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解剖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礎课程,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是学习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基础,但目前中职护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基础较差,学习盲目、低效,教学过程单向被动,造成人体解剖学低效甚至出现无效课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静脉解剖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脉解剖学论文 篇1:

解剖学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临床护士在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解剖学应用到儿科静脉穿刺学习中,将穿刺技术与解剖学紧密结合,指导护士解决穿刺中经常与到的问题,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解剖学;静脉穿刺;应用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依靠静脉输液给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常能遇到因病情特殊,周围循环衰竭而导致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为此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特组织为期两个月护理解剖学知识学习,选取6名护理业务能手,一点带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合理应用教材:使用丁自海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组织科护士长与参加培训护士一起座谈讨论,提出儿科护理穿次工作中与解剖学相关的主题 ,根据提出的主题,找出局部解剖学相关的章节,确定学习内容。

1.2 运用多媒体制作局部解剖幻灯片,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讲课时精心设计,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1],增加了人体表面的标志,体表投影,与内部器官的位置,毗邻组织血管之间关系图片说明,重点讲解解剖学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操作中密切相关的内容。

2 护理特设的局部应用解剖学内容的选定

2.1 头皮静脉: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正逆方向都能穿刺,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刺。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脉有:(1)滑车上静脉为起自冠状缝处的小钵脉,沿额部浅层下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毗静脉;(2)眶上静脉在内毗处构成内毗静脉;(3)颞浅静脉。

2.2 颈外静脉: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根组成,前根为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根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尤其在小儿病人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

2.3 上肢浅静脉: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挠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航二头肌外侧沟上升,予三角胸大肌间沟穿入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胶静糠肘。目前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作为PICC穿刺的首选血管

2.4 下肢浅静脉:下肢常用做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起始段。足背浅静脉多构成静脉弓或网。弓的外侧端延续为小隐静脉。弓的内侧端延续为大隐静脉。

3 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

3.1 部位选择:根据年龄及病情可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和颈外静脉,其次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成人常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3.2 穿经层次: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的层次基本相同,即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因年龄不同,静脉壁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做各种穿刺的穿经时注意穿次经层次、深度、角度;插管的深度、力度和方法。

4 讨论

4.1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在阐述解剖学内容的同時,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护理操作技术[2]。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而设置,以解剖学引导,以临床护理为使用目的,将解剖学识与护理专业的有关内容紧密结合。

4.2 护理应用解剖学随着医疗、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与之相关的解剖学问题又会不断提出。如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带来的痛苦。但要求护士要掌握一定的护理解剖学知识,因此,解剖学教学对于护理临床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勇,张秀君.多媒体技术与解剖学教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2):59-60

[2] 赖红,吕永利,赵海花.护理本科专业解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J].解剖科学进展,2005,11(3):285-287

作者:赵秀花

静脉解剖学论文 篇2: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摘           要]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礎课程,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是学习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基础,但目前中职护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基础较差,学习盲目、低效,教学过程单向被动,造成人体解剖学低效甚至出现无效课堂。从人体解剖学学科特点和护理专业特点入手,改革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途径;护理专业;中职

人体解剖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构造,大到心、肝、肺、胃、肾、脑等器官,小到各种类型的细胞,都是其研究范围。人体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是相对其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而言的,其生理功能是由其解剖结构决定的,所以人体解剖学知识是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基础,人体解剖学教学对生理学教学和病理学教学有重要意义。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专业技能操作对象主要是人体局部组织,故护生要提高自身的岗位胜任力就必须充分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职护理专业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育单位之一,更应该充分重视人体解剖学教学。

一、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问题

从知识基础角度来看,初中毕业的中职护生没有学习与医学密切相关的高中生物学,尚未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面对比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更加复杂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很难通过“跳跃式”学习来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内涵。从能力基础角度来看,中职护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尤其是高三的综合复习,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缺乏分辨重点和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导致其在阅读人体解剖学教材时囫囵吞枣,对教材内容理解博而不精,形成的知识体系杂乱无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从心理基础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中职护生本身对医学并没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根本不知道护理专业的属性,只是在家长的指导下被动地报考护理专业,导致大部分护生对复杂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内在驱动力不足,甚至因中考失利造成心理障碍畏惧陌生、困难的人体解剖学,产生厌学心理。

(二)学法问题

从记忆角度来看,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包含众多专业名词,约占医学专业名词的1/3,护生需要记忆的名词量非常大,但中职护生受初中学习习惯的影响,常常死记硬背,导致记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严重影响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从理解角度来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以人体构造为核心的课程,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其教学内容均与现实一一对应,但由于中职护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脱离实际思考问题,往往单纯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内涵,导致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与临床实践脱节。从态度角度来看,中职护生的职业热情普遍不高,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时习惯性地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自身的学习价值,没有将自己代入护士的角色中,导致其学习的自我效能较低。

(三)教法问题

从目的来看,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忽略了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临床意义,常单纯从教育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以增加护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储备为目的,导致护生所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与临床脱节,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从过程来看,鉴于中职护生的知识基础较差,中职护理专业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直接向护生灌输大量人体解剖学知识,忽略了护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师掌握护生的学习进度,使教学进度和学习进度脱节,造成低效甚至无效人体解剖学课堂。从效果来看,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讲解人体解剖学教材内容时直接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陌生的专业名词和复杂的结构模型很难引起护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枯燥、沉闷,护生获得的学习体验不佳,学习效果很差。

二、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途径

(一)以疾病为引导

1.应用原则

以疾病为引导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应遵循普遍性、对应性、实用性和交互性原则,其中普遍性原则是指选取的疾病必须是护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典型常见病,将抽象、枯燥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转化成护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选取急性阑尾炎这一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作为阑尾相关解剖学知识的载体,引导护生根据急性阑尾炎的自觉疼痛和压痛位置分析阑尾的解剖位置及其毗邻组织器官;对应性原则是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病例,将教学与临床紧密联系起来,如在消化系统的解剖学教学中引入食管癌病例,引导护生根据其病位、临床表现和转移侵犯器官分析食管的解剖位置、结构及毗邻组织器官;实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解剖结构相关的临床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突出人体解剖学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而增强护生的学习动力,如在下肢静脉的解剖学教学中,向护生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的日常预防、手术治疗和护理方法,使护生意识到学习下肢静脉的分布和结构特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交互性原则是指在课前布置以病例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并让护生在课上分组讨论自己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途径获得的相关资料,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策略

在以上应用原则的指导下,将人体解剖学知识融入相应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介绍鼻窦炎的发病过程时,渗透鼻旁窦的解剖位置与结构这一知识点;通过介绍临床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加深护生对相关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降低记忆难度,如将鼻、咽、食管和气管的解剖位置及其毗邻关系融入鼻饲的操作步骤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护生思考,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知识内化,如利用右侧支气管易进入异物的问题启发护生分析气管的解剖结构及位置;通過分析病例使护生学会应用人体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如让护生根据肩关节的解剖结构自主分析引起肩关节容易发生脱位的位置。

(二)结合学科特点

1.复杂内容简单化

人体解剖学的医学名词虽多,但每个专业名词都有对应的人体组织器官,相对于陌生的专业名词,形象的实物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解剖学名词以对应人体组织器官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护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不用再依赖于空洞的想象。如在子宫和输卵管的解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子宫和输卵管的解剖位置、外观、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并引导护生画出子宫和输卵管的解剖结构简图,进而帮助护生深刻理解子宫和输卵管相关解剖学知识的内涵。

2.抽象内容具体化

人体解剖结构为立体结构,有别于中职护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触较多的平面结构,即使借助多媒体设备,也很难表现出立体感,给护生理解人体解剖结构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在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护生通过观察器官模型来理解器官的立体结构,加深认知体验,降低理解难度。如在椎骨的解剖学教学中,组织护生分组观察人体脊椎模型,并布置学习任务,让护生根据自身对椎骨结构的理解合作完成,以增强护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加深其对椎骨解剖结构的理解。

3.提升记忆技巧性

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记忆难点在于专业名词繁多、相似名词易混淆和解剖结构复杂,对于记忆能力较低的中职护生来说,要保证解剖学知识记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歌诀将众多相关专业名词串联起来,形式上形成对比,整体上构成解剖结构,以降低记忆难度。如在椎骨的解剖学教学中,让护生记忆歌诀: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空很明显。

(三)结合专业特点

1.加强护理专业特色教学

中职护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应用最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是护理技能操作的局部组织器官的解剖位置与结构。因此,在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护理专业的工作内容,侧重对应解剖学知识的教学,进而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如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脉管系统的解剖学教学中,根据肌肉注射、洗胃、导尿和弹性绷带应用等护理技能操作分别重点讲解肌肉、食管、尿道和下肢浅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结构特点;在骨骼和心血管的解剖学教学中,引导护生触摸自己的胸骨角和心尖、肱动脉搏动点等体表标志,强化记忆。

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护生只有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因此,在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插图和标本、模型将抽象、复杂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具体化、简单化,降低学习难度,如在心脏的解剖学教学中,先根据挂图讲解一遍,然后再板书作图讲解一遍,接着在模型的辅助下讲解一遍,最后让护生自己画出心脏解剖结构简图,从整体到局部,从平面到具体,从观察到动手,层层深入,帮助护生深刻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在实验教学中指导护生亲自动手操作,并纠正其不规范或错误操作,进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如在“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影响因素”实验的教学中,指导护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用血压计互相测量血压,并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规范护生的操作手法,每个护生测量多人血压,自己的血压也被多人测量,最后通过比较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人体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针对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学生、学法和教法问题,以疾病为引导,并结合人体解剖学学科特点和护理专业特点对其进行改革,对提高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国华.关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164,166.

[2]王云霞.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127.

[3]杨峰,冯培勋.浅谈中职护理专业以疾病为引导的人体解剖学教学[J].民营科技,2016(12):261.

[4]邱桂林.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1):189-191.

编辑 武生智

作者:杨英

静脉解剖学论文 篇3:

生理学知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人体解剖学是以研究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组成部分以及结构为主的科学性学科,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人体解剖学以描述人体组织各个器官组成形态为主,由于此内容无需过多理论性知识叙述,但名词解析等知识需要学生有效掌握,此部分知识虽易懂,但也较易遗忘,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深度学习和有效学习效果,是医学专业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虽人体解剖学烦琐,但生理学知识与此密切关联,在临床教学中,生理学与人体解剖学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此,就如何将生理学知识融入人体解剖教学中展开了论述,以期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生理学;人体解剖;教学应用

生理学属生物科学分支,主要是研究生命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规律和有机组成,与人体解剖学同属科学研究范畴。生理学与人体解剖学虽密切关联,但也有较大的不同点。生理学主要是以研究生命体内各个组织机理和原理为主,在讲解人体解剖学时,若借以生理学机理和原理的阐述说明,则更利于增进学生对人体器官组成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保障人体解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人体解剖学定义展开论述,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在人体解剖教学中应用生理学知识。

一、人体解剖学概述

从医学领域分析,人体解剖学主要是指研究人体基本形态和人体组成构造的科学性学科,属于生物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专业教学来说,人体解剖学是学习中的重要课程,此课程内容主要揭示了人体各个器官形态以及结构,并从医学角度向学生阐述了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行深入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内的各个研究都有了明显进步,人体解剖学也由此在研究方法和教学领域有了较大的突破,如按照人体组成结构,对人体各个组织以及器官进行逐一论述分析;按照医学研究需求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进行解剖教学等。由于人体组织以及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内在联系,因而产生了以解剖为主的医学专业教学课程,从本质上揭示了人体这个生命体各组织以及各部分器官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和制约性,同时也阐述了各器官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从而在多变的环境中为人体提供能量,保持人体达到生命体形态。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生理学必要性分析

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生理学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一)将人体解剖学知识化繁为简

人体解剖学知识虽无过多理论性知识论述,但知识容量较多,且内容枯燥烦琐,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多,且人体各个组织以及器官之间运动时存在的规律性知识较为抽象,只依靠解剖无法给学生做科学性解释。而借助生理学知识,可将烦琐性知识化繁为简,可将抽象性知识直观化呈现,进而在教学时,可增进学生理解。从医学角度而言,生理学知识是以研究生命体运动规律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功能性学科。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在教学时通过人体各器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系,为学生揭示其解剖学本质,则可在实践学习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通过生理学机理和原理性解释,加深学生记忆,保障学生能有效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

(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就目前社会而言,医学领域需要综合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因此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而言,教师单一地传输理论性知识,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要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要让学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应在教学中渗透生理学知识。生理学与人体解剖学同属科学性生物学科范畴,若能借助生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必然能够激发学生探究人体结构以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强烈欲望,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教师教学中对人体结构知识稍加点拨,便可促进学生深入性研究探索,也必然能够提升创造性思维发展。

三、运用生理学知识原则

(一)适时引入原则

在人体解剖学中结合生理学知识进行教学,首先要遵循适时引入原则,即不可开篇直入,也不可牵强附会,若不以实际教学学情为基础,则会失去引入生理学知识的教学效果。所以适时是基本,如讲解心肺等人体重要器官时,可适时融入相关的运动机理等知识,但要注意简明扼要,适时过渡,以生理学知识做辅助,以解剖教学为主导,让生理学知识在解剖课堂中画龙点睛,突出主体,人体解剖教学质量才可有效提升。

(二)融入适度原则

适时引入是基本,适度渗透是核心。所谓适度融合,即切莫让生理学知识喧宾夺主,要注意使用合理,若三言两语简单带过,形式化做辅助性教学,不会达到有效性教学效果。在人体解剖教学时,基于同主题教学内容,在初始学习时,可用一两个课时,为学生做所学内容机理和原理的介绍,在演示和操作教学时,可以解剖教学为主,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借助生理学知识给学生思维点拨,但不可过度使用,如若主次不分,则会适得其反。

四、生理学知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将生理学知识应用到人体解剖教学中,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合理性融入渗透,不可在教学中涉及与之无关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进行强行渗透,顺其自然,顺势合理教学,才可达到两者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就人体解剖教学中融入生理学知识,以下论述中从人体器官、消化器官、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分析。

(一)心肺教学中应用

生理学知识可在心肺器官解剖教学中进行应用。教学人体器官等知识时,以教学器官机构为主,可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结构教学中,例如讲解心脏结构时,可从心脏运动规律与泵血功能开始讲解。心脏泵血主要是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和舒张,达到对血液的驱动,进而满足人体生命结构稳定。在心脏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动脉,再由动脉各个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将血液分布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且在心脏舒张时通过人体静脉组织使血液反流回心脏。由于心脏器官的瓣膜结构特点以及启闭活动特性,使得血液只能在同一方向流动。如果教学中借助生理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心脏器官结构,则可加深学生对解剖操作诸多知识的掌握。另外,在讲解人体肺脏内容时,可适当渗透肺脏通气的原理,顺势引出呼吸机理等方面知识,即结合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为肋间内肌和腹肌,以此进行肺通气原理介绍。让学生了解肺脏工作原理以及肺脏功能结构属性,既利于学生实践解剖学习,又利于增进学生对人体各组织和器官之间的了解。掌握人体结构各组织和器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性的关系,则可满足深度教学需求。

(二)消化功能教学应用

在教學消化系统解剖内容时,可适当融入人体消化器官胃功能以及结构等知识。胃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其功能是存储食物和消化食物。在胃结构中消化功能主要是以胃的机械运动和胃液消化为主,将进入胃脏器官的食物经胃机械运动进行研磨,再由胃液中的蛋白酶等成分进行化学性消化。以介绍胃器官消化功能和结构,再进行解剖教学,则可让学生厘清知识孰轻孰重。另外,在讲解肝脏器官以及肾脏排泄器官时,也可简单介绍肝脏以及肾脏的生理功能,人体肝脏器官是人体中主要排毒器官,同时也具有维持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因而在整个人体的物质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肾脏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肾脏排出人体新陈代谢物质,以调节人体电解质平衡,除此之外,肾脏器官的机械运动以及动能结构,也参与人体机能的动脉血液调节和调节钙的吸收。解剖教学中将相关生理学知识与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穿插,并联系实际给学生做讲解说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人体解剖学的最大乐趣和神秘,是保障学生做深入性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加深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运用和创新的基本保障。

(三)感觉解剖中融入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让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和运动功能,可为学生后续学习临床医学等内容做好铺垫。但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烦琐性以及知识的大容量性,造成了学生的畏难学习情绪,学生对知识缺乏理解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若要改观此现象,有效提升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在教学时需结合生理学知识讲解人体各组织以及器官功能等。如在讲解人体感觉器官内容时,可从视觉器官组成和功能入手进行介绍。视觉形成是依靠外界事物发出的光线在经球状体眼系统将光束进行折射投于视网膜中,而后在经视网膜组织结构之间协调运转,将接收到的生物信号输送到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和神经组织中。又如讲解听觉器官,给学生讲解听觉形成。即让学生掌握声波是由外耳到中耳,再传导到内耳,在经过内耳的组织结构形成声波生物信号,进而由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触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由此变形成了听觉。在人体解剖课堂渗透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形成,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出人体各组织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利用多媒体以及3D模拟等方法,为学生解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关联性,既丰富教学内容,呈现直观形象化教学,又通过声像等教学方法刺激学生感官,触动学生心灵感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调节系统解剖教学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以讲解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结构为主,而生理学主要是以讲解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主,以生理学知识揭示解剖学教学本质,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又可以增进学生对器官病理的分析,掌握其结构,知悉其功能以及运动规律,可从医学角度带给人类更健康的身体。除了上述论述的器官结构,人体的神经组织也是维持人体生命体活动的基础,因此生理学知识可与人体解剖学的神经系统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以人为研究体的生命体结构中,神经系统的调节系统在整个人体结构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既控制着人体各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又保证了人体各项机能的完整统一,调节着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适当调节人体结构的有机运转。从医学角度而言,神经系统的解剖教学内容,是相当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但也是医学专业中不得不学的重要内容,如果对神经系统内容没有全面的认知和掌握,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以大脑基地节区的神经系统解剖为例,大脑皮层本身涉及的神经组织和系统众多,且各神经组织之间相互交叉和连接,更提升了此部分教学的难度性。大脑基地节区的神经系统组织结构与临床医学的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如帕金森,此病理是由于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引发,当下医学领域对此疾病的发病原理主要判定是由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丢失所致,此区域神经组织分泌和向其他神经组织输送的身体机能减少,进而产生了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僵化和不规律颤动,大量神经系统能源丢失,甚至会引发人体的运动迟缓以及暂时性失忆等,在教学时以神经系统生理学发病原理为切入,并与临床疾病学进行融合,可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有深入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五、人体解剖教学中应用生理学知识教学反思

在人体解剖学中合理融入生理学知识,对医学专业发展、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以适宜的方式,适度讲解渗透并延伸生理学知识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既可增进学生对人体解剖抽象、晦涩、深奥等知识的理解,又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在进行人体解剖教学时,适度以生理学知识做讲解,也可帮助学生巩固其他课程知识,让学生以此探究总结出医学专业各学科知识间的关联性和交叉性,可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医学专业学习体系和思维,增进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全面了解,进而触发学生最大学习动力,提升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临床医学研究思维,达到医学课程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体解剖学最终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医学专业教学工作者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时代为背景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树立整体性、系统性的全新知识教学理念,从而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建构有效性的生理学与人体解剖学融合性教学活动,以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

六、结语

总之,教学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教学而言,其更应注重全面知识教学活动实施,重视生理学知识在其人体解剖课程中的教学应用,以学生认知程度和实际教学学情为基础,通过有效方式合理融入生理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中以此帮助学生内化和梳理解剖学知识,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医学专业教学者应积极探索生理学知识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以简化晦涩难懂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解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开发学生探索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李瑞华.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评《人体解剖生理学》[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8):979.

[2]宋春晖,祝春波,何慧敏.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1):213-215.

[3]张年凤,肖娟,向安萍,等.职教云联合3D Body解剖软件的信息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2):71-73.

[4]吕霞,邹思政,严琴.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2):65.

[5]杨小四,胡华麟,杨元元,等.“团队—小组”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2):248-251.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郭绪毅 胡英君

上一篇:社会化研究论文下一篇:综合行政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