视体育

虽然我国教改持续性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地位。但以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学生今后能不能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多数地区的体育高考并不现实,虽然提高了地位,但很多家长认为这种地位上的提升无疑只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不受待见。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才是人们所信奉的观念。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够好好学习,大学选个好的专业赚钱。体育生毕业以后只能当体育老师、业余教练和保安,不论是经济还是仕途意义都不大。

3.体育特长生身上的优点

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必须做好学生优点发掘,扩大优点的影响范围,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德育教育价值、作用。

(1)体育特长生大多十分团结

体育运动核心就是团结合作。长期训练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早已经成为了队友,学生和教练成为了相互信任的伙伴。这种关系让师生十分团结。平时也可以看到,班级中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中,总是能够看到体育特长生身影。

(2)体育特长生愿意帮助他人

大多数体育特长生乐于助人、性格开朗。因为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与其他学生相比,体育特长生在看到他人有困难的时候喜欢打抱不平伸出援手。

(3)体育特长生能够吃苦,具有耐性

众所周知普通体育运动和体育训练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从小就参与体育训练的体育特长生,长久以来一直在刻苦训练,所以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耐力。尤其是抗挫折能力,更是要比许多学生坚强。体育特长生遇到困难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处理,而不是第一时间寻求他人帮助。

4.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思路

(1)转变理念

我党明确强调,教育工作需要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平衡。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明白体育教育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虽然体育特长生此时的文化课程比较差,但是作为有着极强自尊心且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只要教师能够耐心指导,一视同仁这部分学生,同样也能获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对此需要转变文化课教师的态度,加强对其的辅导与社会宣传,展现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地位、作用,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认知、观念,其具有现实意义。

(2)针对性德育

德育工作需要站在学生家长、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与工作。目前主要追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自觉学习习惯,消除各种陋习,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教育。在这样的背景和视角下,有重点、有计划的教育学生的责任和操守态度。

(3)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教师是学生的成长引导者,如果教师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对体育生的不重视,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体育特长生是社会的蛀虫。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教师需要坚信严格要求与鼓励表扬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元素。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配合信任的态度使学生能够获得健康成长、积极发展。教师可以安排体育特长生进入学校的广播站,担当周一的升旗手,成为学校领导的小助理。让学生有更多锻炼机会、参与合作机会,此时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学校集体的一部分、社会力量的一部分,自己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整个社会。此时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加强。

(4)养成教育

过去教育更看中的是认知教育行为,没有予以行为习惯教育足够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体育特长生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开展教育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熟悉他们的生活、语言及行为习惯,并以此为基础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在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工作中获得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带来助力。例如有的学生虽然体育特长突出,但非常自我,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都不太好,于是我专门在训练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团体项目,让他认识到很多时候自己的理想非常渺小,我们只有借助他人的引导和帮助,依托团队的力量才能克服困难。以“毕业墙”为例,该生因为体育特长优秀,所以自己通过助跑起跳的方式就能够轻松翻越毕业墙,但游戏的要求是只有当所有人全部翻越毕业墙游戏才会结束。所以,他只能帮助同学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这种互动训练模式下,该生孤傲、自大的心理状态会被消磨,同时他还能够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这对于他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养成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5)培養学生顽强的意志

每周学生都要上数十堂文化课,每周仅有的两堂体育课深受学生喜欢与期待。体育教学的时候,学生放松身心,学生主动、开心的参与。当然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因为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特长训练,所以体育课并不是轻松、好玩的事情。学生会认为长时间体育训练十分苦、十分累、十分难。直白的说就是体育课能够让学生产生一时冲动,主动参与活动,但大多数时候做不到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和耐心。为了完成学生耐力素质培养,使体育特长生形成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意志,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让特长生能够被教师的行为所鼓舞。

比如教师在组织特长生长跑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先讲解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早期学生通常充满了兴趣,有着很高的积极性,能主动完成训练。但是在训练强度增加、时间增加以后,越来越多学生找理由不愿意参与。此时教师所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持之以恒精神对于做事成功的意义。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作为领队,带领学生一起跑,让学生看到教师是群体的一部分,教师都在认真、顽强的坚持,自己这群年轻人更是要发挥自己的顽强动力。

学生在看到教师的行为与表现以后,不少懂事的学生已经在劝告教师休息一会,但教师仍旧应当主动和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即便体力不支已经跟不上学生的速度,仍旧要坚持跑完。用教师的行为影响、打动学生。要克服所有困难、坚持到底。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形成了抗挫折能力,不论是长跑速度还是长跑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开始主动参与训练,不再使用借口。即便学生有一些简单的小病也选择主动参与。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同时也能表现出合作有爱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特长生,让体育特长生形成德育品质、德育素质,更好的迎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学校就必须予以体育教育足够的重视度,多加关注学生,将体育特长生看作是普通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帮助,消除过去的鄙视态度。应根据实际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思想。在德育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打造团结、有爱的校园气氛。

参考文献

[1]马国平.高考体育生中长跑训练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04):76-77

作者:苗峰强

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3: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要切实发德育教育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与体育学科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去强身健体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完善人格培养。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的,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综合人才,不仅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体育课程在发展学生体质,强健学生体魄上具有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将对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合理设置德育目标

以乒乓球教学为案例,合理设置德育教学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发展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该节课的学习中,笔者认为应该设置以下三个方面的德育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球的荣誉感,二是发展学生坚定的、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

教学步骤:

1.教学准备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乒乓球桌进行慢跑,进行徒手模仿练习,进行热身,以便达到更好地学习状态。

2.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推挡球练习,从易到难,一点点纠正学生的动作,巩固推挡球技术。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正手平击发球,并且与推挡球进行综合练习。整个练习过程是比较艰苦,一些学生可能难以坚持下来,学生之间个性比较鲜明,有自己的想法,也会产生分歧与矛盾。教师这个时候就要进行指导,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小组竞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小组内部成员的团结意识逐渐提升,一点点沉淀下来锻炼,逐渐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3.拓展训练。选择那些体育技能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进行快速滑步的專项训练,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于挑战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

4.结束部分。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让学生回到教室,为学生播放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的表现,展现运动员的艰苦与努力,让学生感受乒乓球为国家带来的荣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球背后的意蕴,让学生具有自觉维护国球的意识,一点点的热爱乒乓球,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以“鱼跃前滚翻”教学为案例。

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复习前滚翻内容,将前滚翻与鱼跃前滚翻结合起来。

2.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与示范,将复杂的技术简单化,最主要的“蹬”、“撑”、“团”、“起”四个环节分解进行练习,采取引导、探究、合作等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利用标志线与小垫子纠正自身的动作,并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学环节由易到难,一点点的进行,逐步完成动作,让学生具有战胜困难进行。

鱼跃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喜欢挑战、喜欢运动,但是身体协调性还比较差,对学习存在害怕心理,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说服、引导、评比、竞赛、表演、规范、鼓励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动作要领,并且在教学中发展学生顽强、勇敢、坚毅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精神,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一合作,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渗透

以“五步拳”的教学为案例。五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内容,通过五步拳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强身健体中继承文化传统,树立热爱祖国与民族的感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理,具有明白是非的道德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教学步骤

1.教学准备。在准备环节,教师要进行将讲解示范,播放武术特长生的表演,整齐划一的动作,气壮山河的气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大致的动作表象,明确动作名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体验武术精神。

2.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武术步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石头剪刀布”进行游戏改编,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确武术的基本步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展现教学挂图,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练习,一人说动作名称,一人做出相应动作,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并且逐步掌握五步拳中的手、眼、身、法、部的动作,提升动作质量。最后,学生一起展示五步拳,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纠正与评比。

五步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华免租的礼仪传统与道德文化,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德育教育,都是武术教学的核心。五步拳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发展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设置教学情境

以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为案例。

教学步骤:

1.从人文精神入手,结合奥运赛事为背景,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故事与教学技术两条线索贯穿在教学活动始终,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动作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动作分解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点点的进行练习。

3.利用“纸炮”作为教学辅助工作,利用左手瞄准器纠正角度,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整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奥运知识,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与意义。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渗透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德育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逐渐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运动,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子祥.体育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研究,2014(09):67—68.

[2]吴章明.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科视野,2015(08):56—57.

[3]陈亮.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6(07):23—24.

作者:石伟基

上一篇:语文教材古诗文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管理员学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