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迅猛发展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更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允许学生质疑,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允许学生改动实验,用创新引领实验教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1: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模式初探

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突破原有事实和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利用课堂导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精神源泉。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应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说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第一节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的化学第一节课是这样安排的:下面我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请同学们欣赏,点燃酒精灯,燃烧用酒精和水溶液浸过的小手绢,等火焰熄灭,手绢却完好无损,学生兴致特别高涨,特别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说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课本,开始正式讲课……

2.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的格局,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老师启,学生想,老师发表意见,学生讨论总结,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现与交流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在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当讲到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在教给他们检验方法的同时,可提出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时,是否也需要检察装置的气密性?同学们大胆发言。这样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呈现多元态势,闪烁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改进试验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观察,创新实践能力。实验室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试验所需的药品、仪器,探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在实验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试着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能力可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讲“奇妙

的二氧化碳”一节中,当把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同学们都兴高采烈,思维特别活跃,这时教师提出一些新问题,如我们吃的食醋和我们见过的盐酸滴在石蕊试液的水溶液中是否变色?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猜测不同的答案,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并且让学生亲临其境再观察这些演示实验,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化学是应用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教材中“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生活中常见的盐”、“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等。如对附近工厂排放污水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对污水的处理方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晚会,举办化学讲座等。如举办“环境与化学”、“健康与化学”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意志,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多媒体正以全面、独特、灵活的教学手段进入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讲实验室制氧气中,老师在前面演示,只有一部分学生能看清楚,轮流观察太费时间,为了提高演示效果,可改用投影仪来完成上述化学实验过程,学生看到了放大几十倍的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当然,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各科教师,学生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素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

[2]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作者:黄德荣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2: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迅猛发展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更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允许学生质疑,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允许学生改动实验,用创新引领实验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目标;教育观念;全面发展

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创新教育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一种教育观念,还是一个有效的教育过程。具体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

一、兴趣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将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他们就能保持化学学习长久的求知欲。

首先,要營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即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合理地打断教师的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间相互讨论。在这样的氛围里,能消除学生上课时的拘谨与紧张,能迅速地调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如讲“分子”这节课时,在演示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时,一名男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都缩小呢?从这个问题中,我看到了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马上表扬了他,建议别的学生学习他这种敢于发问的精神。其次,教师要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注意语言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化学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设计。如在讲《绪言》时,一开始,我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我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都是无色的)的小烧杯摆在桌子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的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都沸腾了。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我说:“这个魔术的答案就在《化学》这本书里。”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开始讲课……

二、问题育精神

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问题的提出、探索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疑”字是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敢于质疑教师和教材,不要满足于课本上已有的答案,要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如在讲“空气”一课时,教材中是用红磷做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红磷之外,还有别的药品能做这个实验吗?”经过讨论,学生知道这个实验中对于所用药品的要求,并且学会如何改进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发表不同见解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形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即创新精神。

另外,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教材、教辅都是“权威”,但是,要告诉学生“权威”不等于“真理”,要让学生坚持“信仰”,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一些问题大胆质疑,通过交流讨论等方法获得“真理”。

三、实验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

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和操作虽然经过反复验证,但总是有不足之处。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使其更加完善。如何让现象更加明显直观,如何让操作流程更加安全简化,如何让仪器装置更加简约、科学等。如在讲“浓硫酸”的稀释问题时,指出向水中加浓硫酸时,会因为放热而导致酸液飞溅伤人,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更加明显的现象,选择一个与课本中不一样的密闭装置,并放在了投影仪下,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现象。

2.自主设计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创造性地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向多个方面发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首先,要选定实验内容。其次,指导学生拟定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再次,师生共同探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容易发生的失误及其安全问题。最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实验。如在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要求学生设计“如何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有的学生就根据课本中的实验设计出向“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天平”不平衡来证明;还有的学生设计出向气球中充入二氧化碳后,气球下沉来证明。至此,自主实验设计得非常成功。

3.改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要求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探索性实验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开发。如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时,首先出示一根生锈的铁钉,然后操作如下步骤:

⑴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铁制品最烦恼的是什么?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⑵作出猜想和假设:铁的生锈可能是与氧气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与水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⑶设计实验: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一层植物油;在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⑷实验。

⑸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这样,就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进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四、教法展能力

高素质的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化,可以采用启发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索法或者以上方法组合,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为:

1.巧追问引深思

巧妙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索,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追问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如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课本中并没有涉及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在制取“氧气”时是如何操作的?学生就能回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装入大理石,后装入稀盐酸;收集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检验。

2.多对比简记忆

比较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成为一组。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3.重课外补课内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举办化学晚会;到野外考察,了解水污染的程度;到制药厂参观,了解工厂对于水污染的处理……既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又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总结,把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才能让学生学会创新,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改变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作者:杨明华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农村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分析,归纳出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应该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地域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

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营造宽松的的教学氛围围

农村学生很惧怕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上,课时场面很拘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上课时设法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不是你讲我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和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与老师交流允,许学生与学生交流。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的拘谨场面,有利于所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的得到培养和发挥。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活动

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化学仪器,掌握观察现象和获取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学习中,教师要强调实验基本操作:试管口向下倾斜,试管口要放棉花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实验。这样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活动,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这样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化学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让学生利用植物的茎、叶、花等制作指示剂,利用废旧塑料、玻璃制品制作一些实验代用品等。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外活动表演“清水变牛奶”,结合实际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学校旁边河水过去与现在现象的比较,课后布置学生到油库、仓库观察“严禁烟火”的标志,比较厨房中食盐和白糖的溶解性大小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总之,各种化学实验及活动,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和活动,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五、利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是指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答案合理,都是正确的。这类习题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去分析,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利用开放性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建立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还应该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是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唯有创新才能进步,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实施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作者:韦娅宁

上一篇:中医本科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文下一篇:二三线城市校园英语教育论文