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目前,我校引进了“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并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软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我校的标本供需矛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有其不足之处,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系统解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1:

系统解剖学教学体会及改革探讨

摘 要:通过总结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再辅助以思想道德教育和选择适合自我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教学效果;改革探讨

所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是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人体解剖学的一门分支。系统解剖学占据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绝大部分,是关联其他几门基础学科及相关临床研究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扩招规模逐渐加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高校对系统解剖学的学时不断缩短,不能达到学以致用,更因为系统解剖学是大一新生的重要课程,若不能使其足够地重视该课程,无法完成学习目标,达到相关考核标准,将对后期的人体解剖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在系统解剖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目前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改革措施,期望能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

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通过精简,优化教学大纲规定中的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通过采用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積极性,使得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敏麟,林海鸣.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01):50-51.

[2]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年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02):122-123.

[3]孙国刚,汤力.根据医学专业课特点进行学习指导的教学研究:系统解剖学的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实验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03):158-165.

编辑 范昕欣

作者:洪勇

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2: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目前,我校引进了“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并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软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我校的标本供需矛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有其不足之处,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系统解剖学;教学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属于形态学范畴[1]。我校将这门作为医学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的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讲授,为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系统解剖学的特点是各种器官结构复杂,专业名词繁多。虽然大一新生在中学阶段接触过生物学课程,对人体构成已经有了大致了解,但面对抽象的、数量众多的解剖名词,大多数学生仍感到学起来很吃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先通过PPT课件讲解本次课堂内容,然后学生结合课本图谱观察相应的标本、模型。但因为系统解剖学课程学时不足,再加上解剖学概念众多,教师讲解就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后面指导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少,无法检查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加上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较多,人均标本数量不足,学生观察标本不充分,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死记课本理论,对立体的人体结构理解不够,尤其那些标本不易展示的部分,如内耳、中枢神经系统等。为解决教学矛盾,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解剖学知识,我校引进了“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现简要描述“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本教研室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利弊。

1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概况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是由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解剖教学软件,其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第三军医大学提供的断层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构建了人体三维结构模型[2]。“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中包括2800多个人体结构的三维结构模型,其中男性的有2300多个,女性的有500多个。软件中模型精确、完整,各结构展示清楚、标注明确,合成后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结构图像清晰,目录和结构操作方便,并能进行双屏显示和立体显示,是非常适合人体解剖学教学使用的辅助教学系统。

2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使用方法

我校引进的“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共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解剖学微课”和“自主学习”五个模块,其中“系统解剖学”“解剖学微课”及“自主学习”这三个模块是系统解剖学教学中主要利用的部分。

“系统解剖学”模块是该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循环系统、视器、前庭蜗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12个部分。该模块中每个系统内容完整,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按章、节顺序展示。系统中每一个器官均可以三维立体显示,并能全方位任意角度转动,可随意放大或缩小;器官的主要结构均用中英文标注,并加注文字注釋,描述其结构形态特点;学习者可以选择任意器官进行叠加或分离操作,并且能改变器官显示的颜色和透明度,方便观察形态和毗邻关系。

“解剖学微课”模块则主要选取部分人体解剖学的难点内容,用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和讲解。

“自主学习”模块是按照系统解剖学教材目录顺序依次列出各章节内容,每一章节部分又分“解剖理论练习”和“解剖标本练习”两部分。其中“解剖理论练习”是用文字简要介绍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并配以相应的三维立体图片,而“解剖标本练习”则主要以试题形式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如用三维立体图片展示某一解剖结构,让同学辨认答出该结构名称等)。

2.2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实验室中存放的人体标本或者人工制作的标本。对于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内容,单纯通过观察实验室中的标本,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结构,实验室中现有的标本很难清楚显示。如颅骨整体形态复杂,结构繁多,它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部分关系密切,12对脑神经分别经颅骨的孔裂沟管等结构走行穿出,单纯利用PPT课件讲解和标本观察,学生很难完全理解神经走行。利用“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先把颅骨底面整体显示出来,然后叠加上要讲解的脑神经,再利用系统的拆分和透明功能,把遮挡脑神经走行的单个颅骨移除或改变透明度,能清晰的显示出该脑神经的完整走行。然后还可以利用旋转、缩放等功能,从多个角度立体观察该脑神经的形态,使学生一目了然,能很快理解掌握该神经,尤其对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走行复杂的脑神经效果明显。

3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利弊

3.1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有利之处

首先,与傳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应用“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中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清晰、结构精确、表面纹理真实,对于一些细小的结构也能够展示清楚[3];教学软件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实现了立体的、动态的教学,趣味性强,生动形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4]。

其次,“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应用可有效缓解目前我校存在的标本严重不足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校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尸体资源却较以前有所减少,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明显的供需矛盾。笔者在我校上大学期间,解剖课每组大概10名同学,一组能分到一具尸体进行解剖学习,而现在大概30名同学共用一具尸体进行学习,这就使得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观察和操作,影响了对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既能清晰的显示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又不受尸体标本制作的限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

另外,“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软件操作方便,“系统解剖学”模块根据系统解剖学教材按章、节顺序展示,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过程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解剖学微课”模块加深理解;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模块中的“解剖标本练习”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3.2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虽然“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对于系统解剖学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中的图像虽然立体且清晰,但终究是虚拟的,无法完全替代肉眼观察标本的真实体验。即使学生通过该教学软件很好的学习掌握了系统解剖学的知识,由于缺乏标本操作,学生的解剖技术及临床操作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另外,解剖课前由学生自己搬运和清理尸体及解剖操作前默哀等方式是本教研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单纯利用“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进行学习,学生的感恩意识及其对生命的理解必将大打折扣。

总之,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黄翠微.“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6,18(206): 80-81.

[3] 曾祥宏.“数字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2012,9(10):70-71,76.

[4] 王曼娜,贾新云,杨燕平,等.数字医学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2): 6-8.

作者:曲洪林 李笑岩 赵冬梅 王利民

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3:

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弥补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源匮乏,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解剖学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提高系统解剖学教育效率和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 网络教学 辅助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校园的围墙正逐渐消失,学生在网络上的虚拟学校中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已悄然兴起,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实现向“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1 系统解剖学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学好系统解剖学是学习其它后继课程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形态学课程,名词、概念多、各章节间缺乏连贯性,如果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同时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气味难闻,使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产生恐惧厌烦之感,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各个高等医学院校在解剖学的教学中都率先进行了多媒体理论课教学,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动态、直观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随着近年来的扩招,解剖学教学承担着更重的教学任务,加之解剖实验标本来源匮乏和价格的攀升,使解剖标本相对减少,为了解决这一双重矛盾,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将系统解剖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2 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2.1 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形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大量教学辅助设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大量的挂图、幻灯、解剖标本等教具进行讲解。但这些教具的使用和相互间的转换都比较繁杂,还存在教具损耗大、查找不便等不足。在使用多媒体授课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文字清晰规范,图像清晰。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活体、标本、录像融为一体,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和记忆。它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对人体结构进行立体演示,将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和微观的内容,以文字、图象、声音等载体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显示出强大的优势。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以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要求,解剖学课堂教学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方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由多媒体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构成的系统解剖学课程网络课程体系为素质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这个系统使教学时空变得有效而广阔;学生个性发展有了属于自己驾驭的空间,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增进交流,教书育人有了联系的纽带。它为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效率、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教学资源必须围绕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2.2 主要目标

弥补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源匮乏,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解剖学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培养现代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学科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构建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结合传统教学优点,利用虚拟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依托的新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有利于实现向“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系统解剖学教学体系和手段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系统解剖学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3.1 网络资源的选择和重组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幻灯等素材及各种课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最新的信息或远在国外的相关资源、实验、活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课堂里,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而素材往往分布零散,需花大量时间人力查找整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视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高效则用,低效就不用,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运用。解剖学专业资源库由多媒体素材库、模型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等构成。经过多年的教学,人体解剖工作者们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声像资料、动画,加上虚拟人数据库等。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将它们分类到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利用资源库中的数据库检索功能,就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查找和调用,同时还能通过使用资源重新整合出新的资源。

3.2 资源的设计与使用

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体系既可支持网上教学和科研,为网上备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又能进行在线交流和答疑,方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还可直接用于远程教育,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信息的表达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处理者,居主导地位,也可以说是教育过程中的枢纽。教师必须充分分析各章节的内容,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班子组织教学内容、素材、典型例题,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寻找一些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查阅参考,让学生通过教育资源的收集学会去分析、理解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对各种资源一定要精心策划,灵活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达到“双向交流”的最佳境界。

总之,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一切都为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系统解剖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和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适应现代化教学、培养更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畅渠,曾满红,张德兴.营造人体解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网络环境[J].解剖学研究,2004,26(3):231-232.

[2] 赖红,吕永利,赵海花.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5,27(2):159-160.

[3] 赵家勇.人体解剖学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5,18(10):1288-1289.

[4] 潘立新,邓庆环.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4:127-128.

作者:刘晓柳 吴秀卿

上一篇:中国梦论文下一篇:电影与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