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制作与解剖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首先对课件制作中的工效学艺术进行了理论探讨,然后分别就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屏幕布局、内容选取、文字设计、图表插入和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用一些工效学知识来为课件制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制作与解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论文 篇1:

网络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简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含义及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阐述网络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特点与优势,并提出人体解剖学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思路和基本要求,以及在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网络多媒体;教学

Application of CAI in Human Anatomy Teaching//Zhou Tonggang

Key words Human anatomy;CAI;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Pharmacy College, Guangzhou 510000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教学规律,加强人才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其直观性强,往往需要借助大量教学辅助设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大量的挂图、幻灯、解剖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但这些教具的使用和相互间的转换都比较繁杂,还存在教具损耗大、重复使用率低、查找不便等不足,极大限制了教师所传授的信息量,教师在教学中倍感紧迫,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功能,是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发展,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的重要变革。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人体解剖标本融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促进了解剖学教学。

1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Medium,即信息传播和存储的载体)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ultimedia Computing,简称多媒体技术),其涵义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利用计算机来综合集成地处理文本、图形、图像、语音、视频、音频、动画和数字视频等可听和可视媒体,并将各种信息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类全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和处理的计算机技术,便于使用者进行编辑、存储、查询、检索等操作[1]。其基本特征是多种媒体的集成性的系统的交互性,使计算机的操作使用更简单、信息表达更完整和更直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多媒体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教学过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网络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是医药学院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人体解剖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模式主要是采用黑板、课本与挂图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表述单调,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死板、沉闷。对教师来说,很多问题讲不清,道不明,且易因循守旧,缺乏创造性思维,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感觉所传授的信息量不够。对于学生来说,单一呆板的教学手段难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有必要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手段和措施,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之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声音、文字、抽象的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从而使人体解剖学课件可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直观与抽象的统一、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统一。人体解剖学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正常解剖构造及其基本功能,并通过实验课程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其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信息量大。同时由于课时设置有限、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及资源配备条件不足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让学生能迅速、正确、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与传统授课方式协同进行,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3 网络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特点与优势

教与学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转变。与以往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现代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基本都用语言描述,很抽象,且学生重现相当困难。但多媒体技术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变静态为动态,由局部到整体。例如,教材中大量的图谱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可使内容、结构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对学生的刺激是多方位的。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智力参与度,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此外,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授课者在教授过程中操作简单,运行自如,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授课界面清晰,所教授的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使用者还可根据个人理解进行编辑和修饰,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为使用者对课件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使内容更丰富,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能紧扣教学大纲,重点、难点突出。内容详尽,图像真实,模拟逼真。学生既能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与人体解剖相关的知识和各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网络多媒体教学能将网络、多媒体和计算机完美有机地结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得以发挥。同时,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和达到目标的学习途径,从而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并通过不断反馈来评定学习结果,不断弥补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4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思路和基本要求

人体解剖学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遵守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解剖学教科书内容繁多,对于初学者而言,很难理清头绪、把握重点。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做到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其次,课件内容的选择要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在制作解剖学课件时要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此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设计要具扩展性,由于解剖学中的人体结构图在各系统章节以及其他学科中的重复使用率较高,因此,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易于修改,可移植性要强,要有利于他人选用及再次开发。另外,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选用的软件要尽量大众化,要简单、易学,使用方便。最后,在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控制设计其易用性,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操作设计上应该便于教师课上演示,应该能够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反复操作。同时,还应便于学生在课外自学使用。这种容易操作的特点,有利于解剖学课件的推广和普及。在解剖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其形态学特点,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学内容,有创造性地探讨教学方法及制作方法。

5 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最终要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并发挥其必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1)信息传递要具准确性。解剖学知识是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认知要准确,尤其是人体结构图形要逼真。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内容表达要确切、严谨,无科学性错误,在演示动画模式图时,决不能因制作上的难度而失真,造成认知错误。2)内容表达需要有立体观念,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对一个面的结构掌握以外,还需要有三维的立体概念。将一些重要脏器的三维立体图像融入到教学课件中,可以将传统教学中费时、拗口且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利用解剖结构连续断层图像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也逐渐在教学工作中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3)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教授内容选择权交给一线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他们了解教学规律,教学的重点、难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对教学理论相当熟悉,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是网络教学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是,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开始着手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育涛,安素平.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4(7):60-63

[2]孙长滨.在医学教育中CAI与传统教学的碰撞和互补[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2):31-38

[3]李晓明.CAI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5(12):75-79

作者:周统钢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论文 篇2:

工效学艺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对课件制作中的工效学艺术进行了理论探讨,然后分别就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屏幕布局、内容选取、文字设计、图表插入和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用一些工效学知识来为课件制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课件制作;工效学;认知;视觉疲劳

1 引言

多媒体课件作为目前比较常用的教学工具,是一种能让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呈现的信息既可声图并茂,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又可用文本或叙述阐述概念或原理,从而促进人的信息加工,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要设计一门层次鲜明、美观大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不容易,不但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综合选取,而且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上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认知规律,一个好的人机界面可以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和接收,从而使学习者实现有效的学习。

目前很多的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界面设计不合理等等。本论文将对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在人机界面上存在的一些工效学知识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能使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能尽量满足学习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使学习者学习更舒适、更高效。

2 课件制作中的工效学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工效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工效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总之,工效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在课件开发中,为了能让学习者更容易接收课件知识,更要考虑人—机—环境的协调性,比如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特点和动机等各方面信息,是否与课件的界面、教学的环境等相协调,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更要涉及到一系列的工效学艺术,比如视觉刺激、视觉搜索、短时记忆等。而且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美学等许多学科知识。无论课件的组织还是界面上色彩的搭配、界面的布局,声音、图象等所有的工作都要有科学的理论所依,而不是凭着感觉走,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在这些方面考虑的不够多,很多工作只是凭着感觉走,结果,要么色彩搭配不合理,要么就是声音和图像乱用,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基础工效学知识来指导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3 屏幕对象的布局

通常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屏幕上会有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对象,我们在设计时应按照视知觉的组织原则来合理布局,根据对象的重要程度,从左到右,从上至下来安排内容,尽量突出重点,并力求上下左右达到平衡,尽量不要堆挤在一起,不然很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而且我们知道由于学习者对视觉和词语工作记忆的加工能量是有限的,因此,若对视觉或听觉通道呈现太多要加工的元素(如太多的词或太复杂的画),将会引起认知超负荷而阻碍学习。因此,在屏幕设计时,应力求以最少的数据显示最多的信息,去除累赘的文字和图表,这样有助于突出重点。一个屏幕上如果有太多的对象会导致界面杂乱无章,增加视觉搜索时间,引起视觉疲劳,从而影响短时记忆效果。

4 课件内容的选取

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假设丰富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会引起多方面的认知加工,从而可产生精细加工的知识结构。这个观点意味着尽可能从“多”“丰富”的角度开发多媒体教学界面。因此,很多多媒体开发时就是跟着课本copy,设计的界面内容特别丰富,这其实是错误的,研究表明不良的多媒体内容组合会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外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ECL)。因此,最佳的多媒体教学界面应能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密切相关的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GCL),并使总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的工作记忆能量限度。

因此在多媒体内容选取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洁、明朗并且有感染力。内容选取尽量简明扼要,重点明确,以提纲式为主,切忌从书本中原版抄袭文字式的长篇大论,语言尽量精炼贴切,以最少的文字去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些文字材料,如名词解释、图表等,可采用阅读后自动消失等形式。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主要是配合教师教学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上课的讲解来配合多媒体界面上的内容。而且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加工能力范围内,通过听视觉的配合对记忆的刺激远远大于单独的视觉刺激。

5 文字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中包括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文字内容的字体选取尤为重要。整个屏幕上的字体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视觉的过度刺激,引起视觉疲劳,字号不能太小,选择的字体要醒目,由于标题在版式设计中起引导作用,为了增强标题的视觉冲击力,我们一般使用隶书、楷体作为标题的显示,它能给我们严肃之感;黑体由于字体笔画是等粗的,放映效果相对比较好,非常适合用于正文的显示;由于我们习惯使用宋体,所以也可以将之用于正文使用,但是一般加粗显示效果较好。

在文字内容切入的时候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正确的交互,增加学习兴趣。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得过多,也不能随意地添加声音,一般在比较重要的内容上加入,以求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达到持续记忆与反馈的效果,否则会喧宾夺主,导致学习者的视听觉疲劳。

6 图表的插入

在很多情况下,图表都是教师的极好帮手,具有直观、明确、印象深刻等特点,会更加生动地传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对图表等界面进行设计时要尽可能的大,尽量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以便于学生观察。

但是我们在设计时也要注意如果使用图表过于繁杂,会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学习者疲于观看,关注点太多,就难以突出重点,反而使教学目标不清晰。而且我们在插入图表时一般会给图表加一些相对应的文字说明,这样能增加学习者的认知的正相关刺激,促进学习者短时记忆的效果,但是给图表加文本对学习未必都有益,如果与图表匹配不好的话,会产生负效应。这就是说,对任务适宜的图表将支持学习,而对任务不适宜的图表将干扰构建有效的心理模型而妨碍学习。因此,多媒体教学界面中图表的设计应该促进外部与内部表征之间的适宜交互,把相关的信息利用视知觉的组织原则组织到一起,增加学习者的视觉趣味,改善短时记忆的效果。

7 色彩的运用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借助色彩可以增强屏幕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色彩要为表达的内容服务,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在选用色彩时,我们要首先明确使用的目的——色彩是辅助学习者交流学习,完成信息从机到人的有效传递的。

恰当地应用色彩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学习内容,而色彩的不当使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破坏整个设计。屏幕能显示的色彩非常丰富,但在同一画面上不要使用太多的颜色,一般以两三种为限,因为过多的颜色会增加学习者的大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时间,从而增加出错概率,并且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在色彩的对比度上一般以暖色、鲜艳的色彩作为活动中的前景,以冷色、浅色作为背景,尽量避免将对比强烈的颜色放在一起,如红/绿、绿/蓝等模糊配色。另外在界面内容配色上,还应注意醒目色的使用,就是说配置与周围的色调特别不同的颜色时是非常醒目的,一般适用于作重点强调部分的颜色;但醒目色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会过分刺激人眼,引起视觉疲劳。

8 总结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知识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多重表征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学习绩效,另一方面是多重表征也会竞争认知资源,而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由此导致超出人的认知能量限度时,就会出现多媒体呈现的负效应。因此,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注意多重知识呈现的相关性,尽量增加密切相关的认知负荷,加强学习者的正反馈信息,从而更为有效地调节学习者接收信息器官的活动。

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多媒体开发对象的不同,所考虑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异,面向大学生的课件,更注重内容,因此界面设计只要易学易用就可以;面向小学生开发的课件,就要在色彩、形象的需求上多下功夫,要以能够引起小孩子学习的兴趣为主。

作者:丁兆国 胡 鹏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论文 篇3:

多媒体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摘 要: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讲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可以解决教学病例不足不典型问题,将重点、难点和抽象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增加教学信息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要充分认识和发现并解决教与学、课件制作与专业内容失衡问题,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之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发展,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诊断学教学 优缺点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诊断学课程内容多,体征症状繁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于初学者来说抽象难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操作技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优点逐渐显现出来,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以心脏评估为例阐述多媒体技术在诊断学中的应用,并总结其应用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技术在心脏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心脏评估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完全掌握其知识和技能。

1.1 讲授相关基础知识

诊断学是基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川基础课程。在为就诊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掌握相应检查部位的正常解剖、生理知识和病理知识,才能区分正常和异常的检查结果。因此,教学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然后将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心脏的顺序、内容和方法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其基本原理。

1.2 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心音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是心脏评估的重点内容,传统教学法无法展示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讲授心动周期中心音的产生机制和心音特点,使学生有一个总体认识;之后播放音频,全面为学生动态展示四个心音的产生过程、各个心音的特点等知识。通过视听结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功能,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易解决教学难点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和各瓣膜区杂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是教学难点。教师通过传统教学,如:用表述结合黑板画图、挂图等形式难以表述清楚学生也难以清晰理解心脏杂音产生的病理学基础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等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形、动画模拟、音频和病人的症状体征资料,可以形象真实地呈现教师所讲授的各瓣膜区杂音出现的时期、性质、传导、强度以及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充分展示杂音听诊的内容和特点,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 诊断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 解决教学病例不足不典型问题

为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添置了诊断学教学所必需的仪器设备,供学生实习和见习使用。如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中,多媒体技术需要在模拟人的胸部和腹部安装几十种心肺正常和异常听诊音,要合理展现肝脏、胆囊和脾脏的正常和异常体征,在音频和文字的配合和引导下,学生反复利用模拟人实际操作和训练并体会,这不仅化解了教学病例数量不足和体征不典型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2 直观化形象化重点难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集音视频和图画动画于一体,具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多媒体既可清晰展示常规板书的授课内容,又能渲染和生动设定临床诊疗实际场景,不受时空限制,可提高学生注意力,重点难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容易为学生所识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如为病人进行直肠指检时需取截石卧位,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口述,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即可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无须多言学生即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再如讲肺部触诊语颤时,其检查方法可以视频形式予以展现,操作技能及其注意事项容易为学生所掌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3 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展示所有疾病特别是危重和罕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还可以展示学生不可能在病人身上操作得到的直肠指检、妇科检查、各种穿刺技术等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最大效率,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下课时留出下堂课预习内容及其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充分准备,在教师引导下积极讨论和互动,指明重点和要点,明晰基本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够更清晰更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

2.4 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师生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只有学生学习气氛处于高涨状态,才能在教师启发下,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在示教具体疾病前,要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使之带着问题和兴致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书本和该学科的前瞻性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切实转变学习观念,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剖析诊断学的学科特点,通过不断进行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 诊断学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3.1 教与学失衡

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量,以屏幕中的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信息。如在课堂上只重视大量灌输,不能突出主题,学生不能抓住重点,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形成了新科技情形下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师生特点和学校具有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简明有利于开展教学的课件,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板书,在黑板上书写重点和强调记忆的教学内容。

3.2 课件制作与专业内容失衡

教师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者,亦或应用教材自带或网络下载的课件。教师有时对多媒体设备知之甚少,不能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制作的幻灯片以大段文字来表述课本知识,教学时无声无图无动画,千篇一律;教师没有做到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独立封闭,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和集体智慧,尤其是难以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于教材自带或网络下载的多媒体课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教师,如教师都按同一课件开展教学活动,会限制个性化教学,不能做到因人因时施教,降低学生兴趣,教学过程程式化,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在诊断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应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制作技能,与其他教师共同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讲求个体化个性化,高质量完成诊断学教学任务。

多媒体教学可优化和补充传统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才能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发展,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黄璟,熊龙根.在诊断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40-1141.

[2]康林之,赵海平,陈玉卿,等.多媒体检查系统辅助的体格检查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07-108.

[3]马秋玲,王自闯,周云洁,等.信息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37-138.

作者:马波

上一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论文下一篇:住宅平面设计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