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体解剖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蕴含着多种与人文教育有关的内容。将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结合,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的高尚品德。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通过思政教育来丰富课堂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古代人体解剖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人体解剖学论文 篇1:

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医者仁心、崇高理想是医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性,医学教育中要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以德为先,全面引领学生,增强学生道德素养,进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课程的基础,应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医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植入到学生意识中,增强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团结互助的良好职业素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用

1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什么是人文教育呢?人文教育就是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途径帮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化成属于自己的人格因素,从而不断从心理层面、伦理层面完善自身。对于解剖学这一特殊且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而言,实施人文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医生,所接收或者说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许多逝者的无私奉献,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受到感化并产生思考,从而形成人性的概念,如此一来,学生自身人文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升。此外,人体解剖学作为帮助学生成为医生的重要知识桥梁,在解剖学知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有效结合人文教育则是稳固这座知识桥梁的重要因素。

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其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素质,但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人文教育的理念常被忽视。许多院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常以选修课程、讲座等方式开展,难以保障医学生接受充分的人文教育,同时,因课程性质不同,医学生难以深入体会人文教育的意义。同时,人文教育内容在学生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学生的人文教育课时占比也较低,且课程常以应试考查方式进行,学生缺乏投入性。在医学院的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难以将人文教育与实践操作良好结合,导致人文教育未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也难以将实践与人文素质问题融汇学习。因此,应当重视人体解剖学中的人文教育运用,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2医学人文实践融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路径与方法

2.1以经典誓言拉开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序幕

在第一次上课讲解绪论时,将经典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引入课堂。大约五百多个字简短而精炼的的誓言,向世人公示了五条戒律:尊师重道,知恩图报;服务病人,患者至上;谦虚态度,诚实精神;尊重生命,一视同仁;不谋私利,严守秘密。誓言内容虽短但影响却非常深远,希望学生学习和感悟对医学道德修养的提倡。

2.2以经典活动的形式开启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大门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直弘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学生在第一次上人体解剖学实验时,负责人会带领整个班级的学生进入遗体捐赠室,教师和学生开展悼念已故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他们对教学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学生代表将鲜花摆放在照片前,并深深地鞠躬以表达内心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这类活动的意义深远,遗体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延续、社会的善举,向学生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大爱、博爱精神,相信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希望学生们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2.3以经典语录来营造医学人文氛围

在我们解剖实验室墙壁上到处可见与解剖相关的一些古代名人的至理名言和一些图画,例如:达芬奇的名言———只有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才能认识到人体的美,只有直接研究人体,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恩格斯———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4]。这些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感悟意境及提升艺术与文化的内涵,消除对解剖的误解与恐惧心理等。

2.4以经典医学史人物故事引领学生学习人体系统

2.4.1将达芬奇图谱引用到第四章运动系统中

达?芬奇,一生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并画下18张解剖图手稿包含了240幅图和超过13000字的笔记。其作品包含了比现代医学设备所产生的图像更生动、更清晰的信息,不仅画出了他所看到的人体构造,更了解人体功能。真正的将艺术与解剖联系起来。将其解剖手稿引入到人体解剖学第四章运动系统中。学生可以全方位观看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同时还可将艺术与解剖联系起来,既提高了艺术涵养,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入解剖实验室面对解剖标本前起到了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消除学生对解剖学标本的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保证了解剖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4.2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引用到第七章循环系统中

在讲解循环系统时,以哈维为切入点,他于1628年发表了《论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在这本短短几十页的名作里,哈维粉碎了前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谬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嘲笑和打击以及不被认可。但是真理终究是会被发现证实的,他的血液循环学说标志着生理学的开端。

2.5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培育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人体解剖学教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学习好人体解剖学需要与标本打交道。人体解剖学具有特殊性,身为刚刚入学的学生,会对尸体的味道形成厌恶心理,影响到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渗透德育教育,从学生心理给予学生一定的鼓舞,坚定学生信念,鼓励学生不怕味道、不怕脏,让学生与标本多接触,消除学生不良反应,进而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明晰“道具”与“尸体”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育,增强学生敬畏生命心理,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该课程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促进案例的运用,以案例为导向,实现课程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相融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明晰其中的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实践,以正能量知识,丰富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培育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2.6以维萨里的批判精神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最后一堂课的题材

夜半盗尸人说的就是维萨里,他的主要贡献是在1543年發表了《人体构造》一书,该书包含了许多杂乱而又详细的人体解剖图,从而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后来维萨里为了捍卫科学真理,遭教会迫害。引用其事例是为了教育学生们,不要盲目崇拜古人的风气,委之于仆人,对知识要有批判精神和革新实践的精神,追求真理。这种精神是今天的医学工作者应当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人文教育走进人体解剖学课堂后,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对医学事业的情感得到提纯,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治疗者,更是兼具技术与人文的服务型医生。在医学教育中普及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代对医学生的期待、要求,通过展开医学人文教育,打造人性化医疗队伍,能够解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深刻的、棘手的医患问题。未来的医学教育将建立起更完善的体系,学校将以培养医学素质水平高、人文素养强的医学人才为教育目标,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有责任感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然是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为患者带去充满人文精神的关怀性治疗,这样能使医患冲突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何祖江,王湘军.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2016,23(3):144-150.

[2]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J].2017,10(9):1-291.

作者:李新岭

古代人体解剖学论文 篇2:

立德树人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探索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蕴含着多种与人文教育有关的内容。将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结合,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的高尚品德。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通过思政教育来丰富课堂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当前医学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现状作为切入点,讲述了在人体解剖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几种人体解剖学与思政结合的方式,探讨将思政课题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体解剖学;现状;措施

人体解剖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趋势下,教师能够在专业课中结合课程思政,实现教书与育人同时发展。人体解剖学从人的形态和构造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奠定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这样一门形态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习内容也多以操作和观察为主。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医学生的必修课,在很多方面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能够通过人体知识传达出许多思政课题。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将人体解剖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可以促进医学生医学精神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深刻认识医学生的职责所在。

一、当前医学课程与思政结合的现状

(一)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

现阶段,许多医学院校还没有普遍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个别的试验案例起不了很大成效,这也是因为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引起重视。思政理念能够进一步引导医学生明确职能,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医学院内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会导致医学生思想的落后。在任何情况下,人们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医务工作者应当以人为本,从人本身出发来治疗疾病,而不是只研究疾病的去除方法。许多学校对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时脱离生活,只以课本为出发点而忽略了人的意识。医学院校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医学技能,更要丰富学生的思想观,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各个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从而将课本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使治病救人能够更加人性化,做到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满足病人的内心需求。

(二)有关人文教育的课程过少

一些医学院虽然开设了有关人文主义教育的课程,却没有做到真正的落实。医学生在学习实践技能时,首先要培养自身的医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这就需要学校开展相关课程来进行引导教学。许多学校只是将人文教育作为医学相关知识而放在选修课的范围,通常教学时间也是周末或者晚上,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学习效率低下且没有成效。在许多专业教材的绪论部分,都会提到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和应用,一些老师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常常忽略了这一部分的教学。从实际意义上来讲,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观和道德观的调整,能够更好地更正学生态度,促进学习成效。由于学校关于人文教育的课程太少,这一部分的知识没有专门的教师来进行教学,也导致学生理解程度很低,阻碍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

(三)缺乏相應的监督措施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并参与。学校应设置好相关课程,配备相应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应当拿出良好态度。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通过自身的自律能力来决定听课效率。一些学校为了促进课程思政,会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或者硬性要求打卡才会去参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是强迫式的,真正能够听进去的内容少之又少。为了进一步教育学生、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应当建立一定的监督措施,例如对医学课程中的思政知识举行考核,给予一部分期末成绩等,通过设立规定来约束医学生了解人文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探索

(一)建设解剖学人文教育环境

在将思政课题与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时,教师要注重文化氛围的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感受思政课题的内涵,体会生命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来介绍遗体捐献的流程与意义,让医学生对捐献者保持尊敬;在校内设立有关标本展览的基地,并将其围绕感恩的话题来建设,增强学生对器官的认识以及对生命的重视。建设解剖学人文教育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时受到思想政治熏陶,在环境的暗示和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潜移默化地启发他们去探索生命的意义[1]。

(二)将思政课题在课堂中加以渗透

1. 在绪论中融入职业素养

在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都会通过绪论部分来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引导,通过绪论的教学来教会学生把握课程的中心思想,为今后的学习留下第一印象。教师在进行绪论的讲解时,可以在其中融入人文课题和医生的职业素养,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也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自豪感。绪论讲解一般可以从理论起源、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例如在介绍解剖学的历史发展时,可以讲述我国历史上古代医学家们对解剖学的贡献,通过古代医学家的呕心沥血来突出现今成果的重要性;在介绍技术应用时,可以融入司法鉴定时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述医学生的职业技巧来突出解剖学的应用意义,增加学生对学习课程的好奇心。绪论部分包含着课程的内容走向,教师要把握好对这一部分的教学,从不同的方向来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

2. 在运动系统教学中融入健康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家对运动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有关运动系统时可以融入健身的健康理念,通过讲述正确的健身方式,来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知识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晚清时期外国人评价中国人“东亚病夫”为切入点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倡导学生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态,这也是作为中国新青年应有的姿态。在运动系统的教学中融入健康的理念,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健康运动的习惯,培养正确的锻炼方式,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

3. 在呼吸系统教学中融入和谐自然的理念

呼吸系统是人维持生命特征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紧扣环境污染来展开,通过倡导学生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来突出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有害之处,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从2020年春节开始暴发的新冠肺炎也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即使其具体来源还不确定,但暂时确定的结论就是源自自然[2]。将课程内容与当前实事加以联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拉近专业技能与具体生活的距离,感受到自身学习内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在呼吸系统的教学中举出有关病毒蔓延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明确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融合方式能够使思政课题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到专业课内容中,实现思想政治与解剖学课程的共同教学。

4. 在生殖系统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感恩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傳承。不论是卧冰求鲤的孝心,还是恣蚊饱血的担忧,都表达出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和感恩。在进行生殖系统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殖系统,避免产生偏离医学教学的认识,通过讲述生命的来源,告诉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进一步将感恩父母上升到感恩祖国的高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一个医学生来说,恪守医德是职责所在;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热爱祖国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教师通过在生殖系统的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既是对学生感恩认知的升华,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

5. 在头颈部教学中融入仁爱教育

头颈部位有许多重要的脉管系统,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更容易产生威胁生命的疾病症状,因此,学生除了学习头颈部的解剖学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急救技巧。随着医学生对职责认知的不断提高,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紧急救人的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伸出援手的仁爱之心。教师在展开这一部分的解剖学教学内容时,可以从高铁救人事件入手,通过描述紧急关头医务工作者的急救措施来培养学生对学医的自豪感。教师除了要求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考核以外,还要教会他们必要的急救知识,从仁爱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的勇气和果敢,使医学生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通过感恩“大体老师”传播奉献精神

解剖学的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大体老师”来直观地学习解剖学知识,正是这些没有言语也没有动作的“老师”,成为无数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课本。“大体老师”通过自己的躯体来让学生学习各种解剖技能,了解最全面的人体构造。在学生进入标本室之前,教师就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解剖操作,培养学生对“大体老师”的敬畏之心,通过讲述遗体捐献者的大爱,来教育学生心存感恩、仁慈博爱。医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取,通常都是由专业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凝聚而成,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才让医学生能够对人体有更加确切的体会。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遗体捐献者追思会、“大体老师”感恩仪式、医学生人文知识理论讲解等方式,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生命的共鸣。在开始人体解剖学课程之前,教师也要对“大体老师”举行一定的仪式,例如集体致辞、鞠躬、低头静思等[3],通过这种仪式感来表达医学生对遗体捐献者的敬重,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现阶段,这种解剖学课程前的仪式已经逐渐应用在了医学院中,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文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其心怀感恩,传播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结语

对于医学生而言,除了精湛的医学技能以外,更应该学习的是医学领域的情感与职责。人体解剖学课程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里面蕴含了很多与人文知识和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医德的内涵,正确理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每一部分,教师都可以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4]。医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课题,这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教育尊重“大体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展开[5]。通过这种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相融的方式,实现全面育人,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 孟浩杰,蒋佳怡,张名仪,等.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通的课程思政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80-183.

[2] 郭芙莲,李亚光,于会丰. 立德树人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1):20-21.

[3] 郭开华,周丽华,徐达政,等. 中山大学基于解剖学课程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和实践[J]. 解剖学杂志,2018,41(01):120-122.

[4] 杨美霞,宋芳,苏燕,等. 基础医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内涵的提升[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05):54-59.

[5] 许凤燕,孙亮,杨慧科,等. 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7):31-32.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普通教育项目“‘金课’理念指导下的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HNJG-2020-0437);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普通教育项目“地方高校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0-0436)。

作者简介:向宇燕(1968—),女,硕士,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解剖学教学与研究;郭东铭(1985—),女,博士在读,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解剖学教学与研究;李忠玉(1972—),女,博士,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衣原体致病机制。

作者:向宇燕 郭东铭 李忠玉

古代人体解剖学论文 篇3:

三维角色建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摘 要:角色建模是三维动画设计制作的第一步,是三维世界的核心及基础。它是材质的载体,同时也是灯光和渲染的对象,一切的效果都必须要依附于模型而存在。所以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建模的成功与完美至关重要。目前流行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有3ds max.、maya、xsi、LW、silo、mudbox、zbrush等软件很多,在建模方面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想作为一个专业的模型艺术家,就必须在这些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软件。制作动画,如果光掌握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创作出经典的动画角色出来。相关学科涉及美术学、艺术学、人体解剖学等等。本论文主要探讨三维角色建模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运用的教学探析。

关键词:角色建模; 三维动画; 学科交叉

本文受到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13)资助。

一、国内动画教学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查阅了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动画专业设置的情况,包括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这些高校的动画专业设置除基础的软件教学之外,多少都会涉及美术相关的教学。分析各个高校动画专业的相同点:一是动画专业名称基本相同;二是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三是基础软件课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美术相关课程重视的程度不同,有些院校基本不开美术相关专业的课程。动画作为一门形象性很强的专业,没有美术基础知识的人想要很好地掌握动画创作和设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动画专业,尤其是三维角色建模的学习上务必要有美术学、设计学及艺用解剖学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人体结构构成、运动规律及造型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软件创作出高效、合理、准确的角色形象。

二、引入相关专业知识

在三维角色建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学生首先要掌握美术学、艺用解剖学等学科的知识等。美术学主要涉及素描、速写、色彩、造型等,这是动画学生的所要基本功底。而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课,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人体骨的名称、形态和结构;掌握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熟悉肌的形态、结构,起止、辅助装置。熟悉人体各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参阅由美国艾略特?古德芬格编撰的《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乔治?伯里曼:《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和厉晓军编著的《艺用人体解剖学》等书。

三维角色建模的物体分为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两种。在三维动画软件中在外观上有明显特征并能够精确再现的物体属于规则物体。如房屋、汽车等。不规则物体则比较随意,千变万化,如植物、动物和高山等。其中较难的就是人体结构的构造和分析了。人体,自古就被人类认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因为人体中蕴含了均衡美、对称美、曲线美、协调美等美的表现形态,所以研究和塑造人体美,始终是各个时代美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老师要讲解人体比例、骨骼、肌肉和头部的结构关系,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头脑中最初想法合理的分析,将成熟的角色设计展示出来,并学会把握三维造型空间。

人体结构极其复杂,人体各个部分关联之处极其细微,在表皮包裹之下部分与部分的形体绕和并不明朗。如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到人体结构?首先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具备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同时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知识构成体系的人体解剖教学大纲。其次,利用人体骨骼和肌肉模型现场指导教学。再次,组织学生到动画公司参观三维角色建模现场操作,观摩角色创作。再次,带领学生利用CT三维扫描成像技术,观察人体构造以及在运动时骨骼与肌肉的变化。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各自创作出三维角色,加强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我们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角色模型,我们要把握角色的比例关系、观察和表现角色的动态、描绘角色的肌肉和骨点,表现角色的精神面貌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和表现出来的能力的,这个能力就是“造型能力”。

在软件里建模的过程其实和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做雕塑很接近,只是用的工具不同罢了。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素描和泥塑来增强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一个高度,也才有可能制作出准确、生动的模型佳作。说到底,动画毕竟是一门视觉艺术,好的作品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技术艺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教学体系的改变

三维角色建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和掌握这门技术是困难的。因为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三要学生掌握制作建模的软件。并且实践课本身存在一些难题,(1)有些学生对实践课不重视,准备不充分或没有准备,对实践的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够。(2)学生对实践指导教师的依赖性强,一旦出现问题就等待教师来处理,不会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把异常或出错的原因找出来。(3)实践时,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按照教师讲的或实践指导书上写的步骤按步照搬地做操作。不注重操作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

这就需要老师认真思考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而变为以学习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教学上,除教授基础软件外,还要教授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陶瓷等艺术传统。既要了解中国剪纸、泥塑等民俗风情,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后创作动画角色提高基本知识储备。

(2)素质教育自娃娃就开始抓起,到了大学,素质教育依然很重要,在专业课程的同时要增加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教育,让学生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营造一个老师和学生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

(3)编制教学大纲时,一方面在写作上排除死板和教条的语言,将各个学习点从基础到深化的过程体现得活泼而生动;另一方面,突出实例来指导教学,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最新的资讯中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知识。

(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有联系和合作。进行定制教育,让学生学有所用。及时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这样既是检验老师的教学是否过关的良好机会,也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参加比赛,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动画创作技能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动画比赛。通过比赛,既可以让学生走出去,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其他高校动画的作品。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改正并提高。

四、结语

三维角色建模艺术是较具象的艺术,它在虚拟的世界中是真实存在的。只有了解它的构成形状,才能真正的去表现它的形态。才能用艺术的方式美化,迎合现代的审美标准,创造出受人欢迎的商业作品。所以动画三维角色建模的是多学科交叉所建立起来的学科体系。既要掌握软件的娴熟,也要美术学、艺术学、美学及解剖学的知识。这样综合运用才能创作出经典不朽的作品。正如丹纳所说“我们所寻求的最高典型,是一种既有完美的肉体,又有高尚的精神的人”。■

作者:王倩, 薛如冰, 范静雯

上一篇:多模态外语教学论文下一篇:阶段性家庭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